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艾滋病性病

Chinese Journal of AIDS & STD

论著

  • 我国性病监测点实验室检测状况基线调查分析

    龚向东;岳晓丽;滕菲;蒋宁;

    目的了解全国性病监测点性病实验室检测基线情况,为提高监测点性病实验室检测能力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专门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05个国家级性病监测点的疫情管理机构和监测点内所有开展性病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实验室的性病检测情况进行现况调查,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05个监测点的疫情管理机构中,有93个(88.57%)开展了性病实验室检测;开展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甲苯氨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的定性、定量检测,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以及淋球菌培养、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的比例,分别为96.77%、74.19%、79.57%、58.06%、65.59%;监测点内共1048家医疗机构,开展上述检测的比例分别为74.52%、34.73%、39.98%、35.59%、42.94%;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与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医疗机构,开展性病检测项目的比例不同。结论监测点内医疗机构开展各种性病检测项目的比例较低,应加强监测点医疗机构性病检测能力建设。

    2010年02期 v.16;No.89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68 ]
  • 携带HPV11型基因组细胞三维培养模型的建立及其衣壳蛋白L1的表达

    王永芳;李新宇;宋莎莎;徐兰芳;高纪伟;

    目的用携带人乳头瘤病毒11型(HPV11)基因组的角质形成细胞(HPV11.HaCaT细胞),在体外建立皮肤类似培养物三维模型,观察HPV11衣壳蛋白L1是否表达,为进一步建立体外病毒复制系统和药效筛选模型奠定基础。方法用人成纤维细胞和I型鼠尾胶原制备真皮类似物凝胶,接种HPV11.HaCaT细胞进行三维培养。同时以正常HaCaT细胞作对照。15天时取皮肤类似物进行冰冻切片,HE染色进行组织结构检查,免疫组化法检查角蛋白10、泛角蛋白以及HPV11L1蛋白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HPV11.HaCaT细胞和正常HaCaT细胞的层数明显增多。免疫组化显示,两种细胞的皮肤类似物角蛋白10、泛角蛋白表达全部阳性。HPV11.HaCaT细胞表达L1蛋白阳性,而正常HaCaT表达L1蛋白阴性。结论三维培养方式可诱导HPV11.HaCaT细胞分化,皮肤类似培养物出现细胞分化标志,并且表达HPV11型衣壳蛋白L1。

    2010年02期 v.16;No.89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06 ]
  • OmpA-VS2为靶基因的非标记实时荧光PCR检测沙眼衣原体感染

    李建红;尹跃平;钟铭英;彭锐锐;郑和平;陈祥生;

    目的建立一种以OmpA-VS2为靶基因的非标记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以检测沙眼衣原体。方法设计15种型别沙眼衣原体通用引物,对OmpA-VS2进行套式PCR扩增和实时荧光PCR检测,并对其敏感性、特异性进行评价,并用临床标本进行验证。结果15种型别沙眼衣原体均扩增出168bp的目的片段;敏感性为每个反应1个拷贝。特异性分析可见,与10种泌尿生殖道病原体和共生菌均没有交叉反应。临床标本验证的结果显示,该方法与以质粒为靶基因的核酸扩增检测的Amplicor CT/NG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结论该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扩增后无需PCR后处理等特点,可望用于临床与防治项目中沙眼衣原体的检测。

    2010年02期 v.16;No.89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8 ]
  • p53 p16 pRb的表达与尖锐湿疣癌变的关系

    陈丽;褚昕;

    目的通过观察外阴尖锐湿疣和外生殖器鳞状细胞癌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的感染情况,以及抑癌基因或癌蛋白53(p53)、细胞周期蛋白酶抑制物(p16)基因、视网膜母细胞瘤(pRb)蛋白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外阴尖锐湿疣和鳞状细胞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取外阴尖锐湿疣50例,外生殖器鳞状细胞癌20例,全部标本用HPV16/l8基因探针行分子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测定p53、p16、pRb的阳性指数和平均吸光度。结果(1)HPVl6/l8阳性组的p16、pRb表达率与鳞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PVl6/l8阳性组p53、p16、pRb的阳性指数、吸光度,与HPVl6/l8阴性组和鳞癌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HPVl6/l8型感染与癌变有关,检测p53、p16、pRb的表达有助于预测癌变风险。

