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艾滋病性病

Chinese Journal of AIDS & STD

疫情动态

  • 2017年7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

    <正>一、艾滋病(AIDS)疫情报告情况截至2017年7月31日,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728 270例,报告死亡223 798例。现存活HIV感染者425 430例,AIDS病人302 840例。本月新发现HIV感染者/AIDS病人13 003例,既往HIV感染者本月转化为AIDS病人2914例。本月报告死亡2 323例中,本月死亡1 015例,既往死亡1 308例。本月新发现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HIV感染者男女之比为3.3:1,AIDS病人男女之比为3.9:1;15岁以下HIV感染者62例,AIDS病人7例。

    2017年09期 v.23;No.168 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2017年7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

    <正>一、艾滋病(AIDS)疫情报告情况截至2017年7月31日,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728 270例,报告死亡223 798例。现存活HIV感染者425 430例,AIDS病人302 840例。本月新发现HIV感染者/AIDS病人13 003例,既往HIV感染者本月转化为AIDS病人2914例。本月报告死亡2 323例中,本月死亡1 015例,既往死亡1 308例。本月新发现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HIV感染者男女之比为3.3:1,AIDS病人男女之比为3.9:1;15岁以下HIV感染者62例,AIDS病人7例。

    2017年09期 v.23;No.168 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论著

  • 我国HIV/AIDS病人接受二线抗反转录病毒治疗长期疗效评价

    丁海波;刘静;何英;康婧;王琪;李晓琳;郭晓临;韩晓旭;张子宁;尚红;

    目的评估中国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接受二线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RRT)3年的疗效评价。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一线HAART失败的转入二线HAART的89例HIV/AIDS病人进行随访,评估HAART后3年的病毒学和免疫学疗效及临床结局。结果 89例HIV/AIDS病人中位年龄37岁;男性88例,占98.88%;男男性行为途径感染69例,占77.53%;接受二线HAART中位时间为30个月。二线治疗基线时HIV病毒载量中位值为4.51Log,治疗后6、12、24和36个月,HIV病毒载量<50拷贝/mL的比例分别为69.74%、79.41%、93.62%和92.59%,HIV病毒载量<400拷贝/mL的比例分别为92.11%、95.59%、95.74%和96.30%。二线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为(167.18±144.93)个/μ>L,治疗后6、12、24和36个月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至(276.27±143.66)个/μL、(329.47±151.05)个/μL、(420.71±145.27)个/μL和(531.27±209.32)个/μL,上述各个时间点的CD4细胞计数与治疗前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随访结束时,仅1例病人发生病毒学失败,4例发生低病毒血症。结论一线治疗失败病人更换以克力芝为基础的二线HAART方案,可获得良好的长期持续病毒应答和免疫重建,在保证服药依从性基础上,不容易发生二线治疗失败。

    2017年09期 v.23;No.168 776-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我国HIV/AIDS病人接受二线抗反转录病毒治疗长期疗效评价

    丁海波;刘静;何英;康婧;王琪;李晓琳;郭晓临;韩晓旭;张子宁;尚红;

    目的评估中国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接受二线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RRT)3年的疗效评价。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一线HAART失败的转入二线HAART的89例HIV/AIDS病人进行随访,评估HAART后3年的病毒学和免疫学疗效及临床结局。结果 89例HIV/AIDS病人中位年龄37岁;男性88例,占98.88%;男男性行为途径感染69例,占77.53%;接受二线HAART中位时间为30个月。二线治疗基线时HIV病毒载量中位值为4.51Log,治疗后6、12、24和36个月,HIV病毒载量<50拷贝/mL的比例分别为69.74%、79.41%、93.62%和92.59%,HIV病毒载量<400拷贝/mL的比例分别为92.11%、95.59%、95.74%和96.30%。二线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为(167.18±144.93)个/μ>L,治疗后6、12、24和36个月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至(276.27±143.66)个/μL、(329.47±151.05)个/μL、(420.71±145.27)个/μL和(531.27±209.32)个/μL,上述各个时间点的CD4细胞计数与治疗前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随访结束时,仅1例病人发生病毒学失败,4例发生低病毒血症。结论一线治疗失败病人更换以克力芝为基础的二线HAART方案,可获得良好的长期持续病毒应答和免疫重建,在保证服药依从性基础上,不容易发生二线治疗失败。

    2017年09期 v.23;No.168 776-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云南省一线ART失败的HIV/AIDS病人更换以克力芝为基础二线药物的疗效

    李惠琴;劳云飞;楼金成;李侠;杨欣平;谢荣慧;周曾全;董兴齐;

    目的评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一线抗病毒治疗(ART)失败后,各抗病毒治疗药物的耐药情况,更换为含有克力芝(LPV/r)抗病毒治疗方案后的疗效以及影响疗效的因素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分析的方法,对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中,云南省一线治疗失败、有耐药检测结果、更换为含克力芝的二线方案,并至少接受二线治疗3个月以上的HIV/AIDS病人进行分析。所有的统计分析都使用SAS 9.2完成。结果共入选1 312例病人,其中男性812例,占61.9%,女性500例,占38.1%,平均年龄(36.19±10.36)岁。更换含LPV/r的二线方案后,6个月至48个月病毒抑制率达到73.7%~82.1%。单因素分析发现,使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LVP/r、启动ART 12个月后发生病毒学失败、治疗失败后病毒载量(VL)<5 000拷贝/mL,这三项指标对病毒抑制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分析也显示,更换方案后12个月,VL的抑制率与这三项指标和更换方案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有关。结论一线抗病毒药物治疗失败之后更换含LPV/r的二线方案,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为了获得较好的二线药物治疗效果,在发现病毒学失败后应加强依从性教育,3个月内复查病毒载量,若2次VL≥1 000拷贝/mL应尽早更换标准二线治疗方案。

    2017年09期 v.23;No.168 780-783+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云南省一线ART失败的HIV/AIDS病人更换以克力芝为基础二线药物的疗效

    李惠琴;劳云飞;楼金成;李侠;杨欣平;谢荣慧;周曾全;董兴齐;

    目的评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一线抗病毒治疗(ART)失败后,各抗病毒治疗药物的耐药情况,更换为含有克力芝(LPV/r)抗病毒治疗方案后的疗效以及影响疗效的因素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分析的方法,对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中,云南省一线治疗失败、有耐药检测结果、更换为含克力芝的二线方案,并至少接受二线治疗3个月以上的HIV/AIDS病人进行分析。所有的统计分析都使用SAS 9.2完成。结果共入选1 312例病人,其中男性812例,占61.9%,女性500例,占38.1%,平均年龄(36.19±10.36)岁。更换含LPV/r的二线方案后,6个月至48个月病毒抑制率达到73.7%~82.1%。单因素分析发现,使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LVP/r、启动ART 12个月后发生病毒学失败、治疗失败后病毒载量(VL)<5 000拷贝/mL,这三项指标对病毒抑制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分析也显示,更换方案后12个月,VL的抑制率与这三项指标和更换方案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有关。结论一线抗病毒药物治疗失败之后更换含LPV/r的二线方案,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为了获得较好的二线药物治疗效果,在发现病毒学失败后应加强依从性教育,3个月内复查病毒载量,若2次VL≥1 000拷贝/mL应尽早更换标准二线治疗方案。

    2017年09期 v.23;No.168 780-783+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依非韦伦更换为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后对AIDS病人睡眠障碍 焦虑 抑郁影响的初步研究

    李爱新;王爱芝;李在村;邵英;叶江竹;孙丽君;

    目的探讨依非韦伦(EFV)更换为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后,对艾滋病(AIDS)病人睡眠障碍、焦虑和抑郁症状(SAD症状)的影响情况。方法共62例AIDS病人,用统一的调查问卷收集社会人口学资料和用药情况,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HAD量表),调查病人SAD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 62例中,男性占98.39%,平均年龄(32.84±8.54)岁,大专及以上文化占72.58%,同性性传播占75.81%,更换抗病毒治疗方案的前三位原因依次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70.97%)、皮疹(9.68%)、一线治疗失败(8.06%)。62例AIDS病人基线平均PSQI值为(8.19±3.90)分,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焦虑评分(HAD-A)为(6.32±4.52)分,抑郁评分(HAD-D)为(6.40±4.91)分。换用LPV/r 3个月后分别为(6.56±2.97)分、(5.27±3.58)分和(5.58±4.76)分(P值分别为0.000、0.029和0.081)。基线时PSQI、HAD-A和HAD-D评分>7分的病人分别占48.39%、38.71%和43.55%,换药3个月分别为35.48%、27.42%和32.26%(P值分别为0.001、0.002和0.000)。结论经治AIDS病人中,含EFV抗病毒治疗方案存在神经精神相关不良反应,即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及焦虑、抑郁症状,是导致更换治疗方案的主要原因。治疗方案更换为LPV/r的组合后,病人SAD症状较前明显改善。

    2017年09期 v.23;No.168 784-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依非韦伦更换为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后对AIDS病人睡眠障碍 焦虑 抑郁影响的初步研究

    李爱新;王爱芝;李在村;邵英;叶江竹;孙丽君;

