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艾滋病性病

Chinese Journal of AIDS & STD

疫情动态

  • 2016年1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及主要防治工作进展

    <正>一、艾滋病(AIDS)疫情报告情况截至2016年1月31日,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586 035例,报告死亡184 523例。现存活HIV感染者343 005例,AIDS病人243 030例。本月新发现HIV感染者/AIDS病人10 111例,既往HIV感染者本月转化为AIDS病人1141例。本月报告死亡1633例中,本月死亡854例,既往死亡779例。本月新发现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

    2016年03期 v.22;No.150 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2016年1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及主要防治工作进展

    <正>一、艾滋病(AIDS)疫情报告情况截至2016年1月31日,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586 035例,报告死亡184 523例。现存活HIV感染者343 005例,AIDS病人243 030例。本月新发现HIV感染者/AIDS病人10 111例,既往HIV感染者本月转化为AIDS病人1141例。本月报告死亡1633例中,本月死亡854例,既往死亡779例。本月新发现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

    2016年03期 v.22;No.150 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专报

  • 2016年全国艾滋病性病丙肝防治工作年会摘要

    本编辑部;

    <正>2016年2月2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控制局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了全国艾滋病性病丙肝防治工作年会。来自国家、各省卫生计生委,国家、各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性病防治机构、全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机构以及预防医学会、协会、解放军武警疾控等相关单位20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旨在贯彻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指示和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二五"期间全国艾滋病、性病和丙肝防治工作,分析形势,分享经验,攻坚克难,部署

    2016年03期 v.22;No.150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2016年全国艾滋病性病丙肝防治工作年会摘要

    本编辑部;

    <正>2016年2月2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控制局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了全国艾滋病性病丙肝防治工作年会。来自国家、各省卫生计生委,国家、各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性病防治机构、全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机构以及预防医学会、协会、解放军武警疾控等相关单位20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旨在贯彻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指示和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二五"期间全国艾滋病、性病和丙肝防治工作,分析形势,分享经验,攻坚克难,部署

    2016年03期 v.22;No.150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论著

  • 云南省2012-2014年HIV-1流行毒株亚型分布特征

    李健健;李惠琴;李敬云;杨绍敏;李林;张米;刘家法;杨翠先;

    目的研究云南省目前艾滋病病毒1型(HIV-1)流行毒株的亚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2-2014年云南省14个地市731例在定点医院随访的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样及流行病学调查信息,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HIV-1的3′半分子约4.5kb(包含env基因全长),序列校对后用Genotyping、MEGA6.06和BLAST工具软件确定毒株亚型,分析云南省HIV-1的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结果共获得731例样本的224条半分子序列,各亚型HIV-1毒株及其所占的比例分别为CRF08_BC 58.0%,CRF01_AE 18.3%,CRF07_BC11.6%,未知重组8.0%,B(B′)亚型2.7%和C亚型1.3%。在德宏州和西双版纳主要以CRF01_AE为主,其余地州以CRF08_BC为主,在临沧、红河、玉溪、曲靖CRF08_BC占绝对优势(>70%)。以上6种亚型的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民族)及感染途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B′)或C与CRF01_AE、B与C两种未知型重组在传播途径上的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3′半分子来确定病毒亚型,和前期2008-2009年的研究比较,云南省的HIV-1毒株在地域、人口学、传播途径等特征的分布上较之前有变化,仍有新型重组毒株出现,应密切监测流行趋势变化。

    2016年03期 v.22;No.150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云南省2012-2014年HIV-1流行毒株亚型分布特征

    李健健;李惠琴;李敬云;杨绍敏;李林;张米;刘家法;杨翠先;

    目的研究云南省目前艾滋病病毒1型(HIV-1)流行毒株的亚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2-2014年云南省14个地市731例在定点医院随访的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样及流行病学调查信息,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HIV-1的3′半分子约4.5kb(包含env基因全长),序列校对后用Genotyping、MEGA6.06和BLAST工具软件确定毒株亚型,分析云南省HIV-1的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结果共获得731例样本的224条半分子序列,各亚型HIV-1毒株及其所占的比例分别为CRF08_BC 58.0%,CRF01_AE 18.3%,CRF07_BC11.6%,未知重组8.0%,B(B′)亚型2.7%和C亚型1.3%。在德宏州和西双版纳主要以CRF01_AE为主,其余地州以CRF08_BC为主,在临沧、红河、玉溪、曲靖CRF08_BC占绝对优势(>70%)。以上6种亚型的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民族)及感染途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B′)或C与CRF01_AE、B与C两种未知型重组在传播途径上的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3′半分子来确定病毒亚型,和前期2008-2009年的研究比较,云南省的HIV-1毒株在地域、人口学、传播途径等特征的分布上较之前有变化,仍有新型重组毒株出现,应密切监测流行趋势变化。

    2016年03期 v.22;No.150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HIV抗体蛋白印迹试验不确定结果的血清学特征及病毒载量辅助诊断的意义

    缪礼锋;沈月兰;吴建军;程晓莉;苏斌;

    目的研究艾滋病病毒(HIV)抗体蛋白印迹试验不确定标本的血清学特征,比较血清学和核酸定量方法对不确定结果的鉴别效果,为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随访处置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徽省艾滋病确证中心实验室2003-2014年确证为"HIV抗体不确定"并有随访结果的298例标本为研究对象。对首次和随访标本同时进行蛋白印迹试验和必要的核酸检测,结合流行病学史资料来判定标本HIV感染的真实状况;对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样本的筛查、确证和核酸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结果1)不确定标本中发现28例HIV感染者,其中血清阳转24例,带型不进展但核酸持续阳性者4例。2)不确定结果中,未感染组和感染组标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CO均值有显著性差异;蛋白印迹试验条带强度越强,感染风险越高,所有gp160gp120带型后续随访全部为HIV感染者;胶体金检测不确定标本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4%和88.5%。3)病毒载量检测不确定标本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4%和99.6%,随访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100%。结论1)针对env带的不确定标本预示有较大的感染风险,尤其是gp160gp120和gp160p24两种带型,须做进一步的随访和鉴别诊断;2)不确定结果随访8周以上带型不进展也不能完全判为阴性,应当视情况采用核酸方法鉴别诊断;3)病毒载量检测是鉴别不确定标本的有效方法,当结果为低拷贝或与流行病学资料(或抗体结果)相悖时,要考虑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

    2016年03期 v.22;No.150 1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HIV抗体蛋白印迹试验不确定结果的血清学特征及病毒载量辅助诊断的意义

