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思童;李洋;韩丽涛;卢红艳;徐杰;斗智;陶潜;吴尊友;
目的分析中国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未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计数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区间校正法",对北京市324名未接受HAART的HIV阳性MSM,在感染HIV后各年的平均CD4细胞计数进行估算;选择未治疗HIV阳性MSM人群CD4细胞计数变化服从的理论函数,拟合理论变化曲线,并估计该人群HIV潜伏期的平均时长。结果未接受HAART的HIV阳性MSM,其HIV潜伏期平均约为7年。其中,HIV潜伏前期(从急性感染期结束到CD4细胞计数降至350个/mm3)平均约为4.33年,该时期CD4细胞计数的年平均下降速率为35个/mm3;HIV潜伏后期(200个/mm3≤CD4细胞计数≤350个/mm3)平均约为2.66年,该时期CD4细胞计数的年平均下降速率为56个/mm3。结论中国MSM人群中未治疗的HIV感染者CD4细胞计数下降速率较快,不同感染阶段CD4细胞计数下降速率不同。
2013年11期 v.19;No.122 780-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罗思童;李洋;韩丽涛;卢红艳;徐杰;斗智;陶潜;吴尊友;
目的分析中国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未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计数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区间校正法",对北京市324名未接受HAART的HIV阳性MSM,在感染HIV后各年的平均CD4细胞计数进行估算;选择未治疗HIV阳性MSM人群CD4细胞计数变化服从的理论函数,拟合理论变化曲线,并估计该人群HIV潜伏期的平均时长。结果未接受HAART的HIV阳性MSM,其HIV潜伏期平均约为7年。其中,HIV潜伏前期(从急性感染期结束到CD4细胞计数降至350个/mm3)平均约为4.33年,该时期CD4细胞计数的年平均下降速率为35个/mm3;HIV潜伏后期(200个/mm3≤CD4细胞计数≤350个/mm3)平均约为2.66年,该时期CD4细胞计数的年平均下降速率为56个/mm3。结论中国MSM人群中未治疗的HIV感染者CD4细胞计数下降速率较快,不同感染阶段CD4细胞计数下降速率不同。
2013年11期 v.19;No.122 780-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李玉革;陈访贤;岳一姬;冯爱国;刘金宝;
目的查找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新疆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的良性发展。方法应用灰关联分析法,对新疆乌鲁木齐市、伊犁地区、喀什地区、哈密地区2008-2010年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序。结果哈密地区2010年的γi值最高为0.837 2,喀什地区2008年的γi值最低为0.578 3。哈密地区2010年AIDS综合防治效果最好。结论灰关联分析法计算较为简单,可充分利用样本的全部信息,并通过分辨系数改变综合评价区分效度。
2013年11期 v.19;No.122 784-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李玉革;陈访贤;岳一姬;冯爱国;刘金宝;
目的查找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新疆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的良性发展。方法应用灰关联分析法,对新疆乌鲁木齐市、伊犁地区、喀什地区、哈密地区2008-2010年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序。结果哈密地区2010年的γi值最高为0.837 2,喀什地区2008年的γi值最低为0.578 3。哈密地区2010年AIDS综合防治效果最好。结论灰关联分析法计算较为简单,可充分利用样本的全部信息,并通过分辨系数改变综合评价区分效度。
2013年11期 v.19;No.122 784-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何丹;梁家智;蒲杰;何朝华;
目的了解四川省孕产妇接受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服务的情况,为扩大预防母婴传播覆盖面而制定全省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2008-2010年,收集四川省所有县(市、区)接受孕产期保健的孕产妇艾滋病检测情况,按不同地区进行分析。结果全省孕产妇HIV抗体检测率、孕产妇孕期HIV抗体检测率、住院分娩产妇HIV抗体检测率逐年提高(P<0.0001),不同地区的孕产妇HIV抗体检测率、孕产妇孕期HIV抗体检测率、住院分娩产妇HIV抗体检测率不同(P<0.0001)。按照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由高到低,将全省分为三类区域,一类地区孕产妇的HIV抗体检测率为97.07%,孕产妇孕期HIV抗体检测率为87.42%,住院分娩产妇HIV抗体检测率为97.13%;二类地区孕产妇的HIV抗体检测率为79.70%,孕产妇孕期HIV抗体检测率为44.62%,住院分娩产妇HIV抗体检测率为80.90%;三类地区孕产妇的住院分娩率为56.08%,孕产妇HIV抗体检测率为54.99%,孕产妇孕期HIV抗体检测率为31.06%,住院分娩产妇HIV抗体检测率为88.02%,非住院分娩产妇HIV抗体检测率仅13.13%。结论不同地区孕产妇HIV抗体检测情况差距明显,应采取区域化的应对措施,进一步扩大预防母婴传播覆盖面。