    目的探讨依非韦伦(EFV)更换为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后,对艾滋病(AIDS)病人睡眠障碍、焦虑和抑郁症状(SAD症状)的影响情况。方法共62例AIDS病人,用统一的调查问卷收集社会人口学资料和用药情况,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HAD量表),调查病人SAD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 62例中,男性占98.39%,平均年龄(32.84±8.54)岁,大专及以上文化占72.58%,同性性传播占75.81%,更换抗病毒治疗方案的前三位原因依次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70.97%)、皮疹(9.68%)、一线治疗失败(8.06%)。62例AIDS病人基线平均PSQI值为(8.19±3.90)分,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焦虑评分(HAD-A)为(6.32±4.52)分,抑郁评分(HAD-D)为(6.40±4.91)分。换用LPV/r 3个月后分别为(6.56±2.97)分、(5.27±3.58)分和(5.58±4.76)分(P值分别为0.000、0.029和0.081)。基线时PSQI、HAD-A和HAD-D评分>7分的病人分别占48.39%、38.71%和43.55%,换药3个月分别为35.48%、27.42%和32.26%(P值分别为0.001、0.002和0.000)。结论经治AIDS病人中,含EFV抗病毒治疗方案存在神经精神相关不良反应,即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及焦虑、抑郁症状,是导致更换治疗方案的主要原因。治疗方案更换为LPV/r的组合后,病人SAD症状较前明显改善。

    2017年09期 v.23;No.168 784-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云南省抗病毒治疗中病毒抑制但免疫失败的AIDS病人更换二线药后的免疫学效果分析

    劳云飞;楼金成;李惠琴;李侠;安靚;李田舒;董兴齐;周曾全;

    目的了解在联合抗病毒治疗(ART)中病毒抑制但免疫失败的艾滋病(AIDS)病人,通过更换二线药方案后其免疫功能恢复情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取了云南省免费抗病毒治疗的≥15岁青少年和成人AIDS病人的部分数据,回顾性分析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相较于换药前的变化情况。结果纳入分析的331例病人,启动ART时CD4细胞计数平均值是171.5个/mm~3(59.2%<200个/mm~3),更换含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二线药方案前,CD4细胞计数平均值降低到125.3个/mm~3(86.4%<200个/mm~3),更换后CD4细胞计数增加到200个/mm~3以上。其中换药后第12、18、24、30、36、42和48个月,CD4细胞计数增加的平均值(个/mm~3)和[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02.5(83.0,122.1)、123.0(95.9,150.2)、140.4(101.9,178.9)、145.6(96.0,195.2)、125.4(53.2,197.5)、179.9(96.0,263.8)和236.0(37.9,434.1)个/mm~3。以更换二线药前的CD4细胞计数作为协变量分析,启动ART时年龄≤50岁与>50岁的比较,CD4细胞计数增加的平均值(个/mm~3)和(95%CI)是65.8(17.61,113.92),计数增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启动ART时CD4细胞计数≤50个/mm~3组和50~100个/mm~3组分别与>200个/mm~3组比较,CD4细胞计数增加的平均值(个/mm~3)和(95%CI)分别是-120.0(-192.31,-47.76)和-73.3(-143.56,-3.07),计数增加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和P=0.041)。结论更换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二线药方案,可以使病毒抑制但免疫失败的艾滋病病人的CD4细胞计数增加;启动ART时≤50岁者,其CD4细胞计数增加的程度大于年龄更大的病例;启动ART时CD4细胞>200个/mm~3的病例,换药后CD4细胞计数增加的程度大于初始时CD4细胞≤100个/mm~3者。

    2017年09期 v.23;No.168 78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云南省抗病毒治疗中病毒抑制但免疫失败的AIDS病人更换二线药后的免疫学效果分析

    劳云飞;楼金成;李惠琴;李侠;安靚;李田舒;董兴齐;周曾全;

    目的了解在联合抗病毒治疗(ART)中病毒抑制但免疫失败的艾滋病(AIDS)病人,通过更换二线药方案后其免疫功能恢复情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取了云南省免费抗病毒治疗的≥15岁青少年和成人AIDS病人的部分数据,回顾性分析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相较于换药前的变化情况。结果纳入分析的331例病人,启动ART时CD4细胞计数平均值是171.5个/mm~3(59.2%<200个/mm~3),更换含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二线药方案前,CD4细胞计数平均值降低到125.3个/mm~3(86.4%<200个/mm~3),更换后CD4细胞计数增加到200个/mm~3以上。其中换药后第12、18、24、30、36、42和48个月,CD4细胞计数增加的平均值(个/mm~3)和[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02.5(83.0,122.1)、123.0(95.9,150.2)、140.4(101.9,178.9)、145.6(96.0,195.2)、125.4(53.2,197.5)、179.9(96.0,263.8)和236.0(37.9,434.1)个/mm~3。以更换二线药前的CD4细胞计数作为协变量分析,启动ART时年龄≤50岁与>50岁的比较,CD4细胞计数增加的平均值(个/mm~3)和(95%CI)是65.8(17.61,113.92),计数增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启动ART时CD4细胞计数≤50个/mm~3组和50~100个/mm~3组分别与>200个/mm~3组比较,CD4细胞计数增加的平均值(个/mm~3)和(95%CI)分别是-120.0(-192.31,-47.76)和-73.3(-143.56,-3.07),计数增加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和P=0.041)。结论更换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二线药方案,可以使病毒抑制但免疫失败的艾滋病病人的CD4细胞计数增加;启动ART时≤50岁者,其CD4细胞计数增加的程度大于年龄更大的病例;启动ART时CD4细胞>200个/mm~3的病例,换药后CD4细胞计数增加的程度大于初始时CD4细胞≤100个/mm~3者。

    2017年09期 v.23;No.168 78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50岁HIV感染病人不同初始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

    覃善芳;黄维;蓝珂;韦迪;蒙志好;李勇;

    目的分析广西≥50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病人采用不同初始治疗方案的疗效,为老年HIV感染病人的抗病毒治疗(ART)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将1 893例老年HIV感染病人分为3组,每组631例,分别用含洛匹那韦/利多那韦(LPV/r)、依非韦伦(EFV)、奈韦拉平(NVP)的标准三联方案进行初始治疗,分析比较3组的病毒学、免疫学效果。结果三组病人的基线特征中,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其他指标均无差异。12个月时,LPV/r组、EFV组、NVP组的病毒抑制率分别为82.17%、87.24%、80.04%,EFV组的病毒抑制率明显高于NVP和LPV/r组(P=0.006),是NVP组的1.71倍[95%可信区间(CI):1.22~2.38],LPV/r组的1.48倍(95%CI:1.06~2.08)。进一步分析发现,12个月时,LPV/r组与EFV组在病毒载量(VL)<400拷贝/mL及VL<1 000拷贝/mL水平的抑制率无差异(P>0.05),并且均高于NVP组(P<0.05)。随后LPV/r组、EFV组、NVP组的病毒抑制率在24个月时,分别为87.26%、86.06%、83.46%,在36个月时为93.30%、91.62%、90.03%,在48个月时为88.00%、90.59%、93.60%,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学方面,治疗后6~42个月,3组间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V/r组显著高于NVP组和EFV组,而第48个月,3组间差异虽然无统计学意义(P=0.084),但LPV/r组的均值高于EFV和NVP组。结论含LPV/r、EFV、NVP的不同初治方案治疗老年HIV感染病人均获良好的疗效。含LPV/r的初治方案虽然在1年时的病毒抑制率低于EFV方案,但4年的长期病毒抑制率并无差别,在免疫学效果上的优势突出。

    2017年09期 v.23;No.168 793-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50岁HIV感染病人不同初始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

    覃善芳;黄维;蓝珂;韦迪;蒙志好;李勇;

    目的分析广西≥50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病人采用不同初始治疗方案的疗效,为老年HIV感染病人的抗病毒治疗(ART)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将1 893例老年HIV感染病人分为3组,每组631例,分别用含洛匹那韦/利多那韦(LPV/r)、依非韦伦(EFV)、奈韦拉平(NVP)的标准三联方案进行初始治疗,分析比较3组的病毒学、免疫学效果。结果三组病人的基线特征中,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其他指标均无差异。12个月时,LPV/r组、EFV组、NVP组的病毒抑制率分别为82.17%、87.24%、80.04%,EFV组的病毒抑制率明显高于NVP和LPV/r组(P=0.006),是NVP组的1.71倍[95%可信区间(CI):1.22~2.38],LPV/r组的1.48倍(95%CI:1.06~2.08)。进一步分析发现,12个月时,LPV/r组与EFV组在病毒载量(VL)<400拷贝/mL及VL<1 000拷贝/mL水平的抑制率无差异(P>0.05),并且均高于NVP组(P<0.05)。随后LPV/r组、EFV组、NVP组的病毒抑制率在24个月时,分别为87.26%、86.06%、83.46%,在36个月时为93.30%、91.62%、90.03%,在48个月时为88.00%、90.59%、93.60%,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学方面,治疗后6~42个月,3组间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V/r组显著高于NVP组和EFV组,而第48个月,3组间差异虽然无统计学意义(P=0.084),但LPV/r组的均值高于EFV和NVP组。结论含LPV/r、EFV、NVP的不同初治方案治疗老年HIV感染病人均获良好的疗效。含LPV/r的初治方案虽然在1年时的病毒抑制率低于EFV方案,但4年的长期病毒抑制率并无差别,在免疫学效果上的优势突出。