    缪礼锋;沈月兰;吴建军;程晓莉;苏斌;

    目的研究艾滋病病毒(HIV)抗体蛋白印迹试验不确定标本的血清学特征,比较血清学和核酸定量方法对不确定结果的鉴别效果,为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随访处置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徽省艾滋病确证中心实验室2003-2014年确证为"HIV抗体不确定"并有随访结果的298例标本为研究对象。对首次和随访标本同时进行蛋白印迹试验和必要的核酸检测,结合流行病学史资料来判定标本HIV感染的真实状况;对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样本的筛查、确证和核酸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结果1)不确定标本中发现28例HIV感染者,其中血清阳转24例,带型不进展但核酸持续阳性者4例。2)不确定结果中,未感染组和感染组标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CO均值有显著性差异;蛋白印迹试验条带强度越强,感染风险越高,所有gp160gp120带型后续随访全部为HIV感染者;胶体金检测不确定标本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4%和88.5%。3)病毒载量检测不确定标本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4%和99.6%,随访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100%。结论1)针对env带的不确定标本预示有较大的感染风险,尤其是gp160gp120和gp160p24两种带型,须做进一步的随访和鉴别诊断;2)不确定结果随访8周以上带型不进展也不能完全判为阴性,应当视情况采用核酸方法鉴别诊断;3)病毒载量检测是鉴别不确定标本的有效方法,当结果为低拷贝或与流行病学资料(或抗体结果)相悖时,要考虑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

    2016年03期 v.22;No.150 1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HIV-1感染者血浆病毒RNA与全血前病毒DNA的比较

    殷倩倩;徐维四;焦洋;王彦;孔德生;廖玲洁;马丽英;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1型(HIV-1)DNA在长期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与血浆RNA的比较。方法纳入2004-2014年接受拉米夫定为主的一线治疗方案的44例HIV-1感染者,通过建立Taqman实时荧光定量法对全血HIV-1DNA进行定量检测,并与血浆RNA病毒载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HIV-1DNA与血浆RNA病毒载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3),但是与CD4+T淋巴细胞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没有统计学差异(P=0.505)。通过分析治疗失败的15人HIV-1DNA的动态变化,发现8人在治疗过程中HIV-1DNA水平的动态变化与血浆RNA病毒载量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P值均<0.05),其他7人尽管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HIV-1DNA水平与血浆RNA病毒载量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 HIV-1DNA与血浆RNA病毒载量呈现相关关系,因此,全血HIV-1DNA的检测可作为HIV-1感染者长期疾病进展的辅助监测指标。

    2016年03期 v.22;No.150 15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7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HIV-1感染者血浆病毒RNA与全血前病毒DNA的比较

    殷倩倩;徐维四;焦洋;王彦;孔德生;廖玲洁;马丽英;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1型(HIV-1)DNA在长期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与血浆RNA的比较。方法纳入2004-2014年接受拉米夫定为主的一线治疗方案的44例HIV-1感染者,通过建立Taqman实时荧光定量法对全血HIV-1DNA进行定量检测,并与血浆RNA病毒载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HIV-1DNA与血浆RNA病毒载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3),但是与CD4+T淋巴细胞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没有统计学差异(P=0.505)。通过分析治疗失败的15人HIV-1DNA的动态变化,发现8人在治疗过程中HIV-1DNA水平的动态变化与血浆RNA病毒载量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P值均<0.05),其他7人尽管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HIV-1DNA水平与血浆RNA病毒载量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 HIV-1DNA与血浆RNA病毒载量呈现相关关系,因此,全血HIV-1DNA的检测可作为HIV-1感染者长期疾病进展的辅助监测指标。

    2016年03期 v.22;No.150 15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7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抗病毒治疗对HIV-1感染者调节B细胞和记忆B细胞免疫平衡的影响

    康文臻;党便利;李媛;李建辉;汪春付;白帆;毛卓君;姚娜;谢玉梅;郝春秋;孙永涛;

    目的探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前后,艾滋病病毒1型(HIV-1)感染者外周血中调节B细胞(Breg)和记忆B细胞(Bmem)的平衡,以及白介素-10(IL-10)表达水平与HIV-1感染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未治疗的HIV-1感染者,于ART治疗前和治疗12周,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19+CD24hi CD38hi B细胞、CD19+CD24hi CD38loB细胞的及CD19+IL-10+B细胞比例的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培养上清中IL-10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相对于健康对照组,感染HIV-1后,CD19+CD24hi CD38hi B细胞的比例(P=0.0001)、Breg/Bmem比值(P<0.0001)及上清中IL-10水平(P=0.0028)均升高,而CD19+CD24hi CD38loB细胞的比例(P=0.0005)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RT开展12周后,CD19+CD24hi CD38hi B细胞的比例(P=0.0069)、Breg/Bmem比值(P=0.0012)及上清中IL-10水平(P=0.041)均显著降低,且上清中IL-10水平与Breg(R2=0.1347,P=0.0039)的比例呈正相关性,而与Bmem细胞的比例呈显著负相关(R2=0.1705,P=-0.001)。结论 HIV-1感染改变了CD19+CD24hi CD38hi B细胞的比例、其相关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水平,并破坏了Breg/Bmem平衡;经过ART治疗后,CD19+CD24hi CD38hi B细胞的比例与其相关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水平及Breg/Bmem平衡可以得到逐渐恢复。

    2016年03期 v.22;No.150 160-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6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抗病毒治疗对HIV-1感染者调节B细胞和记忆B细胞免疫平衡的影响

    康文臻;党便利;李媛;李建辉;汪春付;白帆;毛卓君;姚娜;谢玉梅;郝春秋;孙永涛;

    目的探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前后,艾滋病病毒1型(HIV-1)感染者外周血中调节B细胞(Breg)和记忆B细胞(Bmem)的平衡,以及白介素-10(IL-10)表达水平与HIV-1感染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未治疗的HIV-1感染者,于ART治疗前和治疗12周,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19+CD24hi CD38hi B细胞、CD19+CD24hi CD38loB细胞的及CD19+IL-10+B细胞比例的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培养上清中IL-10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相对于健康对照组,感染HIV-1后,CD19+CD24hi CD38hi B细胞的比例(P=0.0001)、Breg/Bmem比值(P<0.0001)及上清中IL-10水平(P=0.0028)均升高,而CD19+CD24hi CD38loB细胞的比例(P=0.0005)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RT开展12周后,CD19+CD24hi CD38hi B细胞的比例(P=0.0069)、Breg/Bmem比值(P=0.0012)及上清中IL-10水平(P=0.041)均显著降低,且上清中IL-10水平与Breg(R2=0.1347,P=0.0039)的比例呈正相关性,而与Bmem细胞的比例呈显著负相关(R2=0.1705,P=-0.001)。结论 HIV-1感染改变了CD19+CD24hi CD38hi B细胞的比例、其相关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水平,并破坏了Breg/Bmem平衡;经过ART治疗后,CD19+CD24hi CD38hi B细胞的比例与其相关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水平及Breg/Bmem平衡可以得到逐渐恢复。

