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霞;赵燕;程跃武;穆薇薇;孙鑫;窦桂芳;孟志云;张福杰;
目的研究中国儿童的抗病毒药物药代动力学特点,为儿童抗病毒治疗积累更多的药代动力学数据。方法收集了139名儿童艾滋病(AIDS)病人的342份血液标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监测其血浆抗病毒药物的浓度。结果 139名患儿中,47名使用包含依非韦伦(EFV)的方案,94名使用包含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的方案(其中2名儿童是由使用包含EFV方案更换为使用LPV/r方案)。监测药物中,EFV的个体内差异最小(15.8%),个体间差异最大(104.9%),3TC,LPV,RTV的个体内差异均在40%左右,个体间差异约为70%。以文献报道中EFV和LPV的治疗浓度范围(TR)为评判标准,在47名使用EFV的患儿中,有8名(8/47,17.0%)患儿的9份(9/115,7.8%)血标本EFV浓度低于TR,11名(11/47,23.4%)患儿的21份(21/115,18.3%)血标本EFV浓度高于TR;在94名使用LPV的患儿中,有19名(19/94,20.2%)患儿的30份(30/222,13.5%)血标本的LPV浓度低于TR,有46名(46/94,48.9%)患儿的67份(67/222,30.2%)血标本的LPV浓度高于TR。结论有相当比例的儿童艾滋病病人服用EFV和LPV/r以后出现血浆药物浓度过高,提示有必要进一步设计临床研究评估我国儿童艾滋病病人的用药剂量。血浆药物浓度监测对儿童的抗病毒治疗能够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2011年02期 v.17;No.95 103-106+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4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霞;赵燕;程跃武;穆薇薇;孙鑫;窦桂芳;孟志云;张福杰;
目的研究中国儿童的抗病毒药物药代动力学特点,为儿童抗病毒治疗积累更多的药代动力学数据。方法收集了139名儿童艾滋病(AIDS)病人的342份血液标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监测其血浆抗病毒药物的浓度。结果 139名患儿中,47名使用包含依非韦伦(EFV)的方案,94名使用包含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的方案(其中2名儿童是由使用包含EFV方案更换为使用LPV/r方案)。监测药物中,EFV的个体内差异最小(15.8%),个体间差异最大(104.9%),3TC,LPV,RTV的个体内差异均在40%左右,个体间差异约为70%。以文献报道中EFV和LPV的治疗浓度范围(TR)为评判标准,在47名使用EFV的患儿中,有8名(8/47,17.0%)患儿的9份(9/115,7.8%)血标本EFV浓度低于TR,11名(11/47,23.4%)患儿的21份(21/115,18.3%)血标本EFV浓度高于TR;在94名使用LPV的患儿中,有19名(19/94,20.2%)患儿的30份(30/222,13.5%)血标本的LPV浓度低于TR,有46名(46/94,48.9%)患儿的67份(67/222,30.2%)血标本的LPV浓度高于TR。结论有相当比例的儿童艾滋病病人服用EFV和LPV/r以后出现血浆药物浓度过高,提示有必要进一步设计临床研究评估我国儿童艾滋病病人的用药剂量。血浆药物浓度监测对儿童的抗病毒治疗能够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2011年02期 v.17;No.95 103-106+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4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佐合拉·吐尔地;廖玲洁;董永慧;邢辉;孙峰;阮玉华;马祥荣;开赛尔;地力努尔;邵一鸣;
目的观察接受中国现行一线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艾滋病病人,在治疗1年内免疫功能恢复、病毒抑制效果,以及耐药性产生和发展情况。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病毒抑制失败和耐药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共调查156例病人,基线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的病人比例为5.1%,治疗6和12个月后,分别上升到71.1%和70.8%;病人治疗前的CD4细胞数平均值为191个/μl,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分别达到324个/ml和327个/ml。基线样本的耐药性检测未发现主要耐药突变,治疗6个月有5例(5.2%,5/97)出现耐药突变,治疗12个月后增加到12例(10.6%,12/113),其中7例对核苷类和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治疗12个月,病毒抑制失败的相关因素是:近1个月内有漏服史(调整OR值:AOR=12.6,P=0.0002)、基线CD4细胞数在100个/μl以下(AOR=6.6,P=0.0026),均为耐药发生的危险因素;而静脉吸毒以外的途径感染则是减少耐药发生的相关因素(AOR=0.2,P=0.0244)。结论大多数艾滋病病人在抗病毒治疗一年内病毒复制得到有效抑制,CD4细胞水平明显升高,但是耐药突变率也在不断升高,需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耐药的发生,保证抗病毒治疗效果。
2011年02期 v.17;No.95 107-110+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佐合拉·吐尔地;廖玲洁;董永慧;邢辉;孙峰;阮玉华;马祥荣;开赛尔;地力努尔;邵一鸣;
目的观察接受中国现行一线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艾滋病病人,在治疗1年内免疫功能恢复、病毒抑制效果,以及耐药性产生和发展情况。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病毒抑制失败和耐药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共调查156例病人,基线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的病人比例为5.1%,治疗6和12个月后,分别上升到71.1%和70.8%;病人治疗前的CD4细胞数平均值为191个/μl,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分别达到324个/ml和327个/ml。基线样本的耐药性检测未发现主要耐药突变,治疗6个月有5例(5.2%,5/97)出现耐药突变,治疗12个月后增加到12例(10.6%,12/113),其中7例对核苷类和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治疗12个月,病毒抑制失败的相关因素是:近1个月内有漏服史(调整OR值:AOR=12.6,P=0.0002)、基线CD4细胞数在100个/μl以下(AOR=6.6,P=0.0026),均为耐药发生的危险因素;而静脉吸毒以外的途径感染则是减少耐药发生的相关因素(AOR=0.2,P=0.0244)。结论大多数艾滋病病人在抗病毒治疗一年内病毒复制得到有效抑制,CD4细胞水平明显升高,但是耐药突变率也在不断升高,需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耐药的发生,保证抗病毒治疗效果。