    2017年09期 v.23;No.168 793-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三种不同初始标准抗病毒方案治疗女性艾滋病的疗效分析

    蓝珂;覃善芳;黄维;吕清;蒙志好;李勇;

    目的比较克立芝(LPV/r)或依非韦伦(EFV)或奈韦拉平(NVP)联合两个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作为初始标准抗病毒治疗方案,治疗女性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的效果。方法收集2006-2015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使用上述抗病毒方案治疗的15~44岁女性病人的随访资料。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对三组间基线年龄、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感染途径等进行匹配,比较三种抗病毒方案在治疗开始和治疗后随访48周、96周、144周和192周时血浆HIV核糖核酸(RNA)载量、CD4细胞数。结果入组1 035例,每组均为345例。病毒学疗效:EFV组、NVP组、LPV/r组的病毒抑制率在治疗48周时分别为86.0%、87.6%、89.2%;在96周时分别为91.5%,84.1%,94.5%;192周时,分别为93.3%,93.2%,92.7%;各组均可达到较高的病毒抑制率。除96周,LPV/r组和EFV组显著高于NVP组(P=0.008),其余时间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1,P=0.286)。免疫学疗效:治疗随访192周,三组的CD4细胞数较基线都有明显增加,LPV/r组的CD4~+T淋巴细胞增长值明显高于EFV、NVP组,LPV/r组平均增长(342.71±176.94)个/μL,EFV组平均增长了(310.24±194.63)个/μL,NVP组平均增长(258.09±177.22)个/μL,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于基线CD4细胞数<200个/μL者,192周时LPV/r组的CD4细胞数增长也优于EFV或NVP组。结论三种抗病毒方案对女性HIV/AIDS病人的血浆HIV病毒抑制率无差异,含LPV/r的治疗方案在提升CD4细胞数的方面占据优势。

    2017年09期 v.23;No.168 798-801+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三种不同初始标准抗病毒方案治疗女性艾滋病的疗效分析

    蓝珂;覃善芳;黄维;吕清;蒙志好;李勇;

    目的比较克立芝(LPV/r)或依非韦伦(EFV)或奈韦拉平(NVP)联合两个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作为初始标准抗病毒治疗方案,治疗女性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的效果。方法收集2006-2015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使用上述抗病毒方案治疗的15~44岁女性病人的随访资料。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对三组间基线年龄、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感染途径等进行匹配,比较三种抗病毒方案在治疗开始和治疗后随访48周、96周、144周和192周时血浆HIV核糖核酸(RNA)载量、CD4细胞数。结果入组1 035例,每组均为345例。病毒学疗效:EFV组、NVP组、LPV/r组的病毒抑制率在治疗48周时分别为86.0%、87.6%、89.2%;在96周时分别为91.5%,84.1%,94.5%;192周时,分别为93.3%,93.2%,92.7%;各组均可达到较高的病毒抑制率。除96周,LPV/r组和EFV组显著高于NVP组(P=0.008),其余时间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1,P=0.286)。免疫学疗效:治疗随访192周,三组的CD4细胞数较基线都有明显增加,LPV/r组的CD4~+T淋巴细胞增长值明显高于EFV、NVP组,LPV/r组平均增长(342.71±176.94)个/μL,EFV组平均增长了(310.24±194.63)个/μL,NVP组平均增长(258.09±177.22)个/μL,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于基线CD4细胞数<200个/μL者,192周时LPV/r组的CD4细胞数增长也优于EFV或NVP组。结论三种抗病毒方案对女性HIV/AIDS病人的血浆HIV病毒抑制率无差异,含LPV/r的治疗方案在提升CD4细胞数的方面占据优势。

    2017年09期 v.23;No.168 798-801+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含克力芝的ART方案在早期初治成人HIV/AIDS病人中的疗效及终止治疗情况

    楼金成;周曾全;劳云飞;李惠琴;李田舒;安靓;

    目的评价含克力芝的抗病毒治疗(ART)方案,与中国常规一线治疗方案在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350个/μL的初治、成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中的治疗效果及终止治疗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择云南省2012年入组、既往未服用过抗病毒治疗药物、且基线CD4细胞≥350个/μL的成人病人作为观察对象。以初始治疗含克力芝的方案为基准,按照感染途径、性别和治疗医院相同,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与使用非克力芝方案的病人(对照组)进行1:1匹配后,克立芝组和非克立芝组各256例病人,观察两组在治疗效果及终止治疗方面的差异。结果在观察周期内,两组的治疗效果在每一个观察阶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克力芝组和非克力芝组治疗第1年的病毒载量抑制率分别为92.0%、92.9%,第2年为94.3%、91.2%,第3年为96.8%、97.2%,第4年为94.2%、95.1%;治疗第1年末,克力芝组CD4细胞增加数量为161.5(47~328)个/μL,高于非克力芝组的增加数量115(4~230)个/μL,(z=3.2,P=0.001)。随访至第4年,两组CD4细胞增加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2,P=0.61)。治疗的终止主要发生在第一年内,之后逐渐趋于平稳。观察的0.5年内,非克力芝组在治比例低于克力芝组(χ~2=4.00,P=0.04),其他各观察时点上两组的在治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云南省常规的抗病毒治疗管理模式下,在早期初治的成人病人中均能获得较理想的病毒控制效果,但使用含克力芝的治疗方案能在治疗第一年内更好地帮助病人增加CD4细胞,终止治疗的比例低于非克力芝组。

    2017年09期 v.23;No.168 802-8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含克力芝的ART方案在早期初治成人HIV/AIDS病人中的疗效及终止治疗情况

    楼金成;周曾全;劳云飞;李惠琴;李田舒;安靓;

    目的评价含克力芝的抗病毒治疗(ART)方案,与中国常规一线治疗方案在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350个/μL的初治、成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中的治疗效果及终止治疗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择云南省2012年入组、既往未服用过抗病毒治疗药物、且基线CD4细胞≥350个/μL的成人病人作为观察对象。以初始治疗含克力芝的方案为基准,按照感染途径、性别和治疗医院相同,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与使用非克力芝方案的病人(对照组)进行1:1匹配后,克立芝组和非克立芝组各256例病人,观察两组在治疗效果及终止治疗方面的差异。结果在观察周期内,两组的治疗效果在每一个观察阶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克力芝组和非克力芝组治疗第1年的病毒载量抑制率分别为92.0%、92.9%,第2年为94.3%、91.2%,第3年为96.8%、97.2%,第4年为94.2%、95.1%;治疗第1年末,克力芝组CD4细胞增加数量为161.5(47~328)个/μL,高于非克力芝组的增加数量115(4~230)个/μL,(z=3.2,P=0.001)。随访至第4年,两组CD4细胞增加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2,P=0.61)。治疗的终止主要发生在第一年内,之后逐渐趋于平稳。观察的0.5年内,非克力芝组在治比例低于克力芝组(χ~2=4.00,P=0.04),其他各观察时点上两组的在治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云南省常规的抗病毒治疗管理模式下,在早期初治的成人病人中均能获得较理想的病毒控制效果,但使用含克力芝的治疗方案能在治疗第一年内更好地帮助病人增加CD4细胞,终止治疗的比例低于非克力芝组。

    2017年09期 v.23;No.168 802-8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以克力芝为基础的初始抗病毒治疗方案对成人HIV/AIDS病人血脂的影响

    代丽丽;叶江竹;邵英;李建维;马红丽;孙丽君;

    目的了解以克力芝为基础的初始抗病毒治疗方案,对成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血脂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北京佑安医院以克力芝作为初始抗病毒治疗药物的106例HIV/AIDS病人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以及TC/HDL比值的数据,比较抗病毒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特点。结果 106例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前总的血脂异常率为74.5%,其中TG、TC、HDL、LDL和TC/HDL异常的HIV/AIDS病人百分比分别为31.1%、9.4%、49.1%、6.6%和18.9%;抗病毒治疗后总的血脂异常率为89.6%,TG、TC、HDL、LDL和TC/HDL异常HIV/AIDS病人的百分比分别为63.2%、16.0%、56.6%、5.7%和21.7%。与基线比较,TG升高的HIV/AIDS病人比例从31.1%到63.2%(P<0.001),且其数值水平中位数从1.2mmol/L升高到1.93mmol/L(P<0.001);TC在治疗后数值中位数从4.06mmol/L升高到4.32mmol/L,但异常HIV/AIDS病人百分比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01);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最重要的预警指标的LDL,在治疗后并没有升高。结论以克力芝为基础的初始抗病毒治疗方案可以影响病人的血脂代谢,但仅对TG和TC的影响比较明显,而对于ASCVD最主要危险因素的LDL的影响较小。

