- 彭瑾瑜;贺健梅;江洋;李向忠;丁莉莎;覃碧云;郑军;陈曦;
目的评价病毒载量(VL)试验对"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抗体不确定"病例诊断的价值。方法对一组106例"HIV-1抗体不确定"病例进行定期随访,检测其VL与抗体,比较两种检测策略对这类病例的诊断效果。结果共106例HIV-1抗体不确定病例,均在一周内进行了COBAS TaqMan HIV-1Test v2.0病毒载量检测,56例≥100 000拷贝/mL,31例在5 000~100 000拷贝/mL之间,6例在20~5 000拷贝/mL之间,13例核酸未检出。常规随访抗体检测中,27例(25.5%)在4周内明确诊断,59例(55.7%)超过4周复查明确诊断,12例(11.3%)失访,5例(4.7%)死亡,3例多次随访结果仍为"HIV-1抗体不确定"。结论 VL试验能快速准确鉴别不确定结果,缩短随访复查的时间,是对现有抗体补充试验复查检测策略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2018年09期 v.24;No.180 866-869+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彭瑾瑜;贺健梅;江洋;李向忠;丁莉莎;覃碧云;郑军;陈曦;
目的评价病毒载量(VL)试验对"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抗体不确定"病例诊断的价值。方法对一组106例"HIV-1抗体不确定"病例进行定期随访,检测其VL与抗体,比较两种检测策略对这类病例的诊断效果。结果共106例HIV-1抗体不确定病例,均在一周内进行了COBAS TaqMan HIV-1Test v2.0病毒载量检测,56例≥100 000拷贝/mL,31例在5 000~100 000拷贝/mL之间,6例在20~5 000拷贝/mL之间,13例核酸未检出。常规随访抗体检测中,27例(25.5%)在4周内明确诊断,59例(55.7%)超过4周复查明确诊断,12例(11.3%)失访,5例(4.7%)死亡,3例多次随访结果仍为"HIV-1抗体不确定"。结论 VL试验能快速准确鉴别不确定结果,缩短随访复查的时间,是对现有抗体补充试验复查检测策略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2018年09期 v.24;No.180 866-869+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周昀;杨新智;周秋颖;王建华;孙玉萍;杨政权;
目的了解丹东地区新发现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阳性者的疾病进程,探讨不同疾病进程阶段蛋白印迹试验(WB)带型的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根据CD4细胞计数结果进行临床分期,对不同疾病期感染者组的WB特异性条带检出率及带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2016—2017年新发现的175例HIV-1阳性者中,WB特异性条带gp160、gp120、gp41、p66、p31及p24检出率均为100%,p51为95.43%,p17为86.29%,p55为64.57%。p51检出率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7和p55在艾滋病(AIDS)期的检出率与原发感染组和感染中期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B带型共出现6种类型:(1)全带型(未缺失),(2)缺失p55,(3)缺失p55+p17,(4)缺失p55+p51,(5)缺失p17,(6)缺失p55+p51+p17,各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60.57%(106人)、22.29%(39人)、8.57%(15人)、3.43%(6人)、4.00%(7人)、1.14%(2人);(1)全带型出现率在AIDS期组、原发感染组和感染中期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817,P=0.001;χ~2=8.805,P=0.003),(2)次全带(缺失p55)出现率在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v带型和pol带型的出现率不受疾病病程的影响;gag带型p55和p17的转阴可以作为疾病发展为艾滋病期的一个潜在判别依据。
2018年09期 v.24;No.180 870-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周昀;杨新智;周秋颖;王建华;孙玉萍;杨政权;
目的了解丹东地区新发现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阳性者的疾病进程,探讨不同疾病进程阶段蛋白印迹试验(WB)带型的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根据CD4细胞计数结果进行临床分期,对不同疾病期感染者组的WB特异性条带检出率及带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2016—2017年新发现的175例HIV-1阳性者中,WB特异性条带gp160、gp120、gp41、p66、p31及p24检出率均为100%,p51为95.43%,p17为86.29%,p55为64.57%。p51检出率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7和p55在艾滋病(AIDS)期的检出率与原发感染组和感染中期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B带型共出现6种类型:(1)全带型(未缺失),(2)缺失p55,(3)缺失p55+p17,(4)缺失p55+p51,(5)缺失p17,(6)缺失p55+p51+p17,各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60.57%(106人)、22.29%(39人)、8.57%(15人)、3.43%(6人)、4.00%(7人)、1.14%(2人);(1)全带型出现率在AIDS期组、原发感染组和感染中期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817,P=0.001;χ~2=8.805,P=0.003),(2)次全带(缺失p55)出现率在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v带型和pol带型的出现率不受疾病病程的影响;gag带型p55和p17的转阴可以作为疾病发展为艾滋病期的一个潜在判别依据。
2018年09期 v.24;No.180 870-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石朝辉;刘佳;薛秀娟;杨艳华;郑艳丽;
目的分析豫西南地区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实验室蛋白印迹条带(WB)带型,为平顶山市的艾滋病防控寻找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证实验室检测的580例HIV/AIDS病人为研究对象,设置AIDS病人(A组)、HIV感染者(B组)、健康体检者(C组),统计分析三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CD8~+T淋巴细胞(简称CD8细胞)、CD4/CD8]计数、比值和WB带型。结果 B组108例HIV感染者,CD4细胞计数、CD4/CD8比值低于13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CD8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A组472例AIDS病人CD4细胞和CD8细胞计数、CD4/CD8比值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A组和B组按照性别(男女)、年龄(>50岁,≤50)再分组,按CD4细胞和CD8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WB全带型和次全带型发生率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照WB全带型和次全带型分析,A、B两组CD4细胞和CD8细胞计数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WB全带型与次全带型组内分析,CD4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D8细胞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全带型与次全带型组内分析,CD4/CD8比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豫西南地区新发现病例以艾滋病病人为主,淋巴细胞破坏较重,HIV感染者次全带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艾滋病病人。
