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岑科;符林春;谭行华;郑海鹏;陈淑云;
目的观察艾可清颗粒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中,免疫重建不良者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在HAART基础上给予中药艾可清颗粒,对照组只进行HAART,评价5个时点(治疗前和治疗3、6、9、12个月)2组CD4细胞计数变化和免疫重建有效率。结果治疗9个月和12个月时,治疗组CD4细胞计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t=-2.664,P=0.011;t=-2.468,P=0.016),2个时点治疗组免疫重建有效率分别为58.06%(18/31)和48.39%(15/31),均高于对照组的31.25%(10/32)和21.88%(7/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49,P=0.019;Z=-2.045,P=0.041)。结论艾可清颗粒联合HAART可一定程度提高免疫重建不良HIV/AIDS病人的CD4细胞计数,并且提高免疫重建有效率。
2017年08期 v.23;No.167 68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1 ] - 岑科;符林春;谭行华;郑海鹏;陈淑云;
目的观察艾可清颗粒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中,免疫重建不良者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在HAART基础上给予中药艾可清颗粒,对照组只进行HAART,评价5个时点(治疗前和治疗3、6、9、12个月)2组CD4细胞计数变化和免疫重建有效率。结果治疗9个月和12个月时,治疗组CD4细胞计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t=-2.664,P=0.011;t=-2.468,P=0.016),2个时点治疗组免疫重建有效率分别为58.06%(18/31)和48.39%(15/31),均高于对照组的31.25%(10/32)和21.88%(7/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49,P=0.019;Z=-2.045,P=0.041)。结论艾可清颗粒联合HAART可一定程度提高免疫重建不良HIV/AIDS病人的CD4细胞计数,并且提高免疫重建有效率。
2017年08期 v.23;No.167 68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1 ] - 陈兵;马仲慧;常浩;裴丽健;蒋岩;邱茂锋;肖瑶;邢文革;
目的了解静脉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的基因亚型分布及影响因素,为防治静脉吸毒人群感染HCV提供依据。方法收集828份静脉吸毒人群样本,HCV抗体初筛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有反应性的样本再用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进行补充试验,阳性的样本进行核酸检测;核酸阳性的样本先用HCV基因分型试剂盒进行分型,未通过分型试剂盒确定型别的样本,再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HCV CORE区进行测序,以确定HCV基因型。结果 828份静脉吸毒人群样本中,HCV抗体阳性498份,核酸检测呈阳性反应的样本390份,通过HCV基因分型试剂盒确定型别的样本311份,经CORE区测序确定型别的样本70份,有9份未成功扩增出序列,共有381份样本确定了基因亚型。其主要基因亚型为3b、3a、1b、6n及6a五种型别,分别占38.6%(147/381)、20.5%(78/381)、18.6%(71/381)、10.8%(41/381)、8.7%(33/381);不同地区之间流行的HCV基因型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2.23,P<0.01);男性和女性之间主要基因型不太一致;各年龄段间HCV基因亚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93,P>0.05),但30~50岁感染者居多。不同基因型之间HCV核糖核酸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5,P<0.01)。结论静脉吸毒人群HCV感染者的基因亚型主要为1b、3a、3b、6a及6n,基因型分布具有地域性差异,并且病毒载量与基因型的分布具有相关关系。
2017年08期 v.23;No.167 691-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陈兵;马仲慧;常浩;裴丽健;蒋岩;邱茂锋;肖瑶;邢文革;
目的了解静脉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的基因亚型分布及影响因素,为防治静脉吸毒人群感染HCV提供依据。方法收集828份静脉吸毒人群样本,HCV抗体初筛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有反应性的样本再用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进行补充试验,阳性的样本进行核酸检测;核酸阳性的样本先用HCV基因分型试剂盒进行分型,未通过分型试剂盒确定型别的样本,再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HCV CORE区进行测序,以确定HCV基因型。结果 828份静脉吸毒人群样本中,HCV抗体阳性498份,核酸检测呈阳性反应的样本390份,通过HCV基因分型试剂盒确定型别的样本311份,经CORE区测序确定型别的样本70份,有9份未成功扩增出序列,共有381份样本确定了基因亚型。其主要基因亚型为3b、3a、1b、6n及6a五种型别,分别占38.6%(147/381)、20.5%(78/381)、18.6%(71/381)、10.8%(41/381)、8.7%(33/381);不同地区之间流行的HCV基因型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2.23,P<0.01);男性和女性之间主要基因型不太一致;各年龄段间HCV基因亚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93,P>0.05),但30~50岁感染者居多。不同基因型之间HCV核糖核酸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5,P<0.01)。结论静脉吸毒人群HCV感染者的基因亚型主要为1b、3a、3b、6a及6n,基因型分布具有地域性差异,并且病毒载量与基因型的分布具有相关关系。
2017年08期 v.23;No.167 691-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亚丽;韩志刚;吴昊;夏云;
目的以艾滋病病毒1型(HIV-1)的pol区基因片段为例,研究FastTree2.1.8构建最大似然树的优势所在,为HIV-1基因序列的分子系统发生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从Los Alamos HIV Database的亚型参考序列中选择全部非重组亚型(A~D、F~H、J和K)、CRF01_AE、BC重组、01B重组、CRF65_cpx和作为外群的SIVcpz共100条HIV-1 pol区基因序列作为研究样本,分别应用FastTree2.1.8的最大似然法(ML)和MEGA6.06的ML以及邻接法(NJ)构建系统进化树,然后比较三个系统进化树的构建时间、准确性以及分支支持度之间的差别。结果 FastTree2.1.8的建树时间最快(10.8秒),明显优于MEGA 6.06的ML法(70 767秒)和NJ法(82秒);FastTree2.1.8 ML树的准确率为94.0%,MEGA 6.06 ML树和NJ树均为90.0%,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01,P=0.540);三棵系统进化树上具有两个以上序列的亚型的最近共同祖先节点(MRCA)的分支支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7,P=0.590)。结论 FastTree作为快速构建系统进化树的软件,在建树时间上明显优于常用的MEGA 6.06,使在个人电脑上构建基于大数据集的ML树成为可能,是HIV-1基因序列分子系统发生分析研究领域的一个有力工具。
2017年08期 v.23;No.167 695-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下载次数:7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张亚丽;韩志刚;吴昊;夏云;
