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耿华;邢少军;福军亮;金磊;王福生;
目的观察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感染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构成比、活化和更替水平的影响。方法对入组的17例慢性HIV-1感染病人进行6个月HAART治疗,收集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病人外周血,检测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构成比及CD38、人白细胞抗原(HLA)-DR等活化标志,同时检测调节性T细胞增殖标志Ki-67和凋亡标志Caspase-3。结果 HAART完全应答者外周血中的Treg构成比、CD38和HLA-DR的表达、Ki-67和Caspase-3的表达均较无应答者有显著降低。结论 HAART能够抑制调节性T细胞活化和更替,这有助于进一步了解HAART的免疫学机制。
2015年02期 v.21;No.137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耿华;邢少军;福军亮;金磊;王福生;
目的观察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感染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构成比、活化和更替水平的影响。方法对入组的17例慢性HIV-1感染病人进行6个月HAART治疗,收集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病人外周血,检测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构成比及CD38、人白细胞抗原(HLA)-DR等活化标志,同时检测调节性T细胞增殖标志Ki-67和凋亡标志Caspase-3。结果 HAART完全应答者外周血中的Treg构成比、CD38和HLA-DR的表达、Ki-67和Caspase-3的表达均较无应答者有显著降低。结论 HAART能够抑制调节性T细胞活化和更替,这有助于进一步了解HAART的免疫学机制。
2015年02期 v.21;No.137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意;魏飞力;袁霖;杨籽翾;陈德喜;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病人血浆与脑脊液中,艾滋病病毒I型(HIV-1)的病毒载量、基因耐药突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72例AIDS病人配对的血浆和脑脊液标本,检测HIV-1病毒载量,对接受抗病毒治疗(ART)超过48周、但病毒载量>1000拷贝/mL的标本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 72例AIDS病人中,37例未接受ART,血浆和脑脊液的病毒载量分别为5.04(3.56~6.65)lg拷贝/mL和4.15(1.70~6.25)lg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14,P=0.001)。35名接受一线抗病毒药物治疗超过48周的病人,血浆和脑脊液中的病毒载量分别为1.69(1.69~6.49)lg拷贝/mL和1.70(1.70~4.34)lg拷贝/m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53,P=0.210)。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病人血浆及配对脑脊液病毒载量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治疗病人血浆和脑脊液中病毒载量检测结果不一致率为51.4%。产生耐药性是ART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血浆和配对脑脊液中的耐药基因突变位点类型基本一致。结论未接受ART病人血浆中的HIV-1病毒载量高于脑脊液。ART失败的病人(接受治疗但血浆和/或脑脊液病毒载量仍>50拷贝/mL)的血浆和脑脊液中,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存在较高的不一致率。ART失败外周血和中枢神经系统耐药突变基本一致。
2015年02期 v.21;No.137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意;魏飞力;袁霖;杨籽翾;陈德喜;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病人血浆与脑脊液中,艾滋病病毒I型(HIV-1)的病毒载量、基因耐药突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72例AIDS病人配对的血浆和脑脊液标本,检测HIV-1病毒载量,对接受抗病毒治疗(ART)超过48周、但病毒载量>1000拷贝/mL的标本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 72例AIDS病人中,37例未接受ART,血浆和脑脊液的病毒载量分别为5.04(3.56~6.65)lg拷贝/mL和4.15(1.70~6.25)lg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14,P=0.001)。35名接受一线抗病毒药物治疗超过48周的病人,血浆和脑脊液中的病毒载量分别为1.69(1.69~6.49)lg拷贝/mL和1.70(1.70~4.34)lg拷贝/m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53,P=0.210)。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病人血浆及配对脑脊液病毒载量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治疗病人血浆和脑脊液中病毒载量检测结果不一致率为51.4%。产生耐药性是ART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血浆和配对脑脊液中的耐药基因突变位点类型基本一致。结论未接受ART病人血浆中的HIV-1病毒载量高于脑脊液。ART失败的病人(接受治疗但血浆和/或脑脊液病毒载量仍>50拷贝/mL)的血浆和脑脊液中,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存在较高的不一致率。ART失败外周血和中枢神经系统耐药突变基本一致。
2015年02期 v.21;No.137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苗慧;王江蓉;陆云飞;徐庆年;陈晓蓉;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芪术汤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艾滋病(AIDS)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符合抗病毒标准的AIDS病人共74例,将其分为三组:单用HAART组30例,唐草片联合HAART组22例,复方芪术汤联合HAART组22例。每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3个月及6个月时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结果唐草片联合HAART组治疗6个月后,对比HAART组CD4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芪术汤联合HAART治疗6个月后,对比HAART组CD4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芪术汤与唐草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唐草片组、复方芪术汤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对比单用HAART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唐草片组、复方芪术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唐草片组、复方芪术汤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对比单用HAART组,中医证候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病人治疗中血常规、肝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芪术汤联合HAART治疗AIDS病人,对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提高CD4细胞计数有一定作用,与唐草片联合HAART疗效相当。