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艾滋病性病

Chinese Journal of AIDS & STD

疫情动态

  • 2016年5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及主要防治工作进展

    <正>一、艾滋病(AIDS)疫情报告情况截至2016年5月31日,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618 989例,报告死亡192 156例。现存活HIV感染者363 213例,AIDS病人255 776例。本月新发现HIV感染者/AIDS病人11 376例,既往HIV感染者本月转化为AIDS病人3012例。本月报告死亡2292例中,本月死亡1070例,既往死亡1222例。本月新发现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

    2016年07期 v.22;No.154 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2016年5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及主要防治工作进展

    <正>一、艾滋病(AIDS)疫情报告情况截至2016年5月31日,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618 989例,报告死亡192 156例。现存活HIV感染者363 213例,AIDS病人255 776例。本月新发现HIV感染者/AIDS病人11 376例,既往HIV感染者本月转化为AIDS病人3012例。本月报告死亡2292例中,本月死亡1070例,既往死亡1222例。本月新发现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

    2016年07期 v.22;No.154 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论著

  • 我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标准调整前后治疗病人生存情况研究

    曾亮;马烨;豆智慧;赵德才;张福杰;

    目的比较中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标准调整前后,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成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生存状况,以及探讨死亡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病人的基线情况和随访信息,计算病死率以及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开展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人270 313例,其中2008年及以前入组的病人5年累计生存率为0.79;2009-2011年入组的病人5年累计生存率为0.85;2012-2013年入组的病人3年累计生存率大于0.90。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治疗标准调整年份≤2008年开始抗病毒治疗者,其死亡风险是2012-2013年开始抗病毒治疗者的1.28倍。除此之外,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感染途径、药物治疗方案均影响病人死亡。结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标准调整后,使得更多的HIV/AIDS病人在免疫水平较高时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对降低病死率、延长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07期 v.22;No.154 488-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标准调整前后治疗病人生存情况研究

    曾亮;马烨;豆智慧;赵德才;张福杰;

    目的比较中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标准调整前后,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成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生存状况,以及探讨死亡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病人的基线情况和随访信息,计算病死率以及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开展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人270 313例,其中2008年及以前入组的病人5年累计生存率为0.79;2009-2011年入组的病人5年累计生存率为0.85;2012-2013年入组的病人3年累计生存率大于0.90。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治疗标准调整年份≤2008年开始抗病毒治疗者,其死亡风险是2012-2013年开始抗病毒治疗者的1.28倍。除此之外,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感染途径、药物治疗方案均影响病人死亡。结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标准调整后,使得更多的HIV/AIDS病人在免疫水平较高时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对降低病死率、延长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07期 v.22;No.154 488-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人的诊断与病人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结果差异的分析

    徐君君;隆靖;袁柳凤;黄克林;赵红心;李兴旺;伦文辉;

    目的评价艾滋病(AIDS)合并结核的临床诊断与病人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出率的差异,以及不同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水平和抗结核治疗对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2年10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在北京地坛医院感染科诊断艾滋病合并结核(TB)感染住院病人的临床及实验室信息。对临床诊断、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果的一致性,CD4细胞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以及抗结核治疗前后TB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287例符合入组标准病人的数据,其中男性267例(占93.0%),女性20例(占7.0%)。病人CD4细胞中位数为56个/mm3,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为55.4%。当对于取得病原学证据的病例进行分析时,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阳性率会增高(67.4%),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与CD4细胞水平之间存在一致性。对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与淋巴细胞进行相关分析,γ-干扰素释放试验A和B与CD4细胞均呈正相关(P=0.000,P=0.000)。分析短期抗结核治疗对于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影响,抗结核治疗后3个月内的γ-干扰素释放试验A与B的斑点形成单位值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4,P=0.426)。结论 AIDS合并结核感染病人中,在CD4细胞较低时,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与临床诊断一致性较差,并与CD4细胞水平有一定相关性,抗结核治疗后3个月内γ-干扰素释放试验TB特异性细胞反应水平不会改变。

    2016年07期 v.22;No.154 493-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人的诊断与病人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结果差异的分析

    徐君君;隆靖;袁柳凤;黄克林;赵红心;李兴旺;伦文辉;

    目的评价艾滋病(AIDS)合并结核的临床诊断与病人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出率的差异,以及不同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水平和抗结核治疗对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2年10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在北京地坛医院感染科诊断艾滋病合并结核(TB)感染住院病人的临床及实验室信息。对临床诊断、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果的一致性,CD4细胞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以及抗结核治疗前后TB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287例符合入组标准病人的数据,其中男性267例(占93.0%),女性20例(占7.0%)。病人CD4细胞中位数为56个/mm3,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为55.4%。当对于取得病原学证据的病例进行分析时,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阳性率会增高(67.4%),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与CD4细胞水平之间存在一致性。对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与淋巴细胞进行相关分析,γ-干扰素释放试验A和B与CD4细胞均呈正相关(P=0.000,P=0.000)。分析短期抗结核治疗对于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影响,抗结核治疗后3个月内的γ-干扰素释放试验A与B的斑点形成单位值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4,P=0.426)。结论 AIDS合并结核感染病人中,在CD4细胞较低时,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与临床诊断一致性较差,并与CD4细胞水平有一定相关性,抗结核治疗后3个月内γ-干扰素释放试验TB特异性细胞反应水平不会改变。

    2016年07期 v.22;No.154 493-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HAART对HIV感染者NK细胞FcγRII表达及疾病进展的影响

    毛卓君;刘清泉;庄严;党便利;汪春付;申焕君;孙永涛;

    目的研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外周血中自然杀伤细胞(NK cells)亚群的比例,各亚群细胞对CD32A/CD32B/CD57的表达水平,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对未经治疗的慢性HIV感染者35例和进展期患者23例,分析NK细胞各亚群的比例,各亚群细胞对CD32A/CD32B/CD57的表达水平,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CD8+T淋巴细胞(简称CD8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并对以上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以上患者中选14例慢性HIV感染者、10例进展期患者进行HAART治疗(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6个月,分析治疗对以上因素的影响。结果机体感染HIV后,CD56dimNK细胞的比例下降,CD56neg NK细胞的比例升高(P<0.0005);CD57+CD56dimNK细胞、CD57+CD56neg NK细胞的比例下降(P<0.05),CD32B+CD56dim NK细胞、CD32B+CD56neg NK细胞的比例升高(P<0.05)。CD56dimNK细胞比例与CD4/CD8比值正相关(P=0.0176,r2=0.0813),CD56neg NK细胞比例与CD4/CD8比值呈负相关(P=0.0293,r2=0.0689)。经过治疗的慢性HIV患者的CD56bright NK细胞的比例降低(P<0.05),所有患者的CD4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升高(P<0.01)。结论 HIV通过抑制NK细胞成熟增加抑制型受体表达,改变NK细胞亚群比例来抑制NK细胞功能。有效的HAART治疗可以恢复HIV患者CD4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促进免疫重建,降低死亡概率。

    2016年07期 v.22;No.154 498-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HAART对HIV感染者NK细胞FcγRII表达及疾病进展的影响

    毛卓君;刘清泉;庄严;党便利;汪春付;申焕君;孙永涛;