    2010年02期 v.16;No.89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2 ]
  • 淋菌性尿道炎后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病因的初步探讨

    龚伟明;陆海空;柴喆;钱伊弘;周平玉;

    目的了解当前淋菌性尿道炎的治疗情况,以及其治疗后前列腺炎/慢性下腹部疼痛的可能病因。方法调查治疗后有慢性下腹部疼痛症状的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用药等情况,并对其尿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前列腺液常规检测及细菌培养。结果70例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中,用阿齐霉素治疗21人,四环素类药物治疗13人,头孢曲松治疗12人,三代头孢菌素治疗10人,大观霉素治疗7人,喹诺酮类药治疗7人。70例患者的尿道棉拭子细菌培养显示,有细菌生长6例;前列腺液常规检测白细胞超过5个的33例,前列腺液培养有细菌生长的22例,分别为淋病奈瑟氏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甲型链球菌、棒状杆菌以及解脲脲原体、滴虫。结论不规范治疗可能是造成淋菌性尿道炎后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重要因素。

    2010年02期 v.16;No.89 117-119+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4 ]
  • 四城市部分疑似先天梅毒血清学随访结果分析

    龙福泉;王千秋;杨凭;杨立刚;彭华;张森淼;刘巧;张择榕;何玲;王海英;

    目的报告并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惠州、三亚、琼海、余杭四个城市,部分疑似先天梅毒的血清学结果并追踪观察。方法对四地市就诊的63例疑似先天梅毒婴儿进行干预及随访,检测其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及其滴度,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3例疑似先天梅毒婴儿TPPA均阳性,RPR滴度从阴性到1∶64;共有42例接受了青霉素治疗,其中18例随访3-12个月,15例显效,显效比例为88.33%;21例未做治疗,采取观察,其中9例随访3个月,显效比例为22.22%。采取"观察"者的效果不如"治疗"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出生后如能及时给予青霉素治疗,可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疑似先天梅毒病例进行定期随访是非常重要的。当前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应该提高随访率、随访次数和随访时间,加强对医务人员规范诊疗的培训。

    2010年02期 v.16;No.89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43 ]
  • 7种单纯疱疹病毒Ⅱ型IgG抗体检测试剂盒的比较

    余艳华;尹跃平;袁柳凤;朱邦勇;孙秀峰;

    目的比较7种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特异性IgG抗体检测试剂盒的优劣。方法对来自体检和性病门诊的生殖器疱疹可疑者的189份血清,同时用3种进口试剂盒(A、B、C)和4种国产试剂盒(D、E、F、G)进行检测。结果以"扩大金标准"为判断标准,7种检测试剂盒的敏感性:A、B、C分别为94.6%、100%、100%,D、E、F、G分别为98.5%、93.9%、96.9%、30.8%;特异性:A~G分别为98.2%、96.4%、96.4%、9.1%、43.6%、18.2%、100%;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下面积:A~G分别为0.964(0.933~0.995)、0.982(0.953~1.011)、0.982(0.953~1.011)、0.529(0.434~0.623)、0.664(0.567~0.761)、0.517(0.416~0.618)、0.654(0.576~0.732)。结论三种进口试剂盒检测结果可信度高,可用于临床实验室的辅助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等。

    2010年02期 v.16;No.89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12 ]
  • 全国性病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初探

    施美琴;尹跃平;周二虎;戴秀芹;

    目的初步了解我国各级性病防治、诊疗机构实验室开展淋球菌检测的现状。方法向全国各省级性病检测中心实验室和部分国家性病监测点发放淋球菌冷冻干燥质控样本,要求各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检测并报告结果,对质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对55家性病检测实验室发放质检样品,回报检测结果的共41家实验室(74.55%)。在这41家实验室中,结果符合率为100%的26家,符合率≥60%的10家,符合率≤40%的5家。5份质控品的符合率分别为:97.56%、87.80%、90.24%、68.29%、97.56%。结论通过淋球菌检测室间质量评价,反映出我国淋球菌检测水平亟待提高。

