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艾滋病性病

Chinese Journal of AIDS & STD

论著

  • 艾宁颗粒联合HAART治疗100例HIV/AIDS病人的临床观察

    王健;刘颖;邹雯;何丽云;阎世艳;袁永华;

    目的对中西药合用治疗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单中心的临床观察方法,对100例HIV/AIDS病人进行观察,其中治疗组50例[艾宁颗粒+HAART(d4T+ddI+NVP)],对照组50例[安慰剂+HAART(d4T+ddI+NVP)],服药时间11个月。结果(1)艾宁颗粒和HAART合用,未发现毒副反应;(2)两组都出现了CD+4细胞下降的情况,但治疗组CD+4细胞下降的均值比对照组小,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在改善乏力、纳呆、恶心、腹泻、皮疹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两组的病毒载量均上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HIV/AIDS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需要进一步探索。

    2008年02期 No.77 101-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184 ]
  • 急性感染实验测定CD_8~+细胞非细胞毒性的HIV抑制作用

    袁霖;马丽英;徐维四;孙坚萍;纪燕;邵一鸣;

    目的建立急性感染实验方法,用于检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CD8细胞非细胞毒性的HIV抑制作用。方法用免疫磁珠分离HIV感染者的CD+8细胞,按2∶1、1∶1、0.5∶1、0.25∶1和0.125∶1的比例,与体外急性感染的CD+4细胞混合培养,定期测定培养物上清中逆转录酶活性,与阴性对照比较,计算病毒抑制率。结果88%的病例(15/17)在CD8与CD4细胞比例为1∶1时,达到90%的病毒抑制率,90%病毒抑制率时的平均CD8与CD4比例为0.88∶1。结论成功建立了急性感染实验评价CD+8细胞非细胞毒性的HIV抑制活性的方法。研究中还观察到HIV感染的长期不进展者,其CD+8细胞具有较强的病毒抑制能力。

    2008年02期 No.77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1 ]
  • 女性HIV感染水平与预防母婴传播政策资源关系的分析

    邱琇;王临虹;孙江平;

    目的分析女性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水平与预防HIV母婴传播政策资源投入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国4个HIV相对高流行地区预防HIV母婴传播政策出现的时间与数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并赋值,与当地女性、育龄女性和已婚育龄女性的HIV新发感染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县级预防HIV母婴传播政策资源投入与女性HIV感染水平呈对数函数关系。结论随着女性HIV感染水平的上升,县级预防HIV母婴传播政策投入增加,但快速增长后,新发感染水平对政策资源投入的影响减弱。

    2008年02期 No.77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30 ]
  • 出入境人群HIV-1型env C2-V3区段基因序列分析和亚型研究

    朱锦德;田桢干;邢辉;方筠;张晓航;刘胜牙;

    目的了解出入境人群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感染者毒株基因亚型分布及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01年以来上海口岸HIV抗体检测确认阳性的血样标本,提取前病毒DNA,使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进行体外扩增,获得包膜蛋白区基因(env)的核酸片段,测定其序列和进行亚型分析。结果获得20例标本的亚型分析结果,共检出8个亚型,包括B亚型7例,CRF02-AG3例,C亚型3例,CRF01-AE 2例,A亚型2例,B、CRF07-BC和CRF08-BC亚型各1例。上海口岸HIV-1毒株亚型分布于11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流行B亚型。结论上海口岸流行的HIV-1毒株复杂多样,出入境人员是我国HIV毒株输入的主要渠道,流行毒株以性接触传播为主。

    2008年02期 No.77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3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7 ]
  • BED HIV-1发病捕获酶免疫测定法检测四川省2006年吸毒哨点HIV新发感染

    梁姝;魏东兵;曾亚莉;胡莹;冯燎;袁丹;刘红露;余佳;

    目的了解四川省2006年吸毒哨点艾滋病病毒(HI V)新发感染情况,探索BED HI V-1发病捕获酶免疫测定法(BED HI V-1 incidence capture enzyme i mmunoassay,BED-CEIA)的应用条件,以及引起偏移的因素和解决方法。方法对2006年四川省吸毒哨点确认阳性的样本进行BED-CEIA方法检测,获得该人群2006年新发感染率。结果2006年四川省吸毒哨点共计13个,监测吸毒人群3 708人,男女比例5.61∶1,年龄在9~65岁之间,平均年龄30.18岁。HI V-1确认阳性率为12.04%,新近感染率3.19%,其95%可信区间(CI)为(4.12%~2.26%)。结论将BED-CEIA方法应用于以吸毒为主要感染途径的地区,对其新近感染率的计算和估计具有实用性,并可较好地控制偏移,对艾滋病防治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具有参考作用。

