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国良,易志强,周小风,邢辉,汪国勋,李根保,马鹏飞,江小明,卢飞豹,邵一鸣
目的对江西省艾滋病病毒1型(HIV1)感染者进行基因亚型分析,了解HIV1的流行情况、亚型种类、毒株来源及其变异特征等,为政府部门预防控制决策提供技术资料。方法传统流行病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相结合,对江西省27例HIV1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相关因素分析和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江西省HIV1感染人群中流行的毒株主要为HIV1CRF01AE,占6897%(20/29),其次为泰国B(B’)、CRF07BC、C三种亚型。序列分析表明,20份样品与泰国代表株相近,与CRF01AETH90CM240平均基因距离为947±271;3份样品与我国BC重组代表株相近,与BC重组代表株(CRF07BCCN97C54A)平均基因距离为566±241;3份样品与BCNRL42相近,与代表株BCNRL42平均基因距离为502±103;1份样品与印度代表株(CIN95IN21068)相近,基因距离为1299。而与已知的其它亚型国际参考株间的平均基因距离都在20%以上。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27份样品与其相应的亚型共享序列聚集在一起,并远离其它国际参考株。吸毒人群中几乎全为HIV1CRF01AE,组内基因距离293±140(n=13),经性传播的四种亚型均有。结论目前江西省HIV1感染者中流行毒株为CRF01AE、CRF07BC、泰国B(B′)、C四种亚型,以CRF01AE为主。CRF01AE主要在吸毒人群中传播,局部爆发或流行时间大约有2年半左右,江西省HIV流行已
2005年01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胡国良,易志强,周小风,邢辉,汪国勋,李根保,马鹏飞,江小明,卢飞豹,邵一鸣
目的对江西省艾滋病病毒1型(HIV1)感染者进行基因亚型分析,了解HIV1的流行情况、亚型种类、毒株来源及其变异特征等,为政府部门预防控制决策提供技术资料。方法传统流行病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相结合,对江西省27例HIV1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相关因素分析和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江西省HIV1感染人群中流行的毒株主要为HIV1CRF01AE,占6897%(20/29),其次为泰国B(B’)、CRF07BC、C三种亚型。序列分析表明,20份样品与泰国代表株相近,与CRF01AETH90CM240平均基因距离为947±271;3份样品与我国BC重组代表株相近,与BC重组代表株(CRF07BCCN97C54A)平均基因距离为566±241;3份样品与BCNRL42相近,与代表株BCNRL42平均基因距离为502±103;1份样品与印度代表株(CIN95IN21068)相近,基因距离为1299。而与已知的其它亚型国际参考株间的平均基因距离都在20%以上。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27份样品与其相应的亚型共享序列聚集在一起,并远离其它国际参考株。吸毒人群中几乎全为HIV1CRF01AE,组内基因距离293±140(n=13),经性传播的四种亚型均有。结论目前江西省HIV1感染者中流行毒株为CRF01AE、CRF07BC、泰国B(B′)、C四种亚型,以CRF01AE为主。CRF01AE主要在吸毒人群中传播,局部爆发或流行时间大约有2年半左右,江西省HIV流行已
2005年01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晓辉,冯铁建,陈琳,石向东,赵广录
目的研制艾滋病病毒1型(HIV1)前病毒基因检测芯片,并将其应用到临床样本的检测中。方法合成多对引物,经筛选实验后选出6对适宜的引物用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HIV基因组gag区(保守区)6个HIV目的基因片段,扩增小鼠GAPDH基因片段作为阳性内参片段,PCR扩增辣椒红素基因片段作为阴性对照片段。将上述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上,从中选取3个HIV1目的片段、阳性对照片段和阴性对照片段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点在尼龙膜上,制备成核酸检测芯片。地高辛PCR标记样本核酸与芯片杂交后,用酶联显色,分析结果。结果共检测了98份阳性样本和30个阴性样本,敏感性达939%,特异性为1000%。结论该HIV1前病毒基因检测芯片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以用于HIV1感染和母婴传播的早期诊断。
2005年01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王晓辉,冯铁建,陈琳,石向东,赵广录
目的研制艾滋病病毒1型(HIV1)前病毒基因检测芯片,并将其应用到临床样本的检测中。方法合成多对引物,经筛选实验后选出6对适宜的引物用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HIV基因组gag区(保守区)6个HIV目的基因片段,扩增小鼠GAPDH基因片段作为阳性内参片段,PCR扩增辣椒红素基因片段作为阴性对照片段。将上述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上,从中选取3个HIV1目的片段、阳性对照片段和阴性对照片段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点在尼龙膜上,制备成核酸检测芯片。地高辛PCR标记样本核酸与芯片杂交后,用酶联显色,分析结果。结果共检测了98份阳性样本和30个阴性样本,敏感性达939%,特异性为1000%。结论该HIV1前病毒基因检测芯片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以用于HIV1感染和母婴传播的早期诊断。