    目的研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外周血中自然杀伤细胞(NK cells)亚群的比例,各亚群细胞对CD32A/CD32B/CD57的表达水平,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对未经治疗的慢性HIV感染者35例和进展期患者23例,分析NK细胞各亚群的比例,各亚群细胞对CD32A/CD32B/CD57的表达水平,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CD8+T淋巴细胞(简称CD8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并对以上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以上患者中选14例慢性HIV感染者、10例进展期患者进行HAART治疗(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6个月,分析治疗对以上因素的影响。结果机体感染HIV后,CD56dimNK细胞的比例下降,CD56neg NK细胞的比例升高(P<0.0005);CD57+CD56dimNK细胞、CD57+CD56neg NK细胞的比例下降(P<0.05),CD32B+CD56dim NK细胞、CD32B+CD56neg NK细胞的比例升高(P<0.05)。CD56dimNK细胞比例与CD4/CD8比值正相关(P=0.0176,r2=0.0813),CD56neg NK细胞比例与CD4/CD8比值呈负相关(P=0.0293,r2=0.0689)。经过治疗的慢性HIV患者的CD56bright NK细胞的比例降低(P<0.05),所有患者的CD4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升高(P<0.01)。结论 HIV通过抑制NK细胞成熟增加抑制型受体表达,改变NK细胞亚群比例来抑制NK细胞功能。有效的HAART治疗可以恢复HIV患者CD4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促进免疫重建,降低死亡概率。

    2016年07期 v.22;No.154 498-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HIV/AIDS病人初始抗病毒治疗效果与病毒载量检测频率的分析

    聂欢;赵攀;王静;白艳;唐德谊;肖文秀;陈思源;黄成瑜;

    目的探索病毒载量(VL)检测频率,对初始抗病毒治疗(ART)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8月,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就诊并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人,分为VL检测低频组(检测次数≤2次/年)和VL检测高频组(检测次数≥3次/年),进行随访观察。收集两组病人的基线资料,同时记录两组病人治疗一年后VL的变化、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的变化、换药情况和机会性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VL检测高频组入组422例,VL检测低频组入组145例,两组病人基线情况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感染途径、基线CD4细胞计数水平、文化程度及经济水平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半年后CD4细胞水平变化,VL检测高频组高于VL检测低频组(P<0.05)。治疗一年后,两组VL检测结果在不同VL区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L检测高频组换药率低于低频组(P<0.05),监测到机会性感染发生率VL检测高频组高于低频组(P<0.05)。结论对初始ART的病人进行较高频率的VL检测,可以提高治疗的临床效果。

    2016年07期 v.22;No.154 503-505+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HIV/AIDS病人初始抗病毒治疗效果与病毒载量检测频率的分析

    聂欢;赵攀;王静;白艳;唐德谊;肖文秀;陈思源;黄成瑜;

    目的探索病毒载量(VL)检测频率,对初始抗病毒治疗(ART)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8月,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就诊并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人,分为VL检测低频组(检测次数≤2次/年)和VL检测高频组(检测次数≥3次/年),进行随访观察。收集两组病人的基线资料,同时记录两组病人治疗一年后VL的变化、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的变化、换药情况和机会性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VL检测高频组入组422例,VL检测低频组入组145例,两组病人基线情况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感染途径、基线CD4细胞计数水平、文化程度及经济水平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半年后CD4细胞水平变化,VL检测高频组高于VL检测低频组(P<0.05)。治疗一年后,两组VL检测结果在不同VL区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L检测高频组换药率低于低频组(P<0.05),监测到机会性感染发生率VL检测高频组高于低频组(P<0.05)。结论对初始ART的病人进行较高频率的VL检测,可以提高治疗的临床效果。

    2016年07期 v.22;No.154 503-505+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天津市2004-2015年6月新报告的HIV/AIDS病人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及影响因素

    柳忠泉;柏建芸;郭燕;董笑月;周宁;江国虹;

    目的了解天津市2004-2015年6月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检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4-2015年6月全国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中天津市新报告的全部HIV/AIDS病例,统计首次随访CD4细胞检测比例、检测及时性和均值,同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晚发现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004-2015年6月,天津市报告3447例HIV/AIDS病人,首次随访中CD4细胞检测比例为78.4%,检测时间平均为(15.16±154.81)天,CD4细胞均值(360.87±246.22)个/μL。已婚、异性性传播和医疗机构发现的病人晚发现风险高。结论天津市近年来HIV/AIDS病人CD4细胞检测比例和及时性有显著提高,晚发现比例受多重因素影响,需要进一步降低。

    2016年07期 v.22;No.154 506-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天津市2004-2015年6月新报告的HIV/AIDS病人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及影响因素

    柳忠泉;柏建芸;郭燕;董笑月;周宁;江国虹;

    目的了解天津市2004-2015年6月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检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4-2015年6月全国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中天津市新报告的全部HIV/AIDS病例,统计首次随访CD4细胞检测比例、检测及时性和均值,同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晚发现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004-2015年6月,天津市报告3447例HIV/AIDS病人,首次随访中CD4细胞检测比例为78.4%,检测时间平均为(15.16±154.81)天,CD4细胞均值(360.87±246.22)个/μL。已婚、异性性传播和医疗机构发现的病人晚发现风险高。结论天津市近年来HIV/AIDS病人CD4细胞检测比例和及时性有显著提高,晚发现比例受多重因素影响,需要进一步降低。

    2016年07期 v.22;No.154 506-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病人的疾病谱分析

    官丽倩;卢洪洲;沈银忠;刘莉;齐唐凯;宋炜;王珍燕;张仁芳;

    目的了解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近5年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发病情况及各类疾病特点。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该中心收治的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期间共收治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病人339例,隐球菌脑膜炎占36.0%(122例),结核性脑膜炎占10.9%(37例),神经梅毒占10.6%(36例),诊断未明占10.0%(34例),弓形虫脑病占10.0%(34例),脑血管疾病占5.0%(17例),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占4.4%(15例),混合感染占3.8%(13例),化脓性脑膜炎占3.5%(12例),HIV相关性脑病占2.7%(9例),病毒性脑膜炎占1.2%(4例),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占1.2%(4例),颅内肿瘤占0.6%(2例)。除神经梅毒外,各类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病人的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水平均低于200个/μL,其中隐球菌脑膜炎最低,为21个/μL。诊断未明病人在院病死率最高,为29.4%;其次为结核性脑膜炎16.2%。结论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以隐球菌脑膜炎多见,各类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低,病死率高。

    2016年07期 v.22;No.154 510-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病人的疾病谱分析

    官丽倩;卢洪洲;沈银忠;刘莉;齐唐凯;宋炜;王珍燕;张仁芳;

    目的了解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近5年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发病情况及各类疾病特点。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该中心收治的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期间共收治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病人339例,隐球菌脑膜炎占36.0%(122例),结核性脑膜炎占10.9%(37例),神经梅毒占10.6%(36例),诊断未明占10.0%(34例),弓形虫脑病占10.0%(34例),脑血管疾病占5.0%(17例),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占4.4%(15例),混合感染占3.8%(13例),化脓性脑膜炎占3.5%(12例),HIV相关性脑病占2.7%(9例),病毒性脑膜炎占1.2%(4例),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占1.2%(4例),颅内肿瘤占0.6%(2例)。除神经梅毒外,各类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病人的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水平均低于200个/μL,其中隐球菌脑膜炎最低,为21个/μL。诊断未明病人在院病死率最高,为29.4%;其次为结核性脑膜炎16.2%。结论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以隐球菌脑膜炎多见,各类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低,病死率高。

    2016年07期 v.22;No.154 510-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HIV单阳家庭接受ART的影响因素及对配偶的影响

    夏彦昌;辛冰艳;李灿;陈鹏;郑嘉祺;杨双波;