2013年11期 v.19;No.122 787-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何丹;梁家智;蒲杰;何朝华;
目的了解四川省孕产妇接受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服务的情况,为扩大预防母婴传播覆盖面而制定全省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2008-2010年,收集四川省所有县(市、区)接受孕产期保健的孕产妇艾滋病检测情况,按不同地区进行分析。结果全省孕产妇HIV抗体检测率、孕产妇孕期HIV抗体检测率、住院分娩产妇HIV抗体检测率逐年提高(P<0.0001),不同地区的孕产妇HIV抗体检测率、孕产妇孕期HIV抗体检测率、住院分娩产妇HIV抗体检测率不同(P<0.0001)。按照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由高到低,将全省分为三类区域,一类地区孕产妇的HIV抗体检测率为97.07%,孕产妇孕期HIV抗体检测率为87.42%,住院分娩产妇HIV抗体检测率为97.13%;二类地区孕产妇的HIV抗体检测率为79.70%,孕产妇孕期HIV抗体检测率为44.62%,住院分娩产妇HIV抗体检测率为80.90%;三类地区孕产妇的住院分娩率为56.08%,孕产妇HIV抗体检测率为54.99%,孕产妇孕期HIV抗体检测率为31.06%,住院分娩产妇HIV抗体检测率为88.02%,非住院分娩产妇HIV抗体检测率仅13.13%。结论不同地区孕产妇HIV抗体检测情况差距明显,应采取区域化的应对措施,进一步扩大预防母婴传播覆盖面。
2013年11期 v.19;No.122 787-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王晶;刘佳;吴建军;廖玲洁;崔为国;王允琮;苏斌;赵全璧;王霞;阮玉华;邵一鸣;邢辉;
目的分析接受一线抗病毒治疗(ART)时间较长的艾滋病(AIDS)病人,更换二线药物后的治疗效果及相关耐药位点的变化。方法在河南和安徽采用随访观察的方法,比较更换二线药物前和换药10个月左右,AIDS病人病毒及免疫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共调查68名AIDS病人,更换抗病毒药物前治疗时间中位数为77个月。病毒载量(VL)≥1 000拷贝/mL组,在换药后病毒抑制率为79.1%(34/43),换药前后的耐药率分别为76.7%和9.3%(P<0.05);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分别为186个/μL和320个/μL(P<0.05)。耐药组换药后的耐药率为11.4%(4/35),换药后病毒抑制率由换药前的5.7%上升到82.9%(P<0.05);换药前后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分别为187个/μL和325个/μL(P<0.05)。换药前常见的耐药位点包括K103N、Y181C、TAMs、M184V和69位插入复合体,而换药后的蛋白酶抑制剂(PIs)突变位点为M46I。结论对于长期接受一线ART且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或耐药的病人,更换二线药物后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而对于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或非耐药的病人,如何换药仍需进一步研究。
2013年11期 v.19;No.122 791-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晶;刘佳;吴建军;廖玲洁;崔为国;王允琮;苏斌;赵全璧;王霞;阮玉华;邵一鸣;邢辉;
目的分析接受一线抗病毒治疗(ART)时间较长的艾滋病(AIDS)病人,更换二线药物后的治疗效果及相关耐药位点的变化。方法在河南和安徽采用随访观察的方法,比较更换二线药物前和换药10个月左右,AIDS病人病毒及免疫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共调查68名AIDS病人,更换抗病毒药物前治疗时间中位数为77个月。病毒载量(VL)≥1 000拷贝/mL组,在换药后病毒抑制率为79.1%(34/43),换药前后的耐药率分别为76.7%和9.3%(P<0.05);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分别为186个/μL和320个/μL(P<0.05)。耐药组换药后的耐药率为11.4%(4/35),换药后病毒抑制率由换药前的5.7%上升到82.9%(P<0.05);换药前后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分别为187个/μL和325个/μL(P<0.05)。换药前常见的耐药位点包括K103N、Y181C、TAMs、M184V和69位插入复合体,而换药后的蛋白酶抑制剂(PIs)突变位点为M46I。结论对于长期接受一线ART且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或耐药的病人,更换二线药物后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而对于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或非耐药的病人,如何换药仍需进一步研究。