    2010年02期 v.16;No.89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2 ]
  • 2006年全国性病防治机构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测室间质量评价初探

    魏万惠;尹跃平;王红春;钟铭英;余艳华;周二虎;

    目的通过在性病防治机构进行性病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活动预试验,了解我国性病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测现状,提高我国梅毒实验室检测质量水平,为进一步开展性病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各级性病防治机构发放梅毒血清质控品和调查问卷,按要求反馈检测结果及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评的23家单位中,17家单位的成绩为100分,3家单位的成绩为90-99分,优秀率为86.96%;另2家成绩为80~89分,1家单位成绩低于60分。结论全国性病防治机构梅毒实验室检测的总体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应建立并完善我国性病防治机构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方案,加强各级性病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和自身能力建设。

    2010年02期 v.16;No.89 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95 ]
  • 河南省部分艾滋病高流行村庄居民死亡状况调查

    李东民;高省;王璐;王哲;崔兆麟;宋鲁平;何文生;王水旺;陈长宽;汪宁;

    目的了解艾滋病(AIDS)相关死亡的变化趋势,以及艾滋病相关死亡对当地死亡状况造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7个行政村,1995年1月1日-2007年10月31日,所有死亡者进行名单摸底、入户调查和死因推断,分析死亡构成及变化。结果共计死亡2546人,其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AIDS死亡521例(20.5%),疑似AIDS死亡525例(20.6%),非AIDS死亡1500例(58.9%)。30~49岁青壮年死亡人数的比例,从1995-1997年的<15%上升到1998年的21.5%,在2002年达到42.3%,之后逐年下降,到2007年为25.5%。30~49岁年龄组HIV/AIDS死亡者和疑似AIDS死亡者,分别占该组死亡人数的59.7%和59.8%。全人群死亡率在1995-1999年为7‰左右,在2002年出现高峰,为14.9‰。结论艾滋病和疑似艾滋病的死亡,成为当地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青壮年的死亡。

    2010年02期 v.16;No.89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8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07 ]
  • 257例艾滋病病人机会性感染情况分析

    郜桂菊;毛羽;赵红心;李兴旺;王凌航;杨涤;梁洪远;王慧珠;

    目的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257例艾滋病(AIDS)病人机会性感染的总体情况,进一步了解机会性感染的致病谱。方法对该院2006年以来收治的257例AIDS病人,就机会性感染的总体情况,分别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免疫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呼吸系统机会性感染发生比例为65.25%,主要表现为肺部感染(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肺结核、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等;消化系统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比例为40.47%,主要为口腔真菌感染、巨细胞病毒(CMV)肠炎、霉菌性食道炎等;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比例为9.34%,主要为隐球菌脑膜炎、进行性多病灶脑白质病、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其他部位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比例为30.35%,主要为CMV视网膜炎、淋巴结结核、带状疱疹等。结论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是AIDS病人发生机会性感染的常见部位,其次是神经系统和全身性。而细菌性肺部感染、结核病、CMV感染、PCP、真菌感染,是AIDS病人主要就诊和住院的机会性感染。

    2010年02期 v.16;No.89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223 ]
  • AIDS病人真菌菌种分离鉴定及体外抗真菌药敏分析

    阿那尔·哈列什;惠艳;帕丽达·阿布列孜;邓淑文;李静;杨成新;依巴古丽·艾拜都拉;陈宴;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艾滋病(AIDS)病人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和优势菌株,并检测AIDS病人病原真菌对不同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为临床早期诊断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并发现该地区的耐药情况。方法分别取AIDS病人口咽、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的标本,采用常规方法做真菌培养,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ATBTMFUNGUS3试剂盒测定50株分离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体外敏感性。结果100株分离菌株中,念珠菌属为97株,其他菌属3株;其中白念珠菌85株,克柔念珠菌6株,热带念珠菌2株,光滑念珠菌1株。曲霉菌属2株,分别为烟曲霉和土曲霉;接合菌属1株,为根霉。结论新疆地区AIDS病人真菌感染仍以白念珠菌为优势菌种,并有罕见菌种出现。抗真菌药物以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高,而唑类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