    2008年02期 No.77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295 ]
  • 滤纸片干血斑用于HIV-1 DNA检测的评价

    李秋荣;姚均;邢文革;龙小山;潘品良;张麒;蒋岩;

    目的探索滤纸固定艾滋病病毒Ⅰ型核酸(HIV-1 DNA)的稳定性、均一性,评价滤纸片干血斑HIV-1DNA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方法套式PCR扩增HIV-1的env、gag、pol三区。不同环境条件下保存的滤纸片干血斑,分别在不同的时间段检测;滤纸片干血斑的中心及圆斑的上下左右4个边缘,随机打取5个2.5mm圆片用于检测。采自新疆现场的94份阴性样本和90份阳性样本,分别制成滤纸片干血斑样本和全血样本,比较两者的HIV-1DNA检测结果。结果滤纸片干血斑-20℃或4℃放置1年或室温放置3个月,或在37℃放置两天或冻融2次,实验的敏感性未见下降;37℃放置3天或冻融3次,已经有样本不能检出。滤纸干血斑不同位点随机打取圆片扩增,4个样本中,中点均阳性,但在上点、左点、右点分别出现一份阴性结果。滤纸干血斑法和全血法检测HIV-1前病毒DNA比较,敏感性是96.1%,特异性是98.9%。结论滤纸干血斑在室温条件下运输是可行的,推荐尽量靠近滤纸干血斑的中间位点打取圆片扩增;该方法操作简便、经济、敏感、特异。

    2008年02期 No.77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80 ]
  • 中国首批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运转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鲍宇刚;庞琳;吴尊友;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首批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运转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中国首批8个美沙酮门诊病人治疗相关数据,计算各门诊病人每月进入量、每日维持量、中途退出比例和重新入组比率,对这4项指标进行描述性和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计算综合评价指数,判断门诊运转状况;对门诊病人、医务人员和公安干警进行深入访谈,了解门诊运转情况。结果各门诊在4个指标上有所不同,从综合评价指数分值看,贵州、温州和个旧门诊在0.5以上,南宁、舟山和织金门诊在0.3以下;各门诊在病人纳入和稳定性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同。治疗病人、工作人员和公安人员均认为应该降低入组门槛,简化审批程序,放宽限制,给予吸毒人员更多接受治疗的机会。结论综合评价来看,首批8个门诊中,贵阳、温州和个旧门诊运转良好。需要加强部门配合、降低入组门槛、简化审批、加大宣传等措施,提高吸毒人员入组参加治疗及提高治疗保持率。

    2008年02期 No.77 121-12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73 ]
  • 美沙酮维持治疗对预防吸毒者中HIV传播的效果评价

    何华先;鲍宇刚;陈连峰;李水雄;向超群;谢晓;张大迁;

    目的探讨美沙酮维持治疗(MMT)和行为干预,对减少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传播的效果。方法对岳阳市吸毒人群开展MMT,配合同伴教育和行为干预,1年后对观察对象进行HIV检测和行为测试,评估维持治疗效果。结果113名入组治疗时HIV为阴性者,1年后无1人转为阳性,22名HIV阳性者的阴性配偶/性伴1年后仍为阴性;1年后尿检阴性率维持在76.1%。治疗者的行为明显改变,社会功能逐步恢复。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结合同伴教育和行为干预能有效减少海洛因的使用,预防HIV在吸毒人群中的传播,降低其同伴的易感性。

    2008年02期 No.77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56 ]
  • 对导入网络直报系统前后中国艾滋病既往疫情数据质量的分析

    汪雁鹤;曲书泉;秦倩倩;王丽艳;李东民;高省;王璐;