2011年02期 v.17;No.95 107-110+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李莉;陈军;卢洪洲;刘莉;张仁芳;郑毓芳;
目的研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血脂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以探讨HIV/AIDS病人体内这些因子是否与CD4+T细胞数及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相关。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就诊的HIV/AIDS病人348例,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细胞数,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含量,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CRP含量。统计分析血脂及CRP与CD4+T细胞数及HAART的关系。结果入选的348例HIV/AIDS病人CD4+T细胞数为47(14~165)个/μl,72例(20.7%)已经开始HAART,HAART时间为6(1-15.75)个月。HAART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病人相比具有较高浓度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载脂蛋白(Apo)A1,P值分别为:0.0288、0.0004、0.0052。272例(78.2%)CD4+T细胞数≤200/μl病人与76例(21.8%)>200个/μl的病人相比,具有较低浓度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po)A1高浓度CRP,P值分别为:0.0015、0.0000、0.0000、0.0156。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将年龄、性别、吸烟因素调整后,表明HAART治疗同HDL(β=0.1476,P=0.004)、Apo-A1(β=0.1341,P=0.007)具有独立相关关系,CD4+T细胞数的变化同总胆固醇、HDL、LDL、Apo-A1、Apo-B具有独立相关关系。结论 HIV/AIDS病人CD4+T细胞数及开始HAART治疗同血脂及CRP浓度密切相关,HAART治疗有利于提高HDL、Apo-A1的水平。
2011年02期 v.17;No.95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莉;陈军;卢洪洲;刘莉;张仁芳;郑毓芳;
目的研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血脂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以探讨HIV/AIDS病人体内这些因子是否与CD4+T细胞数及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相关。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就诊的HIV/AIDS病人348例,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细胞数,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含量,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CRP含量。统计分析血脂及CRP与CD4+T细胞数及HAART的关系。结果入选的348例HIV/AIDS病人CD4+T细胞数为47(14~165)个/μl,72例(20.7%)已经开始HAART,HAART时间为6(1-15.75)个月。HAART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病人相比具有较高浓度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载脂蛋白(Apo)A1,P值分别为:0.0288、0.0004、0.0052。272例(78.2%)CD4+T细胞数≤200/μl病人与76例(21.8%)>200个/μl的病人相比,具有较低浓度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po)A1高浓度CRP,P值分别为:0.0015、0.0000、0.0000、0.0156。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将年龄、性别、吸烟因素调整后,表明HAART治疗同HDL(β=0.1476,P=0.004)、Apo-A1(β=0.1341,P=0.007)具有独立相关关系,CD4+T细胞数的变化同总胆固醇、HDL、LDL、Apo-A1、Apo-B具有独立相关关系。结论 HIV/AIDS病人CD4+T细胞数及开始HAART治疗同血脂及CRP浓度密切相关,HAART治疗有利于提高HDL、Apo-A1的水平。
2011年02期 v.17;No.95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蒙志好;肖文;李勇;余兵;卢洪洲;
目的观察广西桂中地区艾滋病(AIDS)病人,采用国产一线抗病毒药物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AIDS病人的基本情况,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免疫功能及血浆病毒载量等,观察抗病毒治疗的疗效。结果 124例AIDS病人,基线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为54×106/L,治疗1年后为276×106/L,病毒抑制率100%(72/72)。失访11例,转出7例,自动停药3例,死亡2例。结论桂中地区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应继续加强督导,提高坚持治疗率和治疗成功率。
2011年02期 v.17;No.95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蒙志好;肖文;李勇;余兵;卢洪洲;