2013年11期 v.19;No.122 791-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张雯;肖江;韩宁;杨涤;李彦媚;黄英秀;田云飞;苏文晶;赵红心;
目的比较国内目前抗艾滋病病毒(HIV)治疗方案,对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影响。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就诊于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一科、初治为接受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的HIV/AIDS病人,以及一线治疗失败更换为二线方案的HIV/AIDS病人,收集他们治疗48周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对HIV/AIDS病人估计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结果共收治96名病人,其中初治接受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奈韦拉平(NVP)治疗的病人30例,初治接受替诺福韦(TDF)+3TC+依非韦伦(EFV)的病人46例,一线治疗失败更换为TDF+3TC+克力芝(LPV/r)的病人20例。三组病人治疗48周后,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4),eGFR平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3)。与基线相比,一线治疗失败后更换为TDF+3TC+LPV/r方案的病人治疗48周后,eGFR平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但eGFR平均水平与基线相比下降程度明显,为-14.12ml/min/1.73m2。结论三组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的病人,均没有发现明显的eGFR的变化,可能需要对HIV/AIDS病人进行长期的肾脏功能指标的监测。
2013年11期 v.19;No.122 795-797+8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张雯;肖江;韩宁;杨涤;李彦媚;黄英秀;田云飞;苏文晶;赵红心;
目的比较国内目前抗艾滋病病毒(HIV)治疗方案,对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影响。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就诊于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一科、初治为接受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的HIV/AIDS病人,以及一线治疗失败更换为二线方案的HIV/AIDS病人,收集他们治疗48周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对HIV/AIDS病人估计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结果共收治96名病人,其中初治接受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奈韦拉平(NVP)治疗的病人30例,初治接受替诺福韦(TDF)+3TC+依非韦伦(EFV)的病人46例,一线治疗失败更换为TDF+3TC+克力芝(LPV/r)的病人20例。三组病人治疗48周后,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4),eGFR平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3)。与基线相比,一线治疗失败后更换为TDF+3TC+LPV/r方案的病人治疗48周后,eGFR平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但eGFR平均水平与基线相比下降程度明显,为-14.12ml/min/1.73m2。结论三组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的病人,均没有发现明显的eGFR的变化,可能需要对HIV/AIDS病人进行长期的肾脏功能指标的监测。
2013年11期 v.19;No.122 795-797+8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朱琳;王岚;刘慧鑫;王璐;韩娟;何文生;周建平;金艳涛;汪宁;
目的了解2012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艾滋病病毒(HIV)单阳家庭中,HIV阴性配偶的阳转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7-12月,对河南省驻马店市单阳家庭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HIV单阳家庭的基本信息、配偶间性行为信息、原阳者的治疗信息、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并对阴性配偶进行采血检测其HIV抗体阳转情况。结果共随访单阳家庭3 850户,阴性配偶3 850人,其中HIV抗体阳转17人,2012年驻马店市单阳家庭阴性配偶的HIV阳转率为0.44%。按原阳者性别分层,分别得到原阳者为男性的女性配偶阳转的危险因素为:近一年夫妻性生活不坚持使用安全套[比值比(OR)=31.176,95%可信区间(CI):6.617~146.884,P<0.000 1]。