目的以艾滋病病毒1型(HIV-1)的pol区基因片段为例,研究FastTree2.1.8构建最大似然树的优势所在,为HIV-1基因序列的分子系统发生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从Los Alamos HIV Database的亚型参考序列中选择全部非重组亚型(A~D、F~H、J和K)、CRF01_AE、BC重组、01B重组、CRF65_cpx和作为外群的SIVcpz共100条HIV-1 pol区基因序列作为研究样本,分别应用FastTree2.1.8的最大似然法(ML)和MEGA6.06的ML以及邻接法(NJ)构建系统进化树,然后比较三个系统进化树的构建时间、准确性以及分支支持度之间的差别。结果 FastTree2.1.8的建树时间最快(10.8秒),明显优于MEGA 6.06的ML法(70 767秒)和NJ法(82秒);FastTree2.1.8 ML树的准确率为94.0%,MEGA 6.06 ML树和NJ树均为90.0%,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01,P=0.540);三棵系统进化树上具有两个以上序列的亚型的最近共同祖先节点(MRCA)的分支支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7,P=0.590)。结论 FastTree作为快速构建系统进化树的软件,在建树时间上明显优于常用的MEGA 6.06,使在个人电脑上构建基于大数据集的ML树成为可能,是HIV-1基因序列分子系统发生分析研究领域的一个有力工具。
2017年08期 v.23;No.167 695-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下载次数:7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吴可可;苏德华;吴矛矛;
目的对温州地区未治疗艾滋病(AIDS)病人体内艾滋病病毒(HIV)毒株耐药基因的突变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该地区AIDS病人的本底耐药情况。方法对50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AIDS病人HIVpol区的蛋白酶(PR)全长和部分反转录酶(RT)基因进行扩增、脱氧核糖核酸(DNA)测序、亚型鉴定,并与国际HIV耐药数据库比对分析。结果共获得38份有效序列,根据pol区亚型分析发现,CRF01_AE占36.8%(14例),CRF07_BC重组占36.8%(14例),C亚型占18.4%(7例),B亚型占7.89%(3例)。未检出针对蛋白酶抑制剂(PIs)、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的耐药病例。针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检出3例耐药病例,突变类型分别为V179D、E138A和K103N。同时,2015年温州HIV耐药毒株的传播水平<5%,处于低传播水平。结论对于未经抗病毒治疗组,耐药基因型以CRF01_AE重组、BC重组为主,HIV耐药毒株在温州仍处于低度传播水平,发现一个重要耐药基因突变位点是K103N。
2017年08期 v.23;No.167 700-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吴可可;苏德华;吴矛矛;
目的对温州地区未治疗艾滋病(AIDS)病人体内艾滋病病毒(HIV)毒株耐药基因的突变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该地区AIDS病人的本底耐药情况。方法对50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AIDS病人HIVpol区的蛋白酶(PR)全长和部分反转录酶(RT)基因进行扩增、脱氧核糖核酸(DNA)测序、亚型鉴定,并与国际HIV耐药数据库比对分析。结果共获得38份有效序列,根据pol区亚型分析发现,CRF01_AE占36.8%(14例),CRF07_BC重组占36.8%(14例),C亚型占18.4%(7例),B亚型占7.89%(3例)。未检出针对蛋白酶抑制剂(PIs)、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的耐药病例。针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检出3例耐药病例,突变类型分别为V179D、E138A和K103N。同时,2015年温州HIV耐药毒株的传播水平<5%,处于低传播水平。结论对于未经抗病毒治疗组,耐药基因型以CRF01_AE重组、BC重组为主,HIV耐药毒株在温州仍处于低度传播水平,发现一个重要耐药基因突变位点是K103N。
2017年08期 v.23;No.167 700-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邹雅琴;施玉华;贾曼红;韩瑜;张小波;安晓静;杨志敏;陆林;
目的了解≥50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和高危行为现状,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4个县(区、市)中各一个疫情较重的乡镇≥50岁HIV感染者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样本量201人。结果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3.5%,多因素非条件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艾滋病知识知晓的主要因素为:少数民族[比值比(OR)=0.19,95%可信区间(CI):0.05~0.78]、收入低(OR=2.37,95%CI:1.01~5.56)、初中以下文化水平(OR=0.25,95%CI:0.07~0.85)。是否喝酒(χ~2=201.00,P<0.01)和是否接受非政府组织关心(χ~2=5.56,P<0.05),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云南省艾滋病高流行区≥50岁HIV感染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但个别知识点的答对率较低;社会、经济和文化是该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应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
2017年08期 v.23;No.167 703-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邹雅琴;施玉华;贾曼红;韩瑜;张小波;安晓静;杨志敏;陆林;
目的了解≥50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和高危行为现状,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4个县(区、市)中各一个疫情较重的乡镇≥50岁HIV感染者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样本量201人。结果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3.5%,多因素非条件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艾滋病知识知晓的主要因素为:少数民族[比值比(OR)=0.19,95%可信区间(CI):0.05~0.78]、收入低(OR=2.37,95%CI:1.01~5.56)、初中以下文化水平(OR=0.25,95%CI:0.07~0.85)。是否喝酒(χ~2=201.00,P<0.01)和是否接受非政府组织关心(χ~2=5.56,P<0.05),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云南省艾滋病高流行区≥50岁HIV感染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但个别知识点的答对率较低;社会、经济和文化是该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应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