    2016年03期 v.22;No.150 160-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6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上海市男男性行为者中感染HIV-1的CRF01_AE毒株传播簇分析

    林怡;薛以乐;王绪琴;周磊明;王盈;沈方伟;程华;庄鸣华;钟平;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男男性行为者(MSM)中,感染艾滋病病毒1型(HIV-1)的CRF01_AE重组型的流行情况、成簇特性,为HIV防控工作提供科学数据。方法从2009-2013年每年新诊断的MSM HIV-1感染者血浆样本中提取RNA,并对HIV-1 pol基因片段进行反转录和巢式PCR扩增、DNA测序和亚型分析。对CRF01_AE重组型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学和社会人口学信息分析。结果 1262名MSM感染者中,CRF01_AE重组型感染782人(62.0%),其序列在系统进化树上形成6个流行簇。使用不同参数界定传播簇并进行比较,选择以Bootstrap≥90%及基因距离≤0.03作为传播簇的界定标准,形成112个传播簇,其中由10条及以上序列形成的传播簇有5个;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性病史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样本的成簇性有统计学关联。结论 CRF01_AE重组型毒株是上海市MSM HIV-1感染者中的优势传播株,具有较强的成簇性,并且与相关的社会人口学和流行病学背景相关。

    2016年03期 v.22;No.150 165-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上海市男男性行为者中感染HIV-1的CRF01_AE毒株传播簇分析

    林怡;薛以乐;王绪琴;周磊明;王盈;沈方伟;程华;庄鸣华;钟平;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男男性行为者(MSM)中,感染艾滋病病毒1型(HIV-1)的CRF01_AE重组型的流行情况、成簇特性,为HIV防控工作提供科学数据。方法从2009-2013年每年新诊断的MSM HIV-1感染者血浆样本中提取RNA,并对HIV-1 pol基因片段进行反转录和巢式PCR扩增、DNA测序和亚型分析。对CRF01_AE重组型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学和社会人口学信息分析。结果 1262名MSM感染者中,CRF01_AE重组型感染782人(62.0%),其序列在系统进化树上形成6个流行簇。使用不同参数界定传播簇并进行比较,选择以Bootstrap≥90%及基因距离≤0.03作为传播簇的界定标准,形成112个传播簇,其中由10条及以上序列形成的传播簇有5个;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性病史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样本的成簇性有统计学关联。结论 CRF01_AE重组型毒株是上海市MSM HIV-1感染者中的优势传播株,具有较强的成簇性,并且与相关的社会人口学和流行病学背景相关。

    2016年03期 v.22;No.150 165-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湖南省男性吸毒HIV/AIDS病人的中医证候研究

    李靖;张予晋;杨硕;郑萌;欧小香;卢芳国;王军文;

    目的探讨湖南省男性吸毒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中医证候特点,指导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对湖南省102例男性吸毒HIV/AIDS病人进行调查,采集中医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吸毒情况等信息并评分,整理录入并进行频数统计以及描述性分析。结果此类病人的主要临床症状依次为健忘、失眠、烦躁、乏力、腰膝酸痛、神疲、咽干口燥、咳嗽、情绪抑郁、头晕、心悸,以全身症状、心脑系统、肝胆系统的症状为主。以肝郁气滞火旺型为主,占30.39%,气血两亏型23.53%,痰热内扰型12.75%;艾滋病病人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占13.73%,脾肾亏虚湿邪阻滞7.84%,元气虚衰肾阴亏涸、热毒壅肺痰热蕴结各占3.92%,肝经风火湿毒蕴结1.96%,气虚血瘀邪毒壅滞、气郁痰阻瘀血内停各占0.98%。结论湖南省102例男性吸毒HIV/AIDS病人以健忘、失眠、烦躁等心脑系统临床症状为主;证型以肝郁气滞火旺型为主。

    2016年03期 v.22;No.150 170-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湖南省男性吸毒HIV/AIDS病人的中医证候研究

    李靖;张予晋;杨硕;郑萌;欧小香;卢芳国;王军文;

    目的探讨湖南省男性吸毒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中医证候特点,指导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对湖南省102例男性吸毒HIV/AIDS病人进行调查,采集中医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吸毒情况等信息并评分,整理录入并进行频数统计以及描述性分析。结果此类病人的主要临床症状依次为健忘、失眠、烦躁、乏力、腰膝酸痛、神疲、咽干口燥、咳嗽、情绪抑郁、头晕、心悸,以全身症状、心脑系统、肝胆系统的症状为主。以肝郁气滞火旺型为主,占30.39%,气血两亏型23.53%,痰热内扰型12.75%;艾滋病病人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占13.73%,脾肾亏虚湿邪阻滞7.84%,元气虚衰肾阴亏涸、热毒壅肺痰热蕴结各占3.92%,肝经风火湿毒蕴结1.96%,气虚血瘀邪毒壅滞、气郁痰阻瘀血内停各占0.98%。结论湖南省102例男性吸毒HIV/AIDS病人以健忘、失眠、烦躁等心脑系统临床症状为主;证型以肝郁气滞火旺型为主。

    2016年03期 v.22;No.150 170-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西安市2010-2014年HIV阳性MSM的流行病学特征

    李倩;贾丽君;于立芬;冀贞浩;刘继锋;

    目的掌握西安市艾滋病病毒(HIV)阳性男男性行为者(MSM)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艾滋病(AIDS)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10-2014年感染HIV MSM的疫情监测信息和流调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4年,HIV阳性MSM的人数占同期HIV感染者人数的62.24%(1302/2092)。经自愿咨询并接受检测从而被发现感染HIV的MSM的构成,已从13.41%上升到39.23%;而专题调查被发现者的构成则从59.76%下降至3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32.676,P=0.000)。HIV阳性MSM中30岁以下者占53.92%(702/1302);受过高等教育者占54.99%(716/1302);其他职业、家务待业及商业服务者合计占全部HIV阳性MSM的58.60%(763/1302);未婚者、离异或丧偶者分别占了67.97%和17.20%。结论HIV阳性MSM具有年青、文化程度较高、职业稳定性相对较差、非婚状态者为多等特征,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活动。