    目的评价导入网络直报系统前后中国艾滋病既往疫情数据的质量。方法对导入网络直报系统前后艾滋病既往疫情数据库的结构变化、填报完整性、填报错误等进行描述,分析评价其对现有工作的意义与影响。结果导入前数据库结构经过两次变化,导入时再按新的格式统一进行了整理,在各阶段各指标的填报完整性不相同,但疫情分析用的基本指标的填报均较完整,仅存在少量的明显错误和逻辑错误。结论既往艾滋病疫情数据库仅能满足当时疫情分析的需要,随着中国"四免一关怀"政策的落实,需要对更多的随访干预指标进行补充,以期能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更加丰富有效的信息。

    2008年02期 No.77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26 ]
  • 开远市嫖客人群HIV/STD相关高危行为的流行病学调查

    徐俊杰;谷静;朵林;常东方;

    目的了解嫖客人群的社会背景信息,艾滋病病毒/性病(HIV/STD)相关高危行为及性病感染的关联因素。方法外展人员到娱乐场所招募嫖客人群,开展匿名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100名嫖客中,42%为已婚或同居,57%在过去1年与暗娼的商业性行为中发生过无保护性行为,41%在与暗娼的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中未使用安全套,17%在过去12个月出现过STD症状。感染STD的关联因素主要为:受教育时间<6年,通常与街头暗娼发生性行为,近12个月中与暗娼性行为时从不或偶尔使用安全套,最后一次与暗娼性行为时未使用安全套。结论嫖客人群中的安全套使用率较低,STD感染率较高,应该结合对暗娼人群的干预,对嫖客人群特别是对教育程度较低的嫖客人群开展综合性的干预活动,降低HIV和STD向普通人群传播的速度。

    2008年02期 No.77 130-132+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220 ]
  • 中国部分地区MSM人群安全套使用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萧燕;李春梅;吕繁;汤后林;张大鹏;晋灿瑞;贾玉江;孙江平;

    目的评价在中国6省(自治区、直辖市)16个城市(区)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艾滋病防治综合干预措施的落实效果,并分析促进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非概率抽样方法在16个城市的MSM中开展2次横断面调查;通过问卷收集人口学、艾滋病知识、高危行为及干预服务接受情况等;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006年及2007年,分别收集4 188份及4 173份有效问卷,2次调查的MSM平均年龄28岁,同性恋占2/3;近6个月内最后一次男男肛交性行为的安全套使用率,从2006年的57.2%提高到2007年的66.5%(P<0.001);2007年调查的MSM中,接受干预服务的比例及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均比2006年有显著提高。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促进MSM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包括未婚、在婚或同居的婚姻状态(AOR=2.7,1.7-4.0,与离婚或丧偶相比),接受过艾滋病咨询检测(AOR=2.0,1.4-2.8)或同伴教育(AOR=1.6,1.2-2.3),以及高艾滋知识知晓率(AOR=1.6,1.1-2.3)。结论在16个城市开展的艾滋病防治综合干预措施促进了MSM使用安全套;建议在今后的MSM艾滋病防治工作中,进一步推广艾滋病咨询检测及同伴教育活动,注重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2008年02期 No.77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271 ]
  • 深圳地区男男同性恋人群中HIV-1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赵广录;冯铁建;赵锦;王晓辉;石向东;张燕;罗贤如;甘永霞;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男男同性恋人群中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毒株的分子流行情况,帮助分析HIV-1在该人群中传播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深圳市2006年男男同性恋人群中HIV-1确认为阳性的样本18例,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PCR)技术,对该样本膜蛋白基因(env基因)和核心蛋白基因(gag基因)进行扩增,并对各基因区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18份样本中共存在CRF01 AE、CRF07 BC、CRF08 BC 3种重组毒株及B一种亚型,分别占55.56%(10/18)、16.67%(3/18)、5.56%(1/18)和22.22%(4/18);在env基因区与对应的流行代表株01 AE.TH.90.CM240、07 BC.CN.97.97CN001、08 BC.CN.97.97CNGX 9F、B.US.86.JRFL的基因离散率分别为(8.778±1.296)%、(7.650±0.212)%、11.300%和(13.300±0.819)%;CRF01 AE、CRF07 BC重组株和B亚型组内离散率分别为(10.192±4.179)%、(2.000±0.000)%和(14.367±8.812)%;在gag基因区与对应的流行代表株01 AE.TH.90.CM240、07 BC.CN.97.97CN001、08 BC.CN.97.97CNGX 9F、B.FR.83.HXB2的基因离散率分别为(5.070±1.132)%、(2.167±0.551)%、4.800%和(7.350±1.926)%;CRF01 AE、CRF07 BC重组株和B亚型组内离散率分别为(4.504±1.692)%、(0.700±0.346)%和(10.167±4.352)%。结论深圳地区男男同性恋人群HIV-1流行株以CRF01-AE重组亚型为主,其次是B亚型,也存在CRF07 BC和CRF08BC重组亚型。