2017年08期 v.23;No.167 703-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杨银梅;肖琛嫦;王威;姚星;李十月;燕虹;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家人告知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从而为探究促进家人告知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7-8月在南京市某医院,对参加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人进行一对一的匿名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家人告知的相关因素。结果466例HIV/AIDS病人中,328例自述将感染情况至少告诉了一个家人,告知率为70.39%(328/466)。告诉同性性伴侣、配偶、兄弟姐妹、母亲、父亲、子女、表(堂)兄弟姐妹、其他亲戚的比例依次为76.67%(115/150)、71.11%(128/180)、31.67%(114/360)、29.82%(119/399)、28.46%(107/376)、27.66%(52/188)、7.27%(33/454)、6.97%(32/459)。25岁以上[25~44岁:比值比(OR)=2.065,95%可信区间(CI):1.204~3.541]、≥45岁(OR=2.017,95%CI:1.021~3.984)、异性恋(OR=1.959,95%CI:1.092~3.514)、与家人同住(OR=2.385,95%CI:1.434~3.960)的HIV/AIDS病人,更倾向于将其感染情况告知家人。相对于社会支持低的HIV/AIDS病人,一般社会支持(OR=6.257,95%CI:1.255~31.197)和社会支持高(OR=7.486,95%CI:1.508~37.172)的HIV/AIDS病人,更有可能将病情告知家人。结论 HIV/AIDS病人家人告知率较低,可通过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以促进病人主动将病情告知家人,以及通过增加社会支持促进病人主动告知,从而减缓HIV的二代传播和提高HIV/AIDS病人的生活质量。
2017年08期 v.23;No.167 706-7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杨银梅;肖琛嫦;王威;姚星;李十月;燕虹;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家人告知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从而为探究促进家人告知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7-8月在南京市某医院,对参加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人进行一对一的匿名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家人告知的相关因素。结果466例HIV/AIDS病人中,328例自述将感染情况至少告诉了一个家人,告知率为70.39%(328/466)。告诉同性性伴侣、配偶、兄弟姐妹、母亲、父亲、子女、表(堂)兄弟姐妹、其他亲戚的比例依次为76.67%(115/150)、71.11%(128/180)、31.67%(114/360)、29.82%(119/399)、28.46%(107/376)、27.66%(52/188)、7.27%(33/454)、6.97%(32/459)。25岁以上[25~44岁:比值比(OR)=2.065,95%可信区间(CI):1.204~3.541]、≥45岁(OR=2.017,95%CI:1.021~3.984)、异性恋(OR=1.959,95%CI:1.092~3.514)、与家人同住(OR=2.385,95%CI:1.434~3.960)的HIV/AIDS病人,更倾向于将其感染情况告知家人。相对于社会支持低的HIV/AIDS病人,一般社会支持(OR=6.257,95%CI:1.255~31.197)和社会支持高(OR=7.486,95%CI:1.508~37.172)的HIV/AIDS病人,更有可能将病情告知家人。结论 HIV/AIDS病人家人告知率较低,可通过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以促进病人主动将病情告知家人,以及通过增加社会支持促进病人主动告知,从而减缓HIV的二代传播和提高HIV/AIDS病人的生活质量。
2017年08期 v.23;No.167 706-7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郭燕;宁铁林;柳忠泉;周宁;
目的分析2011-2015年天津市不同来源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情况,为尽早发现HIV/AIDS病例、及时提供随访和医疗服务,进而为有效防治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15年天津市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合病程信息对病例晚发现情况进行分析,同时通过BED捕获酶联免疫法(BED-CEIA)对血样进行检测,来判定其新近感染比例。结果累计报告的2 922例HIV/AIDS病人中,来源于自愿咨询检测(VCT)的占17.7%,专题调查的占35.0%,医疗机构检测的占26.1%,性病门诊就诊者检测的占8.2%,其他检测的占13.0%。专题调查病例晚发现的比例为20.5%,当年进行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的比例占93.8%,医疗机构发现的病例,经BED-CEIA检测判为新近感染的比例仅28.7%。来源于医疗机构、VCT与性病门诊的就诊者中,符合抗病毒治疗标准的病例,在发现当年即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分别为65.1%、65.6%与72.6%。结论天津市不同检测来源在发现病例的力度、发现病例的及时性、发现病例后及时接受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及抗病毒治疗方面存在差异。
2017年08期 v.23;No.167 710-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 ] - 郭燕;宁铁林;柳忠泉;周宁;
目的分析2011-2015年天津市不同来源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情况,为尽早发现HIV/AIDS病例、及时提供随访和医疗服务,进而为有效防治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15年天津市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合病程信息对病例晚发现情况进行分析,同时通过BED捕获酶联免疫法(BED-CEIA)对血样进行检测,来判定其新近感染比例。结果累计报告的2 922例HIV/AIDS病人中,来源于自愿咨询检测(VCT)的占17.7%,专题调查的占35.0%,医疗机构检测的占26.1%,性病门诊就诊者检测的占8.2%,其他检测的占13.0%。专题调查病例晚发现的比例为20.5%,当年进行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的比例占93.8%,医疗机构发现的病例,经BED-CEIA检测判为新近感染的比例仅28.7%。来源于医疗机构、VCT与性病门诊的就诊者中,符合抗病毒治疗标准的病例,在发现当年即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分别为65.1%、65.6%与72.6%。结论天津市不同检测来源在发现病例的力度、发现病例的及时性、发现病例后及时接受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及抗病毒治疗方面存在差异。
2017年08期 v.23;No.167 710-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 ] - 黄春湲;余军;王卫军;刘春秀;蒋俊俊;宋丽萍;梁冰玉;
目的了解钦州市2013-2015年女性性工作者(FSW)艾滋病知信行及性传播疾病感染的状况,为评价艾滋病干预效果及调整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2015年的5-7月,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操作手册》的要求开展监测工作,对钦州市娱乐场所的FSW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做血清学检测。结果2013-2015年共调查FSW 3 151人,2013-2015年FSW的HIV阳性率分别为0.67%、0.29%、0.86%;梅毒阳性率分别为3.90%、3.90%、3.14%;HCV阳性率分别为1.05%、0.76%、0.29%。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5.34%、97.91%、94.38%。最近一次性交易时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95.53%、97.52%、94.57%,最近一个月性交易时安全套每次使用率分别为70.41%、83.33%、81.52%。低、中、高档FSW的HIV阳性率分别为0.98%、0.15%、0.54%;梅毒阳性率分别为4.66%、2.70%、1.61%;HCV阳性率分别为0.74%、0.75%、0。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3.87%、97.83%、99.46%。最近一次性交易时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94.24%、97.45%、98.92%,最近一个月性交易时安全套每次使用率分别为71.37%、85.16%、91.94%。结论钦州市FSW HIV感染率较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干预覆盖率较高,安全套每次使用率较低,梅毒感染率较高,艾滋病通过FSW传播的危险性仍较大。