2005年01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尉京成2005年01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尉京成2005年01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颜瑾,王玉,李杰,马鹏飞,林鹏,邢辉,刁丽梅,邵一鸣
目的了解广东省女性吸毒者中艾滋病病毒1型(HIV1)亚型的流行规律及其与国际参考株的同源性。方法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对20例广东省感染了HIV1的女性吸毒者淋巴细胞富集液的核酸样品进行扩增,并使用ABI377型测序仪对扩增产物测序后,对其env基因C~V段的核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份血样中,9份为07BC重组亚型,与国际标准株CN97C54A最近,基因离散率为233%±1318,组内离散率为3307%±1483;6份为AE重组亚型,与国际标准株01AETH90CM240最近,基因离散率为8607%±0917,组内离散率为6934%±4560;4份为08BC重组亚型,与国际标准株97CNGX9F最近,基因离散为2708%±1593,组内离散率为3655%±1197;1份为C亚型,与国际标准株95IN21068最近,基因距离为568%。结论广东省女性吸毒者中既存在主要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吸毒人群中流行的08BC重组亚型,又存在主要在西北地区吸毒人群中流行的07BC重组亚型,也存在主要在性途径感染人群中流行的AE重组亚型,提示在女性吸毒者中流行的亚型趋于复杂,女性吸毒者作为HIV从吸毒人群流向一般人群的桥梁作用正在显现,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防止HIV的进一步蔓延。
2005年01期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颜瑾,王玉,李杰,马鹏飞,林鹏,邢辉,刁丽梅,邵一鸣
目的了解广东省女性吸毒者中艾滋病病毒1型(HIV1)亚型的流行规律及其与国际参考株的同源性。方法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对20例广东省感染了HIV1的女性吸毒者淋巴细胞富集液的核酸样品进行扩增,并使用ABI377型测序仪对扩增产物测序后,对其env基因C~V段的核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份血样中,9份为07BC重组亚型,与国际标准株CN97C54A最近,基因离散率为233%±1318,组内离散率为3307%±1483;6份为AE重组亚型,与国际标准株01AETH90CM240最近,基因离散率为8607%±0917,组内离散率为6934%±4560;4份为08BC重组亚型,与国际标准株97CNGX9F最近,基因离散为2708%±1593,组内离散率为3655%±1197;1份为C亚型,与国际标准株95IN21068最近,基因距离为568%。结论广东省女性吸毒者中既存在主要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吸毒人群中流行的08BC重组亚型,又存在主要在西北地区吸毒人群中流行的07BC重组亚型,也存在主要在性途径感染人群中流行的AE重组亚型,提示在女性吸毒者中流行的亚型趋于复杂,女性吸毒者作为HIV从吸毒人群流向一般人群的桥梁作用正在显现,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防止HIV的进一步蔓延。
2005年01期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范晓琼2005年01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范晓琼2005年01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翠玲,王爱民,陈芳,杨忠民,施小明,钱汉竹,高建华,郑锡文,汪宁
目的评估贵州省织金县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发病率趋势。方法收集织金县吸毒人群既往HIV调查和哨点监测资料,建立回顾性队列。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测算HIV发病率。结果1999年9月~2004年2月吸毒人群HIV累计发病率为88/百人年,2001年12月~2002年6月达到顶峰135/百人年,以后各时间段呈下降趋势。目前,吸毒人群的HIV发病率为58/百人年。戒毒所吸毒人群HIV感染率2001年1月为20%,2001年11月迅速上升至180%。2002~2003年HIV感染率比较稳定。结论织金县吸毒人群HIV感染率近期维持在稳定水平,但HIV发病率仍然很高,>5/百人年。因此对吸毒人群仍要加强艾滋病的预防干预。
2005年01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徐翠玲,王爱民,陈芳,杨忠民,施小明,钱汉竹,高建华,郑锡文,汪宁
目的评估贵州省织金县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发病率趋势。方法收集织金县吸毒人群既往HIV调查和哨点监测资料,建立回顾性队列。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测算HIV发病率。结果1999年9月~2004年2月吸毒人群HIV累计发病率为88/百人年,2001年12月~2002年6月达到顶峰135/百人年,以后各时间段呈下降趋势。目前,吸毒人群的HIV发病率为58/百人年。戒毒所吸毒人群HIV感染率2001年1月为20%,2001年11月迅速上升至180%。2002~2003年HIV感染率比较稳定。结论织金县吸毒人群HIV感染率近期维持在稳定水平,但HIV发病率仍然很高,>5/百人年。因此对吸毒人群仍要加强艾滋病的预防干预。
2005年01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尚桂芳,杨立新,王良华,周一炎,叶贤林