2018年09期 v.24;No.180 873-875+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石朝辉;刘佳;薛秀娟;杨艳华;郑艳丽;
目的分析豫西南地区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实验室蛋白印迹条带(WB)带型,为平顶山市的艾滋病防控寻找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证实验室检测的580例HIV/AIDS病人为研究对象,设置AIDS病人(A组)、HIV感染者(B组)、健康体检者(C组),统计分析三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CD8~+T淋巴细胞(简称CD8细胞)、CD4/CD8]计数、比值和WB带型。结果 B组108例HIV感染者,CD4细胞计数、CD4/CD8比值低于13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CD8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A组472例AIDS病人CD4细胞和CD8细胞计数、CD4/CD8比值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A组和B组按照性别(男女)、年龄(>50岁,≤50)再分组,按CD4细胞和CD8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WB全带型和次全带型发生率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照WB全带型和次全带型分析,A、B两组CD4细胞和CD8细胞计数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WB全带型与次全带型组内分析,CD4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D8细胞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全带型与次全带型组内分析,CD4/CD8比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豫西南地区新发现病例以艾滋病病人为主,淋巴细胞破坏较重,HIV感染者次全带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艾滋病病人。
2018年09期 v.24;No.180 873-875+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彭认平;黄杰安;吴长亮;王秋东;农术玉;
目的总结128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肠镜表现和临床特征,以提高对HIV/AIDS病人消化系统疾病诊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确诊HIV/AIDS病人和HIV阴性并行肠镜检查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将HIV/AIDS病人组分为A、B两组,对A组和B组的肠镜表现进行比较,并对HIV/AIDS病人组和HIV阴性组病人的肠镜表现和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和对照分析。结果 HIV阳性128例为HIV/AIDS病人组,HIV阴性144例为对照组。HIV/AIDS病人根据CD4细胞计数又分为A组:CD4细胞<200个/μL(80例);B组:CD4细胞≥200个/μL(48例)。HIV/AIDS病人组消化系统症状中,腹痛56例(43.8%),腹泻45例(35.2%),其发热、消瘦、颈部淋巴结肿大及肛管贅生物的发生率和肠道溃疡性病变的检出率均高于HIV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腺瘤性息肉的检出率低于HIV阴性组(P<0.05)。HIV/AIDS病人组结肠镜下表现中,炎症性病变43例(33.6%),息肉20例(15.6%),腺癌11例(8.6%)。A组溃疡性病变检出率高于B组(P<0.05)。结论 HIV/AIDS病人肠镜下表现以炎症性病变多见,其肠道腺瘤性息肉发生率比HIV阴性病人低;HIV/AIDS病人较HIV阴性人群更容易出现肠道溃疡性病变,且随着CD4细胞的下降,肠道出现溃疡性病变的可能性越大。
2018年09期 v.24;No.180 876-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彭认平;黄杰安;吴长亮;王秋东;农术玉;
目的总结128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肠镜表现和临床特征,以提高对HIV/AIDS病人消化系统疾病诊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确诊HIV/AIDS病人和HIV阴性并行肠镜检查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将HIV/AIDS病人组分为A、B两组,对A组和B组的肠镜表现进行比较,并对HIV/AIDS病人组和HIV阴性组病人的肠镜表现和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和对照分析。结果 HIV阳性128例为HIV/AIDS病人组,HIV阴性144例为对照组。HIV/AIDS病人根据CD4细胞计数又分为A组:CD4细胞<200个/μL(80例);B组:CD4细胞≥200个/μL(48例)。HIV/AIDS病人组消化系统症状中,腹痛56例(43.8%),腹泻45例(35.2%),其发热、消瘦、颈部淋巴结肿大及肛管贅生物的发生率和肠道溃疡性病变的检出率均高于HIV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腺瘤性息肉的检出率低于HIV阴性组(P<0.05)。HIV/AIDS病人组结肠镜下表现中,炎症性病变43例(33.6%),息肉20例(15.6%),腺癌11例(8.6%)。A组溃疡性病变检出率高于B组(P<0.05)。结论 HIV/AIDS病人肠镜下表现以炎症性病变多见,其肠道腺瘤性息肉发生率比HIV阴性病人低;HIV/AIDS病人较HIV阴性人群更容易出现肠道溃疡性病变,且随着CD4细胞的下降,肠道出现溃疡性病变的可能性越大。
2018年09期 v.24;No.180 876-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一鸣;王永斌;王镇德;阎聪侠;潘晶晶;张生奎;许春杰;李小明;朱莹;武建辉;袁聚祥;
目的探讨季节性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Elman神经网络模型组合模型(SARIMA-ERNN),在我国艾滋病流行趋势预测中的应用,并比较其与季节性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SARIMA)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BPNN)的预测效果。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国艾滋病报告例数资料,用SPSS 13.0建立SARIMA模型,用Matlab 8.1建立BPNN模型和SARIMA-ERNN组合模型,并利用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数据对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SARIMA模型拟合及预测的相对误差(RE)、平均相对误差(MRE)、平均误差率(MER)、均方误差(MSE)、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10.943 7、0.002 6、0.050 4、0.039 7和7.564 5、0.001 2、0.034 6、0.026 1;BPNN模型拟合及预测的MRE、MSE、RMSE和MAE分别为6.7944、0.000 6、0.024 5、0.020 6和6.150 6、0.000 5、0.022 4、0.020 1;SARIMA-ERNN组合模型拟合及预测的MRE、MSE、RMSE和MAE分别为4.833 1、0.000 4、0.020 0、0.016 2和4.868 6、0.000 4、0.020 0、0.016 0。结论 SARIMA-ERNN组合模型的拟合及预测效果优于SARIMA模型和BPNN模型。
