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饶嫚;蔡卫平;魏绍静;肖桂娥;钟剑波;
目的了解广东省艾滋病病毒(HIV)主要流行亚型及V3环氨基酸的变异特点,并分析病毒株利用辅助受体的情况。方法收集2013-2014年期间,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的艾滋病(AIDS)病人的血浆256份,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方法扩增env基因C2-C3(HBX2:6972~7365)区并直接测序,用Geen tool软件将基因序列翻译为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结果共有214例(83.6%)扩增成功,其中143例(66.8%)为CRF01_AE;45例(21.0%)为B/C重组型;26例(12.1%)为CRF01_AE/B亚型。V3环顶端四肽基序,73.4%(157/214)为GPGQ,11.7%(25/214)为GPGR,8.9%(19/214)为GPGK,2.3%(5/214)为GQGQ,其他为(GPGG、GLGH、GPGS、GPGH)3.7%(8/214)。使用国际上普遍应用的4种软件(PSSMx4r5、SAAC+BLAS、PSSMsisi、Geno2pheno)分别对V3环顶端四肽基序利用辅助受体的情况进行评估。综合评估结果显示,132例(61.7%)利用CCR5,67例(31.3%)利用CXCR4。在15例(7.0%)无辅助受体评估结果的病例中,14例为CRF01_AE,1例为CRF01_AE/B。研究还发现,71.1%(32/45)B/C重组型的V3四肽基序单一使用PSSMsisi软件的评估结果,与4种软件综合评估结果的一致率为100%。结论目前广东省HIV-1的主要流行株仍是CRF01_AE,其V3环氨基酸高度变异,顶端四肽基序主要是GPGQ。对毒株利用辅助受体的情况,宜采取国际普遍使用的4种软件进行综合分析。
2015年05期 v.21;No.140 354-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饶嫚;蔡卫平;魏绍静;肖桂娥;钟剑波;
目的了解广东省艾滋病病毒(HIV)主要流行亚型及V3环氨基酸的变异特点,并分析病毒株利用辅助受体的情况。方法收集2013-2014年期间,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的艾滋病(AIDS)病人的血浆256份,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方法扩增env基因C2-C3(HBX2:6972~7365)区并直接测序,用Geen tool软件将基因序列翻译为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结果共有214例(83.6%)扩增成功,其中143例(66.8%)为CRF01_AE;45例(21.0%)为B/C重组型;26例(12.1%)为CRF01_AE/B亚型。V3环顶端四肽基序,73.4%(157/214)为GPGQ,11.7%(25/214)为GPGR,8.9%(19/214)为GPGK,2.3%(5/214)为GQGQ,其他为(GPGG、GLGH、GPGS、GPGH)3.7%(8/214)。使用国际上普遍应用的4种软件(PSSMx4r5、SAAC+BLAS、PSSMsisi、Geno2pheno)分别对V3环顶端四肽基序利用辅助受体的情况进行评估。综合评估结果显示,132例(61.7%)利用CCR5,67例(31.3%)利用CXCR4。在15例(7.0%)无辅助受体评估结果的病例中,14例为CRF01_AE,1例为CRF01_AE/B。研究还发现,71.1%(32/45)B/C重组型的V3四肽基序单一使用PSSMsisi软件的评估结果,与4种软件综合评估结果的一致率为100%。结论目前广东省HIV-1的主要流行株仍是CRF01_AE,其V3环氨基酸高度变异,顶端四肽基序主要是GPGQ。对毒株利用辅助受体的情况,宜采取国际普遍使用的4种软件进行综合分析。
2015年05期 v.21;No.140 354-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程绍辉;赵璇;周宁;于茂河;夏建辉;高永军;郑敏娜;王栩冬;
目的在用艾滋病病毒(HIV)抗体诊断试剂盒(简称第三代试剂)筛查的基础上,采用HIV抗原抗体(HIV Ag/Ab)诊断试剂(简称第四代试剂)结合核酸检测方法,对天津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筛查HIV结果进行评价,建立发现筛查阳性感染者的策略。方法对天津市2013年MSM的血液样品2320例,采用第三代试剂进行初筛,对筛查阴性的样品采用第四代试剂与核酸检测进一步筛查。结果2320例样品中,仅用第三代试剂检出HIV抗体阳140例,加用第4代试剂检出阳性146例,再加用核酸方法检出阳性151例,第四代试剂结合核酸的方法比只采用第三代试剂的方法,多检出11例早期感染的阳性样品,阳性率从6.03%提高至6.51%。结论在感染率较高的MSM中,采用第四代试剂结合集合核酸方法,可以提高HIV感染者的检出率,最大限度地发现早期感染者,减少二代传播,建议将第四代试剂作为高危人群HIV筛查的首选试剂。
2015年05期 v.21;No.140 358-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 ] - 程绍辉;赵璇;周宁;于茂河;夏建辉;高永军;郑敏娜;王栩冬;
目的在用艾滋病病毒(HIV)抗体诊断试剂盒(简称第三代试剂)筛查的基础上,采用HIV抗原抗体(HIV Ag/Ab)诊断试剂(简称第四代试剂)结合核酸检测方法,对天津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筛查HIV结果进行评价,建立发现筛查阳性感染者的策略。方法对天津市2013年MSM的血液样品2320例,采用第三代试剂进行初筛,对筛查阴性的样品采用第四代试剂与核酸检测进一步筛查。结果2320例样品中,仅用第三代试剂检出HIV抗体阳140例,加用第4代试剂检出阳性146例,再加用核酸方法检出阳性151例,第四代试剂结合核酸的方法比只采用第三代试剂的方法,多检出11例早期感染的阳性样品,阳性率从6.03%提高至6.51%。结论在感染率较高的MSM中,采用第四代试剂结合集合核酸方法,可以提高HIV感染者的检出率,最大限度地发现早期感染者,减少二代传播,建议将第四代试剂作为高危人群HIV筛查的首选试剂。
2015年05期 v.21;No.140 358-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 ] - 李宁;张程达;李冠群;韩杨;祝婷;李太生;
目的比较含和不含替诺福韦(TDF)的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在48周随访过程中,对中国初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2例病人按照抗病毒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TDF组(364例)和对照组(358例),所有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均在病历中记录。定期随访两组人群在基线和治疗4、8、12、24、36、48周的肾功能,各个随访点的肌酐清除率通过CKD-EPI公式估算获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超过基线的25%为肾脏损伤,计算两组人群的肾脏损伤的发病率,分析两组病人48周内血清肌酐值和肌酐清除率的动态变化。结果 TDF组HIV-1初治病人,接受含"拉米夫定(3TC)+TDF+依非韦伦(EFV)"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对照组HIV-1初治病人,接受含"3TC+齐多夫定(AZT)/司坦夫定(D4T)+奈韦拉平(NVP)/EFV"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治疗48周后,TDF组和对照组的肌酐清除率分别为68.2[四分位数间距(IQR):60.0~79.0]mL/min和68.7(IQR:60.1~78.4)mL/min(P<0.001);eGFR<基线的25%的发生率在TDF和对照组分别4.5/100人年和6.6/100人年(P=0.12)。肌酐值和肌酐清除率在48周的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含TDF的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对肾功能正常的中国初治HIV-1病人的肾功能影响小,但由于随访时间有限,仍需要长时间随访以进一步评估TDF的肾毒性。