    2017年09期 v.23;No.168 806-8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以克力芝为基础的初始抗病毒治疗方案对成人HIV/AIDS病人血脂的影响

    代丽丽;叶江竹;邵英;李建维;马红丽;孙丽君;

    目的了解以克力芝为基础的初始抗病毒治疗方案,对成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血脂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北京佑安医院以克力芝作为初始抗病毒治疗药物的106例HIV/AIDS病人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以及TC/HDL比值的数据,比较抗病毒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特点。结果 106例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前总的血脂异常率为74.5%,其中TG、TC、HDL、LDL和TC/HDL异常的HIV/AIDS病人百分比分别为31.1%、9.4%、49.1%、6.6%和18.9%;抗病毒治疗后总的血脂异常率为89.6%,TG、TC、HDL、LDL和TC/HDL异常HIV/AIDS病人的百分比分别为63.2%、16.0%、56.6%、5.7%和21.7%。与基线比较,TG升高的HIV/AIDS病人比例从31.1%到63.2%(P<0.001),且其数值水平中位数从1.2mmol/L升高到1.93mmol/L(P<0.001);TC在治疗后数值中位数从4.06mmol/L升高到4.32mmol/L,但异常HIV/AIDS病人百分比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01);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最重要的预警指标的LDL,在治疗后并没有升高。结论以克力芝为基础的初始抗病毒治疗方案可以影响病人的血脂代谢,但仅对TG和TC的影响比较明显,而对于ASCVD最主要危险因素的LDL的影响较小。

    2017年09期 v.23;No.168 806-8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含克力芝方案在HIV感染妊娠妇女ART的疗效和安全性

    王爱芝;邵英;李建维;张宏伟;孙丽君;

    目的探讨克力芝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妊娠妇女中抗病毒治疗(AR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集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北京佑安医院性病艾滋病门诊,接受基于克力芝的三联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分析ART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210例HIV感染孕妇基线时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为(365±171)个/μL,治疗24周时CD4细胞计数为(522±198)个/μL,治疗48周时CD4细胞计数为(546±203)个/μL,与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毒载量检测不到者所占的比例在基线、24周和48周时分别为12.4%、91.0%和96.7%,与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胃肠道反应、贫血和血脂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6.2%、12.4%和7.6%,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基于克力芝的三联抗病毒治疗对于HIV感染孕妇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可在HIV感染妊娠妇女中进一步推广。

    2017年09期 v.23;No.168 810-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含克力芝方案在HIV感染妊娠妇女ART的疗效和安全性

    王爱芝;邵英;李建维;张宏伟;孙丽君;

    目的探讨克力芝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妊娠妇女中抗病毒治疗(AR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集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北京佑安医院性病艾滋病门诊,接受基于克力芝的三联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分析ART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210例HIV感染孕妇基线时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为(365±171)个/μL,治疗24周时CD4细胞计数为(522±198)个/μL,治疗48周时CD4细胞计数为(546±203)个/μL,与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毒载量检测不到者所占的比例在基线、24周和48周时分别为12.4%、91.0%和96.7%,与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胃肠道反应、贫血和血脂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6.2%、12.4%和7.6%,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基于克力芝的三联抗病毒治疗对于HIV感染孕妇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可在HIV感染妊娠妇女中进一步推广。

    2017年09期 v.23;No.168 810-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降脂颗粒剂治疗29例HAART后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林浩炜;王健;谭行华;郑海鹏;许飞龙;

    目的探讨降脂颗粒剂治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实用性随机对照研究的实验方法,将58例HAART后高脂血症的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HAART+中药降脂颗粒)、对照组(HAART+安慰剂),每组29例,同时测定治疗前、治疗后12、24周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两组均治疗6个月。结果在实验组中,降脂颗粒剂在治疗24周时可以显著降低甘油三酯(TG)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1,P=0.013);在治疗12、24周,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周t=-2.562,P=0.016;24周t=-2.450,P=0.021);而对照组总胆固醇、TG、HDL-C、低密度脂蛋白治疗后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24周时,实验组HDL-C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12周t=-2.573,P=0.013;24周t=-3.041,P=0.004);治疗24周时,实验组TG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t=2.601 P=0.013)。治疗24周时,实验组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07,P=0.01)。结论该降脂颗粒剂治疗HAART后高脂血症可以改善脂代谢异常,减少HAART的不良反应,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017年09期 v.23;No.168 813-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降脂颗粒剂治疗29例HAART后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林浩炜;王健;谭行华;郑海鹏;许飞龙;

    目的探讨降脂颗粒剂治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实用性随机对照研究的实验方法,将58例HAART后高脂血症的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HAART+中药降脂颗粒)、对照组(HAART+安慰剂),每组29例,同时测定治疗前、治疗后12、24周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两组均治疗6个月。结果在实验组中,降脂颗粒剂在治疗24周时可以显著降低甘油三酯(TG)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1,P=0.013);在治疗12、24周,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周t=-2.562,P=0.016;24周t=-2.450,P=0.021);而对照组总胆固醇、TG、HDL-C、低密度脂蛋白治疗后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24周时,实验组HDL-C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12周t=-2.573,P=0.013;24周t=-3.041,P=0.004);治疗24周时,实验组TG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t=2.601 P=0.013)。治疗24周时,实验组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07,P=0.01)。结论该降脂颗粒剂治疗HAART后高脂血症可以改善脂代谢异常,减少HAART的不良反应,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017年09期 v.23;No.168 813-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2011-2015年我国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患者治疗管理情况

    薛晓;刘二勇;周林;

    目的了解2011-2015年中国结核菌(TB)/艾滋病病毒(HIV)(简称TB/HIV)双重感染患者的治疗管理情况。方法利用2011-2015年结核菌/艾滋病病毒防治工作年报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5年全国TB/HIV双重感染患者中,同时开展抗结核治疗和抗病毒治疗的比例,分析上一年度登记的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的成功率、病死率。将全国31个省分为既往执行过全球基金的项目省和非项目省,比较三个指标(同时开展抗结核和抗病毒治疗的比例、抗结核治疗的成功率和病死率)的不同。结果 2011-2015年,TB/HIV双重感染患者同时开展抗结核和抗病毒治疗的比例5年平均为63.22%;上一年度登记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的成功率5年平均为88.75%,病死率5年平均为4.45%。全球基金项目省三个指标分别为64.02%,89.50%、4.14%;非项目省三个指标分别为59.75%、80.11%、8.10%。结论中国TB/HIV双重感染患者同时开展抗结核和抗病毒治疗的比例较低,抗结核治疗成功率较低,病死率高。应该分析原因,提高工作质量,改善双重感染患者的生命质量。项目省开展的患者治疗管理工作的质量要优于非项目省,应加强对非项目省双重感染防治工作的支持。

    2017年09期 v.23;No.168 817-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2011-2015年我国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患者治疗管理情况

    薛晓;刘二勇;周林;

    目的了解2011-2015年中国结核菌(TB)/艾滋病病毒(HIV)(简称TB/HIV)双重感染患者的治疗管理情况。方法利用2011-2015年结核菌/艾滋病病毒防治工作年报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5年全国TB/HIV双重感染患者中,同时开展抗结核治疗和抗病毒治疗的比例,分析上一年度登记的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的成功率、病死率。将全国31个省分为既往执行过全球基金的项目省和非项目省,比较三个指标(同时开展抗结核和抗病毒治疗的比例、抗结核治疗的成功率和病死率)的不同。结果 2011-2015年,TB/HIV双重感染患者同时开展抗结核和抗病毒治疗的比例5年平均为63.22%;上一年度登记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的成功率5年平均为88.75%,病死率5年平均为4.45%。全球基金项目省三个指标分别为64.02%,89.50%、4.14%;非项目省三个指标分别为59.75%、80.11%、8.10%。结论中国TB/HIV双重感染患者同时开展抗结核和抗病毒治疗的比例较低,抗结核治疗成功率较低,病死率高。应该分析原因,提高工作质量,改善双重感染患者的生命质量。项目省开展的患者治疗管理工作的质量要优于非项目省,应加强对非项目省双重感染防治工作的支持。

    2017年09期 v.23;No.168 817-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2008-2015年重庆市渝北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病人HIV流行趋势

    龚斌;高才琴;唐莎莎;朱千;

    目的分析2008-2015年重庆市渝北区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病人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全国艾滋病直报系统,获取2008-2015年重庆市渝北区MMT门诊HIV抗体实际检测的2 871例入组病人的人口学信息、HIV检测等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包分析数据。结果 MMT病人HIV新发阳性率从2008年的2.07%下降到2015年的0.07%;不同婚姻状况(P<0.05)、不同吸毒方式(P<0.01)、是否注射毒品(P<0.01)、是否共用针具(P<0.001)、是否感染丙型肝炎病毒(P<0.05)等,HIV抗体阳性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是否注射毒品(P<0.001)与是否共用针具(P<0.01),对HIV阳性率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结论在2008-2015年重庆市渝北区MMT门诊病人的HIV新发阳性率呈下降趋势,注射毒品与共用针具是预测感染HIV的关键因素。