    目的了解人口学因素对艾滋病病毒(HIV)单阳家庭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意愿的影响,并探究长期ART对HIV单阳家庭夫妻双方关系、安全性行为的影响。方法使用修订的问卷,采用上门访谈的方式,3次随访(基线、3个月、6个月)湖南省邵阳和郴州两市146对HIV单阳家庭。通过拟合Logistic非条件方程,探讨人口学因素对感染者接受ART的综合影响;观察ART过程中受试对象夫妻关系和安全性行为变化。结果 HIV单阳家庭感染者接受ART影响因素可归纳为3个,依次为:健康关注、经济原因和其他;基线、3和6个月随访结果比较,选择夫妻关系中"沟通更顺畅"、安全性行为中"艾滋病知识增加"、"月性行为频次减少"、"增加安全套使用"的家庭数,随ART治疗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P<0.05)。结论HIV单阳家庭ART对象对自身健康关注和家庭经济情况直接影响其治疗意愿,长期干预治疗有助于改善单阳家庭夫妻关系,增强夫妻间性行为的安全意识。

    2016年07期 v.22;No.154 514-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HIV单阳家庭接受ART的影响因素及对配偶的影响

    夏彦昌;辛冰艳;李灿;陈鹏;郑嘉祺;杨双波;

    目的了解人口学因素对艾滋病病毒(HIV)单阳家庭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意愿的影响,并探究长期ART对HIV单阳家庭夫妻双方关系、安全性行为的影响。方法使用修订的问卷,采用上门访谈的方式,3次随访(基线、3个月、6个月)湖南省邵阳和郴州两市146对HIV单阳家庭。通过拟合Logistic非条件方程,探讨人口学因素对感染者接受ART的综合影响;观察ART过程中受试对象夫妻关系和安全性行为变化。结果 HIV单阳家庭感染者接受ART影响因素可归纳为3个,依次为:健康关注、经济原因和其他;基线、3和6个月随访结果比较,选择夫妻关系中"沟通更顺畅"、安全性行为中"艾滋病知识增加"、"月性行为频次减少"、"增加安全套使用"的家庭数,随ART治疗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P<0.05)。结论HIV单阳家庭ART对象对自身健康关注和家庭经济情况直接影响其治疗意愿,长期干预治疗有助于改善单阳家庭夫妻关系,增强夫妻间性行为的安全意识。

    2016年07期 v.22;No.154 514-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2010-2014年成都口岸出入境人员HIV监测结果分析

    石莹;孟菁;倪蓉;李小霞;朱红;常晓松;何勤英;

    目的分析成都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掌握成都口岸艾滋病流行情况,为更好管理口岸出入境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4年在四川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体检的出入境人员进行HIV监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初筛,确证采用蛋白印迹法。检出的HIV阳性者,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4年,成都口岸共监测出入境人员165 253人,检出HIV感染者98例(0.059%)。41~50岁年龄组、外派劳务人员、非成都本地常住人口感染率最高。经性传播(72.5%)为出入境人员HIV感染的主要途径,同性性行为构成比增加。结论成都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者年检出率基本保持稳定,中青年外派劳务人员为HIV监测重点人群,留学生感染人数有所上升,不洁性接触是主要危险因素。

    2016年07期 v.22;No.154 518-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2010-2014年成都口岸出入境人员HIV监测结果分析

    石莹;孟菁;倪蓉;李小霞;朱红;常晓松;何勤英;

    目的分析成都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掌握成都口岸艾滋病流行情况,为更好管理口岸出入境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4年在四川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体检的出入境人员进行HIV监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初筛,确证采用蛋白印迹法。检出的HIV阳性者,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4年,成都口岸共监测出入境人员165 253人,检出HIV感染者98例(0.059%)。41~50岁年龄组、外派劳务人员、非成都本地常住人口感染率最高。经性传播(72.5%)为出入境人员HIV感染的主要途径,同性性行为构成比增加。结论成都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者年检出率基本保持稳定,中青年外派劳务人员为HIV监测重点人群,留学生感染人数有所上升,不洁性接触是主要危险因素。

    2016年07期 v.22;No.154 518-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1999-2015年重庆市青少年人群HIV感染状况分析

    韩梅;张维;欧阳琳;卢戎戎;吴国辉;

    目的基于全国艾滋病病例报告系统的数据,分析重庆市1999-2015年15~24岁青少年以及报告职业为学生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特征,为控制艾滋病在学校中传播和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网络直报系统中,下载重庆市艾滋病网络直报数据库中年龄为15~24岁和职业为学生的病例,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15~24岁年龄组青少年和学生报告病例的三间分布(时间、人群、地区)特征。结果 1999-2015年报告的15~24岁青少年组病例共计4411例,男性构成比为78.8%(3475/4411);学生病例组共计965例,男性构成比为95.8%(924/965)。15~24岁青少年组有52.8%(2328/4411)为同性性传播感染,学生病例组有78.7%(759/965)为同性性传播感染。2011-2015年报告的学生病例中,19~22岁(大学本科阶段)感染人数累计达60.6%(444/733),15~18岁(高中阶段)年龄组学生病例构成比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其中18周岁(粗略估计为高三学生)病例所占比例呈逐年下降,分别为77.3%(17/22)、0、71.4%(15/21)、44.7%(17/38)、43.2%(16/37)。两组研究对象的户籍地均以重庆市为主,分别占91.9%(4055/4411)和82.0%(791/965)。结论男性是15~24岁年龄组人群近年来艾滋病主要的易感人群,2008年以来同性性传播是该人群主要的传播途径,学生感染者呈低龄化趋势。

    2016年07期 v.22;No.154 522-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1999-2015年重庆市青少年人群HIV感染状况分析

    韩梅;张维;欧阳琳;卢戎戎;吴国辉;

    目的基于全国艾滋病病例报告系统的数据,分析重庆市1999-2015年15~24岁青少年以及报告职业为学生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特征,为控制艾滋病在学校中传播和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网络直报系统中,下载重庆市艾滋病网络直报数据库中年龄为15~24岁和职业为学生的病例,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15~24岁年龄组青少年和学生报告病例的三间分布(时间、人群、地区)特征。结果 1999-2015年报告的15~24岁青少年组病例共计4411例,男性构成比为78.8%(3475/4411);学生病例组共计965例,男性构成比为95.8%(924/965)。15~24岁青少年组有52.8%(2328/4411)为同性性传播感染,学生病例组有78.7%(759/965)为同性性传播感染。2011-2015年报告的学生病例中,19~22岁(大学本科阶段)感染人数累计达60.6%(444/733),15~18岁(高中阶段)年龄组学生病例构成比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其中18周岁(粗略估计为高三学生)病例所占比例呈逐年下降,分别为77.3%(17/22)、0、71.4%(15/21)、44.7%(17/38)、43.2%(16/37)。两组研究对象的户籍地均以重庆市为主,分别占91.9%(4055/4411)和82.0%(791/965)。结论男性是15~24岁年龄组人群近年来艾滋病主要的易感人群,2008年以来同性性传播是该人群主要的传播途径,学生感染者呈低龄化趋势。

    2016年07期 v.22;No.154 522-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西安市2013-2015年男男性行为者HIV新发感染情况分析

    黄晓丹;李恒新;卫晓丽;常文辉;