2015年05期 v.21;No.140 361-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 李宁;张程达;李冠群;韩杨;祝婷;李太生;
目的比较含和不含替诺福韦(TDF)的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在48周随访过程中,对中国初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2例病人按照抗病毒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TDF组(364例)和对照组(358例),所有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均在病历中记录。定期随访两组人群在基线和治疗4、8、12、24、36、48周的肾功能,各个随访点的肌酐清除率通过CKD-EPI公式估算获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超过基线的25%为肾脏损伤,计算两组人群的肾脏损伤的发病率,分析两组病人48周内血清肌酐值和肌酐清除率的动态变化。结果 TDF组HIV-1初治病人,接受含"拉米夫定(3TC)+TDF+依非韦伦(EFV)"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对照组HIV-1初治病人,接受含"3TC+齐多夫定(AZT)/司坦夫定(D4T)+奈韦拉平(NVP)/EFV"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治疗48周后,TDF组和对照组的肌酐清除率分别为68.2[四分位数间距(IQR):60.0~79.0]mL/min和68.7(IQR:60.1~78.4)mL/min(P<0.001);eGFR<基线的25%的发生率在TDF和对照组分别4.5/100人年和6.6/100人年(P=0.12)。肌酐值和肌酐清除率在48周的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含TDF的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对肾功能正常的中国初治HIV-1病人的肾功能影响小,但由于随访时间有限,仍需要长时间随访以进一步评估TDF的肾毒性。
2015年05期 v.21;No.140 361-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 吴念宁;彭智鹏;李伟新;葛利辉;谢志满;杜丽群;秦英梅;黄绍标;
目的了解艾滋病(AIDS)病人使用保肝药物,对标化四联抗结核(TB)治疗中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标化四联抗结核治疗的AIDS合并TB的住院病人(简称AIDS/TB病人),对强化期内使用保肝药物预防(治疗组)与未使用保肝药物预防(对照组)的病人,比较两者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预防使用的保肝药为还原型谷胱甘肽或复方甘草酸苷。有3种以上肝损伤危险因素同时存在的病人,称为肝损伤高危病人。结果符合条件的211例病例中,治疗组122例,肝损伤发生率为13.1%(16例);对照组89例,肝损伤发生率为19.1%(17例);两组比较肝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8、P>0.05)。肝损伤高危病人134例,使用保肝药物的86例,肝损伤发生率15.1%(13例),未使用保肝药物的48例,肝损伤发生率为25.0%(12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1.983、P>0.05)。使用复方甘草酸苷65例,肝损伤发生率为13.8%(9例),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57例,肝损伤发生率为12.3%(7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5)。结论 AIDS/TB病人使用保肝药物预防抗结核药肝损伤效果不显著,需灵活掌握治疗方案。
2015年05期 v.21;No.140 36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吴念宁;彭智鹏;李伟新;葛利辉;谢志满;杜丽群;秦英梅;黄绍标;
目的了解艾滋病(AIDS)病人使用保肝药物,对标化四联抗结核(TB)治疗中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标化四联抗结核治疗的AIDS合并TB的住院病人(简称AIDS/TB病人),对强化期内使用保肝药物预防(治疗组)与未使用保肝药物预防(对照组)的病人,比较两者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预防使用的保肝药为还原型谷胱甘肽或复方甘草酸苷。有3种以上肝损伤危险因素同时存在的病人,称为肝损伤高危病人。结果符合条件的211例病例中,治疗组122例,肝损伤发生率为13.1%(16例);对照组89例,肝损伤发生率为19.1%(17例);两组比较肝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8、P>0.05)。肝损伤高危病人134例,使用保肝药物的86例,肝损伤发生率15.1%(13例),未使用保肝药物的48例,肝损伤发生率为25.0%(12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1.983、P>0.05)。使用复方甘草酸苷65例,肝损伤发生率为13.8%(9例),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57例,肝损伤发生率为12.3%(7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5)。结论 AIDS/TB病人使用保肝药物预防抗结核药肝损伤效果不显著,需灵活掌握治疗方案。
2015年05期 v.21;No.140 36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蔡晓莉;兰芸;李俊彬;胡凤玉;蔡卫平;
目的对比广东省不同感染途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HIV抑制情况及耐药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广东省HAART>1年、经性途径和静脉吸毒途径感染的HIV/AIDS病人的血浆,测定HIV-1核糖核酸(RNA);选取病毒载量>1000拷贝/mL的标本,检测HIV-1基因分型及耐药位点。结果 1)2013年广东省治疗满1年的在治的经性途径及静脉吸毒感染的HIV/AIDS病人,其病毒学抑制失败率分别为6.98%(330/4726)和28.69%(459/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0,P<0.01)。2)两种传播途径病毒学未抑制病人,其核苷类反转录酶区耐药突变位点均以M184IV为主,突变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P=0.01);非核苷类反转录酶区常见的耐药突变位点均以K103NS、Y181CV、G190A为主;蛋白酶区次要突变位点以L10IV和A71TV为主。在性途径感染病人中,检出蛋白酶区主要耐药位点L90M。3)性途径感染及静脉吸毒病人的总体耐药率分别为2.65%(123/4649)和7.00%(109/1557),病毒抑制失败耐药率分别为64.74%(123/190)和45.42%(109/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32、15.93,P均<0.01)。4)性途径感染及静脉吸毒传播病人,仅对核苷类反转录酶药物拉米夫定(3TC)、阿巴卡韦(ABC)和恩曲他滨(FTC)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6.33、13.33和17.08,P均<0.01)。结论广东省经性途径感染的HIV/AIDS病人,治疗后病毒抑制率高于静脉吸毒感染者。在病毒学失败病人中,静脉吸毒感染者耐药率低于性途径感染者。静脉吸毒感染者的治疗依从性差,需重点做好依从性管理。