2017年08期 v.23;No.167 714-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黄春湲;余军;王卫军;刘春秀;蒋俊俊;宋丽萍;梁冰玉;
目的了解钦州市2013-2015年女性性工作者(FSW)艾滋病知信行及性传播疾病感染的状况,为评价艾滋病干预效果及调整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2015年的5-7月,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操作手册》的要求开展监测工作,对钦州市娱乐场所的FSW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做血清学检测。结果2013-2015年共调查FSW 3 151人,2013-2015年FSW的HIV阳性率分别为0.67%、0.29%、0.86%;梅毒阳性率分别为3.90%、3.90%、3.14%;HCV阳性率分别为1.05%、0.76%、0.29%。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5.34%、97.91%、94.38%。最近一次性交易时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95.53%、97.52%、94.57%,最近一个月性交易时安全套每次使用率分别为70.41%、83.33%、81.52%。低、中、高档FSW的HIV阳性率分别为0.98%、0.15%、0.54%;梅毒阳性率分别为4.66%、2.70%、1.61%;HCV阳性率分别为0.74%、0.75%、0。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3.87%、97.83%、99.46%。最近一次性交易时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94.24%、97.45%、98.92%,最近一个月性交易时安全套每次使用率分别为71.37%、85.16%、91.94%。结论钦州市FSW HIV感染率较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干预覆盖率较高,安全套每次使用率较低,梅毒感染率较高,艾滋病通过FSW传播的危险性仍较大。
2017年08期 v.23;No.167 714-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王启兴;张素华;杨淑娟;廖强;余刚;姚永娜;肖琳;龚煜汉;王科;王菊;边仕超;刘茜;
目的了解凉山州2011-2014年艾滋病病毒(HIV)新发感染人群的传播途径及变化趋势,为进一步改善该州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1-2014年凉山州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监测数据,通过HIV BED捕获酶免疫测定法(BED-CEIA)检测出新发现的HIV感染者样本中的新发感染者,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4年凉山州HIV新发感染人群经注射吸毒传播的比例,由2011年56.9%(190/334)降至2014年33.2%(248/747),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的比例由2011年37.1%(124/334)升至2014年58.5%(437/747),母婴传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0.6%(2/334)、2.8%(18/634)、3.5%(29/818)和1.6%(12/747)。HIV新发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男性,分别为66.5%(222/334)、58.5%(371/634)、58.6%(479/818)和59.2%(442/747);已婚人群占多数,未婚人群所占比例由2011年14.4%(48/334)升至2014年27.6%(206/747);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人群分别为62.9%(210/334)、62.3%(395/634)、60.0%(491/818)和86.5%(646/747)。结论凉山州HIV新发感染人群的传播途径发生了变化,由注射吸毒逐渐转变为性传播途径为主。应继续关注吸毒人群的干预,同时加大力度倡导并促进安全套的使用。
2017年08期 v.23;No.167 719-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 ] - 王启兴;张素华;杨淑娟;廖强;余刚;姚永娜;肖琳;龚煜汉;王科;王菊;边仕超;刘茜;
目的了解凉山州2011-2014年艾滋病病毒(HIV)新发感染人群的传播途径及变化趋势,为进一步改善该州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1-2014年凉山州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监测数据,通过HIV BED捕获酶免疫测定法(BED-CEIA)检测出新发现的HIV感染者样本中的新发感染者,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4年凉山州HIV新发感染人群经注射吸毒传播的比例,由2011年56.9%(190/334)降至2014年33.2%(248/747),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的比例由2011年37.1%(124/334)升至2014年58.5%(437/747),母婴传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0.6%(2/334)、2.8%(18/634)、3.5%(29/818)和1.6%(12/747)。HIV新发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男性,分别为66.5%(222/334)、58.5%(371/634)、58.6%(479/818)和59.2%(442/747);已婚人群占多数,未婚人群所占比例由2011年14.4%(48/334)升至2014年27.6%(206/747);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人群分别为62.9%(210/334)、62.3%(395/634)、60.0%(491/818)和86.5%(646/747)。结论凉山州HIV新发感染人群的传播途径发生了变化,由注射吸毒逐渐转变为性传播途径为主。应继续关注吸毒人群的干预,同时加大力度倡导并促进安全套的使用。
2017年08期 v.23;No.167 719-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 ] - 庞俊;刘冬梅;葛利辉;班子淇;黄绍标;
目的对比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孕产妇,经孕期与产时不同时期启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后艾滋病母婴阻断的效果,探讨最大程度地减少通过母婴传播导致儿童艾滋病感染的方法。方法以30对临产时才发现HIV感染并采取紧急方案ART的孕产妇及其婴儿为观察组,以90对孕期开始应用ART的HIV感染孕产妇及其婴儿为对照组,两组均结合适宜的助产服务和人工喂养,婴儿进行HIV-1核酸和HIV抗体检测,判断HIV感染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有1例婴儿出生3个月死亡,有2例婴儿2次HIV-1脱氧核糖核酸检测结果均阳性,诊断婴儿HIV感染,其余27例满12~18月龄婴儿HIV抗体检测结果阴性,校正后婴儿HIV感染率为8.17%,对照组90例婴儿早期诊断和满12~18月龄HIV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婴儿HIV感染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2,P<0.05)。结论 HIV感染的孕产妇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孕期开始启动ART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效果明显优于产时紧急ART,结合安全分娩和人工喂养可明显降低HIV母婴传播率。
2017年08期 v.23;No.167 723-725+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庞俊;刘冬梅;葛利辉;班子淇;黄绍标;