    2016年03期 v.22;No.150 173-175+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西安市2010-2014年HIV阳性MSM的流行病学特征

    李倩;贾丽君;于立芬;冀贞浩;刘继锋;

    目的掌握西安市艾滋病病毒(HIV)阳性男男性行为者(MSM)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艾滋病(AIDS)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10-2014年感染HIV MSM的疫情监测信息和流调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4年,HIV阳性MSM的人数占同期HIV感染者人数的62.24%(1302/2092)。经自愿咨询并接受检测从而被发现感染HIV的MSM的构成,已从13.41%上升到39.23%;而专题调查被发现者的构成则从59.76%下降至3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32.676,P=0.000)。HIV阳性MSM中30岁以下者占53.92%(702/1302);受过高等教育者占54.99%(716/1302);其他职业、家务待业及商业服务者合计占全部HIV阳性MSM的58.60%(763/1302);未婚者、离异或丧偶者分别占了67.97%和17.20%。结论HIV阳性MSM具有年青、文化程度较高、职业稳定性相对较差、非婚状态者为多等特征,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活动。

    2016年03期 v.22;No.150 173-175+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绵阳市县级MSM艾滋病防治网络行为干预效果

    王毅;李六林;樊静;赵西和;杨晓玲;刘江;杨干金;李伟;贾秀伟;笪旭辉;任廷飞;王洪明;廖平;

    目的评价县级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防治网络行为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滚雪球抽样法,招募四川省绵阳市县级MSM进行行为学和血清学基线调查后,开展行为干预,间隔1年分别进行期中、终期评估调查,比较相关结果以评价效果。结果 3次调查人口学特征一致(均为P>0.05),近6月男性商业性行为、异性性行为呈下降趋势,男性肛交呈上升趋势,近1周肛交频率呈下降趋势(均为P<0.05)。近1次肛交安全套使用率、近6个月肛交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分别从基线调查的77.3%、45.4%上升到终期评估的89.5%、62.4%,艾滋病病毒(HIV)、梅毒感染率,分别从基线调查的5.9%、6.7%下降到终期的3.4%、2.2%(均为P<0.05)。结论县级MSM艾滋病高危行为明显改变,HIV、梅毒流行趋势初步遏制,干预措施切实有效。

    2016年03期 v.22;No.150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绵阳市县级MSM艾滋病防治网络行为干预效果

    王毅;李六林;樊静;赵西和;杨晓玲;刘江;杨干金;李伟;贾秀伟;笪旭辉;任廷飞;王洪明;廖平;

    目的评价县级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防治网络行为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滚雪球抽样法,招募四川省绵阳市县级MSM进行行为学和血清学基线调查后,开展行为干预,间隔1年分别进行期中、终期评估调查,比较相关结果以评价效果。结果 3次调查人口学特征一致(均为P>0.05),近6月男性商业性行为、异性性行为呈下降趋势,男性肛交呈上升趋势,近1周肛交频率呈下降趋势(均为P<0.05)。近1次肛交安全套使用率、近6个月肛交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分别从基线调查的77.3%、45.4%上升到终期评估的89.5%、62.4%,艾滋病病毒(HIV)、梅毒感染率,分别从基线调查的5.9%、6.7%下降到终期的3.4%、2.2%(均为P<0.05)。结论县级MSM艾滋病高危行为明显改变,HIV、梅毒流行趋势初步遏制,干预措施切实有效。

    2016年03期 v.22;No.150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告知与随访对降低HIV/AIDS病人相关危险行为的影响

    曾亚莉;赖文红;廖强;杨薇;鲁友生;鹿茸;喻航;刘青恋;张灵麟;

    目的了解告知与随访对降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相关危险行为的影响,为随访管理提供建议。方法分别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法,对四川省5个重点县(区)能随访到的HIV/AIDS病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分析既往获得告知、随访服务情况,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等。结果共调查424例HIV/AIDS病人,分别有26.89%(114例)和41.75%(177例)报告对告知、随访服务"非常满意"。通过告知与随访,HIV/AIDS病人最近一个月与配偶/固定性伴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从17.41%(51/293)提高至47.91%(103/215)。其中女性、彝族、注射吸毒传播感染、未开展抗病毒治疗以及对随访未达到"非常满意",是与配偶/固定性伴不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危险因素;告知与随访后,发生商业性行为、临时性行为的比例分别降低到6.86%(29/423)和18.68%(79/423),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分别升高到75.86%(22/29)和74.68%(59/79);其中同性性传播或注射吸毒传播感染、得知感染HIV的时间较短以及对随访未达到"非常满意",是与临时性伴不使用安全套的危险因素。结论告知与随访能有效降低HIV/AIDS病人的HIV相关危险行为,且令HIV/AIDS病人满意的随访服务能有效地降低其长期传播艾滋病风险。建议因地制宜,探索适宜于当地HIV/AIDS病人需求的随访管理模式。

    2016年03期 v.22;No.150 180-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告知与随访对降低HIV/AIDS病人相关危险行为的影响

    曾亚莉;赖文红;廖强;杨薇;鲁友生;鹿茸;喻航;刘青恋;张灵麟;

    目的了解告知与随访对降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相关危险行为的影响,为随访管理提供建议。方法分别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法,对四川省5个重点县(区)能随访到的HIV/AIDS病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分析既往获得告知、随访服务情况,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等。结果共调查424例HIV/AIDS病人,分别有26.89%(114例)和41.75%(177例)报告对告知、随访服务"非常满意"。通过告知与随访,HIV/AIDS病人最近一个月与配偶/固定性伴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从17.41%(51/293)提高至47.91%(103/215)。其中女性、彝族、注射吸毒传播感染、未开展抗病毒治疗以及对随访未达到"非常满意",是与配偶/固定性伴不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危险因素;告知与随访后,发生商业性行为、临时性行为的比例分别降低到6.86%(29/423)和18.68%(79/423),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分别升高到75.86%(22/29)和74.68%(59/79);其中同性性传播或注射吸毒传播感染、得知感染HIV的时间较短以及对随访未达到"非常满意",是与临时性伴不使用安全套的危险因素。结论告知与随访能有效降低HIV/AIDS病人的HIV相关危险行为,且令HIV/AIDS病人满意的随访服务能有效地降低其长期传播艾滋病风险。建议因地制宜,探索适宜于当地HIV/AIDS病人需求的随访管理模式。