    2017年09期 v.23;No.168 82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2008-2015年重庆市渝北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病人HIV流行趋势

    龚斌;高才琴;唐莎莎;朱千;

    目的分析2008-2015年重庆市渝北区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病人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全国艾滋病直报系统,获取2008-2015年重庆市渝北区MMT门诊HIV抗体实际检测的2 871例入组病人的人口学信息、HIV检测等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包分析数据。结果 MMT病人HIV新发阳性率从2008年的2.07%下降到2015年的0.07%;不同婚姻状况(P<0.05)、不同吸毒方式(P<0.01)、是否注射毒品(P<0.01)、是否共用针具(P<0.001)、是否感染丙型肝炎病毒(P<0.05)等,HIV抗体阳性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是否注射毒品(P<0.001)与是否共用针具(P<0.01),对HIV阳性率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结论在2008-2015年重庆市渝北区MMT门诊病人的HIV新发阳性率呈下降趋势,注射毒品与共用针具是预测感染HIV的关键因素。

    2017年09期 v.23;No.168 82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陇川县社区出租房租住人口感染HIV的社会人口学和居住关系网络特征

    叶润华;俞秋嫣;濮永成;杨继香;王雪贤;韩文香;杨跃诚;姚仕堂;王继宝;何纳;段松;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城社区出租房租住人口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居住关系网络,以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2014年对该社区的740名出租房流动人员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记录这些人员的基线信息,同时采血检测HIV和梅毒抗体。结果 740名调查对象中,男性占49.59%,汉族占67.57%,67.16%目前在婚,外地人(非德宏州户籍的流动人口)占50.27%,缅籍人口占17.03%;德宏本地、外地、缅籍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存在显著差异。HIV感染率为2.03%(15/740),梅毒感染率1.35%(10/740);其中,德宏本地、外地、缅籍出租房流动人口HIV感染率分别为1.65%(4/242)、1.61%(6/372)和3.97%(5/126)。3处出租房在地理位置上起到了关键中介和沟通的作用。在由192个对象或节点组成的34个居住关系网络中,20个网络具有≥3人群居关系,包括3个HIV感染者;7个网络具有两人居住关系,包括2个HIV双阳网络,3个HIV单阳网络;其余7个网络为独居关系,其中6人为HIV阳性。结论德宏州陇川县社区出租屋租住人群社会人口学特征复杂,HIV感染率水平较高,居住关系网络分析有助于对该人群开展针对性的艾滋病预防干预。

    2017年09期 v.23;No.168 825-828+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陇川县社区出租房租住人口感染HIV的社会人口学和居住关系网络特征

    叶润华;俞秋嫣;濮永成;杨继香;王雪贤;韩文香;杨跃诚;姚仕堂;王继宝;何纳;段松;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城社区出租房租住人口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居住关系网络,以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2014年对该社区的740名出租房流动人员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记录这些人员的基线信息,同时采血检测HIV和梅毒抗体。结果 740名调查对象中,男性占49.59%,汉族占67.57%,67.16%目前在婚,外地人(非德宏州户籍的流动人口)占50.27%,缅籍人口占17.03%;德宏本地、外地、缅籍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存在显著差异。HIV感染率为2.03%(15/740),梅毒感染率1.35%(10/740);其中,德宏本地、外地、缅籍出租房流动人口HIV感染率分别为1.65%(4/242)、1.61%(6/372)和3.97%(5/126)。3处出租房在地理位置上起到了关键中介和沟通的作用。在由192个对象或节点组成的34个居住关系网络中,20个网络具有≥3人群居关系,包括3个HIV感染者;7个网络具有两人居住关系,包括2个HIV双阳网络,3个HIV单阳网络;其余7个网络为独居关系,其中6人为HIV阳性。结论德宏州陇川县社区出租屋租住人群社会人口学特征复杂,HIV感染率水平较高,居住关系网络分析有助于对该人群开展针对性的艾滋病预防干预。

    2017年09期 v.23;No.168 825-828+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11-2014年15~24岁人群HIV新发感染监测分析

    杨淑娟;王启兴;姚永娜;张素华;廖强;龚煜汉;余刚;王科;张建新;王菊;尹碧波;

    目的了解凉山彝族自治州15~24岁人群艾滋病病毒(HIV)的新发感染率及新发感染情况,了解该人群HIV的流行状况和趋势。方法收集2011-2014年凉山州各级医疗机构病历报告汇总的所有15~24岁接受HIV检测的个体,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出的HIV抗体阳性样本数,排除既往阳性样本后,再应用BED捕获酶免疫法(BED-CEIA)检测出新发感染样本数,进而估算各年的HIV-1新发感染率。结果 2011-2014年,凉山州所有医疗机构共检测出15~24岁HIV新发感染者574例,占全部新发感染者的18.40%(574/3120)。各年新发感染率分别为0.40%、0.49%、0.61%和0.59%。HIV新发感染者以彝族(94.08%)、未婚(45.30%)、文盲和小学教育程度(66.38%)、农民(77.18%)和无业(3.48%)的个体居多。性传播和注射吸毒是凉山州青少年人群感染HIV主要的传播途径,但性接触传播的比例呈现逐年快速上升趋势(趋势χ~2=74.80,P<0.05)。结论凉山州青少年人群HIV感染形势严峻,通过性传播途径的HIV新发感染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女性新发感染率呈现增长,青少年人群的主要HIV新发感染者为彝族、文化程度低、职业大多为农民和无业者。

    2017年09期 v.23;No.168 829-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11-2014年15~24岁人群HIV新发感染监测分析

    杨淑娟;王启兴;姚永娜;张素华;廖强;龚煜汉;余刚;王科;张建新;王菊;尹碧波;

    目的了解凉山彝族自治州15~24岁人群艾滋病病毒(HIV)的新发感染率及新发感染情况,了解该人群HIV的流行状况和趋势。方法收集2011-2014年凉山州各级医疗机构病历报告汇总的所有15~24岁接受HIV检测的个体,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出的HIV抗体阳性样本数,排除既往阳性样本后,再应用BED捕获酶免疫法(BED-CEIA)检测出新发感染样本数,进而估算各年的HIV-1新发感染率。结果 2011-2014年,凉山州所有医疗机构共检测出15~24岁HIV新发感染者574例,占全部新发感染者的18.40%(574/3120)。各年新发感染率分别为0.40%、0.49%、0.61%和0.59%。HIV新发感染者以彝族(94.08%)、未婚(45.30%)、文盲和小学教育程度(66.38%)、农民(77.18%)和无业(3.48%)的个体居多。性传播和注射吸毒是凉山州青少年人群感染HIV主要的传播途径,但性接触传播的比例呈现逐年快速上升趋势(趋势χ~2=74.80,P<0.05)。结论凉山州青少年人群HIV感染形势严峻,通过性传播途径的HIV新发感染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女性新发感染率呈现增长,青少年人群的主要HIV新发感染者为彝族、文化程度低、职业大多为农民和无业者。

    2017年09期 v.23;No.168 829-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2014年广东省孕产妇HBV阳性检出情况空间聚集特征分析

    汤柳英;刘志芳;姚健;高爽;赵庆国;李兵;夏建红;

    目的了解广东省孕产妇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阳性检出情况的空间聚集性分布,为广东省预防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提供改进依据。方法常规收集2014年广东省各级助产机构发现并上报的感染孕产妇信息,通过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报告并收集相关数据,采用SaTScan进行空间扫描统计分析,运用ArcGis对孕产妇HBV抗体阳性检出率地区分布及空间扫描统计分析结果进行地图呈现。结果2014年广东省报告HBV感染孕产妇共计182 782例,孕产妇HBV阳性检出率达10.10%。空间扫描统计结果显示,2014年广东省存在三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孕产妇HBV感染聚集区域(P<0.001)。一级聚集区域由茂名市、湛江市、阳江市和云浮市组成,其孕产妇HBV检出率为11.33%;二级聚集区域为梅州市,其孕产妇HBV检出率为12.12%;三级聚集区域由广州市和佛山市组成,其孕产妇HBV检出率为10.75%。结论空间扫描统计分析有助于发现HBV感染的高发聚集区域,广东省HBV感染孕产妇存在聚集性分布特征。

    2017年09期 v.23;No.168 833-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2014年广东省孕产妇HBV阳性检出情况空间聚集特征分析

    汤柳英;刘志芳;姚健;高爽;赵庆国;李兵;夏建红;

    目的了解广东省孕产妇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阳性检出情况的空间聚集性分布,为广东省预防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提供改进依据。方法常规收集2014年广东省各级助产机构发现并上报的感染孕产妇信息,通过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报告并收集相关数据,采用SaTScan进行空间扫描统计分析,运用ArcGis对孕产妇HBV抗体阳性检出率地区分布及空间扫描统计分析结果进行地图呈现。结果2014年广东省报告HBV感染孕产妇共计182 782例,孕产妇HBV阳性检出率达10.10%。空间扫描统计结果显示,2014年广东省存在三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孕产妇HBV感染聚集区域(P<0.001)。一级聚集区域由茂名市、湛江市、阳江市和云浮市组成,其孕产妇HBV检出率为11.33%;二级聚集区域为梅州市,其孕产妇HBV检出率为12.12%;三级聚集区域由广州市和佛山市组成,其孕产妇HBV检出率为10.75%。结论空间扫描统计分析有助于发现HBV感染的高发聚集区域,广东省HBV感染孕产妇存在聚集性分布特征。