相比于单用HAART治疗方案,复方芪术汤联合HAART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2015年02期 v.21;No.137 96-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苗慧;王江蓉;陆云飞;徐庆年;陈晓蓉;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芪术汤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艾滋病(AIDS)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符合抗病毒标准的AIDS病人共74例,将其分为三组:单用HAART组30例,唐草片联合HAART组22例,复方芪术汤联合HAART组22例。每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3个月及6个月时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结果唐草片联合HAART组治疗6个月后,对比HAART组CD4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芪术汤联合HAART治疗6个月后,对比HAART组CD4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芪术汤与唐草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唐草片组、复方芪术汤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对比单用HAART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唐草片组、复方芪术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唐草片组、复方芪术汤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对比单用HAART组,中医证候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病人治疗中血常规、肝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芪术汤联合HAART治疗AIDS病人,对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提高CD4细胞计数有一定作用,与唐草片联合HAART疗效相当。相比于单用HAART治疗方案,复方芪术汤联合HAART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2015年02期 v.21;No.137 96-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王健;梁碧颜;张小平;徐立然;邓鑫;李秀惠;王莉;谭行华;毛宇湘;张国梁;王军文;李晓东;王玉光;
目的了解2004-2013年中医药治疗的艾滋病(AIDS)病人入组时的特征,为进一步实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个省2004-2013年中医药治疗的AIDS病人入组治疗时的基本情况,建立Excel数据库,用SPSS 11.5软件分析其特征的变化趋势。结果 19个省2004-2013年累计治疗人数16 156例,男女性别比1.5∶1;平均年龄(39.3±11.2)岁,21~40岁年龄组病人逐年增多;已婚占70.8%;性传播、有偿供血和吸毒感染的占82.8%。性传播比例逐年上升,2013年达到64.0%。病人治疗时CD+4T淋巴细胞平均为332.9个/mm3;纯虚证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中所占比例为54.3%,在AIDS病人中占41.8%。总体随访率达到80%以上,5年生存率为59.2%。结论 19个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累计治疗人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进一步加强相应的干预措施,可提高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诊疗水平。
2015年02期 v.21;No.137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健;梁碧颜;张小平;徐立然;邓鑫;李秀惠;王莉;谭行华;毛宇湘;张国梁;王军文;李晓东;王玉光;
目的了解2004-2013年中医药治疗的艾滋病(AIDS)病人入组时的特征,为进一步实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个省2004-2013年中医药治疗的AIDS病人入组治疗时的基本情况,建立Excel数据库,用SPSS 11.5软件分析其特征的变化趋势。结果 19个省2004-2013年累计治疗人数16 156例,男女性别比1.5∶1;平均年龄(39.3±11.2)岁,21~40岁年龄组病人逐年增多;已婚占70.8%;性传播、有偿供血和吸毒感染的占82.8%。性传播比例逐年上升,2013年达到64.0%。病人治疗时CD+4T淋巴细胞平均为332.9个/mm3;纯虚证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中所占比例为54.3%,在AIDS病人中占41.8%。总体随访率达到80%以上,5年生存率为59.2%。结论 19个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累计治疗人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进一步加强相应的干预措施,可提高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诊疗水平。
2015年02期 v.21;No.137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洋;曾吉;叶景荣;卢红艳;
目的了解2013年北京市新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检测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的病例报告卡数据库和随访数据库,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截至2013年12月31日,北京市2013年新发现的2311例HIV/AIDS病人中,92.6%(2141例)在当年接受了首次CD4细胞检测。接受了首次检测的HIV/AIDS病人中,36.9%的人是在病例报告后7天以上进行的,CD4细胞计数平均值为382个/μL;42.3%的人首次CD4细胞计数≤350个/μL。样本来源为性病门诊、自愿咨询检测(VCT)、术前检测、其他就诊者检测的个案。首次CD4细胞检测的不及时率以及晚发现比例均较高。结论有针对性的提高新发现HIV/AIDS病人的CD4细胞检测的及时性,完善CD4细胞检测机制与合理分布检测设备,以保证符合抗病毒治疗要求的病人及时转介并接受治疗。
2015年02期 v.21;No.137 103-106+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李洋;曾吉;叶景荣;卢红艳;
目的了解2013年北京市新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检测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的病例报告卡数据库和随访数据库,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截至2013年12月31日,北京市2013年新发现的2311例HIV/AIDS病人中,92.6%(2141例)在当年接受了首次CD4细胞检测。接受了首次检测的HIV/AIDS病人中,36.9%的人是在病例报告后7天以上进行的,CD4细胞计数平均值为382个/μL;42.3%的人首次CD4细胞计数≤350个/μL。样本来源为性病门诊、自愿咨询检测(VCT)、术前检测、其他就诊者检测的个案。首次CD4细胞检测的不及时率以及晚发现比例均较高。结论有针对性的提高新发现HIV/AIDS病人的CD4细胞检测的及时性,完善CD4细胞检测机制与合理分布检测设备,以保证符合抗病毒治疗要求的病人及时转介并接受治疗。