    2010年02期 v.16;No.89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0 ]
  • AIDS病人并发真菌性食管炎的内镜与临床分析

    孙承民;李坪;石晓红;沈冰;徐克沂;

    目的探讨北京地坛医院艾滋病(AIDS)病人并发真菌性食管炎的临床特征、内镜特点和相关因素,以期对AIDS病人并发机会性感染的诊断和防治有所帮助。方法对该院1995-2008年间收治的716例AIDS病人中,经临床、内镜、病理确诊并发真菌性食管炎的31例病例的临床资料、相关因素做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AIDS病人内镜下均表现不同程度的食道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点片状白斑或白色伪膜。其中6例并发食道溃疡。病人CD4+ T淋巴细胞计数全部<200个/mm3,病理检查均检测到真菌菌丝或孢子而被确诊。结论AIDS病人并发真菌性食管炎的主因,是艾滋病病毒(HIV)直接损害、免疫功能受损、机会性感染。真菌性食管炎与CD4+ T淋巴细胞计数有直接的关系。

    2010年02期 v.16;No.89 1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0 ]
  • NRTIs引起的细胞线粒体DNA缺失的检测及其意义

    孙玉;张洪海;石英;柳雅立;张彤;吴昊;陈德喜;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检测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司它夫定(d4T)与齐多夫定(AZT),对HepG2细胞线粒体DNA数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用0、3、10、100、200、300μmol/L d4T及AZT处理HepG2细胞2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浓度药物作用后线粒体DNA的相对含量。结果成功建立线粒体DNA的定量PCR检测方法。d4T组中,药物浓度为0、3、10、100μmol/L的4个组,细胞线粒体DNA相对含量分别为(96.94±5.77)、(53.73±7.14)、(20.78±3.10)、(1.37±0.29),4个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药物浓度为200及300μmol/L的两个组,细胞均死亡。AZT用药组中,药物浓度为0-300μmol/L的6个组,细胞线粒体DNA相对含量分别为(96.94±5.77)、(108.84±7.80)、(172.56±4.70)、(199.51±10.37)、(158.74±6.64)、(64.06±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线粒体DNA方法切实可行,d4T引起细胞线粒体DNA缺失呈浓度依赖性,AZT对细胞线粒体DNA的影响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2010年02期 v.16;No.89 14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8 ]
  • 云南省某地强制戒毒所内吸毒者HIV危险行为及HIV感染调查

    闫丽萍;段松;龚渝蓉;杨跃诚;项丽芬;叶润华;庞琳;刘恩武;吴尊友;

    目的对艾滋病(AIDS)高发地区的强制戒毒所内,吸毒者在所内的高危行为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进行评估。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招募在戒毒所内戒毒超过1年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在入所时HIV检测结果,并在其出所前进行第二次HIV检测。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入所前性行为和吸毒行为,以及入所后的HIV危险行为,包括所内偷吸、共用吸毒用具和同性性行为。HIV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初筛和蛋白印迹试验(WB)确证。结果共招募研究对象499人,8人报告在所内吸食过海洛因。所内没有人自我报告男男同性性行为。在214名入所时检测HIV阴性的吸毒者中,出所时检测未发现HIV阳性者。在198名入所时未检测者中,出所时检测发现1名无所内HIV危险行为的吸毒者HIV阳性。结论该次研究未发现所内HIV危险行为和所内HIV感染,但有所内偷吸毒品的现象,因此要严格防止毒品和注射用具进入强制戒毒所或羁押场所。

    2010年02期 v.16;No.89 149-15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97 ]
  • MSM中同性与双性性取向的男性性工作者的行为特征比较

    李洋;张北川;陈官芝;王丽欣;李秀芳;