目的建立一套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筛检献血员艾滋病病毒1型(HIV-1)核糖核酸(RNA)。方法应用MagNAPureLC(MPLC)系统提取核酸,COBASAmplicor系统进行基因扩增与检测,再应用国际标准品和临床标本验证MPLC-COBAS系统。结果该系统的检测灵敏度(95%CI)HIV1RNA病毒为45~67IU/ml,5124份标本混样检测结果为阴性,81份HIV抗体(抗HI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假阳性混样检测结果及6份追踪样本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该系统具有全自动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特点,可进一步扩大临床标本检测量,探索出切实有效的核酸检测系统进行献血员筛查HIV1RNA。
2005年01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尚桂芳,杨立新,王良华,周一炎,叶贤林
目的建立一套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筛检献血员艾滋病病毒1型(HIV-1)核糖核酸(RNA)。方法应用MagNAPureLC(MPLC)系统提取核酸,COBASAmplicor系统进行基因扩增与检测,再应用国际标准品和临床标本验证MPLC-COBAS系统。结果该系统的检测灵敏度(95%CI)HIV1RNA病毒为45~67IU/ml,5124份标本混样检测结果为阴性,81份HIV抗体(抗HI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假阳性混样检测结果及6份追踪样本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该系统具有全自动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特点,可进一步扩大临床标本检测量,探索出切实有效的核酸检测系统进行献血员筛查HIV1RNA。
2005年01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建,沈洁,李爱萍,温泉信
目的了解互联网网民对艾滋病(AIDS)预防的需求、心理和行为,评价专家网上开展AIDS咨询的效果。方法采用传播学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中国生殖健康网站“红丝带网上直播”48期节目的记录文件进行分析。结果1601位网民提出2272个与AIDS有关的问题,其中艾滋病病毒(HIV)检测、诊断、HIV感染及感染症状等约占544%;对基本知识的提问较少。47位专家回答网民提问,直接回答占808%;间接回答占9%;答非所问占27%;未回答占56%;延伸回答占04%;难回答的问题有30个;对“窗口期”、“检测结果”的时间判断问题专家回答不一致。结论网民中有半数以上有过高危行为。网民对预防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但不能完全化解疑虑,需要专家帮助指导,但专家咨询缺少规范标准。利用互联网虚拟空间开展咨询活动,对促进易感人群的行为改变十分有利。
2005年01期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建,沈洁,李爱萍,温泉信
目的了解互联网网民对艾滋病(AIDS)预防的需求、心理和行为,评价专家网上开展AIDS咨询的效果。方法采用传播学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中国生殖健康网站“红丝带网上直播”48期节目的记录文件进行分析。结果1601位网民提出2272个与AIDS有关的问题,其中艾滋病病毒(HIV)检测、诊断、HIV感染及感染症状等约占544%;对基本知识的提问较少。47位专家回答网民提问,直接回答占808%;间接回答占9%;答非所问占27%;未回答占56%;延伸回答占04%;难回答的问题有30个;对“窗口期”、“检测结果”的时间判断问题专家回答不一致。结论网民中有半数以上有过高危行为。网民对预防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但不能完全化解疑虑,需要专家帮助指导,但专家咨询缺少规范标准。利用互联网虚拟空间开展咨询活动,对促进易感人群的行为改变十分有利。
2005年01期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储全胜,张西江,法仆,姜珍霞,吴伟苹,郝毕,修翠珍,吴绍文
目的了解某沿海城市近年女性性工作者(FSW)人口学特征和艾滋病(AIDS)高危行为变化情况。方法2000~2003年连续4年对曾从事性工作的妇教所“学员”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妇教所学员有逐渐减少趋势。共调查321位FSW,总样本平均年龄2637±694岁,未婚者占59%~74%,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者占80%以上,已婚妇女所占比例逐渐增加;从事性工作时无正当收入或低收入者占80%以上;非该市的流动人口占80%以上;个体服务者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初次卖淫年龄2575±72岁,平均累计性伙伴1147±1519人。16%~29%曾患性病。安全套使用,特别是多数情况使用者逐年增加,商业性伙伴对安全套的态度明显影响FSW对安全套的使用。结论FSW人口学特征的改变使得AIDS干预的难度增加。FSW中安全套使用率的增加和主动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比例的增加,表明对大众的AIDS宣传能有效地影响到FSW,但需进一步在各种娱乐服务场所大力推广安全套。
2005年01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储全胜,张西江,法仆,姜珍霞,吴伟苹,郝毕,修翠珍,吴绍文