    2017年09期 v.23;No.168 833-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HIV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措施效果的Meta分析

    马安舍;唐光平;

    目的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几种针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孕妇常用的预防母婴传播(PMTCT)措施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CNKI、PubMed、SpringerLink、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起至2016年5月,查找所有相关文献,并追溯其原始文献及参考文献,经过逐层筛选后,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篇随机对照研究(RCT)或高质量对照研究文献,其中7篇文献对比了单一用药与空白对照组,6篇文献对单一用药及三联用药进行了对比,5篇文献将自然分娩与剖宫产进行了对比。Meta分析结果提示:单一抗病毒药物相对未服用抗病毒药物[比值比(OR)=2.71,95%可信区间(CI):2.10~3.49),P<0.000 01]、三联用药相对单一用药(OR=2.72,95%CI:1.84~4.02,P<0.000 01)及剖宫产相对自然分娩[相对危险度(RR)=1.61,95%CI:1.15~2.25,P=0.005]均能降低感染风险。结论规律的抗病毒治疗及选择剖宫产分娩均能够有效地降低母婴传播率,其中三联用药的效果优于单一用药。合理的抗病毒治疗、安全的分娩方式是阻断HIV母婴传播的重要措施。

    2017年09期 v.23;No.168 836-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HIV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措施效果的Meta分析

    马安舍;唐光平;

    目的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几种针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孕妇常用的预防母婴传播(PMTCT)措施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CNKI、PubMed、SpringerLink、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起至2016年5月,查找所有相关文献,并追溯其原始文献及参考文献,经过逐层筛选后,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篇随机对照研究(RCT)或高质量对照研究文献,其中7篇文献对比了单一用药与空白对照组,6篇文献对单一用药及三联用药进行了对比,5篇文献将自然分娩与剖宫产进行了对比。Meta分析结果提示:单一抗病毒药物相对未服用抗病毒药物[比值比(OR)=2.71,95%可信区间(CI):2.10~3.49),P<0.000 01]、三联用药相对单一用药(OR=2.72,95%CI:1.84~4.02,P<0.000 01)及剖宫产相对自然分娩[相对危险度(RR)=1.61,95%CI:1.15~2.25,P=0.005]均能降低感染风险。结论规律的抗病毒治疗及选择剖宫产分娩均能够有效地降低母婴传播率,其中三联用药的效果优于单一用药。合理的抗病毒治疗、安全的分娩方式是阻断HIV母婴传播的重要措施。

    2017年09期 v.23;No.168 836-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男男性行为者定期艾滋病VCT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陈盼盼;肖绍坦;金樱枝;付文捷;瞿镇宇;辛辛;赵希畅;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定期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行为及影响因素,为开展MSM的定期艾滋病VCT、MSM感染艾滋病病毒早发现的促进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2016年2-8月,在上海某区VCT门诊连续招募咨询原因为"发生男男性行为"的对象。知情同意后,调查对象在单独空间完成自填式的调查问卷(涵括基本社会人口学特征、VCT行为、性行为、接受艾滋病干预及性向等内容)。结果共227名MSM参与问卷调查,中位数年龄为27岁,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占89.4%,79.7%为未婚。首次男男性行为中位数年龄21岁,近一年男性性伴中位数人数为2人(0~25人)。35.2%(80名)MSM认为"自己不是纯粹的同性性向";98名MSM曾有VCT经历(除此次),中位数次数为2次(1~8次);33.0%的对象在近一年内曾有艾滋病VCT经历。控制其他因素后,曾在VCT门诊接受过艾滋病相关知识[比值比(OR)=2.898]、曾被诊断过性病(OR=2.417)、调查前3个月与固定男友或其他男性有过性行为(OR=1.815)的对象,更可能会定期进行艾滋病VCT。结论重视并积极回应MSM在VCT过程中的咨询内容,主动传播艾滋病防控知识,推动MSM的性病诊疗工作,对促进该人群的定期VCT有积极作用。

    2017年09期 v.23;No.168 840-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男男性行为者定期艾滋病VCT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陈盼盼;肖绍坦;金樱枝;付文捷;瞿镇宇;辛辛;赵希畅;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定期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行为及影响因素,为开展MSM的定期艾滋病VCT、MSM感染艾滋病病毒早发现的促进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2016年2-8月,在上海某区VCT门诊连续招募咨询原因为"发生男男性行为"的对象。知情同意后,调查对象在单独空间完成自填式的调查问卷(涵括基本社会人口学特征、VCT行为、性行为、接受艾滋病干预及性向等内容)。结果共227名MSM参与问卷调查,中位数年龄为27岁,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占89.4%,79.7%为未婚。首次男男性行为中位数年龄21岁,近一年男性性伴中位数人数为2人(0~25人)。35.2%(80名)MSM认为"自己不是纯粹的同性性向";98名MSM曾有VCT经历(除此次),中位数次数为2次(1~8次);33.0%的对象在近一年内曾有艾滋病VCT经历。控制其他因素后,曾在VCT门诊接受过艾滋病相关知识[比值比(OR)=2.898]、曾被诊断过性病(OR=2.417)、调查前3个月与固定男友或其他男性有过性行为(OR=1.815)的对象,更可能会定期进行艾滋病VCT。结论重视并积极回应MSM在VCT过程中的咨询内容,主动传播艾滋病防控知识,推动MSM的性病诊疗工作,对促进该人群的定期VCT有积极作用。

    2017年09期 v.23;No.168 840-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2006-2015年甘肃省梅毒流行病学特征

    杨明宇;刘东鹏;宋雨倬;李莉;成瑶;

    目的了解甘肃省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5年甘肃省报告的梅毒病例资料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06年的5.69/10万增长到2015年的17.06/10万,年均增长12.97%。其中一期与二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隐性梅毒报告病例数年均增长22.09%,对全部梅毒增长贡献率达103.48%。全省14个市州梅毒疫情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但不同地区梅毒报告发病差异较大,以少数民族地区甘南州和省会城市兰州市较高。男女性别比由2006年的1.31:1下降至2015年0.86:1,2012年后女性超过男性。高发年龄段为20~49岁性活跃人群,占报告病例总数的56.07%。>60岁老年人群梅毒报告发病率从2006年的5.71/10万增长到2015年的34.91/10万,年均增长22.28%。其中报告的梅毒病例中隐性梅毒占77.70%。在20种人群类别中,报告病例数农民占41.64%,年均增长为21.93%。结论梅毒已成为甘肃省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应根据其流行特点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2017年09期 v.23;No.168 844-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2006-2015年甘肃省梅毒流行病学特征

    杨明宇;刘东鹏;宋雨倬;李莉;成瑶;

    目的了解甘肃省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5年甘肃省报告的梅毒病例资料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06年的5.69/10万增长到2015年的17.06/10万,年均增长12.97%。其中一期与二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隐性梅毒报告病例数年均增长22.09%,对全部梅毒增长贡献率达103.48%。全省14个市州梅毒疫情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但不同地区梅毒报告发病差异较大,以少数民族地区甘南州和省会城市兰州市较高。男女性别比由2006年的1.31:1下降至2015年0.86:1,2012年后女性超过男性。高发年龄段为20~49岁性活跃人群,占报告病例总数的56.07%。>60岁老年人群梅毒报告发病率从2006年的5.71/10万增长到2015年的34.91/10万,年均增长22.28%。其中报告的梅毒病例中隐性梅毒占77.70%。在20种人群类别中,报告病例数农民占41.64%,年均增长为21.93%。结论梅毒已成为甘肃省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应根据其流行特点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2017年09期 v.23;No.168 844-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信息

  • 暴露前预防性服药最新进展及挑战——第九届IAS大会简讯

    米国栋;

    <正>第九届IAS大会于2017年7月23-26日在法国巴黎召开,来自世界各国超过6 000名从事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研究工作的专业人员参会。在本届大会上,暴露前预防(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成为重点议题,安排了7个分会和研讨会,主要讨论PrEP当前进展和实施推广中面临的挑战。PrEP针对处于HIV感染高风险、但尚未感染的人使用抗病毒药物,使其体内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从而避免或减少被HIV感染可能。当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可用于PrEP的药物只有Truvada(中文商

    2017年09期 v.23;No.168 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暴露前预防性服药最新进展及挑战——第九届IAS大会简讯

    米国栋;

    <正>第九届IAS大会于2017年7月23-26日在法国巴黎召开,来自世界各国超过6 000名从事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研究工作的专业人员参会。在本届大会上,暴露前预防(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成为重点议题,安排了7个分会和研讨会,主要讨论PrEP当前进展和实施推广中面临的挑战。PrEP针对处于HIV感染高风险、但尚未感染的人使用抗病毒药物,使其体内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从而避免或减少被HIV感染可能。当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可用于PrEP的药物只有Truvada(中文商