2018年09期 v.24;No.180 881-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3K] [下载次数:5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黄一鸣;王永斌;王镇德;阎聪侠;潘晶晶;张生奎;许春杰;李小明;朱莹;武建辉;袁聚祥;
目的探讨季节性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Elman神经网络模型组合模型(SARIMA-ERNN),在我国艾滋病流行趋势预测中的应用,并比较其与季节性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SARIMA)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BPNN)的预测效果。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国艾滋病报告例数资料,用SPSS 13.0建立SARIMA模型,用Matlab 8.1建立BPNN模型和SARIMA-ERNN组合模型,并利用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数据对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SARIMA模型拟合及预测的相对误差(RE)、平均相对误差(MRE)、平均误差率(MER)、均方误差(MSE)、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10.943 7、0.002 6、0.050 4、0.039 7和7.564 5、0.001 2、0.034 6、0.026 1;BPNN模型拟合及预测的MRE、MSE、RMSE和MAE分别为6.7944、0.000 6、0.024 5、0.020 6和6.150 6、0.000 5、0.022 4、0.020 1;SARIMA-ERNN组合模型拟合及预测的MRE、MSE、RMSE和MAE分别为4.833 1、0.000 4、0.020 0、0.016 2和4.868 6、0.000 4、0.020 0、0.016 0。结论 SARIMA-ERNN组合模型的拟合及预测效果优于SARIMA模型和BPNN模型。
2018年09期 v.24;No.180 881-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3K] [下载次数:5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蔡畅;曲书泉;秦倩倩;郭巍;崔岩;
目的了解中国2015年新发现的0~14岁儿童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基本情况,甄别和排查造成儿童感染HIV的危险因素,为中国儿童艾滋病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梳理2015年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新报告的年龄0~14岁病例,由调查员对病例或其直系亲属(监护人)进行面对面访谈,对其传播途径进行核实及重新判定。结果 2015年新报告的0~14岁感染者共809例,完成调查745例,分布在全国28个省市地区,其中确认母婴传播629例(84.4%),非母婴传播或不详者共116例(15.6%)。母婴传播病例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云贵川三省及新疆,其报告母婴传播病例数占63.8%(401/629),80.5%(470/584)的母亲在孩子出生以后被确诊。非母婴传播的感染者中,男男性行为传播25例,异性性传播10例,注射吸毒传播1例,传播途径不详80例。传播途径不详者中,41例无母亲信息,37例母亲阴性,2例母亲阳性。结论中国新发现0~14岁HIV感染者以母婴传播为主,通过性途径感染的情况也不容忽视,应进一步加强扩大检测、母婴阻断及校园性教育工作。
2018年09期 v.24;No.180 887-889+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蔡畅;曲书泉;秦倩倩;郭巍;崔岩;
目的了解中国2015年新发现的0~14岁儿童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基本情况,甄别和排查造成儿童感染HIV的危险因素,为中国儿童艾滋病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梳理2015年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新报告的年龄0~14岁病例,由调查员对病例或其直系亲属(监护人)进行面对面访谈,对其传播途径进行核实及重新判定。结果 2015年新报告的0~14岁感染者共809例,完成调查745例,分布在全国28个省市地区,其中确认母婴传播629例(84.4%),非母婴传播或不详者共116例(15.6%)。母婴传播病例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云贵川三省及新疆,其报告母婴传播病例数占63.8%(401/629),80.5%(470/584)的母亲在孩子出生以后被确诊。非母婴传播的感染者中,男男性行为传播25例,异性性传播10例,注射吸毒传播1例,传播途径不详80例。传播途径不详者中,41例无母亲信息,37例母亲阴性,2例母亲阳性。结论中国新发现0~14岁HIV感染者以母婴传播为主,通过性途径感染的情况也不容忽视,应进一步加强扩大检测、母婴阻断及校园性教育工作。
2018年09期 v.24;No.180 887-889+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李菊梅;黄惋莉;龚毅;曾亚莉;杨薇;喻航;李恬;赖文红;
目的了解2015年四川省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三类[男性性行为者(MSM)、失足妇女(FSW)、吸毒者(DU)]高危行为人群检测及阳性检出率情况,为进一步指导社会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管理系统,下载2015年四川省社会组织针对高危行为人群领域开展工作的相关数据,并整理分析。结果共检测20 388人,阳性检出率3.01%(614人),其中DU检测2 775人,阳性检出率0.72%(20人);FSW检测7 067人,阳性检出率0.54%(38人);MSM检测共10 546人,阳性检出率5.27%(556人)。机构上,DU及MSM阳性检出率民政部门登记社会组织(CBOs)略高于未登记CBOs。地区上,DU新发阳性较高的有达州市、攀枝花市,分别为1.36%(6/442)、3.33%(10/300);FSW有泸州市、绵阳市,分别为1.27%(8/629)、1.29%(8/620);MSM有泸州市、达州市、德阳市,分别为7.66%(56/731)、7.00%(21/300)、7.00%(14/200)。结论四川省社会组织对DU、FSW、MSM人群艾滋病阳性检测具有地区聚集性,可据此调整社会组织重点参与某高危行为人群的工作。并建议未来持续监测全省社会组织在高危行为人群中的HIV检测,为最大程度发挥社会组织优势提供依据。
2018年09期 v.24;No.180 890-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菊梅;黄惋莉;龚毅;曾亚莉;杨薇;喻航;李恬;赖文红;
目的了解2015年四川省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三类[男性性行为者(MSM)、失足妇女(FSW)、吸毒者(DU)]高危行为人群检测及阳性检出率情况,为进一步指导社会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管理系统,下载2015年四川省社会组织针对高危行为人群领域开展工作的相关数据,并整理分析。结果共检测20 388人,阳性检出率3.01%(614人),其中DU检测2 775人,阳性检出率0.72%(20人);FSW检测7 067人,阳性检出率0.54%(38人);MSM检测共10 546人,阳性检出率5.27%(556人)。机构上,DU及MSM阳性检出率民政部门登记社会组织(CBOs)略高于未登记CBOs。地区上,DU新发阳性较高的有达州市、攀枝花市,分别为1.36%(6/442)、3.33%(10/300);FSW有泸州市、绵阳市,分别为1.27%(8/629)、1.29%(8/620);MSM有泸州市、达州市、德阳市,分别为7.66%(56/731)、7.00%(21/300)、7.00%(14/200)。结论四川省社会组织对DU、FSW、MSM人群艾滋病阳性检测具有地区聚集性,可据此调整社会组织重点参与某高危行为人群的工作。并建议未来持续监测全省社会组织在高危行为人群中的HIV检测,为最大程度发挥社会组织优势提供依据。