    目的了解西安市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估算该人群中的HIV新发感染率。方法 2013-2015年通过四轮横断面调查,对2441例MSM进行问卷调查及血清学检测,对HIV阳性的样本,再进行BED HIV-1IgG捕获酶免疫法(BED-CEIA)检测,以此估算该人群的新发感染率。结果 2441例MSM的平均年龄为(28.95±7.52)岁(16~70岁);未婚占69.8%,汉族占99.2%,陕西省户籍占84.2%,在当地居住时间2年以上占81.3%,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占78.1%,认为自己是同性恋的占73.4%,最主要交友场所为网络/交友软件的占83.6%,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5.8%。共筛查出HIV阳性179例,筛查阳性率7.33%,接受BED检测的158例样本中,71例为新近感染,四轮调查的新发感染率分别为7.20%[95%可信区间(CI):3.41%~10.99%]、9.18%(95%CI:5.06%~13.31%)、6.85%(95%CI:3.09%~10.60%)、4.88%(95%CI:1.84%~7.92%),合计新发感染率为7.00%(95%CI:5.11%~8.90%)。近六个月与临时性伴发生同性性行为是否使用安全套、近六个月是否使用如RUSH的助性剂、近一年是否接受过HIV检测、梅毒检测结果4个因素,对MSM新近感染HIV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西安市艾滋病防治各种干预检测工作对疫情的控制是有效的,但仍需继续加强干预检测力度,遏制艾滋病疫情向一般人群的蔓延。

    2016年07期 v.22;No.154 525-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西安市2013-2015年男男性行为者HIV新发感染情况分析

    黄晓丹;李恒新;卫晓丽;常文辉;

    目的了解西安市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估算该人群中的HIV新发感染率。方法 2013-2015年通过四轮横断面调查,对2441例MSM进行问卷调查及血清学检测,对HIV阳性的样本,再进行BED HIV-1IgG捕获酶免疫法(BED-CEIA)检测,以此估算该人群的新发感染率。结果 2441例MSM的平均年龄为(28.95±7.52)岁(16~70岁);未婚占69.8%,汉族占99.2%,陕西省户籍占84.2%,在当地居住时间2年以上占81.3%,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占78.1%,认为自己是同性恋的占73.4%,最主要交友场所为网络/交友软件的占83.6%,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5.8%。共筛查出HIV阳性179例,筛查阳性率7.33%,接受BED检测的158例样本中,71例为新近感染,四轮调查的新发感染率分别为7.20%[95%可信区间(CI):3.41%~10.99%]、9.18%(95%CI:5.06%~13.31%)、6.85%(95%CI:3.09%~10.60%)、4.88%(95%CI:1.84%~7.92%),合计新发感染率为7.00%(95%CI:5.11%~8.90%)。近六个月与临时性伴发生同性性行为是否使用安全套、近六个月是否使用如RUSH的助性剂、近一年是否接受过HIV检测、梅毒检测结果4个因素,对MSM新近感染HIV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西安市艾滋病防治各种干预检测工作对疫情的控制是有效的,但仍需继续加强干预检测力度,遏制艾滋病疫情向一般人群的蔓延。

    2016年07期 v.22;No.154 525-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北京市公共服务场所流动青少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影响因素

    王海雪;朱广荣;温萌萌;孙霄;苏金星;申跃峰;石凯;

    目的了解北京市公共服务场所流动青少年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流动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控制艾滋病在流动青少年中传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北京市海淀区和顺义区公共服务从业人员体检中心前来体检的全部16~24岁流动青少年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使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获取有效问卷2182份,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仅为31.0%。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艾滋病检测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对题目"病毒感染之初的窗口期内,检查结果是阴性的"知晓率仅为23.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比值比(OR)=1.332]、已婚(OR=1.909)、文化程度在本科及以上(OR=3.943)和接受过艾滋病教育(OR=1.774)等,是公共服务场所流动青少年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北京市公共服务场所流动青少年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尤其缺乏对艾滋病检测相关知识的了解。应采取措施提高流动青少年的受教育水平,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

    2016年07期 v.22;No.154 528-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北京市公共服务场所流动青少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影响因素

    王海雪;朱广荣;温萌萌;孙霄;苏金星;申跃峰;石凯;

    目的了解北京市公共服务场所流动青少年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流动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控制艾滋病在流动青少年中传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北京市海淀区和顺义区公共服务从业人员体检中心前来体检的全部16~24岁流动青少年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使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获取有效问卷2182份,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仅为31.0%。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艾滋病检测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对题目"病毒感染之初的窗口期内,检查结果是阴性的"知晓率仅为23.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比值比(OR)=1.332]、已婚(OR=1.909)、文化程度在本科及以上(OR=3.943)和接受过艾滋病教育(OR=1.774)等,是公共服务场所流动青少年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北京市公共服务场所流动青少年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尤其缺乏对艾滋病检测相关知识的了解。应采取措施提高流动青少年的受教育水平,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

    2016年07期 v.22;No.154 528-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校外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研究

    王璐;余小鸣;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校外青少年预防艾滋病(AIDS)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效果,为对该人群开展有效的艾滋病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根据文献检索策略及纳入、排除标准,检索中文相关数据库,结合文献追溯,收集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公开发表的、校外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干预性研究,应用Revman 5.0软件分析,综合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8篇,涉及11 004名校外青少年。Meta分析结果显示,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后,校外青少年对"与AIDS患者共餐不传播艾滋病"、"使用安全套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风险"的知晓率,以及"预防艾滋病感染的积极态度"分别提高了34%[95%可信区间(CI):23%~45%)]、32%(95%CI:19%~44%)和24%(95%CI:10%~39%),"末次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上升了13%(95%CI:1%~25%)。结论健康教育对提高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效果较为肯定,对改善其预防艾滋病态度和降低高危行为的效果稍差。应在适宜理论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型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项目,降低校外青少年感染、传播艾滋病的风险。

    2016年07期 v.22;No.154 532-535+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校外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研究

    王璐;余小鸣;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校外青少年预防艾滋病(AIDS)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效果,为对该人群开展有效的艾滋病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根据文献检索策略及纳入、排除标准,检索中文相关数据库,结合文献追溯,收集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公开发表的、校外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干预性研究,应用Revman 5.0软件分析,综合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8篇,涉及11 004名校外青少年。Meta分析结果显示,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后,校外青少年对"与AIDS患者共餐不传播艾滋病"、"使用安全套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风险"的知晓率,以及"预防艾滋病感染的积极态度"分别提高了34%[95%可信区间(CI):23%~45%)]、32%(95%CI:19%~44%)和24%(95%CI:10%~39%),"末次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上升了13%(95%CI:1%~25%)。结论健康教育对提高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效果较为肯定,对改善其预防艾滋病态度和降低高危行为的效果稍差。应在适宜理论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型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项目,降低校外青少年感染、传播艾滋病的风险。

    2016年07期 v.22;No.154 532-535+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2005-2014年艾滋病合并结核病国际研究状况文献计量学分析

    霍飞;方彦;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对其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做出评析,旨在揭示最新的研究特点及规律,为中国相关科研和管理部门制定有关措施与规划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Medline为数据来源,检索2005-2014年"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研究相关文献,对此期间发表的文献年代、来源、期刊种类、研究方向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4年共发表有关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文献9306篇。总体文献量呈快速上升趋势,其中2013年最多,为1204篇,是2005年的1.9倍。相关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药物、流行病学、并发症、诊断、预防与控制等。结论近10年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关注度逐年增加,且显示特定专业期刊相关文献相对集中的特点。相关研究热点一直集中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药物研究、流行病学、并发症研究、诊断、预防与控制等领域。

    2016年07期 v.22;No.154 536-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2005-2014年艾滋病合并结核病国际研究状况文献计量学分析