    2017年09期 v.23;No.168 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在线投稿注意事项

    <正>《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已全面采用网上投稿系统,信箱不再接收稿件,投稿请登录http://xbya.cbpt.cnki.net/具体操作如下:1登录以上网址后,请点击"作者投稿系统"进行投稿,第一次使用本系统投稿的作者,必须先注册。注册时各项信息请填写完整。作者自己设定用户名和密码,该用户名和密码长期有效。已注册过的作者,请不要重复注册,否则将导致查询稿件时信息有误。

    2017年09期 v.23;No.168 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在线投稿注意事项

    <正>《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已全面采用网上投稿系统,信箱不再接收稿件,投稿请登录http://xbya.cbpt.cnki.net/具体操作如下:1登录以上网址后,请点击"作者投稿系统"进行投稿,第一次使用本系统投稿的作者,必须先注册。注册时各项信息请填写完整。作者自己设定用户名和密码,该用户名和密码长期有效。已注册过的作者,请不要重复注册,否则将导致查询稿件时信息有误。

    2017年09期 v.23;No.168 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7年艾滋病防治优秀论文专家评审会在京召开

    <正>8月18日,2017年艾滋病防治优秀论文专评审会在北京人卫酒店召开,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会长齐小秋,常务副会长沈洁,秘书长王长王新伦出席了本次专家评审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艾滋病防治领域的知名专家17人及《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编辑部人员参加了本次评审会。评审会由沈洁常务副会长主持,她指出,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优秀论文推选活动,是近年来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服务基层的具体工作之一,在此项活动中,艾滋病防治专家对基层艾滋病防治工作者提供最直接的

    2017年09期 v.23;No.168 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7年艾滋病防治优秀论文专家评审会在京召开

    <正>8月18日,2017年艾滋病防治优秀论文专评审会在北京人卫酒店召开,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会长齐小秋,常务副会长沈洁,秘书长王长王新伦出席了本次专家评审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艾滋病防治领域的知名专家17人及《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编辑部人员参加了本次评审会。评审会由沈洁常务副会长主持,她指出,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优秀论文推选活动,是近年来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服务基层的具体工作之一,在此项活动中,艾滋病防治专家对基层艾滋病防治工作者提供最直接的

    2017年09期 v.23;No.168 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工作研究

  • 洛阳市男男性行为者新型毒品使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杨晓华;马彦民;朱鑫;麻小龙;

    目的了解洛阳市男男性行为者(MSM)新型毒品使用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MSM艾滋病防治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滚雪球方法招募洛阳市MSM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内容包括MSM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新型毒品使用情况等。应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新型毒品使用对高危性行为的影响以及新型毒品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6年5-10月,共招募MSM 1 010人,平均年龄(27.2±7.3)岁,新型毒品使用率为79.4%(802/1 010),新型毒品使用后,MSM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发生群交行为的比例较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文化程度、月收入以及性取向是未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MSM新型毒品使用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比值比(OR):1.72,95%可信区间(CI):1.37~2.17)、月均收入水平(OR:0.38,95%CI:0.26~0.54)和婚姻状况(OR:0.57,95%CI:0.40~0.80)是新型毒品使用的影响因素。结论洛阳市MSM新型毒品使用比例高,新型毒品使用可显著增加HIV感染高危行为的发生。加强新型毒品使用的危害性和警示性宣传应成为MSM行为干预的重要内容,可减少HIV新发感染的发生。

    2017年09期 v.23;No.168 849-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洛阳市男男性行为者新型毒品使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杨晓华;马彦民;朱鑫;麻小龙;

    目的了解洛阳市男男性行为者(MSM)新型毒品使用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MSM艾滋病防治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滚雪球方法招募洛阳市MSM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内容包括MSM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新型毒品使用情况等。应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新型毒品使用对高危性行为的影响以及新型毒品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6年5-10月,共招募MSM 1 010人,平均年龄(27.2±7.3)岁,新型毒品使用率为79.4%(802/1 010),新型毒品使用后,MSM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发生群交行为的比例较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文化程度、月收入以及性取向是未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MSM新型毒品使用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比值比(OR):1.72,95%可信区间(CI):1.37~2.17)、月均收入水平(OR:0.38,95%CI:0.26~0.54)和婚姻状况(OR:0.57,95%CI:0.40~0.80)是新型毒品使用的影响因素。结论洛阳市MSM新型毒品使用比例高,新型毒品使用可显著增加HIV感染高危行为的发生。加强新型毒品使用的危害性和警示性宣传应成为MSM行为干预的重要内容,可减少HIV新发感染的发生。

    2017年09期 v.23;No.168 849-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四川省专科和本科护生对艾滋病认知与态度及护理意愿调查

    杨昊;彭彩;陈红;

    目的了解四川省护理专科和本科护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护理意愿情况,为在校护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职业防护意识等方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四川省设置护理专业的医学院校的在校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96份(99.2%),剔除不合格问卷后,合格问卷479份(95.8%)。479名护生中,专科护生255人,本科224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问题的正确率本科护生(84.4%)高于专科护生(67.8%);121名(54.0%)本科护生对艾滋病病人持支持和同情等积极的态度,而专科护生持积极态度的为89人(34.9%)。对AIDS病人的护理意愿专科生为38.4%(98人),本科生为17.4%(39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803,P<0.01)。结论在校护生对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对艾滋病人护理意愿较低。今后应加强培训,使护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艾滋病,改善护生对艾滋病人的态度及护理意愿。

    2017年09期 v.23;No.168 852-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四川省专科和本科护生对艾滋病认知与态度及护理意愿调查

    杨昊;彭彩;陈红;

    目的了解四川省护理专科和本科护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护理意愿情况,为在校护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职业防护意识等方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四川省设置护理专业的医学院校的在校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96份(99.2%),剔除不合格问卷后,合格问卷479份(95.8%)。479名护生中,专科护生255人,本科224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问题的正确率本科护生(84.4%)高于专科护生(67.8%);121名(54.0%)本科护生对艾滋病病人持支持和同情等积极的态度,而专科护生持积极态度的为89人(34.9%)。对AIDS病人的护理意愿专科生为38.4%(98人),本科生为17.4%(39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803,P<0.01)。结论在校护生对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对艾滋病人护理意愿较低。今后应加强培训,使护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艾滋病,改善护生对艾滋病人的态度及护理意愿。

    2017年09期 v.23;No.168 852-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四川省凉山州HIV感染产妇所生婴儿安全人工喂养及影响因素

    马永娟;乔亚萍;布的尔坡;唐英;彭竞;林霞;

    目的在艾滋病疫情严重的四川凉山州,开展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产妇所生婴儿喂养方式的调查,为制定适合该地区艾滋病暴露儿童安全喂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预防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中,获得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询问方式,回顾性调查HIV感染产妇及所生婴儿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和保健服务的相关信息。结果 2014年凉山州308例HIV感染产妇所生婴儿的人工喂养率为92.2%(284/308),其中仅21.8%(62/284)符合安全人工喂养行为。母亲或抚养人实施人工喂养时,不能每次洗手和清洗喂养容器是调查地区最常见的不安全人工喂养行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收入相对较高与安全人工喂养有关,同年收入<5 000元的家庭相比,收入在5 000~10 000元和>10 000元的家庭安全喂养比例高,调整比值比(aOR)分别为0.34[95%可信区间(CI):0.131~0.885]和0.367(95%CI:0.149~0.902),水源为安全饮用水的家庭发生非安全人工喂养的风险是水源为不安全饮用水家庭的0.2倍(aOR=0.2,95%CI:0.06~0.654)。结论凉山州HIV感染产妇所生婴儿人工喂养比例高,但是符合安全人工喂养要求的比例低,家庭收入和家庭饮用水源等因素影响安全人工喂养行为。

    2017年09期 v.23;No.168 855-858+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四川省凉山州HIV感染产妇所生婴儿安全人工喂养及影响因素

    马永娟;乔亚萍;布的尔坡;唐英;彭竞;林霞;

    目的在艾滋病疫情严重的四川凉山州,开展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产妇所生婴儿喂养方式的调查,为制定适合该地区艾滋病暴露儿童安全喂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预防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中,获得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询问方式,回顾性调查HIV感染产妇及所生婴儿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和保健服务的相关信息。结果 2014年凉山州308例HIV感染产妇所生婴儿的人工喂养率为92.2%(284/308),其中仅21.8%(62/284)符合安全人工喂养行为。母亲或抚养人实施人工喂养时,不能每次洗手和清洗喂养容器是调查地区最常见的不安全人工喂养行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收入相对较高与安全人工喂养有关,同年收入<5 000元的家庭相比,收入在5 000~10 000元和>10 000元的家庭安全喂养比例高,调整比值比(aOR)分别为0.34[95%可信区间(CI):0.131~0.885]和0.367(95%CI:0.149~0.902),水源为安全饮用水的家庭发生非安全人工喂养的风险是水源为不安全饮用水家庭的0.2倍(aOR=0.2,95%CI:0.06~0.654)。结论凉山州HIV感染产妇所生婴儿人工喂养比例高,但是符合安全人工喂养要求的比例低,家庭收入和家庭饮用水源等因素影响安全人工喂养行为。