2015年05期 v.21;No.140 369-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蔡晓莉;兰芸;李俊彬;胡凤玉;蔡卫平;
目的对比广东省不同感染途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HIV抑制情况及耐药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广东省HAART>1年、经性途径和静脉吸毒途径感染的HIV/AIDS病人的血浆,测定HIV-1核糖核酸(RNA);选取病毒载量>1000拷贝/mL的标本,检测HIV-1基因分型及耐药位点。结果 1)2013年广东省治疗满1年的在治的经性途径及静脉吸毒感染的HIV/AIDS病人,其病毒学抑制失败率分别为6.98%(330/4726)和28.69%(459/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0,P<0.01)。2)两种传播途径病毒学未抑制病人,其核苷类反转录酶区耐药突变位点均以M184IV为主,突变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P=0.01);非核苷类反转录酶区常见的耐药突变位点均以K103NS、Y181CV、G190A为主;蛋白酶区次要突变位点以L10IV和A71TV为主。在性途径感染病人中,检出蛋白酶区主要耐药位点L90M。3)性途径感染及静脉吸毒病人的总体耐药率分别为2.65%(123/4649)和7.00%(109/1557),病毒抑制失败耐药率分别为64.74%(123/190)和45.42%(109/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32、15.93,P均<0.01)。4)性途径感染及静脉吸毒传播病人,仅对核苷类反转录酶药物拉米夫定(3TC)、阿巴卡韦(ABC)和恩曲他滨(FTC)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6.33、13.33和17.08,P均<0.01)。结论广东省经性途径感染的HIV/AIDS病人,治疗后病毒抑制率高于静脉吸毒感染者。在病毒学失败病人中,静脉吸毒感染者耐药率低于性途径感染者。静脉吸毒感染者的治疗依从性差,需重点做好依从性管理。
2015年05期 v.21;No.140 369-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陈万;梁纲;黄绍标;兰玲鲜;
目的研究艾滋病病人中青霉病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应用持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青霉病致MODS 58例,分为CBP组(13例)和一般治疗组(45例)。CBP组每次治疗12-24小时,同时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CBP组BUN、Scr、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WBC、CRP、APACHEⅡ评分较一般治疗组改善明显(P<0.01);但两组Hb、PL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治疗组中15例(33.3%)死亡,CBP组中5例(38.46%)死亡,死亡病人一般治疗组存活时间(3.8±0.68)天,CBP组存活时间(4.2±1.02)天,两组的存活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P是治疗艾滋病合并青霉病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人的一种有效手段,能有效阻断MODS进程,清除代谢产物,改善病人脏器功能,调节内环境的紊乱。
2015年05期 v.21;No.140 373-375+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陈万;梁纲;黄绍标;兰玲鲜;
目的研究艾滋病病人中青霉病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应用持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青霉病致MODS 58例,分为CBP组(13例)和一般治疗组(45例)。CBP组每次治疗12-24小时,同时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CBP组BUN、Scr、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WBC、CRP、APACHEⅡ评分较一般治疗组改善明显(P<0.01);但两组Hb、PL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治疗组中15例(33.3%)死亡,CBP组中5例(38.46%)死亡,死亡病人一般治疗组存活时间(3.8±0.68)天,CBP组存活时间(4.2±1.02)天,两组的存活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P是治疗艾滋病合并青霉病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人的一种有效手段,能有效阻断MODS进程,清除代谢产物,改善病人脏器功能,调节内环境的紊乱。
2015年05期 v.21;No.140 373-375+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温玉洁;龚渝蓉;蒋岩;王继宝;赵琦;段松;张静娜;潘品良;高志云;邱茂锋;
目的研究婚内性传播的艾滋病病毒(HIV)准种传播和进化规律,并探讨样本类型(全血、血浆)对分析结果的潜在影响。方法选择传播关系和传播时间明确的4对婚内新近传播HIV夫妻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液样本,分别提取全血、血浆中的总核酸、核糖核酸(RNA),进行HIV基因亚型分析。以HIV-1包膜蛋白(env)基因区为目的片段,分别将总核酸或RNA反转录产物进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构建脱氧核糖核酸(DNA)文库,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HIV准种分布,计算样本内、夫妻样本间的基因离散率,并做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4对夫妻的HIV基因亚型分别相同。除1对夫妻的血浆样本PCR扩增失败外,其余14份全血、血浆样本成功进行Miseq测序,获得134 135(67 831~178 392)条有效序列,代表101(12~455)个独特准种。多数样本中前20个准种序列的频数占总序列数的比例>80%;6/8的受检者全血样本中,第1个优势序列的频数占了90%以上;同一受检者全血样本中高频准种的分布比血浆中更集中。基因离散率、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4对夫妻的婚内HIV传播关系都与预期相符,传播方向除1份血浆样本外同样与预期相符。结论 HIV准种的多样性和频数分布有助于了解HIV的传播和进化规律,全血样本所得的HIV感染溯源分析结果比血浆样本更可靠、更实用。
2015年05期 v.21;No.140 376-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温玉洁;龚渝蓉;蒋岩;王继宝;赵琦;段松;张静娜;潘品良;高志云;邱茂锋;