2018年09期 v.24;No.180 890-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晓菲;郑祺;吕翠霞;王伟;郝伟;姜珍霞;傅继华;
目的分析低档场所女性性工作者入行意愿与从业目的之间的关联性,为今后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倡导提供参考。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采取方便样本的方法,对山东省胶州市低档场所女性性工作者进行一对一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入行意愿、最初从业原因、继续从业原因等。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351人,平均入行年龄(25.39±9.33)岁,初中文化程度214人(60.97%),主动入行者218人(62.11%),被动入行者133人(37.89%)。50.16%最初从业第一原因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64.96%继续从业第一原因是获取更多的钱。入行意愿与最初从业原因之间存在关联性(χ~2=11.202,P=0.008),但关联性较弱(r=0.183)。入行意愿与继续从业原因之间无关联性(χ~2=3.381,P=0.330)。结论低档场所女性性工作者入行意愿中主动者占多数,文化程度较低,入行意愿与最初从业原因之间关联性较弱,与继续从业原因之间没有相关性。
2018年09期 v.24;No.180 894-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晓菲;郑祺;吕翠霞;王伟;郝伟;姜珍霞;傅继华;
目的分析低档场所女性性工作者入行意愿与从业目的之间的关联性,为今后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倡导提供参考。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采取方便样本的方法,对山东省胶州市低档场所女性性工作者进行一对一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入行意愿、最初从业原因、继续从业原因等。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351人,平均入行年龄(25.39±9.33)岁,初中文化程度214人(60.97%),主动入行者218人(62.11%),被动入行者133人(37.89%)。50.16%最初从业第一原因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64.96%继续从业第一原因是获取更多的钱。入行意愿与最初从业原因之间存在关联性(χ~2=11.202,P=0.008),但关联性较弱(r=0.183)。入行意愿与继续从业原因之间无关联性(χ~2=3.381,P=0.330)。结论低档场所女性性工作者入行意愿中主动者占多数,文化程度较低,入行意愿与最初从业原因之间关联性较弱,与继续从业原因之间没有相关性。
2018年09期 v.24;No.180 894-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尚博;张玲;蔡路;孙烨;李春伟;沈贞姬;巩雪;梁笑天;刘岩琳;
目的通过对蛋白印迹试验(WB)带型进展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CD8+T淋巴细胞(简称CD8细胞)及CD4/CD8比值的分析,了解近期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男男性行为者(MSM)的免疫状态及疾病进展。方法 2013—2016年,选取哈尔滨市30例首次WB HIV抗体不确定,经2~8周复检阳转的MSM,回顾性分析其首次HIV检测和复检的WB带型,首次检测的CD4细胞、CD8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结果30例近期感染HIV的MSM WB首次检测与复检的时间间隔平均(35.80±9.64)天,最短17天。首次WB带型为gp160、p24的占70.0%(21/30);首次WB带型为p24的占10.0%(3/30)。复检WB带型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gp160、gp120和p24均出现;p17占93.3%(28/30),gp41占86.7%(26/30)。首次CD4细胞计数平均为(402.73±141.10)个/μL,最低值161个/μL。CD4/CD8比值平均为(0.28±0.17)。30例中83.3%(25/30)的CD4/CD8比值<0.45。2例CD4细胞数>500个/μL,CD4/CD8比值<0.47。结论不同个体间WB带型出现的时间、免疫状态和疾病进展各不相同,但均已进入异常的免疫状态。将CD4细胞和CD4/CD8比值结合起来,对分析免疫状态及疾病进展更有意义。
2018年09期 v.24;No.180 897-9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尚博;张玲;蔡路;孙烨;李春伟;沈贞姬;巩雪;梁笑天;刘岩琳;
目的通过对蛋白印迹试验(WB)带型进展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CD8+T淋巴细胞(简称CD8细胞)及CD4/CD8比值的分析,了解近期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男男性行为者(MSM)的免疫状态及疾病进展。方法 2013—2016年,选取哈尔滨市30例首次WB HIV抗体不确定,经2~8周复检阳转的MSM,回顾性分析其首次HIV检测和复检的WB带型,首次检测的CD4细胞、CD8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结果30例近期感染HIV的MSM WB首次检测与复检的时间间隔平均(35.80±9.64)天,最短17天。首次WB带型为gp160、p24的占70.0%(21/30);首次WB带型为p24的占10.0%(3/30)。复检WB带型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gp160、gp120和p24均出现;p17占93.3%(28/30),gp41占86.7%(26/30)。首次CD4细胞计数平均为(402.73±141.10)个/μL,最低值161个/μL。CD4/CD8比值平均为(0.28±0.17)。30例中83.3%(25/30)的CD4/CD8比值<0.45。2例CD4细胞数>500个/μL,CD4/CD8比值<0.47。结论不同个体间WB带型出现的时间、免疫状态和疾病进展各不相同,但均已进入异常的免疫状态。将CD4细胞和CD4/CD8比值结合起来,对分析免疫状态及疾病进展更有意义。
2018年09期 v.24;No.180 897-9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沈月兰;程晓莉;苏斌;肖永康;秦义组;
目的了解安徽省2010—2015年男男性行为者(MSM)的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和高危行为特征等,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0—2015年,在哨点监测期内以重复横断面调查方法对MSM进行监测,分析其人口学特征、血清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高危行为状况。结果2010—2015年,共监测MSM 8 585人,20~40岁占83.8%,非在婚者占69.5%,在当地居住时间≥2年者占78.4%。HIV抗体阳性率从2010年的3.6%上升到2015年的8.2%(χ~2=34.3,P<0.05),其中阜阳市2014年、合肥市2013年和2015年HIV抗体阳性率超过10%;梅毒抗体阳性率从2010年的10.2%下降至2015年的8.9%(χ~2=11.7,P<0.05);HCV抗体阳性率低于1.0%(χ~2=0.5,P>0.05)。2010—2015年,MSM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干预覆盖率和检测结果知晓率不断提高(χ~2=46.4,P<0.05;χ~2=102.6,P<0.05;χ~2=118.8,P<0.05)。监测对象中,吸毒比例和最近6个月同性商业性行为比例呈下降趋势(χ~2=7.1,P<0.05;χ~2=87.8,P<0.05);最近6个月多男性伴比例在70%以上(χ~2=7.8,P<0.05)。结论安徽省MSM HIV感染率上升明显,需要提高宣传教育针对性,对MSM进行有效干预,减少高危行为。