目的对比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孕产妇,经孕期与产时不同时期启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后艾滋病母婴阻断的效果,探讨最大程度地减少通过母婴传播导致儿童艾滋病感染的方法。方法以30对临产时才发现HIV感染并采取紧急方案ART的孕产妇及其婴儿为观察组,以90对孕期开始应用ART的HIV感染孕产妇及其婴儿为对照组,两组均结合适宜的助产服务和人工喂养,婴儿进行HIV-1核酸和HIV抗体检测,判断HIV感染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有1例婴儿出生3个月死亡,有2例婴儿2次HIV-1脱氧核糖核酸检测结果均阳性,诊断婴儿HIV感染,其余27例满12~18月龄婴儿HIV抗体检测结果阴性,校正后婴儿HIV感染率为8.17%,对照组90例婴儿早期诊断和满12~18月龄HIV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婴儿HIV感染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2,P<0.05)。结论 HIV感染的孕产妇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孕期开始启动ART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效果明显优于产时紧急ART,结合安全分娩和人工喂养可明显降低HIV母婴传播率。
2017年08期 v.23;No.167 723-725+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徐园园;朱正平;李昕;闫红静;张敏;
目的了解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MSM)Rush poppers(简称Rush)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在无保护肛交和多性伴的背景下,Rush的使用与HIV/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2015年4-7月,分别在南京市开展2轮横断面调查,招募MSM参加匿名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性角色、近6个月性行为情况和Rush使用情况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控制了性伴数目和无保护肛交后,Rush的使用与HIV/梅毒感染的关系。结果1 040名MSM中,23.7%的MSM近6个月使用过Rush,48.8%的MSM近6个月有≥2同性性伴,42.9%的MSM近6个月与同性性伴发生过无保护肛交。MSM的HIV和梅毒感染率分别为11.9%和6.1%。Rush的使用和HIV感染呈正相关[调整比值比(aOR)=2.127,95%可信区间(CI):1.402~3.225],Rush使用者近6个月更有可能有≥2个同性性伴(aOR=3.818,95%CI:2.754~5.294),更有可能发生无保护肛交(aOR=1.765,95%CI:1.310~2.376)。控制了无保护肛交的影响后,Rush使用和HIV感染仍呈正相关(aOR=1.955,95%CI:1.283~2.981)。结论南京市MSM中Rush使用和无保护肛交在预测HIV感染风险中共同起着重要的作用,Rush等新型毒品的使用也应成为MSM社区参与宣传教育关注的重点。
2017年08期 v.23;No.167 726-729+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1 ] - 徐园园;朱正平;李昕;闫红静;张敏;
目的了解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MSM)Rush poppers(简称Rush)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在无保护肛交和多性伴的背景下,Rush的使用与HIV/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2015年4-7月,分别在南京市开展2轮横断面调查,招募MSM参加匿名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性角色、近6个月性行为情况和Rush使用情况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控制了性伴数目和无保护肛交后,Rush的使用与HIV/梅毒感染的关系。结果1 040名MSM中,23.7%的MSM近6个月使用过Rush,48.8%的MSM近6个月有≥2同性性伴,42.9%的MSM近6个月与同性性伴发生过无保护肛交。MSM的HIV和梅毒感染率分别为11.9%和6.1%。Rush的使用和HIV感染呈正相关[调整比值比(aOR)=2.127,95%可信区间(CI):1.402~3.225],Rush使用者近6个月更有可能有≥2个同性性伴(aOR=3.818,95%CI:2.754~5.294),更有可能发生无保护肛交(aOR=1.765,95%CI:1.310~2.376)。控制了无保护肛交的影响后,Rush使用和HIV感染仍呈正相关(aOR=1.955,95%CI:1.283~2.981)。结论南京市MSM中Rush使用和无保护肛交在预测HIV感染风险中共同起着重要的作用,Rush等新型毒品的使用也应成为MSM社区参与宣传教育关注的重点。
2017年08期 v.23;No.167 726-729+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1 ] - 周毅;刘亚薇;贺喜;黄珊子;李晓凤;代文灿;
目的了解珠海市实体活动场所和虚拟活动场所男男性行为者(MSM)的人群规模,为制定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单样本人群规模估计法(LMS法)和捕获-再捕获法估计珠海市实体场所和虚拟场所的MSM人群规模。结果利用LMS法估计珠海市实体场所MSM的人群规模为5 767人(3 718~8 053人),虚拟场所为18 734人(16 925~20 541人),校正结果为14 753人(13 328~16 176人)。利用捕获-再捕获法估计MSM的人群规模为17 089人(10 742~23 436人)。结论珠海市MSM规模较大,虚拟场所的MSM人数远高于实体场所。应重视在互联网等虚拟场所实施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制策略。
2017年08期 v.23;No.167 730-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周毅;刘亚薇;贺喜;黄珊子;李晓凤;代文灿;
目的了解珠海市实体活动场所和虚拟活动场所男男性行为者(MSM)的人群规模,为制定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单样本人群规模估计法(LMS法)和捕获-再捕获法估计珠海市实体场所和虚拟场所的MSM人群规模。结果利用LMS法估计珠海市实体场所MSM的人群规模为5 767人(3 718~8 053人),虚拟场所为18 734人(16 925~20 541人),校正结果为14 753人(13 328~16 176人)。利用捕获-再捕获法估计MSM的人群规模为17 089人(10 742~23 436人)。结论珠海市MSM规模较大,虚拟场所的MSM人数远高于实体场所。应重视在互联网等虚拟场所实施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制策略。
2017年08期 v.23;No.167 730-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张月;陈芳;丁凡;林小杰;王晓冬;刘乃鹏;刘晓宇;王威;张洪波;
目的调查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男男性行为者(MSM)拥有多性伴的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完善相应艾滋病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成都、重庆和广州市,采用"滚雪球"方法招募经男男性行为途径感染HIV者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电子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健康状况、最近6个月的性行为和性伴种类、性伴告知状况和性感觉评分等。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调查HIV抗体阳性MSM 501人,其中20.6%(103人)报告最近6个月拥有2个及以上性伴(包括同性性伴和异性性伴),拥有两种类型的男性性伴(固定性伴、偶然性伴或商业性伴)的比例为39.8%(41/103),拥有女性性伴的比例为22.3%(23/1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婚、离异或丧偶,高中及以下文化,最近6个月有男性固定性伴、男性偶然或商业性伴、群交行为,将自己的HIV感染状况未告知全部固定性伴,性行为时饮酒、使用烷基亚硝酸盐和较高的性感觉评分,均与拥有多性伴密切关联。结论 HIV阳性MSM拥有多性伴状况普遍存在,多个性伴和多种类型性伴构成了"继续传播网络",因而急需完善性伴干预策略,以遏制HIV阳性MSM在同性和异性性伴间的继续传播。