目的研究婚内性传播的艾滋病病毒(HIV)准种传播和进化规律,并探讨样本类型(全血、血浆)对分析结果的潜在影响。方法选择传播关系和传播时间明确的4对婚内新近传播HIV夫妻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液样本,分别提取全血、血浆中的总核酸、核糖核酸(RNA),进行HIV基因亚型分析。以HIV-1包膜蛋白(env)基因区为目的片段,分别将总核酸或RNA反转录产物进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构建脱氧核糖核酸(DNA)文库,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HIV准种分布,计算样本内、夫妻样本间的基因离散率,并做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4对夫妻的HIV基因亚型分别相同。除1对夫妻的血浆样本PCR扩增失败外,其余14份全血、血浆样本成功进行Miseq测序,获得134 135(67 831~178 392)条有效序列,代表101(12~455)个独特准种。多数样本中前20个准种序列的频数占总序列数的比例>80%;6/8的受检者全血样本中,第1个优势序列的频数占了90%以上;同一受检者全血样本中高频准种的分布比血浆中更集中。基因离散率、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4对夫妻的婚内HIV传播关系都与预期相符,传播方向除1份血浆样本外同样与预期相符。结论 HIV准种的多样性和频数分布有助于了解HIV的传播和进化规律,全血样本所得的HIV感染溯源分析结果比血浆样本更可靠、更实用。
2015年05期 v.21;No.140 376-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温莹;乔亚萍;苏穗青;苏敏;王芳;王前;王潇滟;窦丽霞;吴久玲;王爱玲;
目的了解中国部分艾滋病(AIDS)高发地区开展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育龄妇女避孕咨询指导服务的现状及服务能力。方法对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8名负责HIV感染妇女保健随访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专题小组讨论,收集医务人员一般信息、避孕知识掌握情况、所在机构内开展避孕咨询指导服务现状、针对此项工作的建议和需求等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结果医务人员对避孕知识的掌握有限,仅44.7%(17/38)的医务人员认为自己掌握、了解核心避孕知识;日常工作中很少主动为HIV感染妇女提供避孕咨询指导服务;HIV感染育龄妇女及性伴对避孕行为不重视,是造成避孕咨询指导工作效果不良的主要原因;在妇女主动寻求避孕服务时对其提供避孕咨询指导的效果较好;医务人员需要接受避孕相关知识的培训。结论针对HIV感染育龄妇女开展的避孕咨询指导服务尚不完善,服务能力较低,应在今后工作中加强避孕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医疗机构开展相关服务的能力。
2015年05期 v.21;No.140 381-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温莹;乔亚萍;苏穗青;苏敏;王芳;王前;王潇滟;窦丽霞;吴久玲;王爱玲;
目的了解中国部分艾滋病(AIDS)高发地区开展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育龄妇女避孕咨询指导服务的现状及服务能力。方法对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8名负责HIV感染妇女保健随访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专题小组讨论,收集医务人员一般信息、避孕知识掌握情况、所在机构内开展避孕咨询指导服务现状、针对此项工作的建议和需求等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结果医务人员对避孕知识的掌握有限,仅44.7%(17/38)的医务人员认为自己掌握、了解核心避孕知识;日常工作中很少主动为HIV感染妇女提供避孕咨询指导服务;HIV感染育龄妇女及性伴对避孕行为不重视,是造成避孕咨询指导工作效果不良的主要原因;在妇女主动寻求避孕服务时对其提供避孕咨询指导的效果较好;医务人员需要接受避孕相关知识的培训。结论针对HIV感染育龄妇女开展的避孕咨询指导服务尚不完善,服务能力较低,应在今后工作中加强避孕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医疗机构开展相关服务的能力。
2015年05期 v.21;No.140 381-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刘帅凤;邓小娥;于丽;唐志荣;刘伟;
目的分析经艾滋病母婴阻断治疗(PMTCT)艾滋病病毒(HIV)阳性孕产妇,产后的临床体征、血色素、肝功能及免疫功能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指导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提供科学治疗依据。方法对广西2004-2010年76例经PMTCT的HIV阳性孕产妇,在产后2年定期随访,其中31例产后继续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45例产后停止HAART,对比分析她们的临床体征及实验室检测的血色素(HGB)、中性粒细胞(NC)、肝功能(ALT)和免疫功能[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的变化。结果在31例产后服药的孕产妇中,4例在产后平均2年后出现司坦夫定(D4T)药物关联的体型改变,2例自产后1年内出现严重的齐多夫定(AZT)贫血;45例产后停药者未出现相关临床体征。31例产后服药的孕产妇,在产后2年内CD4细胞计数比PMTCT前有显著性提高。45例产后停药的孕产妇,其CD4细胞计数在产后1年以后有显著性下降。31例产后服药和45例产后停止服药的孕产妇,产后2年定期随访HGB,NC,ALT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广西孕产妇在服用AZT药后,对部分孕产妇血色素影响明显,部分孕产妇服用D4T治疗2年后有脂肪转移严重不良反应。艾滋病母婴阻断后停药的孕产妇CD4细胞水平下降较快。在艾滋病母婴阻断后停药或继续服药的孕产妇,其产后2年内的HGB、NC、ALT影响不明显。
2015年05期 v.21;No.140 385-387+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刘帅凤;邓小娥;于丽;唐志荣;刘伟;
目的分析经艾滋病母婴阻断治疗(PMTCT)艾滋病病毒(HIV)阳性孕产妇,产后的临床体征、血色素、肝功能及免疫功能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指导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提供科学治疗依据。方法对广西2004-2010年76例经PMTCT的HIV阳性孕产妇,在产后2年定期随访,其中31例产后继续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45例产后停止HAART,对比分析她们的临床体征及实验室检测的血色素(HGB)、中性粒细胞(NC)、肝功能(ALT)和免疫功能[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的变化。结果在31例产后服药的孕产妇中,4例在产后平均2年后出现司坦夫定(D4T)药物关联的体型改变,2例自产后1年内出现严重的齐多夫定(AZT)贫血;45例产后停药者未出现相关临床体征。31例产后服药的孕产妇,在产后2年内CD4细胞计数比PMTCT前有显著性提高。45例产后停药的孕产妇,其CD4细胞计数在产后1年以后有显著性下降。31例产后服药和45例产后停止服药的孕产妇,产后2年定期随访HGB,NC,ALT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广西孕产妇在服用AZT药后,对部分孕产妇血色素影响明显,部分孕产妇服用D4T治疗2年后有脂肪转移严重不良反应。艾滋病母婴阻断后停药的孕产妇CD4细胞水平下降较快。在艾滋病母婴阻断后停药或继续服药的孕产妇,其产后2年内的HGB、NC、ALT影响不明显。
2015年05期 v.21;No.140 385-387+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曾吉;李洋;叶景荣;卢红艳;