2015年02期 v.21;No.137 103-106+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尹碧波;俄木阿呷;周海群;阿比伍呷;王科;王菊;莫海英;南磊;
目的了解彝族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孕产妇所生婴幼儿的死亡状况,为提高彝族感染HIV孕产妇所生儿童的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昭觉县2008年以来死亡的彝族感染HIV孕产妇所生的活产婴幼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昭觉县彝族感染HIV孕产妇所生婴幼儿的死亡率(15.8%,53/336)明显高于当地婴幼儿的死亡率(1.1%,47/4227),死亡年龄多在2岁以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肺部感染、消化道感染、新生儿窒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分娩前已知感染HIV、母亲孕产期使用过抗病毒药物,是减少感染HIV孕产妇所生婴幼儿死亡的保护因素。结论昭觉县彝族感染HIV孕产妇所生婴幼儿,经母婴传播途径感染HIV的风险较大,死亡原因与HIV感染状态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2015年02期 v.21;No.137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尹碧波;俄木阿呷;周海群;阿比伍呷;王科;王菊;莫海英;南磊;
目的了解彝族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孕产妇所生婴幼儿的死亡状况,为提高彝族感染HIV孕产妇所生儿童的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昭觉县2008年以来死亡的彝族感染HIV孕产妇所生的活产婴幼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昭觉县彝族感染HIV孕产妇所生婴幼儿的死亡率(15.8%,53/336)明显高于当地婴幼儿的死亡率(1.1%,47/4227),死亡年龄多在2岁以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肺部感染、消化道感染、新生儿窒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分娩前已知感染HIV、母亲孕产期使用过抗病毒药物,是减少感染HIV孕产妇所生婴幼儿死亡的保护因素。结论昭觉县彝族感染HIV孕产妇所生婴幼儿,经母婴传播途径感染HIV的风险较大,死亡原因与HIV感染状态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2015年02期 v.21;No.137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肖明;李一苇;霍炜;
目的分析菏泽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死亡情况。方法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下载200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现住址为菏泽市的死亡HIV/AIDS病例,回顾性分析这些病例的死亡情况。结果至2013年底,累计报告现住址为菏泽市的HIV/AIDS病人死亡病例171例,其中男性占63.74%,已婚占69.59%,血液传播占53.22%。平均死亡年龄(40.5±13.41)岁,年龄最小3岁,最大78岁。因AIDS、非AIDS其他疾病、其他原因、吸毒过量而死亡的分别占67.84%、17.54%、8.19%、0.58%;5.85%的死亡原因不详。死亡病例抗病毒治疗的比例为18.13%。2009年之前的死亡病例以血液传播为主,占74.19%;近5年(2009-2013年)的死亡病例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48.71%。确认阳性后1年内死亡的比例为76.02%。结论艾滋病为菏泽市HIV/AIDS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死亡病例传播途径由血液传播为主转向性传播为主;病例发现晚,应扩大HIV检测范围。
2015年02期 v.21;No.137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肖明;李一苇;霍炜;
目的分析菏泽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死亡情况。方法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下载200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现住址为菏泽市的死亡HIV/AIDS病例,回顾性分析这些病例的死亡情况。结果至2013年底,累计报告现住址为菏泽市的HIV/AIDS病人死亡病例171例,其中男性占63.74%,已婚占69.59%,血液传播占53.22%。平均死亡年龄(40.5±13.41)岁,年龄最小3岁,最大78岁。因AIDS、非AIDS其他疾病、其他原因、吸毒过量而死亡的分别占67.84%、17.54%、8.19%、0.58%;5.85%的死亡原因不详。死亡病例抗病毒治疗的比例为18.13%。2009年之前的死亡病例以血液传播为主,占74.19%;近5年(2009-2013年)的死亡病例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48.71%。确认阳性后1年内死亡的比例为76.02%。结论艾滋病为菏泽市HIV/AIDS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死亡病例传播途径由血液传播为主转向性传播为主;病例发现晚,应扩大HIV检测范围。
2015年02期 v.21;No.137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龚煜汉;张石则;王启兴;廖强;余刚;肖琳;马兆瑾;王科;王菊;尹碧波;边仕超;李洋亚;张广;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州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的艾滋病(AIDS)病人,因AIDS死亡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5-2012年中国艾滋病ART信息管理系统中的5525例凉山州艾滋病病人的基本情况、死亡时间、治疗情况、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检测结果等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死亡430例,其中287例(66.7%)死于AIDS相关疾病。病人接受治疗时的平均年龄为(34.5±9.0)岁,男性占86.4%(248/287),经静脉吸毒感染占76.0%(218/287),从确认HIV抗体阳性到接受ART的时间平均为(21.0±19.1)个月,9.6%(26/271)的病例治疗前最近一年患有肺结核。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分期,50.4%(140/278)的病死病例在治疗开始时为临床I期;开始治疗时CD4细胞计数检测平均为(219.9±130.1)个/mm3,88.9%(240/270)在350个/mm3。34.1%(98/287)的病例开始治疗前3个月出现AIDS相关疾病/症状;平均时间为(12.7±10.6)个月。52.3%(150/287)是在治疗开始后的12个月内病死。不同性别、感染途径、临床分期、首次CD4细胞计数检测结果、治疗前最近一年是否患有肺结核的AIDS病人,其病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因AIDS相关疾病死亡是凉山州接受ART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AIDS病人应定期进行随访和CD4细胞检测,及早接受ART。