2017年08期 v.23;No.167 734-737+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 ] - 张月;陈芳;丁凡;林小杰;王晓冬;刘乃鹏;刘晓宇;王威;张洪波;
目的调查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男男性行为者(MSM)拥有多性伴的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完善相应艾滋病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成都、重庆和广州市,采用"滚雪球"方法招募经男男性行为途径感染HIV者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电子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健康状况、最近6个月的性行为和性伴种类、性伴告知状况和性感觉评分等。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调查HIV抗体阳性MSM 501人,其中20.6%(103人)报告最近6个月拥有2个及以上性伴(包括同性性伴和异性性伴),拥有两种类型的男性性伴(固定性伴、偶然性伴或商业性伴)的比例为39.8%(41/103),拥有女性性伴的比例为22.3%(23/1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婚、离异或丧偶,高中及以下文化,最近6个月有男性固定性伴、男性偶然或商业性伴、群交行为,将自己的HIV感染状况未告知全部固定性伴,性行为时饮酒、使用烷基亚硝酸盐和较高的性感觉评分,均与拥有多性伴密切关联。结论 HIV阳性MSM拥有多性伴状况普遍存在,多个性伴和多种类型性伴构成了"继续传播网络",因而急需完善性伴干预策略,以遏制HIV阳性MSM在同性和异性性伴间的继续传播。
2017年08期 v.23;No.167 734-737+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 ] - 曹莉蓉;张浩洋;焦明旭;刘迪;顾菁;
目的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MMT)者的抑郁现状,以及其他因素对抑郁发生的影响。方法以219名自愿参加MMT的海洛因成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美沙酮维持治疗者的抑郁情况。将抑郁作为应变量,构建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共调查广州市MMT者218例,检出有抑郁症状者92例,检出率为42.20%。(2)单因素分析结果:教育程度(χ~2=3.33,P<0.1)、月收入(χ~2=4.62,P<0.1)、工作情况(χ~2=4.40,P<0.1)、感染艾滋病病毒(HIV)情况(χ~2=3.03,P<0.1)、有无注射吸毒(χ~2=2.93,P<0.1)、生活满意度(χ~2=0.08,P<0.1)、生活态度(χ~2=4.74,P<0.1)、社会支持度(χ~2=13.85,P<0.1)、正向(χ~2=7.46,P<0.1)和负向(χ~2=63.75,P<0.1)生活情绪,均会对MMT者抑郁产生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社会人口学特征、药物滥用史和社会心理因素,对抑郁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3)应用逐步法进行筛选,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为月收入和正负向情绪。结论广州市MMT者抑郁患病率较高,低于吸毒人群但高于正常人群;教育程度、月收入、工作情况、HIV感染情况、注射吸毒、生活满意度、生活态度、社会支持度、正向负向情绪,是可能影响抑郁的因素。低收入者为抑郁的高危人群。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医师、患者和社会三方面合作共同努力,改善患者生活情绪,可预防抑郁的发生,降低MMT者复吸率。
2017年08期 v.23;No.167 738-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曹莉蓉;张浩洋;焦明旭;刘迪;顾菁;
目的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MMT)者的抑郁现状,以及其他因素对抑郁发生的影响。方法以219名自愿参加MMT的海洛因成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美沙酮维持治疗者的抑郁情况。将抑郁作为应变量,构建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共调查广州市MMT者218例,检出有抑郁症状者92例,检出率为42.20%。(2)单因素分析结果:教育程度(χ~2=3.33,P<0.1)、月收入(χ~2=4.62,P<0.1)、工作情况(χ~2=4.40,P<0.1)、感染艾滋病病毒(HIV)情况(χ~2=3.03,P<0.1)、有无注射吸毒(χ~2=2.93,P<0.1)、生活满意度(χ~2=0.08,P<0.1)、生活态度(χ~2=4.74,P<0.1)、社会支持度(χ~2=13.85,P<0.1)、正向(χ~2=7.46,P<0.1)和负向(χ~2=63.75,P<0.1)生活情绪,均会对MMT者抑郁产生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社会人口学特征、药物滥用史和社会心理因素,对抑郁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3)应用逐步法进行筛选,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为月收入和正负向情绪。结论广州市MMT者抑郁患病率较高,低于吸毒人群但高于正常人群;教育程度、月收入、工作情况、HIV感染情况、注射吸毒、生活满意度、生活态度、社会支持度、正向负向情绪,是可能影响抑郁的因素。低收入者为抑郁的高危人群。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医师、患者和社会三方面合作共同努力,改善患者生活情绪,可预防抑郁的发生,降低MMT者复吸率。
2017年08期 v.23;No.167 738-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戴冰;修翠珍;李秀芳;王振宏;胡翼飞;
目的分析合成毒品滥用对青少年危险性行为特征及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隐蔽人群方便样本的定量调查中的青少年部分,结合血清学检测结果和流行病学中心抑郁量表测评,反映合成毒品滥用者的性行为特征和抑郁状态。结果 286名调查对象中,18~24岁梅毒检出率为17.5%(50名),16名(5.6%)为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43.0%抑郁评分>16分。213名吸毒青少年中,抑郁评分>16分的107人,占50.2%。单因素分析显示,抑郁与不能坚持使用安全套[比值比(OR)=0.55,95%可信区间(CI):0.34~0.90]、有群交史(OR=2.38,95%CI:1.24~4.54)、使用多种毒品(OR=4.72,95%CI:1.72~17.54)、吸毒成瘾(OR=3.92,95%CI:1.23~1.62)、和多性伴相关(OR=3.35,95%CI:1.88~5.95)(过去6个月≥2个性伴),与吸毒年份(OR=1.33,95%CI:1.13~1.57)成正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控制其他因素,抑郁与吸毒成瘾[调整比值比(aOR=3.62,95%CI:1.92~6.82)和吸毒的年份(aOR=1.20,95%CI:1.01~1.43)成正相关。结论合成毒品滥用伴随抑郁与危险性行为增加,梅毒和HIV感染率高提示今后该人群中健康干预工作压力大。
2017年08期 v.23;No.167 742-744+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戴冰;修翠珍;李秀芳;王振宏;胡翼飞;