原阳者为女性的男性配偶阳转的危险因素为:近一年夫妻性生活不坚持使用安全套(OR=37.859,95%CI:10.058~142.504,P<0.000 1),近一年夫妻性生活频次>2次/月(OR=5.875,95%CI:1.200~28.771,P=0.028 9),最近一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OR=5.983,95%CI:1.213~29.503,P=0.028 0)。综合来看,家庭内配偶间HIV传播的影响因素为:近一年夫妻性生活不坚持使用安全套(OR=32.557,95%CI:11.772~90.042,P<0.000 1),近一年夫妻性生活频次>2次/月(OR=5.630,95%CI:1.775~17.854,P=0.003 3),最近一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OR=4.895,95%CI:1.536~15.606,P=0.007 3)。结论驻马店市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阳转率较低,仍需要加强安全套的宣传以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的检测工作。
2013年11期 v.19;No.122 798-8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 ] - 朱琳;王岚;刘慧鑫;王璐;韩娟;何文生;周建平;金艳涛;汪宁;
目的了解2012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艾滋病病毒(HIV)单阳家庭中,HIV阴性配偶的阳转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7-12月,对河南省驻马店市单阳家庭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HIV单阳家庭的基本信息、配偶间性行为信息、原阳者的治疗信息、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并对阴性配偶进行采血检测其HIV抗体阳转情况。结果共随访单阳家庭3 850户,阴性配偶3 850人,其中HIV抗体阳转17人,2012年驻马店市单阳家庭阴性配偶的HIV阳转率为0.44%。按原阳者性别分层,分别得到原阳者为男性的女性配偶阳转的危险因素为:近一年夫妻性生活不坚持使用安全套[比值比(OR)=31.176,95%可信区间(CI):6.617~146.884,P<0.000 1]。原阳者为女性的男性配偶阳转的危险因素为:近一年夫妻性生活不坚持使用安全套(OR=37.859,95%CI:10.058~142.504,P<0.000 1),近一年夫妻性生活频次>2次/月(OR=5.875,95%CI:1.200~28.771,P=0.028 9),最近一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OR=5.983,95%CI:1.213~29.503,P=0.028 0)。综合来看,家庭内配偶间HIV传播的影响因素为:近一年夫妻性生活不坚持使用安全套(OR=32.557,95%CI:11.772~90.042,P<0.000 1),近一年夫妻性生活频次>2次/月(OR=5.630,95%CI:1.775~17.854,P=0.003 3),最近一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OR=4.895,95%CI:1.536~15.606,P=0.007 3)。结论驻马店市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阳转率较低,仍需要加强安全套的宣传以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的检测工作。
2013年11期 v.19;No.122 798-8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 ] - 金慧心;王艳;谢艳光;蒋志坚;韩晶;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梅毒感染状况和影响因素,为MSM的梅毒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了解MSM的性传播疾病知识知晓、危险行为及既往性病史等基本情况;采集血样,应用梅毒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进行初筛,对初筛阳性者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结果 2011-2012年共调查2 806名不同职业的MSM,平均年龄为29.4岁;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占28.6%;已婚者占17.7%;梅毒、艾滋病性传播疾病知识知晓程度较高;94.2%的调查对象有无保护性肛交行为。此次调查的梅毒患病率为14.2%;趋势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有年龄(46岁及以上:OR=3.65)、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OR=0.15),且与被调查对象的婚姻状况和职业密切相关。