    2016年03期 v.22;No.150 180-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MSM性病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肖丹朝;郑迎军;王晓春;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的性病相关症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性病防治及艾滋病病毒(HIV)经性传播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深圳和哈尔滨两市用滚雪球方法招募MSM,采用一对一匿名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了解其性病相关知识和态度情况、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情况及性病相关症状出现情况,并以是否出现性病相关症状为因变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603名MSM。调查对象中HIV确证阳性率为10.4%,梅毒抗体阳性率为14.9%,最近6个月内性病相关症状出现率为15.4%。调查对象性病知识总体正确率为79.7%,83.4%性病知识获得途径为网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坚持使用安全套[比值比(OR)=2.293,P<0.05]和HIV阳性(OR=2.111,P<0.05)是导致出现性病相关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 MSM性病知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性病症状可能促进HIV在该人群中传播,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该人群求医行为及安全套坚持使用率。

    2016年03期 v.22;No.150 18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MSM性病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肖丹朝;郑迎军;王晓春;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的性病相关症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性病防治及艾滋病病毒(HIV)经性传播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深圳和哈尔滨两市用滚雪球方法招募MSM,采用一对一匿名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了解其性病相关知识和态度情况、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情况及性病相关症状出现情况,并以是否出现性病相关症状为因变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603名MSM。调查对象中HIV确证阳性率为10.4%,梅毒抗体阳性率为14.9%,最近6个月内性病相关症状出现率为15.4%。调查对象性病知识总体正确率为79.7%,83.4%性病知识获得途径为网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坚持使用安全套[比值比(OR)=2.293,P<0.05]和HIV阳性(OR=2.111,P<0.05)是导致出现性病相关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 MSM性病知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性病症状可能促进HIV在该人群中传播,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该人群求医行为及安全套坚持使用率。

    2016年03期 v.22;No.150 18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四种模型在我国梅毒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马殿梅;王永斌;刘晓坤;李向文;柴峰;袁聚祥;

    目的对指数平滑法、ARIMA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ARIMA-BPNN组合模型,在我国梅毒发病率预测中的效果进行比较,探讨优化模型,为我国梅毒的监测和防制工作提供预警和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国梅毒月发病率资料,用Eviews 8.0、Spss 20.0和Matlab 8.2拟合指数平滑法、ARIMA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ARIMA-BPNN组合模型进行预测,并用2013年的数据对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指数平滑法、ARIMA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ARIMA-BPNN组合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MRE)分别为8.0625、4.0550、1.3508、1.3217;平均误差率(MER)分别为3.0215、1.5197、0.5062、0.4953;均方误差(MSE)分别为0.0613、0.0167、0.0021、0.0020;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2475、0.1294、0.0457、0.0447;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1958、0.1092、0.0350、0.0342。结论 ARIMA-BPNN组合模型的拟合和预测效果均优于其他三种单一模型,是一种短期内预测精度较高的预测模型,预测效果可靠。

    2016年03期 v.22;No.150 18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四种模型在我国梅毒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马殿梅;王永斌;刘晓坤;李向文;柴峰;袁聚祥;

    目的对指数平滑法、ARIMA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ARIMA-BPNN组合模型,在我国梅毒发病率预测中的效果进行比较,探讨优化模型,为我国梅毒的监测和防制工作提供预警和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国梅毒月发病率资料,用Eviews 8.0、Spss 20.0和Matlab 8.2拟合指数平滑法、ARIMA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ARIMA-BPNN组合模型进行预测,并用2013年的数据对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指数平滑法、ARIMA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ARIMA-BPNN组合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MRE)分别为8.0625、4.0550、1.3508、1.3217;平均误差率(MER)分别为3.0215、1.5197、0.5062、0.4953;均方误差(MSE)分别为0.0613、0.0167、0.0021、0.0020;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2475、0.1294、0.0457、0.0447;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1958、0.1092、0.0350、0.0342。结论 ARIMA-BPNN组合模型的拟合和预测效果均优于其他三种单一模型,是一种短期内预测精度较高的预测模型,预测效果可靠。

    2016年03期 v.22;No.150 18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信息

  • 关于外文字母使用正体的常用场合

    本刊编辑部;

    <正>(1)计量单位符号和SI词头。(2)数字式中的运算符号、指数和对数函数符号、特殊常数符号、缩写符号等。例如:∑(连加),ln(自然对数),lg(常用对数),lim(极限),π(圆周率),max(最大值),min(最小值)等。(3)生物学中亚族以上(含亚族)的拉丁文学名及定名人。(4)化学元素符号。(5)仪器、元件、样品等的型号或代

    2016年03期 v.22;No.150 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外文字母使用正体的常用场合

    本刊编辑部;

    <正>(1)计量单位符号和SI词头。(2)数字式中的运算符号、指数和对数函数符号、特殊常数符号、缩写符号等。例如:∑(连加),ln(自然对数),lg(常用对数),lim(极限),π(圆周率),max(最大值),min(最小值)等。(3)生物学中亚族以上(含亚族)的拉丁文学名及定名人。(4)化学元素符号。(5)仪器、元件、样品等的型号或代

    2016年03期 v.22;No.150 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6年《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征订启事

    <正>《中国艾滋病性病》(原名《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主办的,唯一专门介绍艾滋病预防与控制最新科研动态,成果和有关信息的学术刊物。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013中国百强报刊,第3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及数据库、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

    2016年03期 v.22;No.150 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6年《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征订启事

    <正>《中国艾滋病性病》(原名《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主办的,唯一专门介绍艾滋病预防与控制最新科研动态,成果和有关信息的学术刊物。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013中国百强报刊,第3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及数据库、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

    2016年03期 v.22;No.150 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在线投稿注意事项

    <正>《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已全面采用网上投稿系统,信箱不再接收稿件,投稿请登录http://xbya.cbpt.cnki.net/具体操作如下:1登录以上网址后,请点击"作者投稿系统"进行投稿,第一次使用本系统投稿的作者,必须先注册。注册时各项信息请填写完整。作者自己设定用户名和密码,该用户名和密码长期有效。已注册过的作者,请不要重复注册,否则将导致查询稿件时信息有误。

    2016年03期 v.22;No.150 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在线投稿注意事项