    2008年02期 No.77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122 ]
  • 深圳市男男性工作者艾滋病/性病高危行为调查

    蔡于茂;刘惠;潘鹏;洪福昌;赖永珲;周华;

    目的通过对男男性工作者(MSW)高危行为的调查,探索该人群在艾滋病/性病(AIDS/STD)传播中的桥梁作用,为当地卫生部门制定AIDS/STD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成立彩虹工作组,到同性恋者活动场所开展外展服务,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在知情同意原则下,进行AIDS/STD高危因素问卷调查。结果138例男男性工作者的性取向以同性恋和双性恋为主,分别占50.7%和39.1%。最近一年,近三成的男男性工作者与女性发生性行为。除了传统的酒吧、桑拿/洗浴中心、私人会所等场所外,超过60%的男男性工作者通过互联网找寻男性伴;与男性伴发生性行为的方式,肛交列于首位;其余依次为口交、替别人手淫(打飞机)、指交;提供性服务方式中,互联网仍居于首位,其余依次为酒吧、妈咪、桑拿/休闲中心、私人会所、手机、朋友介绍、公园等;提供性服务的场所中,家庭居于首位,私人会所其次,其余依次为桑拿/休闲中心、酒吧、公园、宾馆/酒店。最近1年,11.6%男男性工作者曾感染性病,不到半数的男男性工作者既往检测过HIV,不到三成的男男性工作者接受过预防艾滋病教育,超过三成的男男性工作者服用过精神科药物,在性行为前经常喝酒,超过六成的男男性工作者口交时不使用安全套。最近半年,约三成的男男性工作者同时为男性和女性提供性服务;不论男男性工作者为男性还是为女性提供性服务,每次用安全套的比例均不超过50%。结论男男性工作者存在传播HIV的高危行为,是HIV传播的桥梁人群。

    2008年02期 No.77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19 ]
  • 中国国境口岸梅毒流行病学监测分析

    曲江文;马博懿;柳巍;向浩;熊田甜;聂绍发;

    目的通过对中国国境口岸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分析,掌握国境口岸出入境人员中梅毒的流行情况,以便于确定国境口岸梅毒监测的重点人群和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方法对全国各口岸检验检疫机关报告的梅毒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中国梅毒检出率较高的国境口岸为西藏(40.10%)、黑龙江(1.53%)、贵州(1.23%)、青海(0.98%)、海南(0.91%);外籍梅毒感染者中以来自东亚地区的最多;口岸梅毒感染者以中青年男性为主;中国籍涉外婚姻(10.08‰)、司机(7.50‰)、商务人员(5.09‰)和外籍服务人员(8.41‰)、商务人员(6.86‰)、涉外婚姻(6.58‰)的梅毒检出率较高。中国籍出入境人员梅毒检出率(2.54‰)高于外籍出入境人员(1.69‰)。结论要根据出入境人员中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口岸重点人群的监测,以及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防止梅毒通过国境口岸传入传出。

    2008年02期 No.77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177 ]
  • 31例妊娠梅毒诊疗分析

    狄正鸿;畅晓元;荘弢;吕娅妮;崔乐;许静;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妊娠梅毒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31例孕母均未见有皮疹及其他梅毒相关临床体征。10例妊娠梅毒在妊娠早期、晚期各进行水剂青霉素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一个疗程后,所生新生儿均无临床症状,血清学滴度低于母亲或为阴性。红霉素治疗及妊娠晚期开始青霉素治疗的孕妇所生新生儿,72.2%(13/18)血清滴度高于母亲,可伴有临床表现。结论青霉素早期治疗妊娠梅毒是防止发生先天梅毒的有效措施,可望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2008年02期 No.77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24 ]
  • 双色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诊断生殖器溃疡性疾病病因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评价