结论黑龙江省MSM的梅毒患病率在国内居于中等水平,危险行为普遍存在,MSM已成为梅毒等性传播疾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2013年11期 v.19;No.122 802-8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金慧心;王艳;谢艳光;蒋志坚;韩晶;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梅毒感染状况和影响因素,为MSM的梅毒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了解MSM的性传播疾病知识知晓、危险行为及既往性病史等基本情况;采集血样,应用梅毒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进行初筛,对初筛阳性者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结果 2011-2012年共调查2 806名不同职业的MSM,平均年龄为29.4岁;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占28.6%;已婚者占17.7%;梅毒、艾滋病性传播疾病知识知晓程度较高;94.2%的调查对象有无保护性肛交行为。此次调查的梅毒患病率为14.2%;趋势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有年龄(46岁及以上:OR=3.65)、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OR=0.15),且与被调查对象的婚姻状况和职业密切相关。结论黑龙江省MSM的梅毒患病率在国内居于中等水平,危险行为普遍存在,MSM已成为梅毒等性传播疾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2013年11期 v.19;No.122 802-8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谭唯;赵锦;陈琳;蔡文德;
目的了解深圳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及其行为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提供建议。方法应用同伴推动抽样法招募MSM,采用电脑辅助自填问卷形式进行调查,采血检测HIV和梅毒抗体。使用RDSAT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492名MSM,HIV阳性率为4.6%[95%可信区间(CI):2.59%~6.7%],梅毒患病率为16.4%(95%CI:11.9%~21.0%)。平均年龄为(27.2±6.3)岁,初中以上文化占98.4%,该市户籍占8.5%,60%以上通过互联网寻找性伴,最近半年内平均男男性伴数为2.37个,32.2%的调查对象最近6个月男男性行为时未能使用安全套。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仅为61.1%,安全套使用知识知晓情况也较差,仅为55.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深圳居住小于3个月、已婚、来自HIV高流行地区、有超过一个非商业男性性伴,是MSM感染HIV的危险因素;最近6个月内获得过艾滋病相关服务,是感染HIV的保护因素。结论需进一步加强MSM中HIV监测和干预工作,有效阻断HIV传播和蔓延。
2013年11期 v.19;No.122 805-808+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谭唯;赵锦;陈琳;蔡文德;
目的了解深圳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及其行为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提供建议。方法应用同伴推动抽样法招募MSM,采用电脑辅助自填问卷形式进行调查,采血检测HIV和梅毒抗体。使用RDSAT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492名MSM,HIV阳性率为4.6%[95%可信区间(CI):2.59%~6.7%],梅毒患病率为16.4%(95%CI:11.9%~21.0%)。平均年龄为(27.2±6.3)岁,初中以上文化占98.4%,该市户籍占8.5%,60%以上通过互联网寻找性伴,最近半年内平均男男性伴数为2.37个,32.2%的调查对象最近6个月男男性行为时未能使用安全套。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仅为61.1%,安全套使用知识知晓情况也较差,仅为55.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深圳居住小于3个月、已婚、来自HIV高流行地区、有超过一个非商业男性性伴,是MSM感染HIV的危险因素;最近6个月内获得过艾滋病相关服务,是感染HIV的保护因素。结论需进一步加强MSM中HIV监测和干预工作,有效阻断HIV传播和蔓延。
2013年11期 v.19;No.122 805-808+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唐慧玲;张涛;庞志峰;
目的了解金华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HIV阳性者的疫情及变化趋势,为针对该人群开展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金华市2002-2012年MSM中HIV阳性者的疫情特征,并对自愿咨询与检测(VCT)门诊MSM求询者的资料和2012年MSM哨点的监测资料,采用IBM SPSS 11.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2-2012年共报告MSM HIV感染者261例,占总HIV阳性者数的20.3%(261/1 283);其中20~39岁占81.2%(212/261);2005-2012年年平均增长率为71.1%。与总的疫情相比,MSM疫情呈现年轻化、以未婚为主、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当地户籍所占比较高等特点。同性性伴数中位数为4人。结论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MSM的HIV筛查和阳性者的发现力度,加强对MSM中HIV阳性者的随访管理与阳性干预,减少二代传播,降低新发感染。