    <正>《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已全面采用网上投稿系统,信箱不再接收稿件,投稿请登录http://xbya.cbpt.cnki.net/具体操作如下:1登录以上网址后,请点击"作者投稿系统"进行投稿,第一次使用本系统投稿的作者,必须先注册。注册时各项信息请填写完整。作者自己设定用户名和密码,该用户名和密码长期有效。已注册过的作者,请不要重复注册,否则将导致查询稿件时信息有误。

    2016年03期 v.22;No.150 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第八届全国皮肤病与性病防治学术研讨会会讯

    <正>为了推动我国性传播疾病及皮肤病学科的发展,交流与分享近两年我国性病艾滋病领域的经验、成果和防治进展信息,增进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研究所)、世界卫生组织性传播疾病预防与控制合作中心定于2016年5月19~21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第八届全国皮肤病与性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届时,大会将邀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及国

    2016年03期 v.22;No.150 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第八届全国皮肤病与性病防治学术研讨会会讯

    <正>为了推动我国性传播疾病及皮肤病学科的发展,交流与分享近两年我国性病艾滋病领域的经验、成果和防治进展信息,增进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研究所)、世界卫生组织性传播疾病预防与控制合作中心定于2016年5月19~21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第八届全国皮肤病与性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届时,大会将邀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及国

    2016年03期 v.22;No.150 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工作研究

  • 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PEST分析和发展策略研究

    刘宇婧;陈清峰;

    目的分析中国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外部环境,研究在新形势下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发展策略。方法采取文献回顾和关键人物访谈收集信息。利用PEST方法分析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背景现状。结果中国已基本具备促进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经济基础,社会文化和防治技术对社会组织参与提出更迫切的需要。结论建议从促进民政登记、完善培育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制定税收减免政策、提高防治能力、加强与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合作关系、加强监督管理等方面,促进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发展。

    2016年03期 v.22;No.150 194-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PEST分析和发展策略研究

    刘宇婧;陈清峰;

    目的分析中国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外部环境,研究在新形势下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发展策略。方法采取文献回顾和关键人物访谈收集信息。利用PEST方法分析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背景现状。结果中国已基本具备促进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经济基础,社会文化和防治技术对社会组织参与提出更迫切的需要。结论建议从促进民政登记、完善培育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制定税收减免政策、提高防治能力、加强与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合作关系、加强监督管理等方面,促进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发展。

    2016年03期 v.22;No.150 194-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血清学联合核酸检测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互补性

    张锋;张琼;林碧;蔡淑锋;林杰;

    目的对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血清学与核酸联合检测,全面评估血清学与核酸检测(NAT)在降低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中的互补性。方法对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温州市中心血站采集的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液传染性指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艾滋病病毒(HIV)抗体、苍白球螺旋体(TP)抗体进行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采用速率法,同时采用核酸检测技术对乙型肝炎病毒(HBV)DNA、HCV RNA、HIV RNA进行6人份三项目联合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3 736份血液标本中,ELISA(+)NAT(+)95份,其中HBsAg(+)NAT(+)72份,符合率60.5%;HCV抗体(+)NAT(+)13份,符合率11.2%;HIV抗体(+)NAT(+)10份,符合率30.3%。41份ELISA(-)核酸(+)样本,且均为HBV DNA阳性。ELISA(+)NAT(-)173份。ELISA双试剂阳性样本中,HBV、HCV、HIV S/CO≥5的样本组的核酸阳性符合率高于S/CO<5的样本组。结论核酸检测能有效地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但也存在漏检的可能,不能完全取代血清学检测,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保证血液的安全。

    2016年03期 v.22;No.150 197-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血清学联合核酸检测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互补性

    张锋;张琼;林碧;蔡淑锋;林杰;

    目的对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血清学与核酸联合检测,全面评估血清学与核酸检测(NAT)在降低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中的互补性。方法对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温州市中心血站采集的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液传染性指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艾滋病病毒(HIV)抗体、苍白球螺旋体(TP)抗体进行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采用速率法,同时采用核酸检测技术对乙型肝炎病毒(HBV)DNA、HCV RNA、HIV RNA进行6人份三项目联合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3 736份血液标本中,ELISA(+)NAT(+)95份,其中HBsAg(+)NAT(+)72份,符合率60.5%;HCV抗体(+)NAT(+)13份,符合率11.2%;HIV抗体(+)NAT(+)10份,符合率30.3%。41份ELISA(-)核酸(+)样本,且均为HBV DNA阳性。ELISA(+)NAT(-)173份。ELISA双试剂阳性样本中,HBV、HCV、HIV S/CO≥5的样本组的核酸阳性符合率高于S/CO<5的样本组。结论核酸检测能有效地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但也存在漏检的可能,不能完全取代血清学检测,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保证血液的安全。

    2016年03期 v.22;No.150 197-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2011-2014年三门峡市VCT门诊求询人群中HIV确证情况分析

    尚肖肖;陈冰;李贞;陈震;

    目的了解三门峡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的情况及艾滋病病毒(HIV)确证阳性特征,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和高危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导出2011-2014年的VCT数据,运用Excel 2007和SPSS 18.0对VCT情况和HIV确证阳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4年,全市共有15 970人接受HIV检测,HIV抗体初筛阳性125人,经确证后阳性104人,确证阳性检出率为0.65%(104/15 970)。求询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26∶1;21~30岁占41.98%(6705人),已婚者占63.63%(10 161人);初中文化占40.94%(6538人)。求询原因中非商业非固定异性性行为史占23.84%(3808人)。HIV确证阳性检出率最高的分别是男性人群(0.98%,87/8894)、≥51岁(1.81%,15/830)、文盲(5.88%,2/34)、离异或丧偶者(3.06%,11/359)和男男性行为者(25.66%,39/152),分别与同类别的人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应将男性、老年、文化程度较低、离异或丧偶人群和男男性行为者作为三门峡市VCT宣传的重点人群,同时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来预防控制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

    2016年03期 v.22;No.150 200-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2011-2014年三门峡市VCT门诊求询人群中HIV确证情况分析

    尚肖肖;陈冰;李贞;陈震;