2015年02期 v.21;No.137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龚煜汉;张石则;王启兴;廖强;余刚;肖琳;马兆瑾;王科;王菊;尹碧波;边仕超;李洋亚;张广;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州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的艾滋病(AIDS)病人,因AIDS死亡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5-2012年中国艾滋病ART信息管理系统中的5525例凉山州艾滋病病人的基本情况、死亡时间、治疗情况、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检测结果等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死亡430例,其中287例(66.7%)死于AIDS相关疾病。病人接受治疗时的平均年龄为(34.5±9.0)岁,男性占86.4%(248/287),经静脉吸毒感染占76.0%(218/287),从确认HIV抗体阳性到接受ART的时间平均为(21.0±19.1)个月,9.6%(26/271)的病例治疗前最近一年患有肺结核。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分期,50.4%(140/278)的病死病例在治疗开始时为临床I期;开始治疗时CD4细胞计数检测平均为(219.9±130.1)个/mm3,88.9%(240/270)在350个/mm3。34.1%(98/287)的病例开始治疗前3个月出现AIDS相关疾病/症状;平均时间为(12.7±10.6)个月。52.3%(150/287)是在治疗开始后的12个月内病死。不同性别、感染途径、临床分期、首次CD4细胞计数检测结果、治疗前最近一年是否患有肺结核的AIDS病人,其病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因AIDS相关疾病死亡是凉山州接受ART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AIDS病人应定期进行随访和CD4细胞检测,及早接受ART。
2015年02期 v.21;No.137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剑军;刘伟;梁富雄;朱金辉;周崇兴;方宁烨;王江伟;王斌;梁淑家;
目的了解广西部分地区已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病人中,艾滋病病毒(HIV)耐药株的发生情况。方法对南宁市和崇左市2011年已接受HAART>6个月的病人,进行横断面调查并采集血液样本检测HIV-1病毒载量,对病毒载量>1000拷贝/mL的样本进行耐药基因型分析。结果两市共调查并成功采集了1472例病人的血液样本,病毒未抑制率为4.6%(68/1472),最终获得64份序列用于耐药分析。发现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和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最主要耐药突变位点分别为G190A和M184V,未发现蛋白酶类抑制剂(PIs)有耐药突变,3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1.9%(28/1468)、1.6%(24/1468)和0.0%(0/1468),总耐药率为3.5%(52/1468)。52例病人出现了耐药,其中43.8%(28/64)病毒抑制失败病人对NNRTIs耐药,37.5%(24/64)对NRTIs耐药,29.7%(19/64)对NNRTIs和NRTIs双重耐药,81.3%(52/64)至少对某类药物有耐药。结论两个地区2011年已接受HAART人群中,HIV耐药株发生率较低,但出现了对NNRTIs和NRTIs双重耐药,值得关注。
2015年02期 v.21;No.137 117-11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李剑军;刘伟;梁富雄;朱金辉;周崇兴;方宁烨;王江伟;王斌;梁淑家;
目的了解广西部分地区已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病人中,艾滋病病毒(HIV)耐药株的发生情况。方法对南宁市和崇左市2011年已接受HAART>6个月的病人,进行横断面调查并采集血液样本检测HIV-1病毒载量,对病毒载量>1000拷贝/mL的样本进行耐药基因型分析。结果两市共调查并成功采集了1472例病人的血液样本,病毒未抑制率为4.6%(68/1472),最终获得64份序列用于耐药分析。发现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和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最主要耐药突变位点分别为G190A和M184V,未发现蛋白酶类抑制剂(PIs)有耐药突变,3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1.9%(28/1468)、1.6%(24/1468)和0.0%(0/1468),总耐药率为3.5%(52/1468)。52例病人出现了耐药,其中43.8%(28/64)病毒抑制失败病人对NNRTIs耐药,37.5%(24/64)对NRTIs耐药,29.7%(19/64)对NNRTIs和NRTIs双重耐药,81.3%(52/64)至少对某类药物有耐药。结论两个地区2011年已接受HAART人群中,HIV耐药株发生率较低,但出现了对NNRTIs和NRTIs双重耐药,值得关注。
2015年02期 v.21;No.137 117-11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万放换;思志生;聂永英;王继娇;余顺俊;杨建华;焦锋;韩云涛;
目的了解盈江县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流行趋势及相关因素,为吸毒人群艾滋病综合防治和科学干预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对2011-2013年盈江县强制戒毒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及HIV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吸毒人群1207人,1195人(99.0%)为男性,30~50岁年龄740人(占61.3%),30.7%(55/179)的人曾共用针具;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者仅占44.9%(53/118),HIV阳性者近一次性行为、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36.7%(11/30)、50.0%(9/18)。3年HIV平均阳性率为9.6%,呈下降趋势。单因素分析提示:女性、30~50岁、离异或丧偶、缅甸、其他民族、注射过毒品、共用针具、最近一次性行为使用全套、最近一年有商业性行为,与HIV感染率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共用针具吸毒[比值比(OR)=5.9,95%可信区间(CI):1.4~23.9)是HI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壮年男性是盈江县吸毒人群艾滋病防制的重点,存在经血、经性行为而感染和传播HIV的危险,应加强健康教育和综合干预工作,同时给予缅甸跨境人员更多关注。
2015年02期 v.21;No.137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万放换;思志生;聂永英;王继娇;余顺俊;杨建华;焦锋;韩云涛;