2018年09期 v.24;No.180 901-9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沈月兰;程晓莉;苏斌;肖永康;秦义组;
目的了解安徽省2010—2015年男男性行为者(MSM)的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和高危行为特征等,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0—2015年,在哨点监测期内以重复横断面调查方法对MSM进行监测,分析其人口学特征、血清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高危行为状况。结果2010—2015年,共监测MSM 8 585人,20~40岁占83.8%,非在婚者占69.5%,在当地居住时间≥2年者占78.4%。HIV抗体阳性率从2010年的3.6%上升到2015年的8.2%(χ~2=34.3,P<0.05),其中阜阳市2014年、合肥市2013年和2015年HIV抗体阳性率超过10%;梅毒抗体阳性率从2010年的10.2%下降至2015年的8.9%(χ~2=11.7,P<0.05);HCV抗体阳性率低于1.0%(χ~2=0.5,P>0.05)。2010—2015年,MSM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干预覆盖率和检测结果知晓率不断提高(χ~2=46.4,P<0.05;χ~2=102.6,P<0.05;χ~2=118.8,P<0.05)。监测对象中,吸毒比例和最近6个月同性商业性行为比例呈下降趋势(χ~2=7.1,P<0.05;χ~2=87.8,P<0.05);最近6个月多男性伴比例在70%以上(χ~2=7.8,P<0.05)。结论安徽省MSM HIV感染率上升明显,需要提高宣传教育针对性,对MSM进行有效干预,减少高危行为。
2018年09期 v.24;No.180 901-9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刘少础;杨峥嵘;赵锦;谭唯;谢炜;张燕;程锦泉;
目的了解深圳市艾滋病病毒(HIV)阳性男男性行为者(MSM)的婚姻状况及其配偶的HIV感染状况,为制定减少HIV婚内传播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中筛选深圳市2015—2017年22岁以上HIV阳性MSM的个案相关信息,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其婚姻及配偶感染状况。结果2015—2017年,深圳市共报告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HIV阳性MSM 3 522例,其中已婚844例,占24.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0~39岁[比值比(OR)=15.010]、40~49岁(OR=77.861)和≥50岁年龄组(OR=398.565)已婚比例明显高于20~29岁年龄组,小学及以下学历者的已婚比例明显高于高中/中专(OR=0.436)和大专及以上(OR=0.216)学历者。配偶HIV检测比例为51.5%,阳性检出率为6.0%。结论深圳市HIV阳性MSM大多结婚较晚,应尽早让配偶接受HIV检测,减少HIV婚内传播。
2018年09期 v.24;No.180 905-9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刘少础;杨峥嵘;赵锦;谭唯;谢炜;张燕;程锦泉;
目的了解深圳市艾滋病病毒(HIV)阳性男男性行为者(MSM)的婚姻状况及其配偶的HIV感染状况,为制定减少HIV婚内传播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中筛选深圳市2015—2017年22岁以上HIV阳性MSM的个案相关信息,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其婚姻及配偶感染状况。结果2015—2017年,深圳市共报告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HIV阳性MSM 3 522例,其中已婚844例,占24.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0~39岁[比值比(OR)=15.010]、40~49岁(OR=77.861)和≥50岁年龄组(OR=398.565)已婚比例明显高于20~29岁年龄组,小学及以下学历者的已婚比例明显高于高中/中专(OR=0.436)和大专及以上(OR=0.216)学历者。配偶HIV检测比例为51.5%,阳性检出率为6.0%。结论深圳市HIV阳性MSM大多结婚较晚,应尽早让配偶接受HIV检测,减少HIV婚内传播。
2018年09期 v.24;No.180 905-9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张辉;于茂河;李志军;陈韵;杨杰;郭川;徐杰;
目的通过对天津市个体和会所男性性工作者(MSWs)艾滋病高危行为的特征进行分析,为开展针对性的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依托艾滋病综合干预服务站,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通过网络动员和干预现场动员招募MSWs,签署知情同意书,然后进行包括人口学、性行为、药物滥用等内容的问卷调查及HIV抗体检测。对个体和会所MSWs的特征进行比较,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个体MSWs 168人,会所MSWs162人。与会所MSWs相比,个体MSWs本地户籍比例高(16.7%vs 1.9%),在天津生活时间一般≥3个月(52.9%vs 15.7%),兼职比例高(33.9%vs 2.5%),月收入水平>5 000元的比例高(83.3%vs 53.7%),性取向以同性恋为主(77.4%vs 42.0%)(P<0.05)。个体MSWs发生首次插入性性行为的性伴多为男性(85.1%vs48.8%),发生首次插入性性行为的年龄大多在18岁以前(51.8%vs 37.7%),且近一个月肛交次数、近一个月发生群交的比例、无保护性行为发生的比例都高于会所MSWs(P<0.05)。87.5%的个体MSWs联系客人的方式以网络/交友软件为主,而会所MSWs 99.4%以别人介绍为主(P<0.05)。个体MSWs的药物滥用比例高(73.2%vs 52.5%)、性病感染率高(22.0%vs 5.6%),且缺乏定期检测的习惯(10.1%vs 29.0%)(P<0.05)。结论与会所MSWs相比,个体MSWs从业地点较为固定,性取向以同性恋为主,主要通过新媒体联系客人,性行为次数更多,群交和药物滥用比例更高,更容易发生无保护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更高,应动员各级各部门加大对该类亚人群的干预力度。
2018年09期 v.24;No.180 908-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辉;于茂河;李志军;陈韵;杨杰;郭川;徐杰;