目的分析合成毒品滥用对青少年危险性行为特征及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隐蔽人群方便样本的定量调查中的青少年部分,结合血清学检测结果和流行病学中心抑郁量表测评,反映合成毒品滥用者的性行为特征和抑郁状态。结果 286名调查对象中,18~24岁梅毒检出率为17.5%(50名),16名(5.6%)为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43.0%抑郁评分>16分。213名吸毒青少年中,抑郁评分>16分的107人,占50.2%。单因素分析显示,抑郁与不能坚持使用安全套[比值比(OR)=0.55,95%可信区间(CI):0.34~0.90]、有群交史(OR=2.38,95%CI:1.24~4.54)、使用多种毒品(OR=4.72,95%CI:1.72~17.54)、吸毒成瘾(OR=3.92,95%CI:1.23~1.62)、和多性伴相关(OR=3.35,95%CI:1.88~5.95)(过去6个月≥2个性伴),与吸毒年份(OR=1.33,95%CI:1.13~1.57)成正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控制其他因素,抑郁与吸毒成瘾[调整比值比(aOR=3.62,95%CI:1.92~6.82)和吸毒的年份(aOR=1.20,95%CI:1.01~1.43)成正相关。结论合成毒品滥用伴随抑郁与危险性行为增加,梅毒和HIV感染率高提示今后该人群中健康干预工作压力大。
2017年08期 v.23;No.167 742-744+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刘春艳;陈明;高红;
目的探讨女性梅毒患者经规范治疗前后,血清、尿液及阴道分泌物的梅毒螺旋体脱氧核糖核酸(TPDNA)含量,观察其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情况,评估其体液的间接传染性。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规范治疗前后女性梅毒患者110例,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血清、尿液及阴道分泌物TP-DNA,同时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结果梅毒女性患者不同临床分期血清、尿液、阴道分泌物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梅毒患者经规范治疗前,其血清、尿液及阴道分泌物TP-DNA阳性率分别为36.36%、7.27%、10.91%,治疗后分别为12.73%、0.91%、1.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血清、尿液及阴道分泌物中的TP-DNA阳性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梅毒患者经规范治疗后,RPR无明显变化组血清TP-DNA阳性率为21.43%,高于治疗有效组血清TP-DNA检测阳性率(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女性梅毒患者按照血清RPR滴度分为1∶2、1∶4~1∶8和1∶16三组,比较三组血清、尿液、阴道分泌物的TP-DNA阳性率,结果各组TP-DNA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P-DNA阳性率与血清RPR滴度呈正相关(r=0.710,P<0.05)。结论女性梅毒患者的血清、尿液、阴道分泌物中存在梅毒螺旋体,治疗后仍有部分血清、尿液及阴道分泌物中检出TP-DNA阳性,体液也是梅毒的间接传染源。
2017年08期 v.23;No.167 745-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刘春艳;陈明;高红;
目的探讨女性梅毒患者经规范治疗前后,血清、尿液及阴道分泌物的梅毒螺旋体脱氧核糖核酸(TPDNA)含量,观察其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情况,评估其体液的间接传染性。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规范治疗前后女性梅毒患者110例,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血清、尿液及阴道分泌物TP-DNA,同时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结果梅毒女性患者不同临床分期血清、尿液、阴道分泌物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梅毒患者经规范治疗前,其血清、尿液及阴道分泌物TP-DNA阳性率分别为36.36%、7.27%、10.91%,治疗后分别为12.73%、0.91%、1.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血清、尿液及阴道分泌物中的TP-DNA阳性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梅毒患者经规范治疗后,RPR无明显变化组血清TP-DNA阳性率为21.43%,高于治疗有效组血清TP-DNA检测阳性率(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女性梅毒患者按照血清RPR滴度分为1∶2、1∶4~1∶8和1∶16三组,比较三组血清、尿液、阴道分泌物的TP-DNA阳性率,结果各组TP-DNA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P-DNA阳性率与血清RPR滴度呈正相关(r=0.710,P<0.05)。结论女性梅毒患者的血清、尿液、阴道分泌物中存在梅毒螺旋体,治疗后仍有部分血清、尿液及阴道分泌物中检出TP-DNA阳性,体液也是梅毒的间接传染源。
2017年08期 v.23;No.167 745-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沈芳;卢洪洲;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心电图改变与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关系,以及HIV/AIDS病人心电图有无特征性改变。方法根据CD4细胞计数结果分级(I级:>500个/μL;Ⅱ级200个/μL至≤500个/μL;Ⅲ级≤200个/μL),比较三组HIV/AIDS病人心电图异常率的差异和各组心电图特征性改变的差异。结果心电图异常率,CD4细胞计数I级为25.0%,Ⅱ级60.5%,Ⅲ级76.7%,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1,P<0.01)。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按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快心律失常、ST-T改变、左房室肥大、慢心律失常、低电压、右房室肥大。不同CD4细胞计数组别的异常心电图比较,快心律失常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1,P<0.05)。结论 HIV/AIDS病人心电图异常率、快心律失常均与CD4细胞计数分级有关。
2017年08期 v.23;No.167 749-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沈芳;卢洪洲;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心电图改变与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关系,以及HIV/AIDS病人心电图有无特征性改变。方法根据CD4细胞计数结果分级(I级:>500个/μL;Ⅱ级200个/μL至≤500个/μL;Ⅲ级≤200个/μL),比较三组HIV/AIDS病人心电图异常率的差异和各组心电图特征性改变的差异。结果心电图异常率,CD4细胞计数I级为25.0%,Ⅱ级60.5%,Ⅲ级76.7%,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1,P<0.01)。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按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快心律失常、ST-T改变、左房室肥大、慢心律失常、低电压、右房室肥大。不同CD4细胞计数组别的异常心电图比较,快心律失常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1,P<0.05)。结论 HIV/AIDS病人心电图异常率、快心律失常均与CD4细胞计数分级有关。
2017年08期 v.23;No.167 749-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解雁茹;李新平;张飞;聂晓勇;