目的观察广西桂中地区艾滋病(AIDS)病人,采用国产一线抗病毒药物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AIDS病人的基本情况,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免疫功能及血浆病毒载量等,观察抗病毒治疗的疗效。结果 124例AIDS病人,基线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为54×106/L,治疗1年后为276×106/L,病毒抑制率100%(72/72)。失访11例,转出7例,自动停药3例,死亡2例。结论桂中地区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应继续加强督导,提高坚持治疗率和治疗成功率。
2011年02期 v.17;No.95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肖江;李鑫;韩宁;王凌航;郜桂菊;刘龙;杨涤;张黎颖;赵红心;毛羽;
目的为提高艾滋病(AIDS)病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确诊率,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HAART后出现的高脂血症、NAFLD的临床特征进行横断面研究,初步探讨艾滋病病人HAART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HAART后高脂血症作为切入点,分析HAART后高脂血症病人的体重指数(BMI)、血压、HIV感染时间、HAART治疗的药物和治疗时间、CD4细胞水平、空腹血糖、血脂水平、肝肾功能,完善腹腔彩超检查,通过影像学发现艾滋病病人中脂肪肝的变化。对有或无脂肪肝病人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从2004年开始免费抗病毒治疗的300例病人中,筛查出42例HIV/AIDS病人,其中28例(66.7%)为NAFLD组,14例(33.3%)为非脂肪肝组。NAFLD组病人体重指数(23.61±2.55)kg/m2、空腹血糖(6.98±2.34)mmol/L、丙氨酸转氨酶(ALT)为(47.95±25.4)U/L;非脂肪肝组体重指数(22.06±1.96)kg/m2、空腹血糖(5.86±0.70)mmol/L,ALT为(25.22±6.75)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AFLD是HAART治疗后HIV/AIDS病人中常见的并发症,高脂血症、体重指数和高血糖与NAFLD的发生具有相关性;ALT升高是HIV/AIDS病人并发NAFLD的结果;HAART治疗的方案和治疗时间与NAFLD的发生无关。
2011年02期 v.17;No.95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肖江;李鑫;韩宁;王凌航;郜桂菊;刘龙;杨涤;张黎颖;赵红心;毛羽;
目的为提高艾滋病(AIDS)病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确诊率,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HAART后出现的高脂血症、NAFLD的临床特征进行横断面研究,初步探讨艾滋病病人HAART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HAART后高脂血症作为切入点,分析HAART后高脂血症病人的体重指数(BMI)、血压、HIV感染时间、HAART治疗的药物和治疗时间、CD4细胞水平、空腹血糖、血脂水平、肝肾功能,完善腹腔彩超检查,通过影像学发现艾滋病病人中脂肪肝的变化。对有或无脂肪肝病人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从2004年开始免费抗病毒治疗的300例病人中,筛查出42例HIV/AIDS病人,其中28例(66.7%)为NAFLD组,14例(33.3%)为非脂肪肝组。NAFLD组病人体重指数(23.61±2.55)kg/m2、空腹血糖(6.98±2.34)mmol/L、丙氨酸转氨酶(ALT)为(47.95±25.4)U/L;非脂肪肝组体重指数(22.06±1.96)kg/m2、空腹血糖(5.86±0.70)mmol/L,ALT为(25.22±6.75)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AFLD是HAART治疗后HIV/AIDS病人中常见的并发症,高脂血症、体重指数和高血糖与NAFLD的发生具有相关性;ALT升高是HIV/AIDS病人并发NAFLD的结果;HAART治疗的方案和治疗时间与NAFLD的发生无关。
2011年02期 v.17;No.95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魏东兵;梁姝;袁丹;赵斌;刘红露;周更生;余佳;
目的对四川省2006-2008年参加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艾滋病(AIDS)病人进行耐药检测,得出艾滋病的耐药率,并区分原发耐药及继发耐药率。方法建立in-house的耐药检测方法后,建立耐药监测队列,通过耐药检测方法的应用,观察队列耐药率。结果收集符合HAART条件的146例艾滋病病人进入队列。随访1年以后由于死亡、失访等原因,排除出队列39人,继续留在队列中完成随访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的有107人,队列保持率73.29%。1年随访结束时队列保持率73.29%,耐药率为7.48%,其中原发耐药率为2.81%,继发耐药率为4.67%。结论治疗队列内病人服药依从性较高,四川省总体耐药率和原发耐药率仍保持在相对较低水平,中国使用的一线药物还基本有效。在已经产生耐药的病例中,A71T位点和Y181C位点耐药变异普遍,对NVP普遍高度耐药。
2011年02期 v.17;No.95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魏东兵;梁姝;袁丹;赵斌;刘红露;周更生;余佳;
目的对四川省2006-2008年参加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艾滋病(AIDS)病人进行耐药检测,得出艾滋病的耐药率,并区分原发耐药及继发耐药率。方法建立in-house的耐药检测方法后,建立耐药监测队列,通过耐药检测方法的应用,观察队列耐药率。结果收集符合HAART条件的146例艾滋病病人进入队列。随访1年以后由于死亡、失访等原因,排除出队列39人,继续留在队列中完成随访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的有107人,队列保持率73.29%。1年随访结束时队列保持率73.29%,耐药率为7.48%,其中原发耐药率为2.81%,继发耐药率为4.67%。结论治疗队列内病人服药依从性较高,四川省总体耐药率和原发耐药率仍保持在相对较低水平,中国使用的一线药物还基本有效。在已经产生耐药的病例中,A71T位点和Y181C位点耐药变异普遍,对NVP普遍高度耐药。
2011年02期 v.17;No.95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建波;徐克沂;田玉枝;伦文辉;Lora L.Sabin;李庆玲;周旭英;罗慧;
目的了解经静脉注射吸毒(IDU)感染了的艾滋病病毒(HIV)和艾滋病(AIDS)的病人,对艾滋病和抗病毒治疗的认识程度和态度。方法以深度访谈和焦点座谈会的方式做定性研究。结果对71例因共用针具感染的AIDS病人和感染者研究发现,影响AIDS病人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有:家庭因素、个人的控制能力、性别;次要因素有药物、经济和服药的不同时期。结论家庭的支持能使IDU的AIDS病人和感染者获得良好依从性,针对主要和次要因素,通过培训和干预能促进依从性并保持良好。