目的通过对天津市个体和会所男性性工作者(MSWs)艾滋病高危行为的特征进行分析,为开展针对性的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依托艾滋病综合干预服务站,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通过网络动员和干预现场动员招募MSWs,签署知情同意书,然后进行包括人口学、性行为、药物滥用等内容的问卷调查及HIV抗体检测。对个体和会所MSWs的特征进行比较,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个体MSWs 168人,会所MSWs162人。与会所MSWs相比,个体MSWs本地户籍比例高(16.7%vs 1.9%),在天津生活时间一般≥3个月(52.9%vs 15.7%),兼职比例高(33.9%vs 2.5%),月收入水平>5 000元的比例高(83.3%vs 53.7%),性取向以同性恋为主(77.4%vs 42.0%)(P<0.05)。个体MSWs发生首次插入性性行为的性伴多为男性(85.1%vs48.8%),发生首次插入性性行为的年龄大多在18岁以前(51.8%vs 37.7%),且近一个月肛交次数、近一个月发生群交的比例、无保护性行为发生的比例都高于会所MSWs(P<0.05)。87.5%的个体MSWs联系客人的方式以网络/交友软件为主,而会所MSWs 99.4%以别人介绍为主(P<0.05)。个体MSWs的药物滥用比例高(73.2%vs 52.5%)、性病感染率高(22.0%vs 5.6%),且缺乏定期检测的习惯(10.1%vs 29.0%)(P<0.05)。结论与会所MSWs相比,个体MSWs从业地点较为固定,性取向以同性恋为主,主要通过新媒体联系客人,性行为次数更多,群交和药物滥用比例更高,更容易发生无保护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更高,应动员各级各部门加大对该类亚人群的干预力度。
2018年09期 v.24;No.180 908-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王毅;李六林;周万明;樊静;赵西和;唐宇;何静;刘江;周力;张晓军;
目的了解年轻男男性行为者(YMSM)儿童期性虐待(CSA)经历,分析对个体行为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以四川省绵阳市15~24岁YMSM为对象,用滚雪球抽样法进行招募、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CSA对个体行为人及心理健康影响单因素分析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共合格调查336人,有CSA经历者占5.4%(18人)。有、无CSA经历者的HIV感染率分别为16.7%(3/18)、8.2%(26/317)(删除不确定1人)。多因素分析结果:有焦虑症状[比值比(OR)=11.704,95%可信区间(CI):1.567~87.412)]、曾有自杀念头(OR=49.017,95%CI:2.651~906.244)、因性向遭朋友或同事歧视(OR=17.544,95%CI:1.443~200.000)者,CSA经历发生率较高;近6个月做插入方肛交有保护性(OR=0.060 1,95%CI:0.005~0.721)较低。结论 YMSM的CSA发生率较高,对受害者行为及心理消极影响明显且长远,增加HIV感染风险。应加大未成年人保护,有针对性地开展CSA经历YMSM的心理及行为干预。
2018年09期 v.24;No.180 912-915+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毅;李六林;周万明;樊静;赵西和;唐宇;何静;刘江;周力;张晓军;
目的了解年轻男男性行为者(YMSM)儿童期性虐待(CSA)经历,分析对个体行为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以四川省绵阳市15~24岁YMSM为对象,用滚雪球抽样法进行招募、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CSA对个体行为人及心理健康影响单因素分析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共合格调查336人,有CSA经历者占5.4%(18人)。有、无CSA经历者的HIV感染率分别为16.7%(3/18)、8.2%(26/317)(删除不确定1人)。多因素分析结果:有焦虑症状[比值比(OR)=11.704,95%可信区间(CI):1.567~87.412)]、曾有自杀念头(OR=49.017,95%CI:2.651~906.244)、因性向遭朋友或同事歧视(OR=17.544,95%CI:1.443~200.000)者,CSA经历发生率较高;近6个月做插入方肛交有保护性(OR=0.060 1,95%CI:0.005~0.721)较低。结论 YMSM的CSA发生率较高,对受害者行为及心理消极影响明显且长远,增加HIV感染风险。应加大未成年人保护,有针对性地开展CSA经历YMSM的心理及行为干预。
2018年09期 v.24;No.180 912-915+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奇穗;鲁雁秋;罗亚东;刘敏;陈耀凯;
目的总结并分析艾滋病病毒(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HIV/MTB)、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HIV/NTM)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集、整理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的病例及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例的资料,运用SPSS软件分别分析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结果共纳入HIV/MTB感染者91例,HIV/NTM感染者23例。HIV/MTB感染者、HIV/NTB感染者的浅表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分别为19.8%、69.6%,中度以上贫血的发生率42.9%、69.6%,胸腔积液的发生率35.2%、60.9%,病死率6.6%、21.7%。HIV/NTM感染者HIV核糖核酸(RNA)定量水平(P=0.003)和严重低蛋白血症(P=0.019)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HIV/MTB感染者。同时,HIV/MTB感染者肺部病变范围≥2个肺叶的比例,明显高于HIV/NTM合并感染者(P=0.039)。结论 HIV/NTM感染与HIV/MTB感染在浅表淋巴结肿大、贫血及胸腔积液发生率、病死率有差异,可为鉴别诊断提供参考;HIV/MTB感染者更易发生低蛋白血症,肺部病变更广泛。
2018年09期 v.24;No.180 916-918+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奇穗;鲁雁秋;罗亚东;刘敏;陈耀凯;
目的总结并分析艾滋病病毒(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HIV/MTB)、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HIV/NTM)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集、整理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的病例及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例的资料,运用SPSS软件分别分析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结果共纳入HIV/MTB感染者91例,HIV/NTM感染者23例。HIV/MTB感染者、HIV/NTB感染者的浅表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分别为19.8%、69.6%,中度以上贫血的发生率42.9%、69.6%,胸腔积液的发生率35.2%、60.9%,病死率6.6%、21.7%。HIV/NTM感染者HIV核糖核酸(RNA)定量水平(P=0.003)和严重低蛋白血症(P=0.019)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HIV/MTB感染者。同时,HIV/MTB感染者肺部病变范围≥2个肺叶的比例,明显高于HIV/NTM合并感染者(P=0.039)。结论 HIV/NTM感染与HIV/MTB感染在浅表淋巴结肿大、贫血及胸腔积液发生率、病死率有差异,可为鉴别诊断提供参考;HIV/MTB感染者更易发生低蛋白血症,肺部病变更广泛。
2018年09期 v.24;No.180 916-918+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蔡胜男;许东梅;王晓燕;伦文辉;