目的分析山西省2013-2015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情况,为山西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山西省2013-2015年艾滋病VCT数据,分析其人口学、流行病学特征,HIV抗体阳性率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2013-2015年,共有150 907人次接受了自愿咨询和HIV检测,其中男性占54.14%(81 698人次),女性占45.86%(69 209人次),男女性别比为1.18∶1,20~39岁占70.26%(106 027人次),未婚占61.98%(93 532人次),初中学历占38.12%(57 525人次)。求询者中,主动求询占71.93%(108 547人次),商业异性性行为史和非商业非固定异性性行为史分别占32.25%(48 662人次)和31.48%(47 503人次)。HIV抗体检测阳性1106人次,检测阳性率0.73%,其中有男男性行为史者占62.93%(696人次/1 106人次)。2013-2015年HIV抗体检测阳性率依次为0.57%(281/49 647)、0.70%(348/49 584)和0.92%(477/51 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45.35,P<0.05)。男男性行为者检测阳性率达9.83%(696/7 081),2013-2015年分别为8.02%(154/1 920)、9.04%(222/2 457)和11.83%(320/2 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P<0.05)。结论山西省VCT门诊求询者以未婚青壮年为主,以性途径传播为主,MSM为主要高危人群,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2017年08期 v.23;No.167 752-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解雁茹;李新平;张飞;聂晓勇;
目的分析山西省2013-2015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情况,为山西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山西省2013-2015年艾滋病VCT数据,分析其人口学、流行病学特征,HIV抗体阳性率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2013-2015年,共有150 907人次接受了自愿咨询和HIV检测,其中男性占54.14%(81 698人次),女性占45.86%(69 209人次),男女性别比为1.18∶1,20~39岁占70.26%(106 027人次),未婚占61.98%(93 532人次),初中学历占38.12%(57 525人次)。求询者中,主动求询占71.93%(108 547人次),商业异性性行为史和非商业非固定异性性行为史分别占32.25%(48 662人次)和31.48%(47 503人次)。HIV抗体检测阳性1106人次,检测阳性率0.73%,其中有男男性行为史者占62.93%(696人次/1 106人次)。2013-2015年HIV抗体检测阳性率依次为0.57%(281/49 647)、0.70%(348/49 584)和0.92%(477/51 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45.35,P<0.05)。男男性行为者检测阳性率达9.83%(696/7 081),2013-2015年分别为8.02%(154/1 920)、9.04%(222/2 457)和11.83%(320/2 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P<0.05)。结论山西省VCT门诊求询者以未婚青壮年为主,以性途径传播为主,MSM为主要高危人群,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2017年08期 v.23;No.167 752-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马婧;李佑芳;章任重;王珏;李志晴;潘颂峰;王玲;马艳玲;
目的探索昆明市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病毒(HIV)新发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法招募MSM,建立前瞻性、开放性队列,HIV抗体阴性者进入随访队列,每6个月随访1次,并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共547名MSM纳入队列,HIV新发感染率为5.32/100人年,梅毒新发感染率为5.59/100人年。研究对象的安全套使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52,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生性行为时未坚持使用安全套的MSM,感染HIV的危险性是坚持使用安全套者的3.546倍。结论昆明市MSM的新发感染率达到较高水平,未坚持使用安全套是MSM感染HIV的危险因素。
2017年08期 v.23;No.167 755-757+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 马婧;李佑芳;章任重;王珏;李志晴;潘颂峰;王玲;马艳玲;
目的探索昆明市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病毒(HIV)新发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法招募MSM,建立前瞻性、开放性队列,HIV抗体阴性者进入随访队列,每6个月随访1次,并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共547名MSM纳入队列,HIV新发感染率为5.32/100人年,梅毒新发感染率为5.59/100人年。研究对象的安全套使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52,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生性行为时未坚持使用安全套的MSM,感染HIV的危险性是坚持使用安全套者的3.546倍。结论昆明市MSM的新发感染率达到较高水平,未坚持使用安全套是MSM感染HIV的危险因素。
2017年08期 v.23;No.167 755-757+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 颜婵;李芳;林菁;郭丽琼;刘聪;
目的分析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PMTCT)措施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将114例实施PMTCT措施的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正常新生儿比较,分析PMTCT措施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结果 114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2.68±0.44)kg,胎龄平均(37.57±1.51)周,低于正常新生儿;低体重胎儿31人,低体重发生率27.19%。早产发生率16.67%、小于胎龄儿发生率(21.93%),均高于正常新生儿。孕前开始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的母亲所生新生儿体重平均(2.72±0.42)kg,孕期28周前开始ART母亲所生新生儿体重平均(2.63±0.46)kg,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MTCT措施可能使新生儿出生体重低,因此对实施PMTCT的孕母更需关注孕期保健,加强孕期营养以及选择合适的助产方式。
2017年08期 v.23;No.167 758-759+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颜婵;李芳;林菁;郭丽琼;刘聪;
目的分析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PMTCT)措施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将114例实施PMTCT措施的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正常新生儿比较,分析PMTCT措施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结果 114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2.68±0.44)kg,胎龄平均(37.57±1.51)周,低于正常新生儿;低体重胎儿31人,低体重发生率27.19%。早产发生率16.67%、小于胎龄儿发生率(21.93%),均高于正常新生儿。孕前开始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的母亲所生新生儿体重平均(2.72±0.42)kg,孕期28周前开始ART母亲所生新生儿体重平均(2.63±0.46)kg,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MTCT措施可能使新生儿出生体重低,因此对实施PMTCT的孕母更需关注孕期保健,加强孕期营养以及选择合适的助产方式。
2017年08期 v.23;No.167 758-759+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