目的了解北京市2013年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中,晚发现病例的比例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对北京市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新报告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北京市共新报告HIV/AIDS病人2770例。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提出的定义,其中晚发现病例的比例为22.38%。不同特征的病例晚发现比例不同:女性、已婚有配偶、异性性传播感染和样本来自医院的病例晚发现比例较高,分别为33.33%、36.78%、33.24%和34.46%。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加和文化程度的降低晚发现比例有所上升。结论性别、婚姻状况、传播途径、样本来源、年龄和文化程度等,是影响北京市2013年新报告的HIV/AIDS病人晚发现比例的重要因素。
2015年05期 v.21;No.140 388-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1 ] - 曾吉;李洋;叶景荣;卢红艳;
目的了解北京市2013年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中,晚发现病例的比例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对北京市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新报告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北京市共新报告HIV/AIDS病人2770例。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提出的定义,其中晚发现病例的比例为22.38%。不同特征的病例晚发现比例不同:女性、已婚有配偶、异性性传播感染和样本来自医院的病例晚发现比例较高,分别为33.33%、36.78%、33.24%和34.46%。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加和文化程度的降低晚发现比例有所上升。结论性别、婚姻状况、传播途径、样本来源、年龄和文化程度等,是影响北京市2013年新报告的HIV/AIDS病人晚发现比例的重要因素。
2015年05期 v.21;No.140 388-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1 ] - 曾璨;李巧巧;达争此吉;何海;吉木子石;崔鑫宇;栾荣生;
目的了解凉山州外出务工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接受流入地抗病毒治疗(ART)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异地治疗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凉山州某县187名外出务工的HIV/AIDS病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对其中16人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187名HIV/AIDS病人均为彝族农民,其中青壮年男性174人(占93.0%),文盲小学文化173人(占92.5%)。愿意在外出务工期间接受流入地ART者占75.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近一年吸毒[P=0.003,比值比(OR)=3.918]、城市流动率较高(P=0.003,OR=3.082)和出现过艾滋病相关疾病/症状(P=0.009,OR=2.635)的HIV/AIDS病人,对流入地抗病毒治疗的接受意愿较高。结论外出务工HIV/AIDS病人对流入地提供抗病毒治疗的接受意愿较高,有必要继续探索针对外出务工HIV/AIDS病人的异地治疗模式。
2015年05期 v.21;No.140 392-395+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曾璨;李巧巧;达争此吉;何海;吉木子石;崔鑫宇;栾荣生;
目的了解凉山州外出务工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接受流入地抗病毒治疗(ART)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异地治疗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凉山州某县187名外出务工的HIV/AIDS病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对其中16人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187名HIV/AIDS病人均为彝族农民,其中青壮年男性174人(占93.0%),文盲小学文化173人(占92.5%)。愿意在外出务工期间接受流入地ART者占75.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近一年吸毒[P=0.003,比值比(OR)=3.918]、城市流动率较高(P=0.003,OR=3.082)和出现过艾滋病相关疾病/症状(P=0.009,OR=2.635)的HIV/AIDS病人,对流入地抗病毒治疗的接受意愿较高。结论外出务工HIV/AIDS病人对流入地提供抗病毒治疗的接受意愿较高,有必要继续探索针对外出务工HIV/AIDS病人的异地治疗模式。
2015年05期 v.21;No.140 392-395+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吴迪;赵媛;单多;韦梅;殷文渊;李慧;张大鹏;胡翼飞;刘惠;
目的对云南省德宏州2013年艾滋病防治经费的支出情况进行测算和评估。方法通过现场调查收集德宏州及所辖芒市、瑞丽市、盈江县、梁河县、陇川县2013年经费支出和接收物资的使用情况,并查阅2010年已发表的国家艾滋病经费支出评估(NASA)结果,利用NASA的方法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分析。结果德宏州艾滋病防治经费支出总量为48 877 974元,筹资来源按支出数量排序,由多到少依次为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国内科研课题、国际合作项目及自筹经费。医疗系统支出25 001 762元,占51.2%;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简称疾控系统)支出14349 109元,占29.4%;卫生局系统支出5 032 080元,占10.3%;妇幼系统3 731 693元,占7.6%;社会组织系统支出497 779元,占1.0%;多部门支出265 551元,占0.5%。治疗与关怀领域支出23 254 192元,占47.6%;预防领域支出14 315 721元,占29.3%;项目管理领域支出7 331 910元,占15.0%;人力资源领域支出3 922 601元,占8.0%;孤儿和脆弱儿童领域支出53 550元,占0.1%。2013年国际合作项目经费投入876 296元,远低于2010年的4 501 522元;2010年国际合作项目投入医疗系统、疾控系统、卫生局系统、妇幼系统和社会组织系统,2013年则只投入疾控系统、社会组织系统和卫生局系统;德宏州国际合作项目经费2013年和2010年均用于预防、治疗与关怀、孤儿与脆弱儿童、项目管理、人力资源5个领域。结论德宏州2013年艾滋病经费投入主要为中央财政,随着国际合作项目的退出,应设法加大各级财政及自筹经费的支持力度。
2015年05期 v.21;No.140 396-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吴迪;赵媛;单多;韦梅;殷文渊;李慧;张大鹏;胡翼飞;刘惠;