2011年02期 v.17;No.95 125-127+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张建波;徐克沂;田玉枝;伦文辉;Lora L.Sabin;李庆玲;周旭英;罗慧;
目的了解经静脉注射吸毒(IDU)感染了的艾滋病病毒(HIV)和艾滋病(AIDS)的病人,对艾滋病和抗病毒治疗的认识程度和态度。方法以深度访谈和焦点座谈会的方式做定性研究。结果对71例因共用针具感染的AIDS病人和感染者研究发现,影响AIDS病人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有:家庭因素、个人的控制能力、性别;次要因素有药物、经济和服药的不同时期。结论家庭的支持能使IDU的AIDS病人和感染者获得良好依从性,针对主要和次要因素,通过培训和干预能促进依从性并保持良好。
2011年02期 v.17;No.95 125-127+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马春涛;蒋岩;
目的通过对中国艾滋病综合研究项目在山西、云南现场实验室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实施情况的分析,总结经验,为今后在资源有限地区实验室开展质量控制的运行模式提供可借鉴经验。方法由中心实验室对现场7个实验室直接实施质控,包括标准操作程序(SOP)建立、参加能力验证(PT)、现场实时插入质控品及抽样检测等多种方式,检测数据由第三方核实比对,再由中心实验室分析判定检测结果的有效性。结果现场实验室完成百余份SOP及质量保证/质量控制(QA/QC)方案的建立,所有检测项目均参加并通过PT考核;预实验中有4份丙型肝炎病毒(HCV)插入质控品、2份HCV抽检样品,现场实验室的检测结果与预期结果相反。其余检测现场实验室与预期结果一致。结论由中心实验室直接对现场实施质控、多种质控手段并行,这种质控模式对在资源有限地区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艾滋病研究是非常有效的,中心实验室的设立对结果的有效、可靠提供了保障。
2011年02期 v.17;No.95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春涛;蒋岩;
目的通过对中国艾滋病综合研究项目在山西、云南现场实验室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实施情况的分析,总结经验,为今后在资源有限地区实验室开展质量控制的运行模式提供可借鉴经验。方法由中心实验室对现场7个实验室直接实施质控,包括标准操作程序(SOP)建立、参加能力验证(PT)、现场实时插入质控品及抽样检测等多种方式,检测数据由第三方核实比对,再由中心实验室分析判定检测结果的有效性。结果现场实验室完成百余份SOP及质量保证/质量控制(QA/QC)方案的建立,所有检测项目均参加并通过PT考核;预实验中有4份丙型肝炎病毒(HCV)插入质控品、2份HCV抽检样品,现场实验室的检测结果与预期结果相反。其余检测现场实验室与预期结果一致。结论由中心实验室直接对现场实施质控、多种质控手段并行,这种质控模式对在资源有限地区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艾滋病研究是非常有效的,中心实验室的设立对结果的有效、可靠提供了保障。
2011年02期 v.17;No.95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燕;陈绮珊;梁颖茹;高凯;陈远;徐慧芳;
目的掌握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的高危行为接触者(简称"接触者")的感染来源及二代传播等情况,并探讨发现新HIV/AIDS病人手段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08年8-10月和2009年5-8月新报告的HIV/AIDS病人及其接触者进行追踪溯源调查。结果两年溯源调查试点期间报告HIV/AIDS病人346例,完成溯源调查的224例(占64.74%),136例(60.71%)完成了CD4检测,完成溯源调查的病人68.30%(153/224)为性传播,其中异性性行为传播(61.44%,94/153)高于男男同性性行为(38.56%,59/153)。非固定性行为传播(72.54%,111/153)高于固定性行为(27.45%,42/153),非商业性行为传播(70.59%,108/153)高于商业性行为(29.41%,45/153)。溯源调查发现新HIV/AIDS的效率为9.88%,明显高于自愿咨询检测(VCT)(2.79%)。经进化树分析,绝大多数原代病例的病毒与其对应的阳性接触者的病毒具有同源性,部分病例与其原代病例的病毒不具有同源性。结论溯源调查发现新病例的效率高,但是对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的难度大,尤其是商业性伴、婚外性伴;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来综合分析感染来源,能更明确地揭示HIV的传播规律。
2011年02期 v.17;No.95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5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李燕;陈绮珊;梁颖茹;高凯;陈远;徐慧芳;
目的掌握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的高危行为接触者(简称"接触者")的感染来源及二代传播等情况,并探讨发现新HIV/AIDS病人手段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08年8-10月和2009年5-8月新报告的HIV/AIDS病人及其接触者进行追踪溯源调查。结果两年溯源调查试点期间报告HIV/AIDS病人346例,完成溯源调查的224例(占64.74%),136例(60.71%)完成了CD4检测,完成溯源调查的病人68.30%(153/224)为性传播,其中异性性行为传播(61.44%,94/153)高于男男同性性行为(38.56%,59/153)。非固定性行为传播(72.54%,111/153)高于固定性行为(27.45%,42/153),非商业性行为传播(70.59%,108/153)高于商业性行为(29.41%,45/153)。溯源调查发现新HIV/AIDS的效率为9.88%,明显高于自愿咨询检测(VCT)(2.79%)。经进化树分析,绝大多数原代病例的病毒与其对应的阳性接触者的病毒具有同源性,部分病例与其原代病例的病毒不具有同源性。结论溯源调查发现新病例的效率高,但是对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的难度大,尤其是商业性伴、婚外性伴;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来综合分析感染来源,能更明确地揭示HIV的传播规律。
2011年02期 v.17;No.95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5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李洁;李宁;马彦民;孙定勇;