目的了解盈江县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流行趋势及相关因素,为吸毒人群艾滋病综合防治和科学干预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对2011-2013年盈江县强制戒毒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及HIV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吸毒人群1207人,1195人(99.0%)为男性,30~50岁年龄740人(占61.3%),30.7%(55/179)的人曾共用针具;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者仅占44.9%(53/118),HIV阳性者近一次性行为、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36.7%(11/30)、50.0%(9/18)。3年HIV平均阳性率为9.6%,呈下降趋势。单因素分析提示:女性、30~50岁、离异或丧偶、缅甸、其他民族、注射过毒品、共用针具、最近一次性行为使用全套、最近一年有商业性行为,与HIV感染率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共用针具吸毒[比值比(OR)=5.9,95%可信区间(CI):1.4~23.9)是HI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壮年男性是盈江县吸毒人群艾滋病防制的重点,存在经血、经性行为而感染和传播HIV的危险,应加强健康教育和综合干预工作,同时给予缅甸跨境人员更多关注。
2015年02期 v.21;No.137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仕一;王毅;李六林;樊静;赵西和;杨晓玲;刘江;杨干金;李伟;笪旭辉;任廷飞;王洪明;贾秀伟;廖平;
目的了解绵阳市、县两级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相关行为及疫情现状。方法以绵阳市辖区内MSM为对象,应用滚雪球抽样法,在固定场所,知情同意下招募调查对象,进行自填式匿名行为学调查和生物学检测。结果调查MSM 833人,其中市级267人,县级566人。县级MSM年龄较小,文化程度低,未婚比例较高,与市级MSM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市级为99.6%(266/267),高于县级的97.0%(549/566)(P<0.05)。市、县级MSM寻找性伴场所分别为:酒吧型8.2%(13/159)、28.5%(121/424),浴室型1.9%(3/159)、20.5%(87/424),公园型19.5%(31/159)、3.1%(13/424),网络型64.2%(102/159)、36.3%(154/424),家庭型6.3%(10/159)、11.6%(49/424)(P<0.05)。市、县级MSM分别有66.9%(99/148)、52.2%(224/429)在当地寻找性伴,24.3%(36/148)、33.8%(145/429)在郊县及绵阳城区,8.8%(13/148)、14.0%(60/429)在成都及其他地区(P<0.05)。市级MSM中,有91.0%(243/267)的人近6个月有男性肛交,高于县级的83.0%(470/566);近1周肛交次数≥2的,县级为35.1%(162/462),高于市级的26.5%(61/230)(P<0.05),不同性伴性行为保护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市、县级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分别为4.5%(12/267)、2.2%(12/534),梅毒感染率分别为7.1%(19/267)、2.6%(7/267)。结论市、县级MSM具有不同的人口学特征和HIV/梅毒流行现状及流行因素,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
2015年02期 v.21;No.137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仕一;王毅;李六林;樊静;赵西和;杨晓玲;刘江;杨干金;李伟;笪旭辉;任廷飞;王洪明;贾秀伟;廖平;
目的了解绵阳市、县两级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相关行为及疫情现状。方法以绵阳市辖区内MSM为对象,应用滚雪球抽样法,在固定场所,知情同意下招募调查对象,进行自填式匿名行为学调查和生物学检测。结果调查MSM 833人,其中市级267人,县级566人。县级MSM年龄较小,文化程度低,未婚比例较高,与市级MSM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市级为99.6%(266/267),高于县级的97.0%(549/566)(P<0.05)。市、县级MSM寻找性伴场所分别为:酒吧型8.2%(13/159)、28.5%(121/424),浴室型1.9%(3/159)、20.5%(87/424),公园型19.5%(31/159)、3.1%(13/424),网络型64.2%(102/159)、36.3%(154/424),家庭型6.3%(10/159)、11.6%(49/424)(P<0.05)。市、县级MSM分别有66.9%(99/148)、52.2%(224/429)在当地寻找性伴,24.3%(36/148)、33.8%(145/429)在郊县及绵阳城区,8.8%(13/148)、14.0%(60/429)在成都及其他地区(P<0.05)。市级MSM中,有91.0%(243/267)的人近6个月有男性肛交,高于县级的83.0%(470/566);近1周肛交次数≥2的,县级为35.1%(162/462),高于市级的26.5%(61/230)(P<0.05),不同性伴性行为保护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市、县级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分别为4.5%(12/267)、2.2%(12/534),梅毒感染率分别为7.1%(19/267)、2.6%(7/267)。结论市、县级MSM具有不同的人口学特征和HIV/梅毒流行现状及流行因素,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
2015年02期 v.21;No.137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周建波;黎书炜;王金塔;甄森;卞琛;郝超;
目的了解江苏省常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不同性取向(Gay和Bi)的人口学和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常州MSM的主要活动场所和互联网等,通过滚雪球法招募MSM。经问卷调查收集MSM人口学及行为等特征信息,并采集血液标本检测HIV和梅毒抗体。结果在调查的264名对象中,性取向为同性恋(Gay)和双性恋者(Bi)分别为41.7%和58.3%。在近6个月中,Gay和Bi与女性发生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10.0%和4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江苏省户籍、近1年未检测过艾滋病病毒(HIV)、近6个月无异性性行为,是未每次使用安全套的危险因素。结论 Gay和Bi中拥有很高比例的女性性伴,同时存在传播HIV的高危行为,故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手段减少HIV传播。
2015年02期 v.21;No.137 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周建波;黎书炜;王金塔;甄森;卞琛;郝超;
目的了解江苏省常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不同性取向(Gay和Bi)的人口学和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常州MSM的主要活动场所和互联网等,通过滚雪球法招募MSM。经问卷调查收集MSM人口学及行为等特征信息,并采集血液标本检测HIV和梅毒抗体。结果在调查的264名对象中,性取向为同性恋(Gay)和双性恋者(Bi)分别为41.7%和58.3%。在近6个月中,Gay和Bi与女性发生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10.0%和4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江苏省户籍、近1年未检测过艾滋病病毒(HIV)、近6个月无异性性行为,是未每次使用安全套的危险因素。结论 Gay和Bi中拥有很高比例的女性性伴,同时存在传播HIV的高危行为,故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手段减少HIV传播。