    目的比较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同性与双性性取向的男性性工作者(MSW)的行为特征,探索两类亚人群在传播艾滋病病毒(HIV)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方法采用改良型"滚雪球"抽样法(定向抽样法)进行横断面调查。从MSM的有效问卷中获取同性性取向(gay)与双性性取向(Bi)的男性性工作者并进行比较,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gay意识到喜欢同性(P<0.001)、确认自我性取向(P<0.05)、首次与同性发生商业性交(P<0.001)的年龄均早于Bi。Bi(曾)有女性性伴(P<0.001)、向女性提供(过)性服务(P<0.001)、曾主动与女性性交(P<0.001)、希望与女性生育后代(P<0.01)、近1年曾参与同性群交(不含与男性客人情况)(P<0.05)、近6个月曾与男性客人群交(P<0.05)、曾因性取向或同性恋活动受到异性恋者伤害(P<0.05)的百分率均高于gay。gay希望与固定同性伴侣一同生活(P<0.001)、希望参加国家的保护gay社团(P<0.001)、希望国家立法承认同性婚姻(P<0.001)、有过强烈自杀念头(P<0.05)、有过自杀未遂行为(P<0.05)的百分率均高于Bi。结论不同性取向的MSW行为特征与心理等情况存在差异,应根据其不同性取向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2010年02期 v.16;No.89 152-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5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37 ]
  • 我国13个省农民工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的调查与分析

    吕柯;胡翼飞;熊燃;马英鹏;刘婧;胡虹;

    目的了解我国各地农民工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状况,为农民工艾滋病宣传教育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大众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专题调查方案》,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民工艾滋病基本知识状况进行专题调查。结果共调查13个省的农民工43538人,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区间为49.8%~85.0%,其中位数为74.1%。13省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报告数较高、居中和较低地区的农民工,其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的中位数分别为69.9%、77.2%和72.3%。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工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的中位数分别为74.0%、77.0%和70.0%。结论13个省农民工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区间,与近年来不同研究者在不同地区开展的农民工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的区间大致相当。13个省中,报告数居中的地区的农民工,其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要高于报告数较低地区,报告数较低地区要高于报告数较高地区;中部地区农民工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略高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要高于西部地区。

    2010年02期 v.16;No.89 157-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250 ]
  • HIV传统检测和快速检测对随访率影响的研究

    林麒;卫大英;段松;石国勇;伦文辉;杨郁君;孙先国;李星美;姚均;

    目的了解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和快速检测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作为初筛手段对随访率的影响是否有显著性差别,并探讨影响随访率的因素,为在我国推广和开展有效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和回顾性研究两种方法,以访谈和问卷方式,调查所有求询者及统计既往资料。结果快速检测使咨询者从采血到获得检测结果的时间平均只需要1个小时,其随访率达到97%,而传统的ELISA检测平均时间为4天,随访率只有74%,影响了检测后咨询;同样采用ELISA检测方法,性病艾滋病门诊的随访率为92%,而其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点上的平均随访率为65.4%;年龄以及受教育的程度也是影响随访率的因素。结论为了提高HIV检测的随访率,在基层VCT点上,建议用快速检测替代ELISA检测。同时,应该在医院性病艾滋病门诊多设VCT点。

    2010年02期 v.16;No.89 160-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32 ]
  • 居家艾滋病致孤及脆弱儿童关怀支持项目结果分析

    曾祥丽;俞维民;梅振华;

    目的评价卧龙区第三轮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中,居家艾滋病脆弱儿童关怀支持项目工作开展5年后的效果,为下一步工作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对卧龙区全部18岁以下居家艾滋病致孤和脆弱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004年12月和2008年12月分别调查儿童199人和123人。2004年和2008年接受过关怀支持的艾滋病致孤和脆弱儿童分别占93.97%和100%,对关怀支持项目满意度为47.24%和87.00%,下一步关怀需求中,需要生活补助、技能培训、心理健康的分别为36.18%、49.25%、47.24%和20.33%、60.98%、60.98%;两次调查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卧龙区第三轮艾滋病项目中,居家致孤及脆弱儿童关怀支持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着生活技能、心理关爱等需进一步加强的问题。