目的分析河南省报告为通过婚内性传播感染艾滋病(AIDS)病例的资料,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年1-10月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为婚内性传播的艾滋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1-10月,共报告婚内性传播病例457例,其中非重点县区224例,占49.02%(224/457);30~39岁年龄段155例,占33.92%(155/457);配偶传播途径中报告既往采供血途径感染的250例,占54.70%(250/457);夫妻双方发现感染时间间隔小于3个月者259对,占56.67%(259/457)。结论早期发现感染者和病人,加强非重点县区和30~39岁年龄段人群干预工作力度,是河南省减少艾滋病婚内性传播重点工作。
2011年02期 v.17;No.95 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洁;李宁;马彦民;孙定勇;
目的分析河南省报告为通过婚内性传播感染艾滋病(AIDS)病例的资料,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年1-10月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为婚内性传播的艾滋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1-10月,共报告婚内性传播病例457例,其中非重点县区224例,占49.02%(224/457);30~39岁年龄段155例,占33.92%(155/457);配偶传播途径中报告既往采供血途径感染的250例,占54.70%(250/457);夫妻双方发现感染时间间隔小于3个月者259对,占56.67%(259/457)。结论早期发现感染者和病人,加强非重点县区和30~39岁年龄段人群干预工作力度,是河南省减少艾滋病婚内性传播重点工作。
2011年02期 v.17;No.95 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英;潘静彬;
目的了解女性性工作者(FSWs)接受性病艾滋病干预的累积效果。方法采用横断面方法,对娱乐场所FSWs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过去接受干预情况及效果。结果共调查201名FSWs,干预累积效果显示,性病艾滋病知识得分受接受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免费HIV检测和发放安全套次数的影响;主动检测HIV次数受VCT宣传、免费性病检测次数的影响;主动检查性病受VCT宣传、免费HIV检测和免费性病检查次数的影响;婚姻状况、知识得分是最近一次与临时男性发生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免费HIV检测是最近一个月与临时男性发生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结论不同的性病艾滋病干预效果受不同干预措施的影响,不断对FSWs实施干预,将会产生干预的累积效果。
2011年02期 v.17;No.95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英;潘静彬;
目的了解女性性工作者(FSWs)接受性病艾滋病干预的累积效果。方法采用横断面方法,对娱乐场所FSWs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过去接受干预情况及效果。结果共调查201名FSWs,干预累积效果显示,性病艾滋病知识得分受接受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免费HIV检测和发放安全套次数的影响;主动检测HIV次数受VCT宣传、免费性病检测次数的影响;主动检查性病受VCT宣传、免费HIV检测和免费性病检查次数的影响;婚姻状况、知识得分是最近一次与临时男性发生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免费HIV检测是最近一个月与临时男性发生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结论不同的性病艾滋病干预效果受不同干预措施的影响,不断对FSWs实施干预,将会产生干预的累积效果。
2011年02期 v.17;No.95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赵长成;陶宜新;高晓宇;赵雅琴;张志芳;许宁;李云章;
目的了解西宁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特征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为MSM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建议。方法 2008年4月至2009年8月,通过滚雪球法招募男性性行为者进行艾滋病健康问卷调查及相关检测,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MSM 545人,HIV感染率为4.59%,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51.93%。51.38%的人自我认同双性或异性取向。近6个月与一个男性发生性交行为的占7.71%,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无保护性性行为的比例为73.94%。分析得出该人群的HIV感染分别与家务及待业、近6个月无保护性性行为史、过去1年中有过性病症状史和梅毒有统计学意义(χ2=11.992,P=0.007、χ2=9.232,P=0.002、2χ=12.996,P<0.001、2χ=28.694,P<0.001)。结论 MSM人群中无保护性性行为的比例高,同性和双性性行为并存,家务及待业、近6个月无保护性性行为史、过去1年中有过性病症状史和梅毒的人群,感染HIV的可能性大。这些将可能促进艾滋病在MSM人群中的快速蔓延,应加强对该人群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及干预工作,有效控制HIV的进一步传播。
2011年02期 v.17;No.95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赵长成;陶宜新;高晓宇;赵雅琴;张志芳;许宁;李云章;
目的了解西宁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特征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为MSM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建议。方法 2008年4月至2009年8月,通过滚雪球法招募男性性行为者进行艾滋病健康问卷调查及相关检测,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MSM 545人,HIV感染率为4.59%,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51.93%。51.38%的人自我认同双性或异性取向。近6个月与一个男性发生性交行为的占7.71%,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无保护性性行为的比例为73.94%。分析得出该人群的HIV感染分别与家务及待业、近6个月无保护性性行为史、过去1年中有过性病症状史和梅毒有统计学意义(χ2=11.992,P=0.007、χ2=9.232,P=0.002、2χ=12.996,P<0.001、2χ=28.694,P<0.001)。结论 MSM人群中无保护性性行为的比例高,同性和双性性行为并存,家务及待业、近6个月无保护性性行为史、过去1年中有过性病症状史和梅毒的人群,感染HIV的可能性大。这些将可能促进艾滋病在MSM人群中的快速蔓延,应加强对该人群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及干预工作,有效控制HIV的进一步传播。