    朱慧兰;胡斌;李润祥;林路洋;熊斯颖;赖维;

    目的建立检测梅毒螺旋体(TP)、单纯疱疹病毒(HSV)和杜克雷嗜血杆菌(HD)的双色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DC-FQ-PCR)方法,并评价其在诊断生殖器溃疡性疾病(GUD)病因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TP、HSV和HD的基因库序列设计引物,对3株参考株进行扩增,证实其特异性;再设计探针做三种参考株的双色荧光定量PCR;以10倍稀释不同浓度模板扩增测定其敏感度。同时检测320份生殖器溃疡处分泌物标本,每份标本同时进行暗视野显微镜(D-F)、梅毒血清学试验(STS)、HD培养和酶免疫法(EIA)检查HSV抗原。结果用FQ-M-PCR检测TP、HSV和HD 3株参考株均出现特异性扩增片段,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227bp、233bp和238bp;其敏感度为10拷贝/μl。将DC-FQ-PCR用于检测320例生殖器溃疡分泌物标本,与D-F、TPHA、EIA法比较,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58、0.797、0.703)。结论DC-FQ-PCR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精确性的检测生殖器溃疡标本中TP、HSV、HD的方法,可用于临床GUD的病因诊断。

    2008年02期 No.77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7 ]
  • 2002-2006年日照市性病门诊就诊者资料分析

    王洪涛;郑祺;李善义;孟祥萍;

    目的掌握日照市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状态,为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2006年,到日照市皮肤病防治所性病门诊就诊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6年合计登记就诊者4 716例,各年分别为566例、784例、1199例、1117例、1050例;男性占68.09%,女性占31.91%;20~29岁占41.39%,30~39岁占32.85%;工人占33.51%,无业者占20.00%,干部占19.49%。诊断为性病的2 972例,占63.02%。其中,非淋菌性尿道炎占40.78%,尖锐湿疣占24.87%,梅毒占18.00%,淋病占16.32%,软下疳占0.03%。结论性病门诊就诊者主要是男性青壮年,性病病人主要是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梅毒和淋病。

    2008年02期 No.77 154-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0 ]

文摘

信息

工作研究

  • 香港非政府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启示

    郭浩岩;曹严华;李慧;

    香港非政府组织(NGO)在香港艾滋病防治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NGO各具特点。当前,在中国内地的政策和环境支持力度加大、国际和国内投入增加、NGO本身的发展等,都给NGO参与艾滋病防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与香港NGO相比,内地NGO在艾滋病防治领域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各机构间缺乏有效的交流、联系与资源共享,资金来源不足且比较单一,需进一步加大对NGO的管理和支持力度,加强NGO自身的能力建设,并建立一个内地NGO之间的协调和分享机制。

    2008年02期 No.77 15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13 ]
  • 中国艾滋病预防和治疗工作中的社区参与

    刘春雨;

    社区参与作为艾滋病预防和治疗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体现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在民族文化及伦理方面的尊重。社区参与使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与社区之间建立起协调发展、和谐有序的平衡关系。目前我国的艾滋病预防和治疗工作中社区参与的主要方式有:(1)以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作平台,开展多方位多部门的艾滋病防治合作;(2)以项目为依托,积极发展"社区外展"人员;(3)艾滋病治疗相关项目建立艾滋病家庭护理示范点;(4)建立社区顾问委员会;(5)召开非正式/不定期的项目咨询会。但仍然还存在:社区参与的主动意识不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中工作人员艾滋病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某些人员甚至对艾滋病仍然有许多知识误区,社会歧视等问题,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亟需加强。

    2008年02期 No.77 159-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214 ]
  • 论政府向艾滋病防治领域NGO购买服务的几个问题

    韩俊魁;

    目前,政府资源很少向艾滋病防治领域的非政府组织(NGO)开放。这不仅不利于防止艾滋病蔓延,也不利于培育公信力较高的本土NGO承担政府转移的部分职能,或在政府无暇顾及的领域发挥功能性补充作用。该文在分析了NGO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必要性、三类NGO主体的不同特点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防治艾滋病领域的NGO购买服务的原则和设想。