    目的了解三门峡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的情况及艾滋病病毒(HIV)确证阳性特征,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和高危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导出2011-2014年的VCT数据,运用Excel 2007和SPSS 18.0对VCT情况和HIV确证阳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4年,全市共有15 970人接受HIV检测,HIV抗体初筛阳性125人,经确证后阳性104人,确证阳性检出率为0.65%(104/15 970)。求询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26∶1;21~30岁占41.98%(6705人),已婚者占63.63%(10 161人);初中文化占40.94%(6538人)。求询原因中非商业非固定异性性行为史占23.84%(3808人)。HIV确证阳性检出率最高的分别是男性人群(0.98%,87/8894)、≥51岁(1.81%,15/830)、文盲(5.88%,2/34)、离异或丧偶者(3.06%,11/359)和男男性行为者(25.66%,39/152),分别与同类别的人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应将男性、老年、文化程度较低、离异或丧偶人群和男男性行为者作为三门峡市VCT宣传的重点人群,同时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来预防控制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

    2016年03期 v.22;No.150 200-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1989-2014年我国艾滋病防治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

    赵益樊;郝冰冰;葛晓芹;马健博;刘启贵;

    目的了解我国艾滋病防治研究文献的数量、发文期刊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或科学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有价值的科学信息。方法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美国生物医学信息数据库(PubMed)为数据源,采用主题检索的方法,收集1989-2014年关于中国艾滋病研究的中文文献和外文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经对检索的文献查重、整理后共获得论文总量36 368篇。其中外文文献1524篇,中文文献34 844篇。自2009年以来,中文文献发文量保持在3000篇左右,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期,而外文文献依然是上升趋势。刊载外文文献的期刊中,载文量前10位的期刊累积载文量占33.92%(517/1524);且外文期刊既有预防医学也有临床、生物化学等期刊。刊载中文文献的期刊中,有期刊信息的文献总数17 498篇,载文量前10位累积载文量占22.99%(4023/17 498),且基本都是预防医学类期刊。结论关于中国艾滋病防治的研究进入了相对成熟期;期刊分布相对集中;外文文献还是上升期,期刊类别分布相对广泛。

    2016年03期 v.22;No.150 203-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1989-2014年我国艾滋病防治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

    赵益樊;郝冰冰;葛晓芹;马健博;刘启贵;

    目的了解我国艾滋病防治研究文献的数量、发文期刊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或科学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有价值的科学信息。方法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美国生物医学信息数据库(PubMed)为数据源,采用主题检索的方法,收集1989-2014年关于中国艾滋病研究的中文文献和外文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经对检索的文献查重、整理后共获得论文总量36 368篇。其中外文文献1524篇,中文文献34 844篇。自2009年以来,中文文献发文量保持在3000篇左右,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期,而外文文献依然是上升趋势。刊载外文文献的期刊中,载文量前10位的期刊累积载文量占33.92%(517/1524);且外文期刊既有预防医学也有临床、生物化学等期刊。刊载中文文献的期刊中,有期刊信息的文献总数17 498篇,载文量前10位累积载文量占22.99%(4023/17 498),且基本都是预防医学类期刊。结论关于中国艾滋病防治的研究进入了相对成熟期;期刊分布相对集中;外文文献还是上升期,期刊类别分布相对广泛。

    2016年03期 v.22;No.150 203-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短篇报道

  • 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早期结合中药干预的疗效观察

    韦秋玲;黄志先;韦麟;韦桂杨;

    <正>艾滋病(Acquired immur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抗病毒治疗(Anti-retoviral therapy,ART)能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促进免疫重建。但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病人依从性、免疫重建不良以及耐药性等因素均影响了ART的疗效。为探索中药干预对AIDS病人ART早期疗效的影响,对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AIDS病人和艾滋病

    2016年03期 v.22;No.150 207-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早期结合中药干预的疗效观察

    韦秋玲;黄志先;韦麟;韦桂杨;

    <正>艾滋病(Acquired immur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抗病毒治疗(Anti-retoviral therapy,ART)能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促进免疫重建。但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病人依从性、免疫重建不良以及耐药性等因素均影响了ART的疗效。为探索中药干预对AIDS病人ART早期疗效的影响,对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AIDS病人和艾滋病

    2016年03期 v.22;No.150 207-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云南省德宏州无抗病毒治疗史的HIV/HCV合并感染者肝脏B超结果

    姚仕堂;沈勤丰;唐仁海;杨跃诚;时允;许元武;章银娣;尹春英;段松;何纳;

    <正>肝脏相关死亡已成为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e deficiency virus,HI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合并感染者(简称HIV/HCV合并感染)的主要死因之一。为了解云南省德宏州HIV/HCV合并感染者在抗病毒治疗前的肝脏损伤情况,收集了截至2015年3月该人群包括B超在内的肝脏检查记录,结果报告如下。

    2016年03期 v.22;No.150 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云南省德宏州无抗病毒治疗史的HIV/HCV合并感染者肝脏B超结果

    姚仕堂;沈勤丰;唐仁海;杨跃诚;时允;许元武;章银娣;尹春英;段松;何纳;

    <正>肝脏相关死亡已成为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e deficiency virus,HI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合并感染者(简称HIV/HCV合并感染)的主要死因之一。为了解云南省德宏州HIV/HCV合并感染者在抗病毒治疗前的肝脏损伤情况,收集了截至2015年3月该人群包括B超在内的肝脏检查记录,结果报告如下。

    2016年03期 v.22;No.150 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0-2014年兰州地区TP抗体阳性献血者特征分析

    杨楠;王秀菊;高明;

    <正>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iapallidum,TP)引起的慢性疾病,可侵犯皮肤、黏膜等多种组织和器官,主要通过性接触、母婴和输血传播[1]。近年来,TP抗体阳性患者逐年增多,性传播已成为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为了解本地区TP抗体呈阳性无偿献血者(Voluntary blood donors,VBD)的分布特征,现对兰州总

    2016年03期 v.22;No.150 210+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2010-2014年兰州地区TP抗体阳性献血者特征分析

    杨楠;王秀菊;高明;

    <正>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iapallidum,TP)引起的慢性疾病,可侵犯皮肤、黏膜等多种组织和器官,主要通过性接触、母婴和输血传播[1]。近年来,TP抗体阳性患者逐年增多,性传播已成为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为了解本地区TP抗体呈阳性无偿献血者(Voluntary blood donors,VBD)的分布特征,现对兰州总

    2016年03期 v.22;No.150 210+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湖州市2010-2014年无偿献血人员HCV感染状况

    姚向阳;陈义柱;

    <正>选择健康、低危的献血者采集血液,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环节。分析无偿献血人群的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状况,对招募无偿献血员和保证临床安全用血意义重大。为了解湖州市不同特征的无偿献血人群的HCV感染状况,为制定无偿献血血源安全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对2010-2014年无偿献血人群HCV感染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2016年03期 v.22;No.150 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湖州市2010-2014年无偿献血人员HCV感染状况