2013年11期 v.19;No.122 809-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唐慧玲;张涛;庞志峰;
目的了解金华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HIV阳性者的疫情及变化趋势,为针对该人群开展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金华市2002-2012年MSM中HIV阳性者的疫情特征,并对自愿咨询与检测(VCT)门诊MSM求询者的资料和2012年MSM哨点的监测资料,采用IBM SPSS 11.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2-2012年共报告MSM HIV感染者261例,占总HIV阳性者数的20.3%(261/1 283);其中20~39岁占81.2%(212/261);2005-2012年年平均增长率为71.1%。与总的疫情相比,MSM疫情呈现年轻化、以未婚为主、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当地户籍所占比较高等特点。同性性伴数中位数为4人。结论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MSM的HIV筛查和阳性者的发现力度,加强对MSM中HIV阳性者的随访管理与阳性干预,减少二代传播,降低新发感染。
2013年11期 v.19;No.122 809-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葛琳;王岚;丁正伟;阎瑞雪;王璐;崔岩;李东民;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丙肝)哨点5类监测人群(肾透析人群、无偿献血人群、医院侵入性诊疗人群、单位体检检群、计划生育门诊就诊人群)丙肝病毒(HCV)感染状况及趋势,为丙肝综合防治和科学干预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 2010-2012年,在每年4-6月,使用连续性监测方法收集5类监测人群的血样,完成HCV抗体的实验室检测,并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2010-2012年,5类监测人群中,肾透析人群哨点HCV抗体阳性率(均数)均超过5%(0~25.3%);医院侵入性诊疗人群HCV阳性率为0.7%~0.9%;除2010年无偿献血人群HCV抗体阳性率为0.6%外,其他年份单位体检人群、无偿献血人群、计划生育门诊就诊人群的HCV抗体阳性率均低于0.5%。结论肾透析人群的感染率持续处于较高水平,而其他丙肝哨点监测人群HCV抗体阳性率较低。血液传播是目前中国HCV传播的主要途径,如何避免或降低HCV传播的风险,是当前和今后应当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3年11期 v.19;No.122 812-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 ] - 葛琳;王岚;丁正伟;阎瑞雪;王璐;崔岩;李东民;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丙肝)哨点5类监测人群(肾透析人群、无偿献血人群、医院侵入性诊疗人群、单位体检检群、计划生育门诊就诊人群)丙肝病毒(HCV)感染状况及趋势,为丙肝综合防治和科学干预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 2010-2012年,在每年4-6月,使用连续性监测方法收集5类监测人群的血样,完成HCV抗体的实验室检测,并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2010-2012年,5类监测人群中,肾透析人群哨点HCV抗体阳性率(均数)均超过5%(0~25.3%);医院侵入性诊疗人群HCV阳性率为0.7%~0.9%;除2010年无偿献血人群HCV抗体阳性率为0.6%外,其他年份单位体检人群、无偿献血人群、计划生育门诊就诊人群的HCV抗体阳性率均低于0.5%。结论肾透析人群的感染率持续处于较高水平,而其他丙肝哨点监测人群HCV抗体阳性率较低。血液传播是目前中国HCV传播的主要途径,如何避免或降低HCV传播的风险,是当前和今后应当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3年11期 v.19;No.122 812-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 ] - 陈建海;汪涛;李雷;王曼;陈楚莹;来学慧;
目的探索广东省某市不同年龄组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的感染率,以及艾滋病相关的行为特征。方法对新进入广东省某市强制戒毒所的吸毒人群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清检测HIV、HCV和梅毒抗体。吸毒人群按照年龄划分为三组:青少年组(≤29岁)、中青年组(30~39岁)和中老年组(≥40岁)。采用卡方分析比较三组人群社会人口学特征、吸毒和性行为、接受艾滋病干预情况及HIV、HCV和梅毒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2009-2012年4-6月,共招募吸毒人群1 611人,其中青少年组516人(32.0%),中青年组767人(47.6%),中老年组328人(20.4%)。HIV抗体阳性率:青少年组4.1%(21/516),中青年组5.2%(40/767)和中老年组2.1%(7/3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44,P=0.07)。青少年组:流动人口占68.6%(354/516),新型毒品使用比例最高,为18.6%(96/515);艾滋病知晓率67.4%(348/516),最近一年接受过HIV检测的比例最低,为17.1%(87/510)。中老年组:梅毒阳性率为7.8%(21/269),HCV阳性率最高,为71.6%(235/328)。结论应针对不同年龄组吸毒人群特征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2013年11期 v.19;No.122 816-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陈建海;汪涛;李雷;王曼;陈楚莹;来学慧;