    2008年02期 No.77 162-163+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167 ]
  • 基于传真的我国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信息数据库的实现

    徐涛;王建生;马烨;

    我国艾滋病(AIDS)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是为及时掌握抗病毒药物治疗工作的进展和变化,评估国家抗病毒治疗政策的效果,以及监测抗病毒治疗的副反应而建立的。国家AIDS抗病毒治疗信息数据库,是以该监测方案为依据开发的基于传真方式的监测系统。该文叙述了系统采用传真方式的原因,系统实现的方法,系统组成以及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2008年02期 No.77 164-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5 ]
  • 179例美沙酮维持治疗者的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

    钱兴才;潘晓雯;贾天剑;高倩;王蓓;

    目的评价无锡市美沙酮维持治疗者的焦虑状况,并探索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方法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编的《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社会流行病学调查表》,调查患者的焦虑状况以及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家庭、社会功能情况等,建立Epi Data数据库,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调查对象的焦虑症检出率为35.2%,其焦虑状况与美沙酮维持治疗时间、吸毒时间、患者与邻居同事的关系等因素有关。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有利于恢复海洛因成瘾者的心理健康;对于海洛因成瘾者来说,应该尽早参加治疗,以全面恢复身体及心理健康;除药物治疗外,家庭、社会支持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恢复同样重要。

    2008年02期 No.77 167-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47 ]
  • 中小城市妇科门诊管理人员VCT服务态度的调查分析

    吴纪民;薛珲;刘惠;王立秋;

    目的了解妇科门诊的管理人员对在妇科门诊开展由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咨询检测(VCT)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有效的艾滋病防治策略。方法采用定性访谈方法,选择主管妇科门诊的管理人员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访谈对象对艾滋病病毒(HIV)检测的重要性表示一致认同,在妇科门诊开展VCT工作应重点针对有生殖道感染或高危行为史的病人,但面临经费不足、病人接受性不高等困难;妇科医务人员需要加强培训,重点是艾滋病基本常识、自我保护方法、国家相关政策和当地服务机构信息。结论做好大众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和多部门协调的倡导工作,解决检测所需的费用等困难,结合妇科特点开展灵活多变的宣传工作是取得成效的关键。

    2008年02期 No.77 169-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42 ]
  • 艾滋病低流行区VCT网络建设及运作模式研究

    徐钟渭;徐红;项珍;金以森;蒋志强;潘晓红;

    目的探索建立适宜于艾滋病低流行区的艾滋病病毒(HIV)自愿咨询检测(VCT)网络运行模式,以提高艾滋病的防制效果。方法通过建立VCT网络和工作制度、培训VCT人员、开展广泛的VCT宣传、加强考核督导等方式,使VCT工作有效规范运行。结果杭州市萧山区建立了包括区VCT中心和专业咨询网站、35个基层VCT点和12个初筛实验室的VCT网络。2006年,前来区中心VCT接受咨询的人数较上年增加1.27倍,发现HIV抗体阳性7例,阳性检出率为0.99%;全年利用各种形式接受咨询10多万人次;通过检测,共发现HIV阳性10例。结论通过建立规范运作的VCT网络是早期发现HIV感染者、进行艾滋病宣传教育、行为干预和预防再传播的有效方式,网上咨询更具有独特的功效。

    2008年02期 No.77 171-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93 ]
  • 目标人群对艾滋病健康教育材料评估的调查

    刘卫平;余冬保;张有春;郭蕾;

    目的了解农村和城市居民、吸毒者、性工作者四类目标人群对艾滋病健康教育材料评估的影响因素。方法四类目标人群阅读艾滋病健康教育材料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材料的评判在性别、年龄、民族、学历、居住地、月收入中的差异都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婚姻(χ2=4.96,P>0.05)、职业(χ2=3.87,P>0.05)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小学文化OR值(10.335)最大,其次为初中文化。学历、性别、民族、月收入4个变量的偏回归系数为正值,OR值均大于1,均是危险因素。年龄偏回归系数为负值,OR值小于1,是保护因素。结论学历是材料评判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针对低文化水平,开发和制作有效的健康教育材料,对遏制艾滋病的蔓延有重要作用。

    2008年02期 No.77 173-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8 ]

短篇报道

经验交流

综述

  • HIV进入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其耐药性发生趋势

    孙坚萍;马丽英;邵一鸣;