目的了解某沿海城市近年女性性工作者(FSW)人口学特征和艾滋病(AIDS)高危行为变化情况。方法2000~2003年连续4年对曾从事性工作的妇教所“学员”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妇教所学员有逐渐减少趋势。共调查321位FSW,总样本平均年龄2637±694岁,未婚者占59%~74%,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者占80%以上,已婚妇女所占比例逐渐增加;从事性工作时无正当收入或低收入者占80%以上;非该市的流动人口占80%以上;个体服务者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初次卖淫年龄2575±72岁,平均累计性伙伴1147±1519人。16%~29%曾患性病。安全套使用,特别是多数情况使用者逐年增加,商业性伙伴对安全套的态度明显影响FSW对安全套的使用。结论FSW人口学特征的改变使得AIDS干预的难度增加。FSW中安全套使用率的增加和主动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比例的增加,表明对大众的AIDS宣传能有效地影响到FSW,但需进一步在各种娱乐服务场所大力推广安全套。
2005年01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本刊编辑部2005年01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编辑部2005年01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立新,尚桂芳,叶贤林,曾劲峰,张红
目的为了控制艾滋病病毒(HIV)通过血液传播,提供低危献血员定期献血,提高血源质量,降低输血风险。方法通过分析1995~2003年献血人群检测结果和HIV感染现状,找出易感人群进行防范、教育,防止HIV的传播。结果通过近10年的努力深圳市血液中心共筛出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阳性者18例。其中有偿供血者确认抗HIV阳性4例,占有偿供血者总数的2069/10万;无偿献血者确认抗HIV阳性14例,占无偿献血总数的472/10万。18例抗HIV确认阳性者人口学分析结果表明流动人口占8889%,18~40岁的青壮年占8333%,临时工、服务行业占8333%。结论表明不论无偿献血和有偿供血者都要进行严格的血液筛查,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加大宣传防治艾滋病(AIDS)的力度,提高全民的防范意识,预防、控制AIDS的传播。
2005年01期 27-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杨立新,尚桂芳,叶贤林,曾劲峰,张红
目的为了控制艾滋病病毒(HIV)通过血液传播,提供低危献血员定期献血,提高血源质量,降低输血风险。方法通过分析1995~2003年献血人群检测结果和HIV感染现状,找出易感人群进行防范、教育,防止HIV的传播。结果通过近10年的努力深圳市血液中心共筛出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阳性者18例。其中有偿供血者确认抗HIV阳性4例,占有偿供血者总数的2069/10万;无偿献血者确认抗HIV阳性14例,占无偿献血总数的472/10万。18例抗HIV确认阳性者人口学分析结果表明流动人口占8889%,18~40岁的青壮年占8333%,临时工、服务行业占8333%。结论表明不论无偿献血和有偿供血者都要进行严格的血液筛查,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加大宣传防治艾滋病(AIDS)的力度,提高全民的防范意识,预防、控制AIDS的传播。
2005年01期 27-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鲁凤荣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对艾滋病(AIDS)知识的掌握程度。方法对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自愿戒毒的住院病人120例进行自编问卷调查。结果70%的人静脉注射毒品,其中559%共用注射器。在68例有性行为的吸毒者中,50人有性乱行为(732%)。725%的人不知道AIDS是传染病,75%的人不知道性行为可以传播艾滋病病毒(HIV)/AIDS,725%的人不知道共用注射器可以传播HIV/AIDS,758%的人不知道血液或血制品可以传播HIV/AIDS,833%的人不知道母婴传播HIV/AIDS。结论在有效控制HIV/AIDS的同时,应进行药物滥用的预防。
2005年01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鲁凤荣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对艾滋病(AIDS)知识的掌握程度。方法对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自愿戒毒的住院病人120例进行自编问卷调查。结果70%的人静脉注射毒品,其中559%共用注射器。在68例有性行为的吸毒者中,50人有性乱行为(732%)。725%的人不知道AIDS是传染病,75%的人不知道性行为可以传播艾滋病病毒(HIV)/AIDS,725%的人不知道共用注射器可以传播HIV/AIDS,758%的人不知道血液或血制品可以传播HIV/AIDS,833%的人不知道母婴传播HIV/AIDS。结论在有效控制HIV/AIDS的同时,应进行药物滥用的预防。
2005年01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程峰,陈虹,栾荣生,张灵麟,张建新,William Stewart,沈洁
目的探讨小组访谈法在性健康需求评估(SASH)中的应用。方法在四川、云南省的6个地区开展的SASH中运用小组访谈法,获得这些地区可能存在的性病艾滋病防治需求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改进和规范了小组访谈法在SASH中的实际应用。结论在SASH中引入并改进小组访谈法进行调查可以获得较为真实、完善的信息;对访谈资料建立统一标准的分析模式可增强结论的说服力。
2005年01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程峰,陈虹,栾荣生,张灵麟,张建新,William Stewart,沈洁
目的探讨小组访谈法在性健康需求评估(SASH)中的应用。方法在四川、云南省的6个地区开展的SASH中运用小组访谈法,获得这些地区可能存在的性病艾滋病防治需求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改进和规范了小组访谈法在SASH中的实际应用。结论在SASH中引入并改进小组访谈法进行调查可以获得较为真实、完善的信息;对访谈资料建立统一标准的分析模式可增强结论的说服力。