    霍飞;方彦;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对其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做出评析,旨在揭示最新的研究特点及规律,为中国相关科研和管理部门制定有关措施与规划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Medline为数据来源,检索2005-2014年"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研究相关文献,对此期间发表的文献年代、来源、期刊种类、研究方向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4年共发表有关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文献9306篇。总体文献量呈快速上升趋势,其中2013年最多,为1204篇,是2005年的1.9倍。相关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药物、流行病学、并发症、诊断、预防与控制等。结论近10年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关注度逐年增加,且显示特定专业期刊相关文献相对集中的特点。相关研究热点一直集中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药物研究、流行病学、并发症研究、诊断、预防与控制等领域。

    2016年07期 v.22;No.154 536-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2008-2014年德州市VCT门诊求询者人群的特征分析

    商怀君;王壮业;朱文彬;

    目的对2008-2014年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求询者人群特征构成比的变化情况,为完善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4年德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所有求询者的检测咨询个案登记表,按不同年份建立数据库,采用相关性检验,计算各种人群特征的构成比随年份变化而变化的相关系数(r),并进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结果 1553名求询者男女之比为2.83∶1,男性构成比呈上升趋势(r=0.953,P<0.01)。男性求询者中,25~岁年龄组所占构成比逐渐增加(r=0.869,P<0.05),40~岁和60~岁年龄组逐渐减少(r=-0.839,P<0.05;r=-0.841,P<0.05);未婚者越来越多(r=0.836,P<0.0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增长显著(r=0.976,P<0.01);求询者类型中有男男性行为史者增长明显(r=0.949,P<0.05),其他类型求询者无显著变化。女性求询者中仅离异和丧偶者构成比有增长趋势(r=0.903,P<0.01),其他特征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接受检测的1538人中,HIV抗体确证结果阳性30人,确诊阳性率为1.95%,男男性行为占66.67%(20/30),异性性行为占26.67%(8/30),母婴传播占3.33%(1/30),注射吸毒占3.33%(1/30)。结论男男性行为者是VCT门诊求询者中增长最快的人群,HIV感染率也最高,应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该人群HIV感染率不断上升的趋势。

    2016年07期 v.22;No.154 539-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8-2014年德州市VCT门诊求询者人群的特征分析

    商怀君;王壮业;朱文彬;

    目的对2008-2014年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求询者人群特征构成比的变化情况,为完善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4年德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所有求询者的检测咨询个案登记表,按不同年份建立数据库,采用相关性检验,计算各种人群特征的构成比随年份变化而变化的相关系数(r),并进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结果 1553名求询者男女之比为2.83∶1,男性构成比呈上升趋势(r=0.953,P<0.01)。男性求询者中,25~岁年龄组所占构成比逐渐增加(r=0.869,P<0.05),40~岁和60~岁年龄组逐渐减少(r=-0.839,P<0.05;r=-0.841,P<0.05);未婚者越来越多(r=0.836,P<0.0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增长显著(r=0.976,P<0.01);求询者类型中有男男性行为史者增长明显(r=0.949,P<0.05),其他类型求询者无显著变化。女性求询者中仅离异和丧偶者构成比有增长趋势(r=0.903,P<0.01),其他特征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接受检测的1538人中,HIV抗体确证结果阳性30人,确诊阳性率为1.95%,男男性行为占66.67%(20/30),异性性行为占26.67%(8/30),母婴传播占3.33%(1/30),注射吸毒占3.33%(1/30)。结论男男性行为者是VCT门诊求询者中增长最快的人群,HIV感染率也最高,应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该人群HIV感染率不断上升的趋势。

    2016年07期 v.22;No.154 539-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酒泉市美沙酮维持治疗“四位一体”宣传干预效果评价

    毛伟生;王玉萍;张婧;石燕;

    目的评价酒泉市美沙酮维持治疗"四位一体"宣传干预的效果。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受治者和戒毒者在实施"四位一体"宣传干预活动前后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美沙酮维持治疗保持率、美沙酮及美沙酮维持治疗知信行(知识、态度、行为),以及艾滋病知识和高危行为变化情况进行效果评估。结果活动前共有258人接受基线调查,活动后共有236人接受评估。美沙酮维持治疗保持率从活动前的68.5%上升到了活动后的77.2%;把美沙酮和美沙酮维持治疗正确认知为药品和以长期维持治疗为目的之比例,由活动前的36.4%、23.3%升高到了活动后的61.0%、54.7%;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从活动前的70.9%上升到了活动后的90.3%;注射吸毒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非婚异性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由活动前的45.1%、19.4%升高到了后动后的89.6%、52.3%。结论 "四位一体"宣传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2016年07期 v.22;No.154 543-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酒泉市美沙酮维持治疗“四位一体”宣传干预效果评价

    毛伟生;王玉萍;张婧;石燕;

    目的评价酒泉市美沙酮维持治疗"四位一体"宣传干预的效果。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受治者和戒毒者在实施"四位一体"宣传干预活动前后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美沙酮维持治疗保持率、美沙酮及美沙酮维持治疗知信行(知识、态度、行为),以及艾滋病知识和高危行为变化情况进行效果评估。结果活动前共有258人接受基线调查,活动后共有236人接受评估。美沙酮维持治疗保持率从活动前的68.5%上升到了活动后的77.2%;把美沙酮和美沙酮维持治疗正确认知为药品和以长期维持治疗为目的之比例,由活动前的36.4%、23.3%升高到了活动后的61.0%、54.7%;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从活动前的70.9%上升到了活动后的90.3%;注射吸毒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非婚异性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由活动前的45.1%、19.4%升高到了后动后的89.6%、52.3%。结论 "四位一体"宣传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2016年07期 v.22;No.154 543-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三种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试剂性能比较分析

    毕超;梁景耀;曹文苓;李平;宋卫忠;黄玉娣;

    目的通过对3种梅毒螺旋体(TP)-lgM抗体检测试剂的性能比较,为推广此项目和临床选择试剂提供参考。方法用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检测试剂(作为参考试剂)和两种蛋白印迹法(WB)试剂分别检测103例梅毒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样本TP-lgM,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03例梅毒患者中的一期梅毒、二期梅毒、胎传梅毒、神经梅毒、隐性梅毒患者,经FTA-ABS法检测,TP-lgM阳性率分别为85.7%(6/7)、100%(20/20)、90.9%(10/11)、33.3%(6/18)、46.8%(22/47)。经Kappa检验分析,WB1试剂与FTA-ABS试剂一致性好(Kappa=0.736),WB2与FTA-ABS试剂、WB1试剂一致性均较差(Kappa=0.565,Kappa=0.566)。结论建议临床使用与"金标准"(FTA-ABS试剂)结果一致性好的WB试剂检测TP-lgM。

    2016年07期 v.22;No.154 547-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三种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试剂性能比较分析

    毕超;梁景耀;曹文苓;李平;宋卫忠;黄玉娣;

    目的通过对3种梅毒螺旋体(TP)-lgM抗体检测试剂的性能比较,为推广此项目和临床选择试剂提供参考。方法用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检测试剂(作为参考试剂)和两种蛋白印迹法(WB)试剂分别检测103例梅毒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样本TP-lgM,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03例梅毒患者中的一期梅毒、二期梅毒、胎传梅毒、神经梅毒、隐性梅毒患者,经FTA-ABS法检测,TP-lgM阳性率分别为85.7%(6/7)、100%(20/20)、90.9%(10/11)、33.3%(6/18)、46.8%(22/47)。经Kappa检验分析,WB1试剂与FTA-ABS试剂一致性好(Kappa=0.736),WB2与FTA-ABS试剂、WB1试剂一致性均较差(Kappa=0.565,Kappa=0.566)。结论建议临床使用与"金标准"(FTA-ABS试剂)结果一致性好的WB试剂检测TP-lgM。