    艾滋病病毒(HIV)进入抑制剂,是继抑制HIV复制药物,如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之后的新一类抗HIV药物,主要作用在HIV进入细胞环节,是抗HIV新药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HIV进入细胞需经过多个步骤,因此各类进入抑制剂的作用靶点各不相同。由于HIV的高度变异性,如同可产生对抗其他类抗病毒药物一样,HIV亦可产生针对各类进入抑制剂的耐药毒株。鉴于HIV进入抑制剂除T-20和Maraviroc外,多处于临床前研究,缺乏临床阶段的数据。该文将主要对各类HIV进入抑制剂的作用靶点,以及进入抑制剂耐药毒株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行介绍。

    2008年02期 No.77 189-19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95 ]
  • AIDS心理和行为干预的循证医学证据

    杨学进;严莉;

    主要参照国内外研究,从循证医学角度综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的不同心理反应。对HIV感染者实施心理关怀、情感治疗和社会支持。借鉴他国经验,广泛、深入的全民健康教育;反对歧视HIV/AIDS;对患者的知识教育、道德教育、行为干预;全身支持疗法;发展咨询等服务;启动非政府组织力量是目前干预的重要措施。

    2008年02期 No.77 192-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31 ]
  • 影响HIV/AIDS人群死亡因素研究进展

    王盟;庞琳;吴尊友;

    回顾了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流行与死亡状况,并通过检索1990年以来国内外关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病人死亡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报道,发现影响HIV/AIDS人群死亡的主要因素有:感染者社会人口学特征、HIV感染途径、AIDS诊断时间、HAART治疗情况、CD+4T细胞数、经济发展状况、非艾滋病相关死亡及其他因素等。

    2008年02期 No.77 195-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234 ]
  • 利用外周血干扰素-γ测定法诊断AIDS合并TB感染的研究进展

    张斌;伦文辉;

    艾滋病(AIDS)发病率在全球逐年提升,而在其并发症中以合并结核杆菌(TB)感染最为常见,但是目前临床上对于这一并发感染主要采取的是试验性治疗,这就大大加重了病人的身心负担和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近几年,随着人们对致病型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的研究,逐渐建立了一种用外周血IFNγ-测定来诊断结核杆菌感染的方法。该文通过它与传统的结核病的诊断方法进行比较,对其理论基础、实验室诊断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特别是其在机体免疫功能缺陷者合并结核杆菌感染诊断中的意义,以及有待解决的不足之处等进行了阐述。通过这种诊断方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双重感染,可以极大地改善患者的生存条件和延长寿命,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和结核病的快速流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008年02期 No.77 198-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66 ]
  • 进一步扩大HIV检测咨询服务的必要性

    薛珲;刘惠;王立秋;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服务对增加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知晓率,提高艾滋病预防、治疗、关怀及支持服务的可及性有重要作用。目前VCT作为一项重要的HIV检测咨询服务形式已经在全世界开展,中国经过不断的摸索,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在开展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HIV感染的知晓率,减少HIV的进一步传播,应在继续开展VCT服务的同时,进一步扩大HIV检测咨询服务的方式。

    2008年02期 No.77 202-203+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227 ]
  •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进展与我国的现状

    冉艳红;李慧;孙江平;

    艾滋病的流行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和恐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是改变高危行为、有效遏制传播的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该文通过对现有的艾滋病VCT成本、效果、工作现状等相关文献资料的复习,系统回顾了我国艾滋病VCT的现状并形成了自己的初步建议。

    2008年02期 No.77 204-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216 ]
  • 国际血友病合并HIV的应对策略

    王桂英;刘康迈;许培扬;李思翘;栗文靖;王敏;张玢;倪素云;李杰;孙士东;石艳军;

    该文综述了国际血友病合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问题和应对策略,总结了国际社会有效遏制HIV经血传播及应对策略:(1)通过血液采集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杀灭HIV;在献血或用血环节上以立法方式促进血液安全;(2)将科学有效的措施形成国际性战略措施在全球加以推广;(3)采取责任追究、经济赔偿或补偿、保险及出台相关救助政策等措施,避免事态的发展。针对我国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2008年02期 No.77 207-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69 ]

规范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