目的研究眼部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结眼梅毒的特点,增强对眼梅毒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3年8月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12例艾滋病病毒(HIV)阴性的成人眼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征、实验室特点、早期诊断状况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12例眼梅毒患者,眼部症状表现为视物模糊7例、视力下降5例、复视3例、对光反射消失或迟钝3例、视野狭窄2例。8例脑脊液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阳性,5例(5/10)脑脊液-白细胞(CSF-WBC)>5/μL,6例(6/11)脑脊液-蛋白(CSFPRO)>45.0mg/dL;11例(11/12)合并神经梅毒。结论视物模糊、视力下降是眼梅毒患者的最常见表现,误诊率高,多数合并神经梅毒,临床医生应该重视。
2018年09期 v.24;No.180 919-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蔡胜男;许东梅;王晓燕;伦文辉;
目的研究眼部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结眼梅毒的特点,增强对眼梅毒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3年8月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12例艾滋病病毒(HIV)阴性的成人眼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征、实验室特点、早期诊断状况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12例眼梅毒患者,眼部症状表现为视物模糊7例、视力下降5例、复视3例、对光反射消失或迟钝3例、视野狭窄2例。8例脑脊液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阳性,5例(5/10)脑脊液-白细胞(CSF-WBC)>5/μL,6例(6/11)脑脊液-蛋白(CSFPRO)>45.0mg/dL;11例(11/12)合并神经梅毒。结论视物模糊、视力下降是眼梅毒患者的最常见表现,误诊率高,多数合并神经梅毒,临床医生应该重视。
2018年09期 v.24;No.180 919-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琬悦;罗红兵;方清艳;杨莉;杨志芳;郭艳;张秀劼;张小斌;崔文庆;胡轶;苏兴芳;马艳玲;
目的分析2012—2016年云南省梅毒疫情上升情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查询疫情报告网络数据,选择报告发病率全省排名前4位的州(市),并对13家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病历及资料进行现场查看,对相关医务人员、疫情报告人员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防所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并分析了近年来云南省梅毒疫情上升的原因。结果 2014—2016年云南省梅毒筛查量呈上升趋势,2016年梅毒筛查量是2014年的1.47倍;2013—2016年云南省梅毒疫情报告率由2013年的89.3%上升到2016年的99.3%;近5年云南省一期梅毒发病率从2012年的4.33/10万下降到2016年的0.51/10万(χ~2=2 424.289,P<0.001),隐性梅毒发病率从2012年的13.39/10万上升到2016年的35.34/10万(χ~2=6 644.415,P<0.001)。结论近年来云南省梅毒筛查力度不断加大,疫情漏报率逐年减少,一期和二期梅毒发病率呈现下降。
2018年09期 v.24;No.180 923-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琬悦;罗红兵;方清艳;杨莉;杨志芳;郭艳;张秀劼;张小斌;崔文庆;胡轶;苏兴芳;马艳玲;
目的分析2012—2016年云南省梅毒疫情上升情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查询疫情报告网络数据,选择报告发病率全省排名前4位的州(市),并对13家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病历及资料进行现场查看,对相关医务人员、疫情报告人员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防所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并分析了近年来云南省梅毒疫情上升的原因。结果 2014—2016年云南省梅毒筛查量呈上升趋势,2016年梅毒筛查量是2014年的1.47倍;2013—2016年云南省梅毒疫情报告率由2013年的89.3%上升到2016年的99.3%;近5年云南省一期梅毒发病率从2012年的4.33/10万下降到2016年的0.51/10万(χ~2=2 424.289,P<0.001),隐性梅毒发病率从2012年的13.39/10万上升到2016年的35.34/10万(χ~2=6 644.415,P<0.001)。结论近年来云南省梅毒筛查力度不断加大,疫情漏报率逐年减少,一期和二期梅毒发病率呈现下降。
2018年09期 v.24;No.180 923-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许友山;钱惠忠;胡越;陈波;李林;夏卫;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技术在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艾滋病病毒(HIV)核酸联合检测中的应用,并了解该地区无偿献血的残余风险。方法首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献血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抗-TP)四个项目进行检测,符合核酸检测条件的标本再采用罗氏COBASs 201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进行6样本混样检测,或科华核酸检测系统进行8样本混样检测,混样管呈反应性再进行拆分检测,如拆分呈阳性,进行病毒定量检测或其他补充血清学试验。结果在核酸检测的206 752份样本中,共有231份标本核酸检测呈阳性,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12‰,其中229份为HBV脱氧核糖核酸(DNA)阳性,1份为HCV核糖核酸(RNA)阳性,1份为HIV RNA阳性。罗氏和科华核酸检测系统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17‰(221/189 543)和0.58‰(10/17 209)。结论血液核酸筛查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性,降低输血风险。
2018年09期 v.24;No.180 926-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许友山;钱惠忠;胡越;陈波;李林;夏卫;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技术在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艾滋病病毒(HIV)核酸联合检测中的应用,并了解该地区无偿献血的残余风险。方法首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献血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抗-TP)四个项目进行检测,符合核酸检测条件的标本再采用罗氏COBASs 201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进行6样本混样检测,或科华核酸检测系统进行8样本混样检测,混样管呈反应性再进行拆分检测,如拆分呈阳性,进行病毒定量检测或其他补充血清学试验。结果在核酸检测的206 752份样本中,共有231份标本核酸检测呈阳性,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12‰,其中229份为HBV脱氧核糖核酸(DNA)阳性,1份为HCV核糖核酸(RNA)阳性,1份为HIV RNA阳性。罗氏和科华核酸检测系统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17‰(221/189 543)和0.58‰(10/17 209)。结论血液核酸筛查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性,降低输血风险。