2011年02期 v.17;No.95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石健;林新勤;陈世海;刘昊辉;孟宪荣;
目的评估开展减低毒品危害、促进针具交换艾滋病防治项目以来,当地警察对艾滋病防治相关态度的变化情况。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匿名方式进行调查。使用横断面调查和分层分析的方法,对2005年、2008年当地警察的艾滋病防治相关态度进行比较。结果 2008年和2005年相比,关于是否愿意主动到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检测,男性或年龄>30岁的被调查对象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关于是否愿意继续和感染HIV的朋友/同事交往,无论被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如何,其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对待针具交换方面,男性或年龄>30岁的被调查对象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美沙酮维持治疗,无论被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如何,其态度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今后对警察的培训,重点要放在男性或年龄较大的警察群体。
2011年02期 v.17;No.95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石健;林新勤;陈世海;刘昊辉;孟宪荣;
目的评估开展减低毒品危害、促进针具交换艾滋病防治项目以来,当地警察对艾滋病防治相关态度的变化情况。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匿名方式进行调查。使用横断面调查和分层分析的方法,对2005年、2008年当地警察的艾滋病防治相关态度进行比较。结果 2008年和2005年相比,关于是否愿意主动到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检测,男性或年龄>30岁的被调查对象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关于是否愿意继续和感染HIV的朋友/同事交往,无论被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如何,其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对待针具交换方面,男性或年龄>30岁的被调查对象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美沙酮维持治疗,无论被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如何,其态度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今后对警察的培训,重点要放在男性或年龄较大的警察群体。
2011年02期 v.17;No.95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项丽芬;高洁;单多;叶润华;杨跃诚;龚渝蓉;杨世江;姚仕堂;何纳;段松;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发生、暴露后预防(PEP)及预后,促进HIV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方法对德宏州2004-2009年报告的所有HIV职业暴露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9年期间,德宏州共报告151人发生HIV职业暴露,其中77人(51.0%)为女性。暴露方式包括接触暴露、针刺或锐器刺伤等,以针刺或锐器刺伤为主,占59.6%(90/151);暴露发生地以医院为主,占41.1%(62/151);一级暴露87人(57.6%),二级暴露50人(33.1%),三级暴露14人(9.3%)。112人(74.2%)的职业暴露源为HIV患者,1人的暴露源为实验室标本,38人(25.2%)的暴露源不详。发生职业暴露后,139人(92.1%)对皮肤或黏膜进行清洗或消毒处理,12人(7.9%)未采取任何特殊处理。职业暴露后是否进行紧急处理与其是否接受过艾滋病安全操作培训有显著关联(2χ=6.19,P=0.01)。142人(94.0%)接受预防性用药,9人(6.0%)自愿不接受预防性用药;随访未发现HIV抗体阳转者。结论职业暴露后通过应急处理和预防性用药可有效预防HIV感染。但仍有必要加强部分人员的艾滋病安全操作和职业防护培训。
2011年02期 v.17;No.95 148-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项丽芬;高洁;单多;叶润华;杨跃诚;龚渝蓉;杨世江;姚仕堂;何纳;段松;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发生、暴露后预防(PEP)及预后,促进HIV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方法对德宏州2004-2009年报告的所有HIV职业暴露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9年期间,德宏州共报告151人发生HIV职业暴露,其中77人(51.0%)为女性。暴露方式包括接触暴露、针刺或锐器刺伤等,以针刺或锐器刺伤为主,占59.6%(90/151);暴露发生地以医院为主,占41.1%(62/151);一级暴露87人(57.6%),二级暴露50人(33.1%),三级暴露14人(9.3%)。112人(74.2%)的职业暴露源为HIV患者,1人的暴露源为实验室标本,38人(25.2%)的暴露源不详。发生职业暴露后,139人(92.1%)对皮肤或黏膜进行清洗或消毒处理,12人(7.9%)未采取任何特殊处理。职业暴露后是否进行紧急处理与其是否接受过艾滋病安全操作培训有显著关联(2χ=6.19,P=0.01)。142人(94.0%)接受预防性用药,9人(6.0%)自愿不接受预防性用药;随访未发现HIV抗体阳转者。结论职业暴露后通过应急处理和预防性用药可有效预防HIV感染。但仍有必要加强部分人员的艾滋病安全操作和职业防护培训。
2011年02期 v.17;No.95 148-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陈钢;徐锦杭;马瞧勤;陈琳;郑锦雷;