    2016年07期 v.22;No.154 547-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信息

  • 本刊常用缩略语

    <正>AIDS艾滋病STD性传播疾病PCR聚合酶链式反应HBV乙型肝炎病毒HBeAg乙型肝炎e抗原抗-HBc乙型肝炎核心抗体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SBP收缩压TG甘油三酯OR比值比WB蛋白印迹试验VL病毒载量TPP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2016年07期 v.22;No.154 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常用缩略语

    <正>AIDS艾滋病STD性传播疾病PCR聚合酶链式反应HBV乙型肝炎病毒HBeAg乙型肝炎e抗原抗-HBc乙型肝炎核心抗体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SBP收缩压TG甘油三酯OR比值比WB蛋白印迹试验VL病毒载量TPP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2016年07期 v.22;No.154 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在线投稿注意事项

    <正>《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已全面采用网上投稿系统,信箱不再接收稿件,投稿请登录http://xbya.cbpt.cnki.net/具体操作如下:1登录以上网址后,请点击"作者投稿系统"进行投稿,第一次使用本系统投稿的作者,必须先注册。注册时各项信息请填写完整。作者自己设定用户名和密码,该用户名和密码长期有效。已注册过的作者,请不要重

    2016年07期 v.22;No.154 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在线投稿注意事项

    <正>《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已全面采用网上投稿系统,信箱不再接收稿件,投稿请登录http://xbya.cbpt.cnki.net/具体操作如下:1登录以上网址后,请点击"作者投稿系统"进行投稿,第一次使用本系统投稿的作者,必须先注册。注册时各项信息请填写完整。作者自己设定用户名和密码,该用户名和密码长期有效。已注册过的作者,请不要重

    2016年07期 v.22;No.154 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6年《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征订启事

    <正>《中国艾滋病性病》(原名《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主办的,唯一专门介绍艾滋病预防与控制最新科研动态,成果和有关信息的学术刊物。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013中国百强报刊,

    2016年07期 v.22;No.154 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6年《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征订启事

    <正>《中国艾滋病性病》(原名《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主办的,唯一专门介绍艾滋病预防与控制最新科研动态,成果和有关信息的学术刊物。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013中国百强报刊,

    2016年07期 v.22;No.154 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工作研究

  • 利用微信平台对大学生开展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

    张冬;韩孟杰;陈清峰;吕柯;

    目的评价微信平台在改变大学生艾滋病知识中的效果,为使用新媒体手段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和借鉴。方法建立在校大学生微信平台,并定期发布艾滋病方面的知识,提供在线咨询服务进行干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干预前后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基线调查组199人,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78.89%(157人);干预后调查组125人,总知晓率为92.00%(115人);干预前后比较,总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869,P<0.05)。在艾滋病流行趋势和主要传播方式(χ2=52.6215,P<0.05)、新型毒品与艾滋病传播的关系(χ2=8.7652,P<0.05)等问题上知晓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微信平台干预的方式简单易行、成本很低、针对性强、私密性好,可明显提升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2016年07期 v.22;No.154 550-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8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利用微信平台对大学生开展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

    张冬;韩孟杰;陈清峰;吕柯;

    目的评价微信平台在改变大学生艾滋病知识中的效果,为使用新媒体手段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和借鉴。方法建立在校大学生微信平台,并定期发布艾滋病方面的知识,提供在线咨询服务进行干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干预前后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基线调查组199人,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78.89%(157人);干预后调查组125人,总知晓率为92.00%(115人);干预前后比较,总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869,P<0.05)。在艾滋病流行趋势和主要传播方式(χ2=52.6215,P<0.05)、新型毒品与艾滋病传播的关系(χ2=8.7652,P<0.05)等问题上知晓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微信平台干预的方式简单易行、成本很低、针对性强、私密性好,可明显提升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2016年07期 v.22;No.154 550-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8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伊宁市2010-2014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情况

    刘礼荣;王学敏;徐碧新;热合玛·艾米拉;姬尔高;

    目的了解伊宁市2010-2014年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例(简称HIV/AIDS病例)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的检测情况。方法使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的病例报告卡片数据库和随访数据库,整理数据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伊宁市2010-2014年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2730例,其中有90.18%(2462例)接受了CD4细胞计数检测。CD4细胞计数≤200个/μL者566例(20.73%),201~350个/μL者669例(24.51%),351~500个/μL者559例(20.48%),>500个/μL的668例(24.47%)。文化程度低、报告地区和感染途径,是HIV/AIDS病例是否接受首次CD4细胞检测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应针对高文化水平、流动人口和吸毒人员等加大宣传,鼓励高危行为人员尽早到相关部门进行咨询检测,同时尽量将CD4细胞检测工作端口前移,提高CD4细胞检测的可及性,将新发现的HIV/AIDS病例及时转介并接受抗病毒治疗。

    2016年07期 v.22;No.154 553-55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伊宁市2010-2014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情况

    刘礼荣;王学敏;徐碧新;热合玛·艾米拉;姬尔高;

    目的了解伊宁市2010-2014年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例(简称HIV/AIDS病例)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的检测情况。方法使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的病例报告卡片数据库和随访数据库,整理数据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伊宁市2010-2014年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2730例,其中有90.18%(2462例)接受了CD4细胞计数检测。CD4细胞计数≤200个/μL者566例(20.73%),201~350个/μL者669例(24.51%),351~500个/μL者559例(20.48%),>500个/μL的668例(24.47%)。文化程度低、报告地区和感染途径,是HIV/AIDS病例是否接受首次CD4细胞检测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应针对高文化水平、流动人口和吸毒人员等加大宣传,鼓励高危行为人员尽早到相关部门进行咨询检测,同时尽量将CD4细胞检测工作端口前移,提高CD4细胞检测的可及性,将新发现的HIV/AIDS病例及时转介并接受抗病毒治疗。

    2016年07期 v.22;No.154 553-55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社会组织开展HIV快速检测工作现状

    薛珲;刘惠;殷文渊;刘鹏;吴迪;赵媛;张大鹏;

    目的了解社会组织开展艾滋病病毒(HIV)快速检测工作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5年8月10日至9月8日间,通过问卷星(www.sojump.com)网站,针对第三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中的社会组织开展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包括社会组织基本情况、开展HIV检测动员情况、开展HIV快速检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等。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364份。本次调查的社会组织中以无注册有挂靠者为主,占56.9%(207/364)。50.3%(183/364)社会组织的工作人员中拥有有资质的医务人员。126家组织自身直接提供快速检测服务,主要的目标人群是男男性行为者,主要服务方式是定期在本组织的固定工作场所提供检测服务,主要采用血液HIV快速检测。结论社会组织是开展HIV检测工作重要的服务提供力量,在未来推广HIV快速检测时应优先选择具备一定基础的社会组织,并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经费和技术支持。

    2016年07期 v.22;No.154 556-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社会组织开展HIV快速检测工作现状

    薛珲;刘惠;殷文渊;刘鹏;吴迪;赵媛;张大鹏;