2018年09期 v.24;No.180 926-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胡玉宏;赵琳;王保山;徐杰;王光辉;郝连正;段青;张洪波;
目的了解德州市德城区经异性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HIV)者的感染情况,对其感染途径进行复核分析。方法对2003—2017年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现住址为德城区经异性性传播感染HIV,且现存活的HIV感染者和病人,进行面对面个人深入访谈,依据调查目的设计访谈提纲,以信息饱和为终止标准,结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随访信息,对其感染途径进行复核分析。结果 49例访谈对象,男性35例,女性14例;年龄为27~65岁,在婚28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4例。经复核,49例中26例存在感染途径误报,将同性性传播(25例)、其他传播(1例)报为异性性传播。真实的感染途径为同性性传播25例,异性性传播23例,其他传播1例。结论德城区异性性传播途径对艾滋病流行的影响可能被高估,全国其他地区疫情是否存在相同现象值得探讨。
2018年09期 v.24;No.180 929-931+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胡玉宏;赵琳;王保山;徐杰;王光辉;郝连正;段青;张洪波;
目的了解德州市德城区经异性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HIV)者的感染情况,对其感染途径进行复核分析。方法对2003—2017年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现住址为德城区经异性性传播感染HIV,且现存活的HIV感染者和病人,进行面对面个人深入访谈,依据调查目的设计访谈提纲,以信息饱和为终止标准,结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随访信息,对其感染途径进行复核分析。结果 49例访谈对象,男性35例,女性14例;年龄为27~65岁,在婚28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4例。经复核,49例中26例存在感染途径误报,将同性性传播(25例)、其他传播(1例)报为异性性传播。真实的感染途径为同性性传播25例,异性性传播23例,其他传播1例。结论德城区异性性传播途径对艾滋病流行的影响可能被高估,全国其他地区疫情是否存在相同现象值得探讨。
2018年09期 v.24;No.180 929-931+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彭小雪;李林涛;刘卫民;刘萍萍;
目的调查当前校园防艾工作现况,针对存在问题调整工作重点,提高中学生防艾能力。方法在主题巡讲活动前后,调查学生的防艾知识知晓情况、接受防艾教育现状、对防艾知识需求以及防艾相关态度行为。结果主题活动前和后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 697份,活动前825份,后872分。活动前调查学生的防艾核心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9.0%,担心自己会感染艾滋病的学生占比38.3%,认为感染者值得同情占比25.6%,会对其避而远之占比41.7%;主题巡讲活动后,学生的防艾核心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0.2%,担心自己会感染艾滋病的学生占比73.2%,认为感染者值得同情占比48.9%,会对其避而远之占比25.2%。学生防艾知识来源:专家主题讲座/老师课堂教育,占53.0%;学生的防艾知识需求:专家主题讲座/老师课堂教育和网络新媒体宣传分别为60.3%和39.1%。在主题活动前,学校的性质、学生所在年级以及之前是否接受过防艾教育均是学生防艾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主题活动后,仅仅学生所在年级会影响学生防艾知识知晓率。结论该区当前中学生防艾知识知晓率较低,主题讲座是对高中学生进行防艾教育的有效方法,对于初中学生则需要辅助多种宣教途径进行。网络新媒体防艾宣传是今后需要关注和发展的方向。
2018年09期 v.24;No.180 93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彭小雪;李林涛;刘卫民;刘萍萍;
目的调查当前校园防艾工作现况,针对存在问题调整工作重点,提高中学生防艾能力。方法在主题巡讲活动前后,调查学生的防艾知识知晓情况、接受防艾教育现状、对防艾知识需求以及防艾相关态度行为。结果主题活动前和后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 697份,活动前825份,后872分。活动前调查学生的防艾核心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9.0%,担心自己会感染艾滋病的学生占比38.3%,认为感染者值得同情占比25.6%,会对其避而远之占比41.7%;主题巡讲活动后,学生的防艾核心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0.2%,担心自己会感染艾滋病的学生占比73.2%,认为感染者值得同情占比48.9%,会对其避而远之占比25.2%。学生防艾知识来源:专家主题讲座/老师课堂教育,占53.0%;学生的防艾知识需求:专家主题讲座/老师课堂教育和网络新媒体宣传分别为60.3%和39.1%。在主题活动前,学校的性质、学生所在年级以及之前是否接受过防艾教育均是学生防艾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主题活动后,仅仅学生所在年级会影响学生防艾知识知晓率。结论该区当前中学生防艾知识知晓率较低,主题讲座是对高中学生进行防艾教育的有效方法,对于初中学生则需要辅助多种宣教途径进行。网络新媒体防艾宣传是今后需要关注和发展的方向。
2018年09期 v.24;No.180 93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蔡莎莎;邹金艳;喻长法;段达荣;
目的评估一种检测男性前列腺炎患者解脲脲原体(UU)感染的新型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方法纳入237例男性前列腺炎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SAT法、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培养法检测UU的感染。结果 SAT、RT-PCR和培养法对男性前列腺炎患者UU的检出率分别是43.9%、37.1%,30.0%。SAT法检测男性前列腺炎患者UU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分别是96.6%、87.8%、82.7%、97.7%和0.844。结论 SAT是一种UU检出率相对较高的新技术。作为一种快速和准确的方法,SAT适用于临床推广。
2018年09期 v.24;No.180 936-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蔡莎莎;邹金艳;喻长法;段达荣;
目的评估一种检测男性前列腺炎患者解脲脲原体(UU)感染的新型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方法纳入237例男性前列腺炎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SAT法、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培养法检测UU的感染。结果 SAT、RT-PCR和培养法对男性前列腺炎患者UU的检出率分别是43.9%、37.1%,30.0%。SAT法检测男性前列腺炎患者UU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分别是96.6%、87.8%、82.7%、97.7%和0.844。结论 SAT是一种UU检出率相对较高的新技术。作为一种快速和准确的方法,SAT适用于临床推广。
2018年09期 v.24;No.180 936-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