目的探讨在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受治者中,开展艾滋病综合干预的效果,为开展以美沙酮门诊为平台的艾滋病综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多种形式开展艾滋病综合干预活动,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干预前后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受治者的美沙酮维持治疗知识、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及性行为状况,评估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分别调查2008年4-11月,杭州市萧山区和舟山市2家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受治者181人、172人,随访率为95.03%。干预后美沙酮维持治疗知识、艾滋病防治知识、相关态度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报告能长期坚持美沙酮维持治疗者由62.4%上升到72.7%(P<0.01);而性行为状况在干预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应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开展艾滋病综合干预,促进受治者艾滋病高危行为改变。
2011年02期 v.17;No.95 15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陈钢;徐锦杭;马瞧勤;陈琳;郑锦雷;
目的探讨在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受治者中,开展艾滋病综合干预的效果,为开展以美沙酮门诊为平台的艾滋病综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多种形式开展艾滋病综合干预活动,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干预前后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受治者的美沙酮维持治疗知识、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及性行为状况,评估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分别调查2008年4-11月,杭州市萧山区和舟山市2家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受治者181人、172人,随访率为95.03%。干预后美沙酮维持治疗知识、艾滋病防治知识、相关态度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报告能长期坚持美沙酮维持治疗者由62.4%上升到72.7%(P<0.01);而性行为状况在干预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应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开展艾滋病综合干预,促进受治者艾滋病高危行为改变。
2011年02期 v.17;No.95 15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正红;吴尊友;庞琳;殷文渊;张洪波;
目的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艾滋病病毒(HIV)阳性服药人员的性行为情况,发生高危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坚持安全性行为的动机。方法对云南、广西两省(自治区)艾滋病疫情较严重的MMT门诊的20名HIV阳性服药人员、15名HIV阴性配偶(其中2人为20名HIV阳性服药人员的配偶)进行深入访谈。结果受访对象平均年龄35.3岁(23~47岁),服药人员中男性13人、女性7人,配偶中男性2人、女性13人。海洛因成瘾者在参加MMT后的性行为较吸食或注射海洛因时有明显改善;受访服药人员报告在知道自己感染HIV前有多个固定性伴和临时性伴,且很少使用安全套;10名受访配偶和6名受访服药人员报告,目前偶尔使用或从不使用安全套。HIV阳性服药人员"为了保护对方"、"为了孩子有人照顾",是他们与其HIV阴性配偶坚持安全性行为的主要动机。结论 MMT门诊HIV阳性服药人员存在继续经性传播HIV的风险,急需对该人群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
2011年02期 v.17;No.95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正红;吴尊友;庞琳;殷文渊;张洪波;
目的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艾滋病病毒(HIV)阳性服药人员的性行为情况,发生高危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坚持安全性行为的动机。方法对云南、广西两省(自治区)艾滋病疫情较严重的MMT门诊的20名HIV阳性服药人员、15名HIV阴性配偶(其中2人为20名HIV阳性服药人员的配偶)进行深入访谈。结果受访对象平均年龄35.3岁(23~47岁),服药人员中男性13人、女性7人,配偶中男性2人、女性13人。海洛因成瘾者在参加MMT后的性行为较吸食或注射海洛因时有明显改善;受访服药人员报告在知道自己感染HIV前有多个固定性伴和临时性伴,且很少使用安全套;10名受访配偶和6名受访服药人员报告,目前偶尔使用或从不使用安全套。HIV阳性服药人员"为了保护对方"、"为了孩子有人照顾",是他们与其HIV阴性配偶坚持安全性行为的主要动机。结论 MMT门诊HIV阳性服药人员存在继续经性传播HIV的风险,急需对该人群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
2011年02期 v.17;No.95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安;孙丽君;宋映雪;程鸽;叶江竹;
目的探讨开始抗病毒治疗时,不同CD4+淋巴细胞计数的艾滋病(AIDS)病人,免疫重建反应所造成的皮肤黏膜损害的程度。方法对佑安医院门诊2007年7月至2010年10月,开始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病人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应用统计学方法对皮肤疾病发生情况与相关CD4+T淋巴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进行HAART的342例病人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开始抗病毒治疗的122例中,发生皮肤损害4例,发生率3.3%;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开始治疗的220例中,发生皮肤损害20例,其中1例出现2种皮肤损害,发生率9.1%。对两组进行χ2检验,P<0.05。结论皮肤损害与HIV免疫程度密切相关,且CD4+淋巴细胞计数越高,免疫重建反应造成的皮肤损害程度越低。