2005年01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陈舸,严延生,陈亮,林勋,颜苹苹,郑健
目的分析福建省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流行现状、特征、影响因素及趋势,为制定AIDS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全省1987~2003年AIDS常规监测、高危人群哨点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自1987年发现首例AIDS病人至2003年底,累计报告发现HIV抗体阳性者457例,其中AIDS病人155例,死亡110例。HIV感染者/AIDS病例主要分布在福州、泉州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从境外感染为主转向境内蔓延扩散,经异性性接触感染是福建省HIV传播的主要途径,并已出现母婴传播的病例。HIV1E亚型是福建省主要流行株。结论福建省AIDS流行速度明显加快,在静脉吸毒人群中也存在流行的危险,应采取措施预防HIV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加大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监测力度。
2005年01期 34-3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陈舸,严延生,陈亮,林勋,颜苹苹,郑健
目的分析福建省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流行现状、特征、影响因素及趋势,为制定AIDS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全省1987~2003年AIDS常规监测、高危人群哨点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自1987年发现首例AIDS病人至2003年底,累计报告发现HIV抗体阳性者457例,其中AIDS病人155例,死亡110例。HIV感染者/AIDS病例主要分布在福州、泉州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从境外感染为主转向境内蔓延扩散,经异性性接触感染是福建省HIV传播的主要途径,并已出现母婴传播的病例。HIV1E亚型是福建省主要流行株。结论福建省AIDS流行速度明显加快,在静脉吸毒人群中也存在流行的危险,应采取措施预防HIV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加大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监测力度。
2005年01期 34-3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姚璇,彭国平,詹发先,李旺华,张艺,李玲
目的探讨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病人的发病和存活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湖北省671例HIV/AIDS病人进行随访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生存分析等。结果湖北省HIV/AIDS病人的男女性别比为137∶1;治疗前的AIDS病人病死率为2981%;HIV感染者中发病是引起死亡的危险因素;婚姻状况可明显影响HIV/AIDS病人的生存。结论HIV/AIDS病人急待社会医疗、心理、生活等各方面的救助;维持HIV/AIDS病人的家庭稳定可延长其生存时间。
2005年01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姚璇,彭国平,詹发先,李旺华,张艺,李玲
目的探讨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病人的发病和存活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湖北省671例HIV/AIDS病人进行随访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生存分析等。结果湖北省HIV/AIDS病人的男女性别比为137∶1;治疗前的AIDS病人病死率为2981%;HIV感染者中发病是引起死亡的危险因素;婚姻状况可明显影响HIV/AIDS病人的生存。结论HIV/AIDS病人急待社会医疗、心理、生活等各方面的救助;维持HIV/AIDS病人的家庭稳定可延长其生存时间。
2005年01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吴淑坤,伍秀珍,李靖,黄团新2005年01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淑坤,伍秀珍,李靖,黄团新2005年01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乌斯曼·玉素甫,张曼,张丽江
目的为了解乌鲁木齐市艾滋病/性传播疾病(AIDS/STD)在各类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发生频率、现状和估计流行趋势,为乌鲁木齐市防治AIDS/STD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AIDS/STD检测工作规范要求,在2000~2003年对各类人群进行了监测。结果对吸毒、性乱人群、孕产妇、婚前体检者、公共场所服务人员、长途卡车司机及供血员的监测共计111337人,结果查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829例,梅毒914例,淋病323例,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1066例,尖锐湿疣221例,生殖器疱疹78例。结论HIV感染者在乌鲁木齐市仍主要集中在静脉吸毒人群中,近年来有从吸毒人群向一般人群发展的趋势,且供血员中检出率较高。应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宣传教育,增强民众的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干预改变和减少高危行为,并扩大检测范围,推广使用安全套,规范STD诊治,是乌鲁木齐地区预防控制AIDS/STD传播的有力措施。