    姚向阳;陈义柱;

    <正>选择健康、低危的献血者采集血液,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环节。分析无偿献血人群的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状况,对招募无偿献血员和保证临床安全用血意义重大。为了解湖州市不同特征的无偿献血人群的HCV感染状况,为制定无偿献血血源安全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对2010-2014年无偿献血人群HCV感染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2016年03期 v.22;No.150 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云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管理及预警系统的开发与运用

    楼金成;劳云飞;李惠琴;董兴齐;安靚;雷隽亢;王玉;周曾全;

    <正>扩大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作为预防已经成为全球艾滋病防治策略[1]。云南省2004年全面开展ART工作,截至2013年底,全省在治人数超过5万人,2009年以后每年新入组治疗超过1万人[2]。ART患者的门诊就诊时间要长于慢性肝炎患者,医务工作者在治疗艾滋病的过程中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3]。为了应对治疗病人

    2016年03期 v.22;No.150 212-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云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管理及预警系统的开发与运用

    楼金成;劳云飞;李惠琴;董兴齐;安靚;雷隽亢;王玉;周曾全;

    <正>扩大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作为预防已经成为全球艾滋病防治策略[1]。云南省2004年全面开展ART工作,截至2013年底,全省在治人数超过5万人,2009年以后每年新入组治疗超过1万人[2]。ART患者的门诊就诊时间要长于慢性肝炎患者,医务工作者在治疗艾滋病的过程中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3]。为了应对治疗病人

    2016年03期 v.22;No.150 212-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后精液的感染性及其影响因素

    杜培伟;焦艳梅;吴昊;刘翠娥;

    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精液中的病毒载量,是HIV传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有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可使HIV/AIDS病人血液中的病毒载量达到检测不到水平,然而部分男性病人,尤其男男性行为者(MSM)HIV/AIDS病人精液中仍有较高浓度的HIV。研究表明,病人的高危性行为、性传播疾病、生殖道炎症、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巨细胞病毒复制等因素,可能会增加精液中的HIV载量,从而增加HIV的传播风险。因此,防治艾滋病要加强相关影响因素的控制,如改善MSM病人高危性行为,预防和治疗性传播感染及生殖道炎症,提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

    2016年03期 v.22;No.150 214-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后精液的感染性及其影响因素

    杜培伟;焦艳梅;吴昊;刘翠娥;

    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精液中的病毒载量,是HIV传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有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可使HIV/AIDS病人血液中的病毒载量达到检测不到水平,然而部分男性病人,尤其男男性行为者(MSM)HIV/AIDS病人精液中仍有较高浓度的HIV。研究表明,病人的高危性行为、性传播疾病、生殖道炎症、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巨细胞病毒复制等因素,可能会增加精液中的HIV载量,从而增加HIV的传播风险。因此,防治艾滋病要加强相关影响因素的控制,如改善MSM病人高危性行为,预防和治疗性传播感染及生殖道炎症,提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

    2016年03期 v.22;No.150 214-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抗病毒治疗作为艾滋病预防措施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进展

    马丽萍;徐鹏;吕繁;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即预防(TasP)措施,是指使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RT)的方法降低艾滋病病毒(HIV)传播的风险。ART通过降低HIV感染者病毒载量至检测不到的水平,从而减少个人艾滋病传播的风险。截至2013年底,全球有3500万人感染HIV,近1300万人接受ART并逐年增加。国际上已开始相关TasP卫生经济学评价,但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现就当前国内外通过利用卫生经济学的方法开展的TasP有关研究进行综述,包括卫生经济学评价要点、方法,以及当前的进展和未来展望,为改进我国现有TasP服务质量,提高ART覆盖率,加强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016年03期 v.22;No.150 218-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9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抗病毒治疗作为艾滋病预防措施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进展

    马丽萍;徐鹏;吕繁;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即预防(TasP)措施,是指使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RT)的方法降低艾滋病病毒(HIV)传播的风险。ART通过降低HIV感染者病毒载量至检测不到的水平,从而减少个人艾滋病传播的风险。截至2013年底,全球有3500万人感染HIV,近1300万人接受ART并逐年增加。国际上已开始相关TasP卫生经济学评价,但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现就当前国内外通过利用卫生经济学的方法开展的TasP有关研究进行综述,包括卫生经济学评价要点、方法,以及当前的进展和未来展望,为改进我国现有TasP服务质量,提高ART覆盖率,加强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016年03期 v.22;No.150 218-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9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艾滋病法律与公共政策——以权利保障和受影响人群为核心

    贾平;

    《艾滋病防治条例》(简称《防治条例》)的出台是一个重大进步,但单靠《防治条例》本身,无法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受艾滋病(AIDS)影响的人群提供充分的权利保障。因而,目标明确且以证据为基础的法律改革是必要的,以保证最有需求的人们能够得到帮助和服务。当前的法律环境对这些关键人群在公共健康问题上有着负面的影响,并将导致艾滋病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缺乏有效保障隐私权的规定和制度,以及反歧视相关立法的缺失,对艾滋病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艾滋病法律需要进行相应的修订,以更好应对疾病流行的新情况。通过系统查阅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政策资料,以及访谈、会议现场观察、案例搜集等,对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合理性及其内在冲突等进行评估。对包括《防治条例》在内的中国艾滋病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进行评估,发现规定和实践中的漏洞和冲突,为改进立法提出建议。

    2016年03期 v.22;No.150 22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7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艾滋病法律与公共政策——以权利保障和受影响人群为核心

    贾平;

    《艾滋病防治条例》(简称《防治条例》)的出台是一个重大进步,但单靠《防治条例》本身,无法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受艾滋病(AIDS)影响的人群提供充分的权利保障。因而,目标明确且以证据为基础的法律改革是必要的,以保证最有需求的人们能够得到帮助和服务。当前的法律环境对这些关键人群在公共健康问题上有着负面的影响,并将导致艾滋病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缺乏有效保障隐私权的规定和制度,以及反歧视相关立法的缺失,对艾滋病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艾滋病法律需要进行相应的修订,以更好应对疾病流行的新情况。通过系统查阅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政策资料,以及访谈、会议现场观察、案例搜集等,对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合理性及其内在冲突等进行评估。对包括《防治条例》在内的中国艾滋病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进行评估,发现规定和实践中的漏洞和冲突,为改进立法提出建议。

    2016年03期 v.22;No.150 22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7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