2015年02期 v.21;No.137 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彭景舆;洪福昌;蔡于茂;熊明洲;韩雪;蓝丽娜;吴肖冰;陈立章;冯铁建;
目的研究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危险因素及其交互作用,为艾滋病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在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MSM项目门诊和夕颜文化传播中心MSM关爱室,招募MSM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并采集5~10mL外周静脉血检测HIV和梅毒抗体。以HIV感染状况为因变量,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梅毒感染状况、性行为状况等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共调查406名MSM,完成调查的369名MSM,有效率90.9%。低文化程度、梅毒感染、自认感染风险低、正确用安全套能否预防HIV(安全套预防认知)、肛交角色为被动方,是MSM发生HIV感染的危险因素,梅毒与学历之间、固定性伴与网络寻找性伴之间、肛交角色与肛交用套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性取向分别与居住状态、梅毒、性病史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MSM的HIV感染是多种危险因素引起的,各危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更提示MSM艾滋病防治的复杂性,对其干预应采取综合措施。
2015年02期 v.21;No.137 1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彭景舆;洪福昌;蔡于茂;熊明洲;韩雪;蓝丽娜;吴肖冰;陈立章;冯铁建;
目的研究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危险因素及其交互作用,为艾滋病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在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MSM项目门诊和夕颜文化传播中心MSM关爱室,招募MSM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并采集5~10mL外周静脉血检测HIV和梅毒抗体。以HIV感染状况为因变量,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梅毒感染状况、性行为状况等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共调查406名MSM,完成调查的369名MSM,有效率90.9%。低文化程度、梅毒感染、自认感染风险低、正确用安全套能否预防HIV(安全套预防认知)、肛交角色为被动方,是MSM发生HIV感染的危险因素,梅毒与学历之间、固定性伴与网络寻找性伴之间、肛交角色与肛交用套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性取向分别与居住状态、梅毒、性病史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MSM的HIV感染是多种危险因素引起的,各危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更提示MSM艾滋病防治的复杂性,对其干预应采取综合措施。
2015年02期 v.21;No.137 1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董薇;周楚;王玉;贾曼红;李佑芳;周月姣;刘伟;陈曦;郑军;吴尊友;柔克明;
目的了解低档暗娼对女用安全套(女套)和暴露前预防用药(PrEP)两种预防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干预措施的虚拟接受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对广西、湖南、云南三省(自治区)12个市(县)的低档暗娼开展一对一问卷调查,调查员向研究对象展示女套和PrEP药物实物并解释使用方法,收集该人群的社会人口学特征、PrEP和女套的虚拟接受意愿等信息,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1093名暗娼,有意愿使用女套的有732人(67.0%)。1076名HIV阴性的暗娼中,愿意接受PrEP的有709人(65.9%)。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35岁[比值比(OR)=1.377,P<0.05]、艾滋病基本知识问题得分>6分(OR=1.789,P<0.01)、最近一月坚持使用男用安全套(OR=1.406,P<0.05)的暗娼,对女套的虚拟接受意愿更高。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OR=0.541,P<0.01)、艾滋病基本知识问题得分>6分(OR=1.696,P<0.01)及近一年接受过同伴教育(OR=1.980,P<0.01)的暗娼,对于PrEP的虚拟接受意愿更高。结论低档暗娼人群对女套和PrEP两种预防干预措施的虚拟接受意愿较高,了解艾滋病基本知识是低档暗娼接受新干预措施的促进因素,年龄较大的暗娼更愿意接受女套,同伴教育可能是PrEP推广的有效方式。
2015年02期 v.21;No.137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董薇;周楚;王玉;贾曼红;李佑芳;周月姣;刘伟;陈曦;郑军;吴尊友;柔克明;
目的了解低档暗娼对女用安全套(女套)和暴露前预防用药(PrEP)两种预防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干预措施的虚拟接受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对广西、湖南、云南三省(自治区)12个市(县)的低档暗娼开展一对一问卷调查,调查员向研究对象展示女套和PrEP药物实物并解释使用方法,收集该人群的社会人口学特征、PrEP和女套的虚拟接受意愿等信息,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1093名暗娼,有意愿使用女套的有732人(67.0%)。1076名HIV阴性的暗娼中,愿意接受PrEP的有709人(65.9%)。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35岁[比值比(OR)=1.377,P<0.05]、艾滋病基本知识问题得分>6分(OR=1.789,P<0.01)、最近一月坚持使用男用安全套(OR=1.406,P<0.05)的暗娼,对女套的虚拟接受意愿更高。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OR=0.541,P<0.01)、艾滋病基本知识问题得分>6分(OR=1.696,P<0.01)及近一年接受过同伴教育(OR=1.980,P<0.01)的暗娼,对于PrEP的虚拟接受意愿更高。结论低档暗娼人群对女套和PrEP两种预防干预措施的虚拟接受意愿较高,了解艾滋病基本知识是低档暗娼接受新干预措施的促进因素,年龄较大的暗娼更愿意接受女套,同伴教育可能是PrEP推广的有效方式。
2015年02期 v.21;No.137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钟文英;王小波;李琦;李炜;王进;