目的探索广东省某市不同年龄组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的感染率,以及艾滋病相关的行为特征。方法对新进入广东省某市强制戒毒所的吸毒人群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清检测HIV、HCV和梅毒抗体。吸毒人群按照年龄划分为三组:青少年组(≤29岁)、中青年组(30~39岁)和中老年组(≥40岁)。采用卡方分析比较三组人群社会人口学特征、吸毒和性行为、接受艾滋病干预情况及HIV、HCV和梅毒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2009-2012年4-6月,共招募吸毒人群1 611人,其中青少年组516人(32.0%),中青年组767人(47.6%),中老年组328人(20.4%)。HIV抗体阳性率:青少年组4.1%(21/516),中青年组5.2%(40/767)和中老年组2.1%(7/3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44,P=0.07)。青少年组:流动人口占68.6%(354/516),新型毒品使用比例最高,为18.6%(96/515);艾滋病知晓率67.4%(348/516),最近一年接受过HIV检测的比例最低,为17.1%(87/510)。中老年组:梅毒阳性率为7.8%(21/269),HCV阳性率最高,为71.6%(235/328)。结论应针对不同年龄组吸毒人群特征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2013年11期 v.19;No.122 816-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刘波;朵林;李云昭;邢政华;张祎;杨佳;
目的比较在云南警官学院培训的东南亚6国家警察,对降低艾滋病危害相关措施的认知和态度等,为后续外警公安卫生合作控制艾滋病培训奠定基础。方法对一年半中5次到云南警官学院参加降低危害培训的所有东南亚外籍警官,采用自行设计并经过预实验的问卷翻译为多语种后,在对象知情同意下进行调查,统一收集其人口学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及对降低危害的态度等方面的信息,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6个国家共141名警察参加调查,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46.8%;71.1%的警察认为吸毒人员是受害者,应提供帮助。国家间对吸毒人员态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8);55.5%的警察赞成提供清洁针具,40.9%赞同美沙酮替代治疗,各国警察对提供清洁针具、美沙酮替代治疗等控制吸毒人员的方法示赞成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东南亚国家警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但降低危害措施有一定认识,但国家间存在差异,其中缅甸警察认识程度略低。今后应继续加强跨境培训工作。
2013年11期 v.19;No.122 820-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波;朵林;李云昭;邢政华;张祎;杨佳;
目的比较在云南警官学院培训的东南亚6国家警察,对降低艾滋病危害相关措施的认知和态度等,为后续外警公安卫生合作控制艾滋病培训奠定基础。方法对一年半中5次到云南警官学院参加降低危害培训的所有东南亚外籍警官,采用自行设计并经过预实验的问卷翻译为多语种后,在对象知情同意下进行调查,统一收集其人口学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及对降低危害的态度等方面的信息,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6个国家共141名警察参加调查,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46.8%;71.1%的警察认为吸毒人员是受害者,应提供帮助。国家间对吸毒人员态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8);55.5%的警察赞成提供清洁针具,40.9%赞同美沙酮替代治疗,各国警察对提供清洁针具、美沙酮替代治疗等控制吸毒人员的方法示赞成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东南亚国家警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但降低危害措施有一定认识,但国家间存在差异,其中缅甸警察认识程度略低。今后应继续加强跨境培训工作。
2013年11期 v.19;No.122 820-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赵秀萍;傅卓华;赵艳秋;曹小平;张福新;邵梦竾;