目的对云南省德宏州2013年艾滋病防治经费的支出情况进行测算和评估。方法通过现场调查收集德宏州及所辖芒市、瑞丽市、盈江县、梁河县、陇川县2013年经费支出和接收物资的使用情况,并查阅2010年已发表的国家艾滋病经费支出评估(NASA)结果,利用NASA的方法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分析。结果德宏州艾滋病防治经费支出总量为48 877 974元,筹资来源按支出数量排序,由多到少依次为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国内科研课题、国际合作项目及自筹经费。医疗系统支出25 001 762元,占51.2%;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简称疾控系统)支出14349 109元,占29.4%;卫生局系统支出5 032 080元,占10.3%;妇幼系统3 731 693元,占7.6%;社会组织系统支出497 779元,占1.0%;多部门支出265 551元,占0.5%。治疗与关怀领域支出23 254 192元,占47.6%;预防领域支出14 315 721元,占29.3%;项目管理领域支出7 331 910元,占15.0%;人力资源领域支出3 922 601元,占8.0%;孤儿和脆弱儿童领域支出53 550元,占0.1%。2013年国际合作项目经费投入876 296元,远低于2010年的4 501 522元;2010年国际合作项目投入医疗系统、疾控系统、卫生局系统、妇幼系统和社会组织系统,2013年则只投入疾控系统、社会组织系统和卫生局系统;德宏州国际合作项目经费2013年和2010年均用于预防、治疗与关怀、孤儿与脆弱儿童、项目管理、人力资源5个领域。结论德宏州2013年艾滋病经费投入主要为中央财政,随着国际合作项目的退出,应设法加大各级财政及自筹经费的支持力度。
2015年05期 v.21;No.140 396-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杨小艺;王启兴;李平;秦光明;梁姝;杨文;阮玉华;邵一鸣;
目的了解办农场实行集中管理的模式,在四川省凉山州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吸毒者中的接受意愿,为探索一种新的艾滋病综合防治策略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在凉山州的西昌市、布拖县、金阳县招募HIV感染者和吸毒者,对由政府开办农场,提供工作和工资、治疗和干预、技能培训,实行集中管理的模式,进行接受意愿的问卷调查。结果 410名HIV感染者、406名吸毒者共816人接受了调查,其中329名HIV感染者(80.2%)、306名吸毒者(75.4%)共635人(77.8%)表示愿意参加农场集中管理。HIV感染者(410名)和吸毒者(406名)分别有80.2%(329名)和75.4%(306名)愿意参加集中管理模式。HIV感染者中,不同调查点和职业者间接受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毒者中,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者间接受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农场集中管理模式的动机分别为稳定收入(54.3%)、自食其力(18.9%)、医疗救助(16.2%)、提供吃住(8.5%)。希望的平均月收入集中在1000元,并希望得到一些实用技能培训。意愿者中77.6%的人希望农场离家较近,66.9%的人表示除了个人愿意参与农场劳动外,还希望并愿意其全家迁入。结论以农场劳动为基础的集中管理模式,受到凉山州HIV感染者和吸毒者的广泛支持。
2015年05期 v.21;No.140 400-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杨小艺;王启兴;李平;秦光明;梁姝;杨文;阮玉华;邵一鸣;
目的了解办农场实行集中管理的模式,在四川省凉山州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吸毒者中的接受意愿,为探索一种新的艾滋病综合防治策略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在凉山州的西昌市、布拖县、金阳县招募HIV感染者和吸毒者,对由政府开办农场,提供工作和工资、治疗和干预、技能培训,实行集中管理的模式,进行接受意愿的问卷调查。结果 410名HIV感染者、406名吸毒者共816人接受了调查,其中329名HIV感染者(80.2%)、306名吸毒者(75.4%)共635人(77.8%)表示愿意参加农场集中管理。HIV感染者(410名)和吸毒者(406名)分别有80.2%(329名)和75.4%(306名)愿意参加集中管理模式。HIV感染者中,不同调查点和职业者间接受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毒者中,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者间接受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农场集中管理模式的动机分别为稳定收入(54.3%)、自食其力(18.9%)、医疗救助(16.2%)、提供吃住(8.5%)。希望的平均月收入集中在1000元,并希望得到一些实用技能培训。意愿者中77.6%的人希望农场离家较近,66.9%的人表示除了个人愿意参与农场劳动外,还希望并愿意其全家迁入。结论以农场劳动为基础的集中管理模式,受到凉山州HIV感染者和吸毒者的广泛支持。
2015年05期 v.21;No.140 400-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科;韩磊;陶小润;武文;李辉;康殿民;
目的验证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是否存在低估感染艾滋病的危害或自身感染艾滋病概率的现象,探索该人群风险态度与其高危行为的关系,进而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探讨"知行分离"现象的成因。方法在山东省范围内选取MSM 219人,山东省艾滋病定点医院中参与艾滋病防治的男性医务人员304人,男性一般人群191人,利用量表收集高危行为态度、风险态度、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情况。结果三类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与安全套使用的相关关系不具有统计学意义;MSM对感染概率的评估值高于医生(t=7.42,P<0.05)和一般人群(t=2.58,P<0.05),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SM对感染危害的评估值高于医生人群(t=3.22,P<0.05),且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SM(t=4.93,P<0.05)和医生(t=4.06,P<0.05)在生命健康领域的风险寻求水平高于一般人群,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SM安全套使用仅与生命健康领域的风险态度水平存在相关(R=0.147,P<0.05;R=0.529,P<0.01)。结论 "知行分离"现象其实存在。该现象的成因与MSM对感染概率及感染危害的评估有关,同时也与MSM生命健康领域的风险寻求水平存在关系,建议加强对艾滋病感染风险和艾滋病危害的教育。
2015年05期 v.21;No.140 404-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1 ] - 张科;韩磊;陶小润;武文;李辉;康殿民;
目的验证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是否存在低估感染艾滋病的危害或自身感染艾滋病概率的现象,探索该人群风险态度与其高危行为的关系,进而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探讨"知行分离"现象的成因。方法在山东省范围内选取MSM 219人,山东省艾滋病定点医院中参与艾滋病防治的男性医务人员304人,男性一般人群191人,利用量表收集高危行为态度、风险态度、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情况。结果三类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与安全套使用的相关关系不具有统计学意义;MSM对感染概率的评估值高于医生(t=7.42,P<0.05)和一般人群(t=2.58,P<0.05),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SM对感染危害的评估值高于医生人群(t=3.22,P<0.05),且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SM(t=4.93,P<0.05)和医生(t=4.06,P<0.05)在生命健康领域的风险寻求水平高于一般人群,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SM安全套使用仅与生命健康领域的风险态度水平存在相关(R=0.147,P<0.05;R=0.529,P<0.01)。结论 "知行分离"现象其实存在。该现象的成因与MSM对感染概率及感染危害的评估有关,同时也与MSM生命健康领域的风险寻求水平存在关系,建议加强对艾滋病感染风险和艾滋病危害的教育。