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基因分型及梅毒与尖锐湿疣(CA)患者皮损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体外扩增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DNA芯片技术,对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9月皮肤性病科门诊诊断为CA的患者的皮损组织进行HPV检测及分型,并随访A组(同时合并梅毒感染的CA患者,低危型A1组,高危型A2组)、B组(单纯的CA患者,低危型B1组,高危型B2组),经微波治疗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结果满足调查条件的198例患者中,A组48例(A1组33例,A2组15例),B组150例(B1组98例,B2组52例)。A组共34例复发,其中A1组占60.6%(20/33),A2组占93.3%(14/15)。B组共79例复发,其中B1组占40.8%(40/98),B2组占75.0%(39/52)。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8,P<0.05),A1与A2、B1与B2及A1与B1三组之间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880、15.924、3.894,P均<0.05),但A2与B2之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8,P>0.05)。结论合并梅毒可能提高尖锐湿疣的复发率,尤其在HPV低危型中更为显著,不论是否合并梅毒,HPV高危型较低危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更易复发。
2015年02期 v.21;No.137 14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钟文英;王小波;李琦;李炜;王进;
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基因分型及梅毒与尖锐湿疣(CA)患者皮损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体外扩增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DNA芯片技术,对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9月皮肤性病科门诊诊断为CA的患者的皮损组织进行HPV检测及分型,并随访A组(同时合并梅毒感染的CA患者,低危型A1组,高危型A2组)、B组(单纯的CA患者,低危型B1组,高危型B2组),经微波治疗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结果满足调查条件的198例患者中,A组48例(A1组33例,A2组15例),B组150例(B1组98例,B2组52例)。A组共34例复发,其中A1组占60.6%(20/33),A2组占93.3%(14/15)。B组共79例复发,其中B1组占40.8%(40/98),B2组占75.0%(39/52)。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8,P<0.05),A1与A2、B1与B2及A1与B1三组之间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880、15.924、3.894,P均<0.05),但A2与B2之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8,P>0.05)。结论合并梅毒可能提高尖锐湿疣的复发率,尤其在HPV低危型中更为显著,不论是否合并梅毒,HPV高危型较低危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更易复发。
2015年02期 v.21;No.137 14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韩燕;尹跃平;曹文苓;朱邦勇;郑钟洁;吴兴中;唐小正;张保原;陈绍椿;戴秀芹;陈祥生;
目的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国淋球菌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耐药监测方案》,发现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方法在6个签署《中国淋球菌头孢菌素临床耐药监测工作协议书》的监测点,经方便抽样,招募并随访成功191例无并发症的淋病患者,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淋病患者进行调查,并对患者的标本进行淋球菌药敏纸片扩散(K-B)法的测定。结果 191例无并发症的淋病患者中,56例患者自述曾经患有性传播疾病,95.8%的患者以分泌物异常就诊。其中150例患者利用头孢曲松钠治疗,剂量为1000~7000mg不等。淋球菌药敏纸片扩散法结果显示,90.0%的菌株对头孢曲松钠敏感,85.9%菌株对头孢克肟敏感。结论在推进《中国淋球菌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耐药监测方案》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1)临床医生用药的剂量差别较大;2)采用K-B法作为监测药物的敏感性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3)应增加相关性传播疾病的筛查及相关药物的调查。
2015年02期 v.21;No.137 146-148+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韩燕;尹跃平;曹文苓;朱邦勇;郑钟洁;吴兴中;唐小正;张保原;陈绍椿;戴秀芹;陈祥生;
目的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国淋球菌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耐药监测方案》,发现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方法在6个签署《中国淋球菌头孢菌素临床耐药监测工作协议书》的监测点,经方便抽样,招募并随访成功191例无并发症的淋病患者,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淋病患者进行调查,并对患者的标本进行淋球菌药敏纸片扩散(K-B)法的测定。结果 191例无并发症的淋病患者中,56例患者自述曾经患有性传播疾病,95.8%的患者以分泌物异常就诊。其中150例患者利用头孢曲松钠治疗,剂量为1000~7000mg不等。淋球菌药敏纸片扩散法结果显示,90.0%的菌株对头孢曲松钠敏感,85.9%菌株对头孢克肟敏感。结论在推进《中国淋球菌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耐药监测方案》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1)临床医生用药的剂量差别较大;2)采用K-B法作为监测药物的敏感性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3)应增加相关性传播疾病的筛查及相关药物的调查。
2015年02期 v.21;No.137 146-148+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广悦;张宝霞;曹庆生;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茶多酚对尖锐湿疣的疗效,以及对尖锐湿疣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12、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2名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单纯激光治疗组)、B组(单纯ALA-PDT组)、C组(ALA-PDT联合茶多酚组),每组各34人;另选30名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D组)。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双抗体夹心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各组血清IL-2、IL-12、IL-10水平,对比分析各组血清IL-2、IL-12、IL-10水平变化及意义。结果治疗前,A组、B组和C组血清IL-2、IL-12水平低于D组,IL-10水平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D组比较,t值分别为6.67,9.36,6.80;B组与D组比较,t值分别为8.14,12.22,8.79;C组与D组比较,t值分别,7.76,8.87,9.57;均P<0.05);A组、B组和C组之间血清IL-2、IL-12、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比较,t值分别为0.51,1.25,1.08;A组与C组比较,t值分别为0.13,0.76,1.49;B组与C组比较,t值分别为0.43,0.25,0.55;均P>0.05)。治疗后3个月,B组和C组血清IL-2、IL-12水平高于治疗前,IL-10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t值分别为4.44,9.22,9.10;C组t值分别10.65,9.86,11.99;均P<0.05);B组和C组血清IL-2、IL-12、IL-10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A组比较,t值分别为2.59,2.11,2.35;C组与A组比较,t值分别7.35,3.56,4.12;均P<0.05);B组和C组血清IL-2、IL-12、IL-1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6.64,4.44,2.67;均P<0.05)。结论 ALA-PDT联合茶多酚能治愈尖锐湿疣并防止其复发,其机制可能与升高IL-2、IL-12水平,降低IL-10水平有关。