    2010年02期 v.16;No.89 164-165+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2 ]
  • 河南省上蔡县艾滋病综合防治效果评价

    支玉红;张世霞;王水旺;侯振华;程跃武;陈长宽;韩佰勇;

    目的评价上蔡县艾滋病综合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上蔡县2003-2008年艾滋病基线调查及专题调查、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信息、艾滋病疫情网络直报及分析等资料,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村民、中学生、暗娼(CSW)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PLWHA)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由2003年的15.6%、39.8%、21.9%、28.8%,上升到2008年的75.5%、83.6%、88.3%、97.0%。4种人群愿意与感染HIV熟人继续来往的比例分别由2003年的25.4%、51.4%、34.1%、40.7%,上升到2008年的75.6%、83.3%、54.8%、9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3年和2008年,CSW人群过去3个月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每次使用率,由2003年的58.3%提高到2008年的84.7%。自2001年10月到2008年12月底,对169名不愿终止妊娠的艾滋病孕产妇及所生176名婴儿实施了综合阻断措施,母婴阻断成功率97.6%。结论上蔡县实施综合防治项目以来,以项目带动工作,综合防治工作成效显著,但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善。

    2010年02期 v.16;No.89 16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03 ]

文摘

信息

工作研究

  • 动员医疗机构参与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效果评价

    梁国钧;

    目的评估性病门诊医务人员参与性病艾滋病干预工作,针对不同高危人群提供性病、生殖健康服务的效果。方法选择卫九、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和全球基金艾滋病防治项目地区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根据性病门诊规范服务的要求,改善门诊服务,开展针对门诊就诊者的干预服务和现场高危人群的医疗服务。结果在三个项目中,医务人员规范化服务培训率、性病门诊干预服务提供率和外展服务性病门诊医务人员参与率,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全球基金项目中,门诊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PITC)服务率从基线的10.4%,上升到项目后的96.4%。示范区和全球基金项目中,高危人群性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分别由基线的31.02%、45.52%上升到72.40%和87.86%。结论从三个项目的实施情况来看,动员医疗机构主动参与到针对高危人群的性病、生殖健康干预工作,并提供转介服务是可行的,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0年02期 v.16;No.89 170-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02 ]
  • 浅谈全球艾滋病 结核病和疟疾基金项目管理模式

    冯琳;黄建军;

    全球基金从2002年创建之时就极其重视项目运作和管理的模式创新,从科学性地制定项目目标和计划入手,采取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的运作模式,强调多部门、多学科的参与和合作,坚持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督导与评估,并实行以结果为基础的连续拨款机制。多年的实践已经表明了其在项目管理方面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充分证明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管理这个道理。随着中国疾病控制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越来越多,全球基金项目管理模式和许多经验,值得中国研究和借鉴,用创新的概念探讨管理项目的方式。

    2010年02期 v.16;No.89 173-174+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208 ]
  • 引入参与式方法用于艾滋病防治项目评估

    周久顺;张灵麟;张孔来;

    目的探索将参与式方法应用于艾滋病防治项目的评估。方法采用参与式乡村评估、定量技术、人类学方法等,由当地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利益相关者开展参与式评估。结果明确了参与式评估与传统评估的关系,确定了参与者及其角色,制定了评估优先领域,获取了传统评估难以得到的信息。结论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参与式评估应与传统评估结合,不断改进现有的各项干预措施。

    2010年02期 v.16;No.89 175-177+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04 ]
  • 针对中国女性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策略探讨

    周郁;

    中国自1985年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疫情逐渐蔓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女性人数逐年上升,艾滋病的流行对妇女的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文通过对女性艾滋病流行现状和女性更易感染艾滋病原因的分析,对中国女性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作了深入阐述,提出应加强针对女性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宣传干预工作,探索针对女性特点的有效宣传、干预模式;广泛开展法制教育、生产技能培训和帮扶活动;探索新的干预方式,改变男性观念和行为方式,最终减少艾滋病流行对女性的危害。