2005年01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乌斯曼·玉素甫,张曼,张丽江
目的为了解乌鲁木齐市艾滋病/性传播疾病(AIDS/STD)在各类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发生频率、现状和估计流行趋势,为乌鲁木齐市防治AIDS/STD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AIDS/STD检测工作规范要求,在2000~2003年对各类人群进行了监测。结果对吸毒、性乱人群、孕产妇、婚前体检者、公共场所服务人员、长途卡车司机及供血员的监测共计111337人,结果查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829例,梅毒914例,淋病323例,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1066例,尖锐湿疣221例,生殖器疱疹78例。结论HIV感染者在乌鲁木齐市仍主要集中在静脉吸毒人群中,近年来有从吸毒人群向一般人群发展的趋势,且供血员中检出率较高。应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宣传教育,增强民众的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干预改变和减少高危行为,并扩大检测范围,推广使用安全套,规范STD诊治,是乌鲁木齐地区预防控制AIDS/STD传播的有力措施。
2005年01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郑和义,曹经江
目的评价连接酶链反应(LCR)技术对尿液中淋病奈瑟球菌诊断的意义。方法对在性传播疾病(STD)门诊就诊的276例尿道/宫颈炎患者进行分泌物细菌培养及尿液淋病奈瑟球菌LCR检测,对两项结果不符合的标本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确定细菌培养、LCR法检测尿液中淋病奈瑟球菌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276例患者中,24例LCR检测阳性(87%),21例培养阳性(76%),5例两项结果不符合者进行PCR检测。LCR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23%、1000%。结论LCR分析法检测尿液中的淋病奈瑟球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2005年01期 43-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郑和义,曹经江
目的评价连接酶链反应(LCR)技术对尿液中淋病奈瑟球菌诊断的意义。方法对在性传播疾病(STD)门诊就诊的276例尿道/宫颈炎患者进行分泌物细菌培养及尿液淋病奈瑟球菌LCR检测,对两项结果不符合的标本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确定细菌培养、LCR法检测尿液中淋病奈瑟球菌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276例患者中,24例LCR检测阳性(87%),21例培养阳性(76%),5例两项结果不符合者进行PCR检测。LCR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23%、1000%。结论LCR分析法检测尿液中的淋病奈瑟球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2005年01期 43-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东亮,张政,罗风基
目的分析北京市朝阳区11年性传播疾病(STD)的流行趋势及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993~2003年8种法定报告STD疫情资料为依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1年8种监测STD中,除软下疳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外,其余6种均有报告,累计报告35742例,STD平均发病率为14667/10万,年平均增长1910%,发病率呈增长趋势(趋势检验P<001)。构成比随年份有所改变,1993~1999年以淋病最多,尖锐湿疣次之,第3位为非淋菌性尿道炎(NGU);至2003年NGU所占构成升至第1位,而梅毒的增长幅度最大;男性发病多于女性;高发年龄20~29岁和30~39岁占80%以上;文化程度构成中学文化占发病总数的6845%;已婚患者24152例,占6757%;经性接触传播者占7704%,其中非婚传播占6096%,配偶传播占1608%;报告病例本市29636例,占8292%。结论北京市朝阳区STD发病呈增长趋势,其中梅毒和艾滋病的增长较为显著,加强STD防治知识的普及,提倡安全性行为,是控制STD蔓延的有效措施,也是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
2005年01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李东亮,张政,罗风基