2015年02期 v.21;No.137 149-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广悦;张宝霞;曹庆生;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茶多酚对尖锐湿疣的疗效,以及对尖锐湿疣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12、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2名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单纯激光治疗组)、B组(单纯ALA-PDT组)、C组(ALA-PDT联合茶多酚组),每组各34人;另选30名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D组)。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双抗体夹心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各组血清IL-2、IL-12、IL-10水平,对比分析各组血清IL-2、IL-12、IL-10水平变化及意义。结果治疗前,A组、B组和C组血清IL-2、IL-12水平低于D组,IL-10水平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D组比较,t值分别为6.67,9.36,6.80;B组与D组比较,t值分别为8.14,12.22,8.79;C组与D组比较,t值分别,7.76,8.87,9.57;均P<0.05);A组、B组和C组之间血清IL-2、IL-12、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比较,t值分别为0.51,1.25,1.08;A组与C组比较,t值分别为0.13,0.76,1.49;B组与C组比较,t值分别为0.43,0.25,0.55;均P>0.05)。治疗后3个月,B组和C组血清IL-2、IL-12水平高于治疗前,IL-10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t值分别为4.44,9.22,9.10;C组t值分别10.65,9.86,11.99;均P<0.05);B组和C组血清IL-2、IL-12、IL-10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A组比较,t值分别为2.59,2.11,2.35;C组与A组比较,t值分别7.35,3.56,4.12;均P<0.05);B组和C组血清IL-2、IL-12、IL-1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6.64,4.44,2.67;均P<0.05)。结论 ALA-PDT联合茶多酚能治愈尖锐湿疣并防止其复发,其机制可能与升高IL-2、IL-12水平,降低IL-10水平有关。
2015年02期 v.21;No.137 149-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黄彩英;车欣;辛颖;
目的应用胶体金法快速法(TPCG)检测血清梅毒抗体,并与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比较,对胶体金快速法的应用性进行评价。方法对29 640例(A组)需要检测梅毒的患者血清,用TPPA法检测,对结果阳性的用TPCG法复查。对4892例(B组)需要应用快速法检测梅毒的患者血清,用TPCG法检测,对结果阳性者用TPPA法复查。对8份梅毒抗体阳性血清用阴性血清进行倍比稀释,对稀释后的同一份血清分别用TPPA法和TPCG法进行定性检测,以比较TPCG法的灵敏度和可检测范围。结果 A组TPPA法检出616例阳性,用TPCG复查612例阳,阳性符合率为99.35%;阳性漏检率为0.01%;B组TPCG法共检测出91例阳性,用TPPA法复查80例阳性,符合率为87.9%。TPCG法能检测到TPPA法下限的1/2~1/4,可从下限开始检测出下限的1024倍或更高。结论 TPCG法敏感度高,漏检率低,试剂易于保存,独立包装,操作简单,结果易于判断,能满足基层医院筛查的需要,对于阳性结果,应结合症状,必要时可以到上级医院复查。
2015年02期 v.21;No.137 152-153+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彩英;车欣;辛颖;
目的应用胶体金法快速法(TPCG)检测血清梅毒抗体,并与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比较,对胶体金快速法的应用性进行评价。方法对29 640例(A组)需要检测梅毒的患者血清,用TPPA法检测,对结果阳性的用TPCG法复查。对4892例(B组)需要应用快速法检测梅毒的患者血清,用TPCG法检测,对结果阳性者用TPPA法复查。对8份梅毒抗体阳性血清用阴性血清进行倍比稀释,对稀释后的同一份血清分别用TPPA法和TPCG法进行定性检测,以比较TPCG法的灵敏度和可检测范围。结果 A组TPPA法检出616例阳性,用TPCG复查612例阳,阳性符合率为99.35%;阳性漏检率为0.01%;B组TPCG法共检测出91例阳性,用TPPA法复查80例阳性,符合率为87.9%。TPCG法能检测到TPPA法下限的1/2~1/4,可从下限开始检测出下限的1024倍或更高。结论 TPCG法敏感度高,漏检率低,试剂易于保存,独立包装,操作简单,结果易于判断,能满足基层医院筛查的需要,对于阳性结果,应结合症状,必要时可以到上级医院复查。
2015年02期 v.21;No.137 152-153+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琼海;许圆圆;褚晨静;林海江;
目的了解台州市梅毒病例的诊断符合情况。方法按照卫生行业标准,对每年一季度报告的梅毒病例开展核查,由具有相关经验、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到医疗机构现场,将网络报告的梅毒病例信息与医疗机构就诊日志、病案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核对,判断其诊断符合情况。结果 2011-2013年梅毒病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9.5%(770/1294)、91.1%(759/833)和90.7%(833/918),一期梅毒和三期梅毒的诊断符合率相对较高,胎传梅毒最低。结论应加强对临床医生梅毒诊断和报告知识的培训。
2015年02期 v.21;No.137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吴琼海;许圆圆;褚晨静;林海江;
目的了解台州市梅毒病例的诊断符合情况。方法按照卫生行业标准,对每年一季度报告的梅毒病例开展核查,由具有相关经验、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到医疗机构现场,将网络报告的梅毒病例信息与医疗机构就诊日志、病案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核对,判断其诊断符合情况。结果 2011-2013年梅毒病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9.5%(770/1294)、91.1%(759/833)和90.7%(833/918),一期梅毒和三期梅毒的诊断符合率相对较高,胎传梅毒最低。结论应加强对临床医生梅毒诊断和报告知识的培训。
2015年02期 v.21;No.137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