2015年05期 v.21;No.140 404-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1 ] - 倪明健;王森路;胡晓敏;陈学玲;胡晓远;马媛媛;郭妮娅;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性伴特征及高危性行为情况,探讨艾滋病病毒(HIV)在该人群中传播及向普通人群传播的模式,为针对性开展MSM高危性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网络、现场和社会小组同伴推动法招募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血和检测。结果 857名调查者中,87人(10.2%)近6个月与固定异性发生过性行为,高危行为发生率73.6%(64/87);3人(0.4%)有非固定异性性伴。同性性伴类型中,173人(20.2%)有固定男性伴,631人(73.6%)有多次或偶遇男性伴,33人(3.9%)购买过商业性服务,15人(1.8%)提供过商业性服务。与以上四种性伴发生性行为中,高危性行为的发生率依次为22.5%(39/173)、54.5%(344/631)、15.2%(5/33)、33.3%(5/15)。近6个月735人(85.8%)有2种以上性伴类型。有固定男性伴的MSM发生多次或偶遇性行为、购买商业性行为、提供商业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低于没有固定男性伴的MSM(P<0.01,P=0.012,P=0.049)。结论 MSM的性伴类型复杂,性伴人数众多,高危性行为发生率高,不仅使HIV在MSM中容易传播,且使该人群成为艾滋病传播的桥梁人群,增加了HIV向普通人群传播的风险,需加强知识宣传和行为干预。
2015年05期 v.21;No.140 409-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 - 倪明健;王森路;胡晓敏;陈学玲;胡晓远;马媛媛;郭妮娅;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性伴特征及高危性行为情况,探讨艾滋病病毒(HIV)在该人群中传播及向普通人群传播的模式,为针对性开展MSM高危性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网络、现场和社会小组同伴推动法招募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血和检测。结果 857名调查者中,87人(10.2%)近6个月与固定异性发生过性行为,高危行为发生率73.6%(64/87);3人(0.4%)有非固定异性性伴。同性性伴类型中,173人(20.2%)有固定男性伴,631人(73.6%)有多次或偶遇男性伴,33人(3.9%)购买过商业性服务,15人(1.8%)提供过商业性服务。与以上四种性伴发生性行为中,高危性行为的发生率依次为22.5%(39/173)、54.5%(344/631)、15.2%(5/33)、33.3%(5/15)。近6个月735人(85.8%)有2种以上性伴类型。有固定男性伴的MSM发生多次或偶遇性行为、购买商业性行为、提供商业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低于没有固定男性伴的MSM(P<0.01,P=0.012,P=0.049)。结论 MSM的性伴类型复杂,性伴人数众多,高危性行为发生率高,不仅使HIV在MSM中容易传播,且使该人群成为艾滋病传播的桥梁人群,增加了HIV向普通人群传播的风险,需加强知识宣传和行为干预。
2015年05期 v.21;No.140 409-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 - 李杨;李爱华;庞琳;
目的了解医院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患者的进展性肝纤维化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在北京、河南、吉林、辽宁四个省(直辖市)的4家综合医院中,选取在治的慢性丙肝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行为学特征、治疗情况,并结合病历收集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等结果。结果共调查慢性丙肝患者359例,其中男性171例(47.6%),女性188例(52.4%),平均年龄(55.1±11.9)岁。有进展性肝纤维化者为218例,发生率为6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40岁、男性、酒精摄入量≥50克/天、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合并感染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影响进展性肝纤维化发生的5个主要因素。结论医院慢性丙肝患者进展性肝纤维化的发生率较高,应加强丙肝防治知识宣传,提倡慢性丙肝患者早检测和早治疗,并加强对其饮酒等危险行为的干预,以控制进展性肝纤维化的发生。
2015年05期 v.21;No.140 414-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李杨;李爱华;庞琳;
目的了解医院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患者的进展性肝纤维化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在北京、河南、吉林、辽宁四个省(直辖市)的4家综合医院中,选取在治的慢性丙肝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行为学特征、治疗情况,并结合病历收集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等结果。结果共调查慢性丙肝患者359例,其中男性171例(47.6%),女性188例(52.4%),平均年龄(55.1±11.9)岁。有进展性肝纤维化者为218例,发生率为6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40岁、男性、酒精摄入量≥50克/天、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合并感染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影响进展性肝纤维化发生的5个主要因素。结论医院慢性丙肝患者进展性肝纤维化的发生率较高,应加强丙肝防治知识宣传,提倡慢性丙肝患者早检测和早治疗,并加强对其饮酒等危险行为的干预,以控制进展性肝纤维化的发生。