    目的了解社会组织开展艾滋病病毒(HIV)快速检测工作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5年8月10日至9月8日间,通过问卷星(www.sojump.com)网站,针对第三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中的社会组织开展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包括社会组织基本情况、开展HIV检测动员情况、开展HIV快速检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等。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364份。本次调查的社会组织中以无注册有挂靠者为主,占56.9%(207/364)。50.3%(183/364)社会组织的工作人员中拥有有资质的医务人员。126家组织自身直接提供快速检测服务,主要的目标人群是男男性行为者,主要服务方式是定期在本组织的固定工作场所提供检测服务,主要采用血液HIV快速检测。结论社会组织是开展HIV检测工作重要的服务提供力量,在未来推广HIV快速检测时应优先选择具备一定基础的社会组织,并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经费和技术支持。

    2016年07期 v.22;No.154 556-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医学生对HIV/AIDS病人的诊疗意愿及影响因素

    庾泳;张玥;姚奕婷;王文杰;

    目的调查医学生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诊疗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使用自编医学生对AIDS知识调查问卷、HIV/AIDS病人态度问卷和自编医学生对HIV/AIDS病人的诊疗意愿问卷,对814名医学生进行了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814名医学生中,仅48.0%的明确表示愿意为HIV/AIDS病人提供诊疗服务。在控制了年龄、年级、性别、户籍等因素之后,对AIDS知识的知晓程度[比值比(OR)=2.41,95%可信区间(CI):1.31,4.43]、对HIV/AIDS病人的态度(OR=3.07,95%CI:1.99,4.76)是影响临床医学生对HIV/AIDS病人的诊疗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对AIDS知识的知晓程度和对HIV/AIDS病人的态度会影响临床医学生对HIV/AIDS的诊疗意愿,加强对医学生AIDS相关教育势在必行。

    2016年07期 v.22;No.154 560-562+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医学生对HIV/AIDS病人的诊疗意愿及影响因素

    庾泳;张玥;姚奕婷;王文杰;

    目的调查医学生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诊疗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使用自编医学生对AIDS知识调查问卷、HIV/AIDS病人态度问卷和自编医学生对HIV/AIDS病人的诊疗意愿问卷,对814名医学生进行了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814名医学生中,仅48.0%的明确表示愿意为HIV/AIDS病人提供诊疗服务。在控制了年龄、年级、性别、户籍等因素之后,对AIDS知识的知晓程度[比值比(OR)=2.41,95%可信区间(CI):1.31,4.43]、对HIV/AIDS病人的态度(OR=3.07,95%CI:1.99,4.76)是影响临床医学生对HIV/AIDS病人的诊疗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对AIDS知识的知晓程度和对HIV/AIDS病人的态度会影响临床医学生对HIV/AIDS的诊疗意愿,加强对医学生AIDS相关教育势在必行。

    2016年07期 v.22;No.154 560-562+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后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黄丽丽;毛慧萍;金丽君;洪丹;符莎莎;李艳;

    目的深入了解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后的心理体验。方法选取台州市4家三级医院11例在工作场所HIV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以深入性访谈方式进行资料收集,并使用现象学的分析方法及Nvivo8.0中文版软件辅助分析资料,将访谈内容深入分析、整理并提炼主题。结果医务人员HIV暴露后的心理体验可归纳为2个主题群:心理体验的动态过程3个阶段(精神寄托、情感支持、有效应对)和3个维度(正性生存意识、健康至上的价值观、创伤遭遇后衍生的利他)。结论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后,应关注其心理、情感的变化,帮助其顺利走出创伤阴影,最终达成其社会、心理功能的完好状态。

    2016年07期 v.22;No.154 563-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后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黄丽丽;毛慧萍;金丽君;洪丹;符莎莎;李艳;

    目的深入了解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后的心理体验。方法选取台州市4家三级医院11例在工作场所HIV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以深入性访谈方式进行资料收集,并使用现象学的分析方法及Nvivo8.0中文版软件辅助分析资料,将访谈内容深入分析、整理并提炼主题。结果医务人员HIV暴露后的心理体验可归纳为2个主题群:心理体验的动态过程3个阶段(精神寄托、情感支持、有效应对)和3个维度(正性生存意识、健康至上的价值观、创伤遭遇后衍生的利他)。结论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后,应关注其心理、情感的变化,帮助其顺利走出创伤阴影,最终达成其社会、心理功能的完好状态。

    2016年07期 v.22;No.154 563-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短篇报道

  • 感染HIV的静脉吸毒人群抗病毒治疗管理模式探索

    向青青;

    <正>个旧市是云南省艾滋病流行的重灾区,艾滋病病毒-1型(Human immune deficiency virus,HIV-1)感染者基数大,且以静脉吸毒人群(Intravenous drug users,IDU)为主。这些长期吸食毒品的病人,常因毒品过量而忘记服用艾滋病抗病毒药物,严重的甚至导致死亡。这一直以来都是IDU病人服药依从性差、坚持在治率低、治疗效果差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

    2016年07期 v.22;No.154 566+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感染HIV的静脉吸毒人群抗病毒治疗管理模式探索

    向青青;

    <正>个旧市是云南省艾滋病流行的重灾区,艾滋病病毒-1型(Human immune deficiency virus,HIV-1)感染者基数大,且以静脉吸毒人群(Intravenous drug users,IDU)为主。这些长期吸食毒品的病人,常因毒品过量而忘记服用艾滋病抗病毒药物,严重的甚至导致死亡。这一直以来都是IDU病人服药依从性差、坚持在治率低、治疗效果差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

    2016年07期 v.22;No.154 566+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河南省HIV/AIDS病人社会支持影响调查

    封华;郭笑;孙亮;王炳媛;郭金玲;

    <正>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属、朋友、同事、伙伴等社会人以及家庭、单位、党团、工会)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1]。而艾滋病病毒(Hua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与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社会支持情况对于艾滋病疫情的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HIV/AIDS病人社会支持的高低代表着他们获得理解与支持的多少,不仅影响他们自身的

    2016年07期 v.22;No.154 567+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河南省HIV/AIDS病人社会支持影响调查

    封华;郭笑;孙亮;王炳媛;郭金玲;

    <正>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属、朋友、同事、伙伴等社会人以及家庭、单位、党团、工会)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1]。而艾滋病病毒(Hua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与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社会支持情况对于艾滋病疫情的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HIV/AIDS病人社会支持的高低代表着他们获得理解与支持的多少,不仅影响他们自身的

    2016年07期 v.22;No.154 567+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流动人群较集中的工作场所管理人员艾滋病知信行调查结果

    潘蕴蛟;陈亮;刘美增;

    <正>近年来,流动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日益受到关注,进入流动人群较集中的工作场所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是目前针对流动人群开展艾滋病干预的主要办法。而工作场所的管理人员对到场所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顺利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了解工作场所管理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信行方面的情况,2014年8-12月,在流动人口较集中的工厂、企业、建筑业、矿山、服务业(宾馆、酒店、商场、超市、娱乐场所等)五类场所,

    2016年07期 v.22;No.154 568-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流动人群较集中的工作场所管理人员艾滋病知信行调查结果

    潘蕴蛟;陈亮;刘美增;

    <正>近年来,流动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日益受到关注,进入流动人群较集中的工作场所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是目前针对流动人群开展艾滋病干预的主要办法。而工作场所的管理人员对到场所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顺利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了解工作场所管理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信行方面的情况,2014年8-12月,在流动人口较集中的工厂、企业、建筑业、矿山、服务业(宾馆、酒店、商场、超市、娱乐场所等)五类场所,

    2016年07期 v.22;No.154 568-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病例报告

  • 银屑病合并艾滋病1例

    付双杏;林少健;