    2010年02期 v.16;No.89 17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8 ]
  • 苏北农村地区艾滋病家庭内二代传播流行病学研究

    李纲;

    目的为了解苏北农村地区艾滋病家庭内二代传播的流行病学规律,分析艾滋病家庭内二代传播的发生率、夫妻之间传播率和母婴垂直传播的发生率。方法对铜山县1998-2008年间报告的166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选择其中的110例进行分析。结果110例因受血感染HIV的已婚者中,男性28例,女性82例;夫妻间二代病例21例,男性13例,女性8例,艾滋病家庭内夫妻二代传播发生率为19.09%。男性传给女性的发生率为28.57%,女性传给男性的发生率为15.85%,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P>0.05)。29名HIV抗体阳性的育龄妇女共生育活产婴幼儿33个,有6例确认HIV阳性,母婴传播发生率为18.18%。29名中11名妇女为感染HIV后生育,活产的15名婴儿中4名HIV阳性,母婴垂直传播发生率为26.67%;有18名是产后输血感染,活产18例婴幼儿均采取母乳喂养,有2例感染HIV,单纯母乳喂养造成的垂直传播发生率为11.11%。结论苏北农村地区艾滋病家庭内二代传播发生率较高,必须建立和完善艾滋病早期发现机制,遏制艾滋病向一般人群蔓延。

    2010年02期 v.16;No.89 181-182+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88 ]

短篇报道

经验交流

综述

  • 梅毒的眼部表现

    顾昕;周平玉;

    梅毒螺旋体可侵犯眼的各层组织,其临床表现可因梅毒螺旋体累及眼的不同组分而异,其中以葡萄膜炎最为常见。该文就各期梅毒中主要的眼部表现做一综述。

    2010年02期 v.16;No.89 190-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62 ]
  • 梅毒螺旋体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彭锐锐;李婧;陈祥生;

    梅毒的流行已经成为全世界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梅毒螺旋体分型系统的研究,几十年来一直是各国学者致力攻克的难题。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首次提出了操作简便、具有实用性的基因分型系统,从而使得对梅毒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入崭新的发展时期。该文对这一分型系统的特征和梅毒螺旋体分子流行情况进行综述。

    2010年02期 v.16;No.89 192-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4 ]
  • HIV-1的耐药基因突变

    李敬云;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耐药,是影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随着抗病毒治疗的发展及新型靶点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已确定了200多个各种类型HIV耐药相关的基因突变,它们对于耐药及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该文对HIV的耐药基因突变,及其对耐药的作用和对复制适应性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今后耐药性研究应关注的重点。

    2010年02期 v.16;No.89 195-197+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5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222 ]
  • 性网络与男男性行为人群的HIV传播

    许娟;庞琳;吴尊友;

    性网络是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病毒(HIV)的直接通道。网络分析方法可揭示性网络构成与个体感染HIV风险及与群体中HIV传播的动力学关系。为深入探讨MSM HIV传播风险,为预防干预定位提供信息,该文对性网络与MSMHIV传播关系的研究现况做一简要概述。

    2010年02期 v.16;No.89 198-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63 ]
  • 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者感染状态配对研究

    米国栋;吴尊友;

    该文综述了国外近年来在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中,开展"感染状态配对"研究的相关文献,阐述了"感染状态配对"在降低HIV新发感染、促进咨询检测和性伴告知方面的积极意义,分析了在MSM HIV感染者中实施"感染状态配对"干预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在我国开展类似工作提供了参考信息。

    2010年02期 v.16;No.89 201-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08 ]
  • MSM中HIV阳性者性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王硕;吴尊友;

    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阳性者的性行为和心理特征,与一般的MSM有显著差异,他们的不安全性行为仍然广泛存在,但更倾向于寻找阳性性伴,并选择被动肛交方式来"自我降低传播风险"。针对这一群体的特点,艾滋病防控重点,应该重在阻止二代传播,提高感染者生活质量。

    2010年02期 v.16;No.89 204-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2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