目的分析北京市朝阳区11年性传播疾病(STD)的流行趋势及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993~2003年8种法定报告STD疫情资料为依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1年8种监测STD中,除软下疳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外,其余6种均有报告,累计报告35742例,STD平均发病率为14667/10万,年平均增长1910%,发病率呈增长趋势(趋势检验P<001)。构成比随年份有所改变,1993~1999年以淋病最多,尖锐湿疣次之,第3位为非淋菌性尿道炎(NGU);至2003年NGU所占构成升至第1位,而梅毒的增长幅度最大;男性发病多于女性;高发年龄20~29岁和30~39岁占80%以上;文化程度构成中学文化占发病总数的6845%;已婚患者24152例,占6757%;经性接触传播者占7704%,其中非婚传播占6096%,配偶传播占1608%;报告病例本市29636例,占8292%。结论北京市朝阳区STD发病呈增长趋势,其中梅毒和艾滋病的增长较为显著,加强STD防治知识的普及,提倡安全性行为,是控制STD蔓延的有效措施,也是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
2005年01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杨永军,倪立恒,韩珍
目的了解济宁地区淋球菌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壮观霉素的敏感性。方法用纸片法和稀释琼脂法测定药物敏感性,测定β内酰胺酶。结果壮观霉素及头孢曲松药物敏感性无明显变化,4年间未发现耐药菌株;环丙沙星耐药性显著上升,由2000年的590%上升至2003年的679%,PPNG菌株在4年内上升96%。结论PPNG菌株的明显上升和喹诺酮类药物的高耐药性,表明淋球菌的耐药趋势逐渐增强。在济宁地区壮观霉素和头孢曲松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
2005年01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永军,倪立恒,韩珍
目的了解济宁地区淋球菌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壮观霉素的敏感性。方法用纸片法和稀释琼脂法测定药物敏感性,测定β内酰胺酶。结果壮观霉素及头孢曲松药物敏感性无明显变化,4年间未发现耐药菌株;环丙沙星耐药性显著上升,由2000年的590%上升至2003年的679%,PPNG菌株在4年内上升96%。结论PPNG菌株的明显上升和喹诺酮类药物的高耐药性,表明淋球菌的耐药趋势逐渐增强。在济宁地区壮观霉素和头孢曲松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
2005年01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雷,雷纪丽,王卫民,江建梅,李新旭
目的为探寻影响艾滋病(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提高社区、家庭抗病毒治疗模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采取成组匹配(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24名在社区和家庭接受ART的艾滋病患者进行了调查,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各种可疑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医务人员的指导、医生水平、亲人的协助、疗效、副反应都是影响患者退出治疗的因素。结论提高医生业务水平和责任心,加强对患者的依从性教育,对社区和家庭艾滋病患者救治极为重要;对患者的鼓励与家人协助也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增加抗病毒药物的品质以提高疗效、降低副反应更应成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2005年01期 50-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李雷,雷纪丽,王卫民,江建梅,李新旭
目的为探寻影响艾滋病(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提高社区、家庭抗病毒治疗模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采取成组匹配(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24名在社区和家庭接受ART的艾滋病患者进行了调查,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各种可疑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医务人员的指导、医生水平、亲人的协助、疗效、副反应都是影响患者退出治疗的因素。结论提高医生业务水平和责任心,加强对患者的依从性教育,对社区和家庭艾滋病患者救治极为重要;对患者的鼓励与家人协助也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增加抗病毒药物的品质以提高疗效、降低副反应更应成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2005年01期 50-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刘福荣,贾桂芳,郑鹏,刘家清,季阳2005年01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刘福荣,贾桂芳,郑鹏,刘家清,季阳2005年01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康建平,Rui Basta2005年01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康建平,Rui Basta2005年01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齐淑贞,喻绍鸣,王晓冬,童戈,曹宁校,蒋娟,杨凭,邵长庚,张国成2005年01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齐淑贞,喻绍鸣,王晓冬,童戈,曹宁校,蒋娟,杨凭,邵长庚,张国成2005年01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梅,卉艳丽,王菊萍,王英刚2005年01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梅,卉艳丽,王菊萍,王英刚2005年01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罗佳伦,张婕,孟滨,高飞,黄秉诚,陶清晨2005年01期 