2011年02期 v.17;No.95 158-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安;孙丽君;宋映雪;程鸽;叶江竹;
目的探讨开始抗病毒治疗时,不同CD4+淋巴细胞计数的艾滋病(AIDS)病人,免疫重建反应所造成的皮肤黏膜损害的程度。方法对佑安医院门诊2007年7月至2010年10月,开始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病人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应用统计学方法对皮肤疾病发生情况与相关CD4+T淋巴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进行HAART的342例病人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开始抗病毒治疗的122例中,发生皮肤损害4例,发生率3.3%;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开始治疗的220例中,发生皮肤损害20例,其中1例出现2种皮肤损害,发生率9.1%。对两组进行χ2检验,P<0.05。结论皮肤损害与HIV免疫程度密切相关,且CD4+淋巴细胞计数越高,免疫重建反应造成的皮肤损害程度越低。
2011年02期 v.17;No.95 158-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明颖;毕颖;汤超;郭秀花;
目的了解去北京市西城(南)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求询者,对艾滋病知、信、行的情况,为更好地开展VCT服务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0月1日至2010年3月31日,自愿接受调查的VCT求询者进行现场调查,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共调查149名求询者,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网络,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5.30%。在有非婚异性性行为史的求询者中,有36.45%的人从不使用安全套,有男男同性性行为史的求询者中,有21.05%的人从不使用安全套。有71.14%的人来咨询门诊前存在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结论人们对艾滋病知、信、行的态度并不统一,在加强艾滋病防控知识宣传的同时,还应积极倡导正确的防艾生活方式,倡导正确对待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的态度。在规范宣传内容的同时,还应进一步提高VCT门诊的心理咨询服务技能。
2011年02期 v.17;No.95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明颖;毕颖;汤超;郭秀花;
目的了解去北京市西城(南)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求询者,对艾滋病知、信、行的情况,为更好地开展VCT服务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0月1日至2010年3月31日,自愿接受调查的VCT求询者进行现场调查,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共调查149名求询者,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网络,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5.30%。在有非婚异性性行为史的求询者中,有36.45%的人从不使用安全套,有男男同性性行为史的求询者中,有21.05%的人从不使用安全套。有71.14%的人来咨询门诊前存在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结论人们对艾滋病知、信、行的态度并不统一,在加强艾滋病防控知识宣传的同时,还应积极倡导正确的防艾生活方式,倡导正确对待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的态度。在规范宣传内容的同时,还应进一步提高VCT门诊的心理咨询服务技能。
2011年02期 v.17;No.95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霞;Michael Hermann;邓邦炎;
目的了解云南临沧市临翔区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病毒(HIV)检测的实际利用情况,以及对感染HIV风险的认知情况,为提高HIV检测服务利用提供基础信息。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大众人群进行面对面调查,对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统计学特征、HIV检测利用和自身感染风险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08、2009年,分别有1 153、909和899人参与。结果发现当地大众人群对HIV检测利用低于15%;超过60%的人愿意在医疗机构进行检测;超过50%的人没有意识到自身有感染HIV的风险,缺乏风险意识是影响他们不能主动进行检测的主要原因。结论当地农村居民对自身感染HIV的风险意识不足,影响了他们对HIV检测服务的利用,需对此制订干预措施来提高HIV检测率。
2011年02期 v.17;No.95 163-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霞;Michael Hermann;邓邦炎;
目的了解云南临沧市临翔区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病毒(HIV)检测的实际利用情况,以及对感染HIV风险的认知情况,为提高HIV检测服务利用提供基础信息。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大众人群进行面对面调查,对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统计学特征、HIV检测利用和自身感染风险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08、2009年,分别有1 153、909和899人参与。结果发现当地大众人群对HIV检测利用低于15%;超过60%的人愿意在医疗机构进行检测;超过50%的人没有意识到自身有感染HIV的风险,缺乏风险意识是影响他们不能主动进行检测的主要原因。结论当地农村居民对自身感染HIV的风险意识不足,影响了他们对HIV检测服务的利用,需对此制订干预措施来提高HIV检测率。
2011年02期 v.17;No.95 163-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