    <正>1病例资料某男,48岁,全身红斑鳞屑瘙痒6个月,加重1个月,于2011年9月28日住院治疗。患者于2011年3月出现全身散在的红斑鳞屑、瘙痒,伴发热,就诊于当地医院。行皮肤活检病理检查提示银屑病,对症治疗(具体不详)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仍有间断发热。1个月前症状加重。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时患者皮损严重,瘙痒难忍,饮食、睡眠稍差,

    2016年07期 v.22;No.154 570+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银屑病合并艾滋病1例

    付双杏;林少健;

    <正>1病例资料某男,48岁,全身红斑鳞屑瘙痒6个月,加重1个月,于2011年9月28日住院治疗。患者于2011年3月出现全身散在的红斑鳞屑、瘙痒,伴发热,就诊于当地医院。行皮肤活检病理检查提示银屑病,对症治疗(具体不详)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仍有间断发热。1个月前症状加重。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时患者皮损严重,瘙痒难忍,饮食、睡眠稍差,

    2016年07期 v.22;No.154 570+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1例梅毒性升主动脉瘤患者的治疗与护理

    阎斌;

    <正>有报道10%~30%梅毒患者未经治疗发展为心血管梅毒病变[1]。梅毒性升主动脉瘤临床少见。近年由于超声心动图和梅毒血清学检查趋于普遍,易于筛查,CT或PET等无创、高分辨率检查,对及时治疗起着重要意义[2]。2015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1例梅毒性升主动脉瘤患者,治疗及护理过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某男,58岁,农民,胸痛、气喘、咳嗽、声音嘶哑一

    2016年07期 v.22;No.154 571-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1例梅毒性升主动脉瘤患者的治疗与护理

    阎斌;

    <正>有报道10%~30%梅毒患者未经治疗发展为心血管梅毒病变[1]。梅毒性升主动脉瘤临床少见。近年由于超声心动图和梅毒血清学检查趋于普遍,易于筛查,CT或PET等无创、高分辨率检查,对及时治疗起着重要意义[2]。2015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1例梅毒性升主动脉瘤患者,治疗及护理过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某男,58岁,农民,胸痛、气喘、咳嗽、声音嘶哑一

    2016年07期 v.22;No.154 571-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黑龙江省4所高校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李一;彭涛;佟雪;赵东辉;王开利;

    <正>近年来,同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黑龙江省青年学生中艾滋病疫情上升明显[1]。2000年后,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和规划,来推动高校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但相关研究表明,由于缺乏整体设计、无专项资金、无固定的师资力量,致使形式单调、效能不佳[2],我省存在同样的状况。为探索适合高校艾防教育的方式方法,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黑龙江省教育厅沟通,选择四所高校(哈尔滨医科

    2016年07期 v.22;No.154 573-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省4所高校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李一;彭涛;佟雪;赵东辉;王开利;

    <正>近年来,同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黑龙江省青年学生中艾滋病疫情上升明显[1]。2000年后,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和规划,来推动高校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但相关研究表明,由于缺乏整体设计、无专项资金、无固定的师资力量,致使形式单调、效能不佳[2],我省存在同样的状况。为探索适合高校艾防教育的方式方法,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黑龙江省教育厅沟通,选择四所高校(哈尔滨医科

    2016年07期 v.22;No.154 573-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学术论坛

  • 伦理法律及社会问题——2015年中国艾滋病学术大会论坛概述

    贾平;尤晨;翟晓梅;

    <正>在过去35年中,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挑战和震撼,远不仅仅限于公共健康和疾病控制领域。事实上,自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通报全球首宗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案例以来,艾滋病在某种程度上甚至重新塑造了人类社会和人类行为。它也迫使人类从社会生物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角度对流行性疾

    2016年07期 v.22;No.154 576-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伦理法律及社会问题——2015年中国艾滋病学术大会论坛概述

    贾平;尤晨;翟晓梅;

    <正>在过去35年中,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挑战和震撼,远不仅仅限于公共健康和疾病控制领域。事实上,自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通报全球首宗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案例以来,艾滋病在某种程度上甚至重新塑造了人类社会和人类行为。它也迫使人类从社会生物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角度对流行性疾

    2016年07期 v.22;No.154 576-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尿液HIV-1抗体检测技术进展

    田雨;沈长新;蒋岩;

    筛查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标准方法是检测血液中的HIV-1抗体。尿液样本因其不具传染性,采集过程简单、易操作、无创等优势,已成为HIV-1抗体检测的新型手段,为末端人群艾滋病检测提供更多的选择。文章介绍了尿液抗体检测技术的检测原理、方法、影响因素、应用和优缺点。

    2016年07期 v.22;No.154 579-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尿液HIV-1抗体检测技术进展

    田雨;沈长新;蒋岩;

    筛查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标准方法是检测血液中的HIV-1抗体。尿液样本因其不具传染性,采集过程简单、易操作、无创等优势,已成为HIV-1抗体检测的新型手段,为末端人群艾滋病检测提供更多的选择。文章介绍了尿液抗体检测技术的检测原理、方法、影响因素、应用和优缺点。

    2016年07期 v.22;No.154 579-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精液源性多肽促HIV感染及相关拮抗物的研究进展

    周润宏;霍文哲;

    性行为是目前艾滋病病毒(HIV)传播的主要途径,超过80%的新发HIV感染是通过性传播。精液不仅是HIV的载体,而且含有能增强HIV感染的多肽。体外实验证明,精液中的前列腺磷酸酶多肽成分(PAP248-286、PAP85-120)能和精囊蛋白(SEM1、SEM2)的多肽片段形成淀粉样原纤维,显著促进HIV感染。这些精液源性多肽利用其独特的cross-β淀粉样原纤维结构和富含阳离子的表面电荷,在病毒和靶细胞间形成阳离子桥(cationic bridge),促进病毒结合靶细胞,从而增强HIV感染。因此,研究人员目前正在研发多种以精液源性多肽为靶点的药物,用于预防HIV性传播。这些药物包括阴离子聚合物、绿茶提取物(EGCG)、苯并噻唑苯胺(BTA)等。体外实验证明,这些药物能抵消精液源性多肽介导的促HIV感染的作用。文章描述了有关精液源性多肽促进HIV感染的研究,以及相关拮抗物的研发工作。

    2016年07期 v.22;No.154 582-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精液源性多肽促HIV感染及相关拮抗物的研究进展

    周润宏;霍文哲;

    性行为是目前艾滋病病毒(HIV)传播的主要途径,超过80%的新发HIV感染是通过性传播。精液不仅是HIV的载体,而且含有能增强HIV感染的多肽。体外实验证明,精液中的前列腺磷酸酶多肽成分(PAP248-286、PAP85-120)能和精囊蛋白(SEM1、SEM2)的多肽片段形成淀粉样原纤维,显著促进HIV感染。这些精液源性多肽利用其独特的cross-β淀粉样原纤维结构和富含阳离子的表面电荷,在病毒和靶细胞间形成阳离子桥(cationic bridge),促进病毒结合靶细胞,从而增强HIV感染。因此,研究人员目前正在研发多种以精液源性多肽为靶点的药物,用于预防HIV性传播。这些药物包括阴离子聚合物、绿茶提取物(EGCG)、苯并噻唑苯胺(BTA)等。体外实验证明,这些药物能抵消精液源性多肽介导的促HIV感染的作用。文章描述了有关精液源性多肽促进HIV感染的研究,以及相关拮抗物的研发工作。

    2016年07期 v.22;No.154 582-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