5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罗佳伦,张婕,孟滨,高飞,黄秉诚,陶清晨2005年01期 5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阮祥林2005年01期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阮祥林2005年01期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王凤婕,林健燕,马蓓蓓,罗红,吴磊,陈小青,张倩,徐勇,罗兰,谭晓东2005年01期 6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凤婕,林健燕,马蓓蓓,罗红,吴磊,陈小青,张倩,徐勇,罗兰,谭晓东2005年01期 6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雄,孔霞,鲁英,涂亚庭2005年01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雄,孔霞,鲁英,涂亚庭2005年01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金芙蓉,赵玲萍,郭玲娇,林志文2005年01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金芙蓉,赵玲萍,郭玲娇,林志文2005年01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萍,杨秀芳,李兴文2005年01期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萍,杨秀芳,李兴文2005年01期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四川省中英性病艾滋病关怀项目评价组2005年01期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四川省中英性病艾滋病关怀项目评价组2005年01期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北川
我国的艾滋病(AIDS)流行日趋严重,已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社会安定和发展,成为“政治问题、社会问题”。AIDS防治工作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认识和探讨。2003年底,《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新一届编辑委员会成立时,一些编委曾提议杂志设一个类同“争鸣”的专栏,发表阐释不同观点的文章,以促进我国AIDS防治工作的不断进步。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张北川教授打了第一炮,使我们这个酝酿已久的栏目终于亮相了。张北川教授文章分两部分,阐述了AIDS防治工作中的若干问题,有许多是敏感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是AIDS界学者们经常公开或私下里谈论的,常常是见事论事、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张北川教授的文章其意义在于引起大家思考,望各界人士“抓住时机、积极探索”,投入到推进AIDS防治工作的学术探讨中来。
2005年01期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张北川
我国的艾滋病(AIDS)流行日趋严重,已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社会安定和发展,成为“政治问题、社会问题”。AIDS防治工作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认识和探讨。2003年底,《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新一届编辑委员会成立时,一些编委曾提议杂志设一个类同“争鸣”的专栏,发表阐释不同观点的文章,以促进我国AIDS防治工作的不断进步。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张北川教授打了第一炮,使我们这个酝酿已久的栏目终于亮相了。张北川教授文章分两部分,阐述了AIDS防治工作中的若干问题,有许多是敏感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是AIDS界学者们经常公开或私下里谈论的,常常是见事论事、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张北川教授的文章其意义在于引起大家思考,望各界人士“抓住时机、积极探索”,投入到推进AIDS防治工作的学术探讨中来。
2005年01期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王怡瑞,张政,王福生2005年01期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怡瑞,张政,王福生2005年01期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伟,危剑安,孙利民,黄霞珍,陈宇霞,宋春鑫2005年01期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0 ]
- 周伟,危剑安,孙利民,黄霞珍,陈宇霞,宋春鑫2005年01期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0 ]
- 张喜红,袁均林,詹发先,王跃2005年01期 76-7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张喜红,袁均林,詹发先,王跃2005年01期 76-7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