目的评价苏州市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与咨询(PITC)、动员高危人群检测等扩大艾滋病检测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收集2008-2012年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和HIV病例报告数据,比较历年HIV抗体检测数、新报告HIV感染人数、新报告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2008-2012年,苏州全市HIV抗体检测量、PITC相关门诊HIV抗体检测比例和病例报告数逐年增加;报告当年接受CD+4检测的病例的比例分别为56.1%、62.2%、73.4%、85.6%和91.6%,呈逐年增加趋势;当年检测CD+4的病例中,CD+4<200/mm3的比例分别为31.8%、31.3%、31.5%、28.9%和24.8%。结论苏州市的扩大检测措施在病例发现和早期发现方面有一定的成效,PITC策略的推行及取得成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2013年11期 v.19;No.122 823-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赵秀萍;傅卓华;赵艳秋;曹小平;张福新;邵梦竾;
目的评价苏州市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与咨询(PITC)、动员高危人群检测等扩大艾滋病检测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收集2008-2012年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和HIV病例报告数据,比较历年HIV抗体检测数、新报告HIV感染人数、新报告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2008-2012年,苏州全市HIV抗体检测量、PITC相关门诊HIV抗体检测比例和病例报告数逐年增加;报告当年接受CD+4检测的病例的比例分别为56.1%、62.2%、73.4%、85.6%和91.6%,呈逐年增加趋势;当年检测CD+4的病例中,CD+4<200/mm3的比例分别为31.8%、31.3%、31.5%、28.9%和24.8%。结论苏州市的扩大检测措施在病例发现和早期发现方面有一定的成效,PITC策略的推行及取得成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2013年11期 v.19;No.122 823-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杨炼;欧松;颜道金;邹素萍;莫运慈;李现红;
目的了解艾滋病定点治疗单位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防护情况,探讨对临床医务工作者进行艾滋病防护知识干预的有效方法,为艾滋病临床职业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对医务人员进行干预前、后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行为、态度调查。结果干预前、后分别调查医务人员165人、152人。医师对艾滋病职业防护相关知识认识的知晓率为82.6%,护士的知晓率为60.5%;对较深层次的问题认识度不够,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哪些液体中的知晓率为33.3%,"窗口期"知晓率为24.8%,职业暴露后需及时采用的防护措施知晓率为21.2%,干预前职业暴露概率为13.5%,介入防护知识培训干预后职业暴露概率为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的教育与培训,能够提高职业防护能力,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预防艾滋病医院感染。
2013年11期 v.19;No.122 826-827+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杨炼;欧松;颜道金;邹素萍;莫运慈;李现红;
目的了解艾滋病定点治疗单位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防护情况,探讨对临床医务工作者进行艾滋病防护知识干预的有效方法,为艾滋病临床职业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对医务人员进行干预前、后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行为、态度调查。结果干预前、后分别调查医务人员165人、152人。医师对艾滋病职业防护相关知识认识的知晓率为82.6%,护士的知晓率为60.5%;对较深层次的问题认识度不够,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哪些液体中的知晓率为33.3%,"窗口期"知晓率为24.8%,职业暴露后需及时采用的防护措施知晓率为21.2%,干预前职业暴露概率为13.5%,介入防护知识培训干预后职业暴露概率为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的教育与培训,能够提高职业防护能力,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预防艾滋病医院感染。
2013年11期 v.19;No.122 826-827+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