2015年05期 v.21;No.140 414-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徐约丹;沈旭娜;张常乐;李喜梅;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患者的不同干预治疗时机,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妊娠梅毒孕妇,回顾性分析和比较不同干预治疗时机对妊娠梅毒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率。采用SPSS 11.5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妊娠梅毒孕妇127例,妊娠梅毒均经血清学检查确诊。根据患者孕期实施干预(长效青霉素治疗)时机的不同,分为A组(60例)早期规范干预组(<孕20周),B组(41例)中期规范干预组(孕20-28周),C组(26例)未干预/不完整干预组。A+B组为规范干预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A组为10.00%,B组为29.27%,C组为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B2=6.174,PB=0.013;χ2C=31.63,PC=0.000)。其中早产/低体重B组为26.83%,C组为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B=4.93,PB=0.026;χ2C=16.86,PC=0.000)。C组的不良妊娠结局高于规范干预的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91,P=0.000);C组新生儿先天梅毒发生率为19.23%,A+B组为0.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0,P=0.001)。快速血浆反应素球状卡片试验(RPR)滴度不同的妊娠梅毒患者,经规范干预后,规范干预组与未干预/不完整干预组的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高=13.01,P高=0.000;χ2低=7.65,P低=0.006),新生儿先天梅毒发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高=4.94,P高=0.026;P低=0.017)。结论早期规范治疗对改善妊娠梅毒患者的妊娠结局及降低先天梅毒发生率有着重要意义,不论患者RPR滴度高低,妊娠梅毒患者均应早期进行积极的规范治疗。
2015年05期 v.21;No.140 418-420+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 ] - 徐约丹;沈旭娜;张常乐;李喜梅;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患者的不同干预治疗时机,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妊娠梅毒孕妇,回顾性分析和比较不同干预治疗时机对妊娠梅毒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率。采用SPSS 11.5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妊娠梅毒孕妇127例,妊娠梅毒均经血清学检查确诊。根据患者孕期实施干预(长效青霉素治疗)时机的不同,分为A组(60例)早期规范干预组(<孕20周),B组(41例)中期规范干预组(孕20-28周),C组(26例)未干预/不完整干预组。A+B组为规范干预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A组为10.00%,B组为29.27%,C组为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B2=6.174,PB=0.013;χ2C=31.63,PC=0.000)。其中早产/低体重B组为26.83%,C组为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B=4.93,PB=0.026;χ2C=16.86,PC=0.000)。C组的不良妊娠结局高于规范干预的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91,P=0.000);C组新生儿先天梅毒发生率为19.23%,A+B组为0.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0,P=0.001)。快速血浆反应素球状卡片试验(RPR)滴度不同的妊娠梅毒患者,经规范干预后,规范干预组与未干预/不完整干预组的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高=13.01,P高=0.000;χ2低=7.65,P低=0.006),新生儿先天梅毒发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高=4.94,P高=0.026;P低=0.017)。结论早期规范治疗对改善妊娠梅毒患者的妊娠结局及降低先天梅毒发生率有着重要意义,不论患者RPR滴度高低,妊娠梅毒患者均应早期进行积极的规范治疗。
2015年05期 v.21;No.140 418-420+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 ] - 瞿镔;裘新民;刘继峰;王向东;刘克敏;叶喻剑;沈琳;陈俊帆;许爱娥;
目的对驱梅治疗半年后,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下降<4倍或升高的、艾滋病病毒阴性的梅毒患者,检测其血清和脑脊液(CSF)中B淋巴细胞趋化因子-1(BLC-1/CXCL13)的浓度,探讨其与神经梅毒的相关性。方法共68例梅毒患者,实施腰穿检测其脑脊液常规、生化、IgG指数,并进行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及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该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XCL13的浓度,同时检测正常对照组和治疗阴转组血清CXCL13浓度。结果 68例患者中,有17例(25.0%)为神经梅毒,其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IgG指数升高,脑脊液CXCL13浓度、脑脊液/血CXCL13比值在有症状神经梅毒组高于无症状神经梅毒组;无症状神经梅毒组同时高于非神经梅毒组;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86,P=0.000)。实验组、对照组和治疗阴转组血清CXCL13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系统受累可能是血TRUST滴度不下降的原因之一,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CXCL13浓度、脑脊液/血CXCL13比值异常升高,存在体液免疫反应异常。
2015年05期 v.21;No.140 421-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瞿镔;裘新民;刘继峰;王向东;刘克敏;叶喻剑;沈琳;陈俊帆;许爱娥;
目的对驱梅治疗半年后,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下降<4倍或升高的、艾滋病病毒阴性的梅毒患者,检测其血清和脑脊液(CSF)中B淋巴细胞趋化因子-1(BLC-1/CXCL13)的浓度,探讨其与神经梅毒的相关性。方法共68例梅毒患者,实施腰穿检测其脑脊液常规、生化、IgG指数,并进行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及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该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XCL13的浓度,同时检测正常对照组和治疗阴转组血清CXCL13浓度。结果 68例患者中,有17例(25.0%)为神经梅毒,其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IgG指数升高,脑脊液CXCL13浓度、脑脊液/血CXCL13比值在有症状神经梅毒组高于无症状神经梅毒组;无症状神经梅毒组同时高于非神经梅毒组;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86,P=0.000)。实验组、对照组和治疗阴转组血清CXCL13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系统受累可能是血TRUST滴度不下降的原因之一,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CXCL13浓度、脑脊液/血CXCL13比值异常升高,存在体液免疫反应异常。
2015年05期 v.21;No.140 421-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