    2017年09期 v.23;No.168 855-858+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短篇报道

  • 2008-2016年济南市医疗机构检测发现的艾滋病病例情况分析

    朱艳文;金燕;杨慧;胡艳霞;

    <正>医疗机构是实施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的重要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于2007年5月联合发布《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与咨询(Provider-initiated HIV testing and counseling,PITC)指南》,要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遵循知情不拒绝(Opt-out)原则的前提下,主动向就诊者提供艾滋病(AIDS)检测及咨询服务~([1])。医疗机构开展PITC,有助于扩大检测和HIV阳性

    2017年09期 v.23;No.168 859-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2008-2016年济南市医疗机构检测发现的艾滋病病例情况分析

    朱艳文;金燕;杨慧;胡艳霞;

    <正>医疗机构是实施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的重要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于2007年5月联合发布《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与咨询(Provider-initiated HIV testing and counseling,PITC)指南》,要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遵循知情不拒绝(Opt-out)原则的前提下,主动向就诊者提供艾滋病(AIDS)检测及咨询服务~([1])。医疗机构开展PITC,有助于扩大检测和HIV阳性

    2017年09期 v.23;No.168 859-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2012-2016年浦东新区VCT门诊人群HIV感染特征分析

    汤琰;裴启星;陈盼盼;辛辛;赵希畅;

    <正>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已作为控制艾滋病病毒(HIV)传播预防措施的重中之重,在全国各地均已开展,早期主要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为了提高服务可及性及增强效能,现浦东新区社区医院及部分二三级医院均开展VCT。本文回顾性总结分析了浦东新区艾滋病中心实验室2012-2016年艾滋病咨询检测人群的HIV抗体检测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2017年09期 v.23;No.168 861-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2012-2016年浦东新区VCT门诊人群HIV感染特征分析

    汤琰;裴启星;陈盼盼;辛辛;赵希畅;

    <正>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已作为控制艾滋病病毒(HIV)传播预防措施的重中之重,在全国各地均已开展,早期主要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为了提高服务可及性及增强效能,现浦东新区社区医院及部分二三级医院均开展VCT。本文回顾性总结分析了浦东新区艾滋病中心实验室2012-2016年艾滋病咨询检测人群的HIV抗体检测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2017年09期 v.23;No.168 861-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滨州市2010-2016年梅毒流行情况分析

    张美英;张海泉;苏新法;

    <正>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近年发病率持续增高,位居甲乙类传染病的第三位~([1]),已在普通人群中广泛流行。为掌握滨州市梅毒的流行特征,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对滨州市2010-2016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2017年09期 v.23;No.168 863-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滨州市2010-2016年梅毒流行情况分析

    张美英;张海泉;苏新法;

    <正>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近年发病率持续增高,位居甲乙类传染病的第三位~([1]),已在普通人群中广泛流行。为掌握滨州市梅毒的流行特征,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对滨州市2010-2016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2017年09期 v.23;No.168 863-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包皮环切术在复发性尖锐湿疣中的应用优势探讨

    庄美顺;贝宏;严珊;

    <正>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性接触感染性疾病,在男性人群中,主要发生在龟头、包皮、包皮系带、尿道口部位以及生殖器冠状沟等部位,有部分发生在阴囊和阴茎体~([1-2])。目前,尖锐湿疣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即使治愈也容易复发。采用二氧化碳激光环切包皮的方法治疗尖锐湿疣合并包皮过长,在降低尖锐湿疣复发率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此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选取了

    2017年09期 v.23;No.168 865-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包皮环切术在复发性尖锐湿疣中的应用优势探讨

    庄美顺;贝宏;严珊;

    <正>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性接触感染性疾病,在男性人群中,主要发生在龟头、包皮、包皮系带、尿道口部位以及生殖器冠状沟等部位,有部分发生在阴囊和阴茎体~([1-2])。目前,尖锐湿疣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即使治愈也容易复发。采用二氧化碳激光环切包皮的方法治疗尖锐湿疣合并包皮过长,在降低尖锐湿疣复发率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此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选取了

    2017年09期 v.23;No.168 865-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病例报告

  • AIDS合并口腔颌面部伯基特淋巴瘤2例

    王艳;马安舍;杨豫新;

    <正>艾滋病(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HIV特异攻击辅助性T淋巴细胞,造成免疫系统功能进行性破坏,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相关肿瘤发生。有研究~([1])证明,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50个/mm~3发生淋巴瘤的概率是CD4细胞计数>350个/mm~3的12倍;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发病率为普通人群的200~600倍,其中

    2017年09期 v.23;No.168 867-8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AIDS合并口腔颌面部伯基特淋巴瘤2例

    王艳;马安舍;杨豫新;

    <正>艾滋病(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HIV特异攻击辅助性T淋巴细胞,造成免疫系统功能进行性破坏,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相关肿瘤发生。有研究~([1])证明,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50个/mm~3发生淋巴瘤的概率是CD4细胞计数>350个/mm~3的12倍;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发病率为普通人群的200~600倍,其中

    2017年09期 v.23;No.168 867-8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在艾滋病成人经治病人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黄晓婕;杨小东;周怡宏;吴昊;

    在设计良好的随机临床试验中,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与其他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联合应用,使经治艾滋病病人获得持久的病毒学疗效,并且重建了宿主免疫功能,同时LPV/r对经治病人亦具有较高的耐药屏障。LPV/r·作为一个成熟的基准药物,常用于与其他蛋白酶抑制剂的非劣效性比较研究。但是考虑到LPV/r相关胃肠道不良反应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及高胆固醇血症,当出现高脂血症时需要同时给予降脂药以降低冠心病的风险。此综述对成人Ⅰ型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经治病人,应用包含LPV/r抗病毒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耐药研究进展进行较全面系统的总结。

    2017年09期 v.23;No.168 869-872+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2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在艾滋病成人经治病人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黄晓婕;杨小东;周怡宏;吴昊;

    在设计良好的随机临床试验中,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与其他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联合应用,使经治艾滋病病人获得持久的病毒学疗效,并且重建了宿主免疫功能,同时LPV/r对经治病人亦具有较高的耐药屏障。LPV/r·作为一个成熟的基准药物,常用于与其他蛋白酶抑制剂的非劣效性比较研究。但是考虑到LPV/r相关胃肠道不良反应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及高胆固醇血症,当出现高脂血症时需要同时给予降脂药以降低冠心病的风险。此综述对成人Ⅰ型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经治病人,应用包含LPV/r抗病毒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耐药研究进展进行较全面系统的总结。

    2017年09期 v.23;No.168 869-872+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2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HAND发病机制及其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王伟;李宏军;

    由于艾滋病病毒(HIV)的噬神经性,HIV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可导致神经认知损伤。随着联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ART)的广泛使用,HIV相关神经认知障碍(HAND)的严重阶段HIV相关性痴呆患者显著减少,但轻型HAND的发病率确有升高趋势。现行的HAND诊断标准是基于临床评估、神经心理学测试和自我报告日常活动进行的诊断,难以准确地对HAND诊断和分类,亟待依据HAND发病机理探索敏感的、有效的生物标志物用于预测HAND的发生风险,辅助HAND的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估。现将HAND发病机制研究最新进展及其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探索进展进行综述。

    2017年09期 v.23;No.168 873-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HAND发病机制及其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王伟;李宏军;

    由于艾滋病病毒(HIV)的噬神经性,HIV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可导致神经认知损伤。随着联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ART)的广泛使用,HIV相关神经认知障碍(HAND)的严重阶段HIV相关性痴呆患者显著减少,但轻型HAND的发病率确有升高趋势。现行的HAND诊断标准是基于临床评估、神经心理学测试和自我报告日常活动进行的诊断,难以准确地对HAND诊断和分类,亟待依据HAND发病机理探索敏感的、有效的生物标志物用于预测HAND的发生风险,辅助HAND的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估。现将HAND发病机制研究最新进展及其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探索进展进行综述。

    2017年09期 v.23;No.168 873-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在儿童HIV/AIDS病人中应用的新进展

    夏炜;李在村;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是第一个上市的复合型蛋白酶抑制剂(PI),其问世时间长,安全性高,是儿童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骨干药物。在婴幼儿身上,其药代动力学有特殊性。而关于该药在儿童病人的使用,也有一些新的研究,例如单药治疗、一天一次服药、双利托那韦激动的蛋白酶抑制剂联合、低剂量用药等。这些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2017年09期 v.23;No.168 87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在儿童HIV/AIDS病人中应用的新进展

    夏炜;李在村;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是第一个上市的复合型蛋白酶抑制剂(PI),其问世时间长,安全性高,是儿童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骨干药物。在婴幼儿身上,其药代动力学有特殊性。而关于该药在儿童病人的使用,也有一些新的研究,例如单药治疗、一天一次服药、双利托那韦激动的蛋白酶抑制剂联合、低剂量用药等。这些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2017年09期 v.23;No.168 87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