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小平,肖斌权,施文钧,徐慧芳,高凯,饶纪礼,张周斌
目的 观察急性间日疟对HIV感染者CD4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的影响,探讨疟疾疗法治疗HIV感染的部分机理。方法 12例HIV-1感染者(CD4细胞计数基线水平范围为1217×106/L~15×106/L)接受疟疾疗法(治疗性急性间日疟)治疗,用流式细胞仪碘化丙啶染色法检测CD4细胞凋亡率。另选20例年龄相配的HIV阴性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CD4细胞凋亡率在疟疾期显著升高,但在终止疟疾后迅速下降至低于疟疾疗法前的基线水平(HIV感染者/AIDS患者组的 CD4细胞凋亡率在疟疾疗法前显著高于 HIV阴性对照组,但在终止疟疾后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疟疾疗法治疗HIV感染的部分机理是减少CD4细胞的凋亡。
2001年02期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435 ] - 高玉平,赵小卫
<正>免疫荧光法检测衣原体是准确率高,便于普及的好方法,但在我们使用的过程中与患者临床症状相结合发现阳性检出率不尽人意。经过反复实践,我们对原法进行了新改进,不仅使操作更简便,用时少,同时提高了阳性检出率,现介绍如下。 原理 使用过氧化氢,氧化衣原体的细胞壁,暴露抗原,使之快速与荧光抗体染料亲和,缩短了染色时间,同时由于氧化剂的增染作用,增强了染色效果,提高了阳性检出率。 试剂(1)军事医学科学院提供免疫荧光试剂盒。(2)3%的过氧化氢。 操作 先在载玻片背面用记号笔划一圆形小区,将采取
2001年02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2 ] - 严延生,王惠榕,吴守丽,陈舸,翁育伟,郑兆双,郑健
目的 从HIV/AIDS病例血液中分离HIV并进行微量全血分离方法的研究。方法 采集20份在福建发现的HIV-1感染者肝素抗凝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与健康人PBMC共培养,使用含神经氨酸酶(NA)的细胞培养液进行HIV-1的分离,建立微量全血分离法,通过检测p24抗原、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等确定病原分离结果。用MT4细胞感染试验分析病毒表型,并通过测定病毒分离株 DNA的 C2-V3区的核苷酸序列鉴定亚型。结果 从 20例HIV/AIDS病例 PBMC标本中分离到 18株HIV-1,分离率达90%.其中对HIV感染者的分离率为84.6%(11/13),对AIDS患者的分离率为100%(7/7)。预刺激和同时刺激PBMC共培养对分离结果没有明显影响,可从10~125μl感染者全血中分离出病毒,与大量法分离比较,结果没有明显差异。18株病毒分离株只有1株可在MT4细胞中稳定传代,其它为M嗜性株;HIV-1A亚型1株,B亚型3株,E亚型13株,E亚型基因离散率为13.724±3.595。结论 添加 NA可能有助于提高 HIV的分离率,微量全血分离法可用于病毒的分离,福建病毒分离株主要为HIV-1E亚型的M嗜性慢低复制株。
2001年02期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80 ] - 余慧芬,安晓静,贾曼红,潘颂峰,马艳玲,张光彩,李徽,张小波,张勇,梁耀波,李劲光,张家鹏,程何荷
目的 摸清云南省HIV感染的流行势态。方法 哨点监测、现患凋查、常规监测和献血员筛查结果的综合分析。结果(1)新报告感染州1个、县8个,至今全省16个地州、市,111个县、市均报告感染,感染以静脉吸毒、男性、汉族、农民和无业为主,15~49岁占98.5%。(2)首次检出1例男性同性恋感染者。(3)全省哨点监测各类人群的HIV感染率分别为:静脉吸毒波动于2.6%~75.0%之间,全省平均感染率为27.8%(335/1204),比1998年的24.4%上升了13.9%,潞西为47.1%,比1998年上升了125.4%;卖淫人群的平均感染率为2.2%(19/847),男性性病病人为1.8%(53/2 951),孕产妇为0.2%(14/6 417),与1998年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昆明市皮防院哨点嫖娼人群为1.1%(1/95),比 1998年的0.3%(1/325)上升了 266.7%.保山性病哨点的男性性病病人感染率为4.1%,比1998年的1.0%上升了 310%;瑞丽无关联人群的 HIV感染率为 14%(11/800),比 1998年上升了 1300%,比历史最高的 1995年(0.8%)上升了75%。(4)献血员检出率为0.01%。结论 HIV感染已在我省普遍播散,静脉吸毒仍为我省主要流行因素,且平均感染率仍呈上升趋势,性传播以及孕产妇的HIV平均感染率与1998年比无显著性差异,但值得注意的是HIV感染在静脉吸毒高流行区瑞?
2001年02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96 ] - 马义才,秦光明,郑国英,张灵麟,刘刚,刘莉,毛晓英,杨维中
目的 评估国内现行使用的部分HIV抗体ELISA试剂质量。方法 5种国产HIV-1/2 ELISA试剂用200份血清样品(其中已知结果血清和未知结果血清各100份)、进口试剂 Vironostika (?)HIV Uni-Form Ⅱ plus O用其中未知结果的 100份血清分别进行对比测试,初筛阳性和可疑血清用蛋白印迹(WB)确认。结果6种试剂的敏感性、功效率和NPV值范围为90.14%~100%、96.5%~100%和 94.85%~100%;其中 4种试剂的特异性和 PPV值均为 100%,测试中未发现假阳性;另 2种试剂特异性均为97.67%,假阳性率均为2.33%,PPV值分别为95.89%和95.71%;除进口试剂Vironostika外,5种国产试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HIV抗体阳性漏检,其漏检率分别为9.86%、4.23%、1.41%、7.04%、5.63%。结论6种被评估试剂中,试剂Vironostika质量居第一,试剂B次之,余4种再次之。
2001年02期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636 ] - 赵少坚,安蜀昆
<正>近年来非淋病性尿道炎(NGU)在我国的发病呈上升趋势。本文就1999年3月以来使用联邦赛乐欣(联邦制药)治疗NGU的疗效分析如下,供临床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来源 随机将1999年3月以来在我院就诊的NGU病人分为A、B两组。A组100例用罗红霉素(扬子江药业集团);B组100例用联邦赛乐欣。所有病人均为男性。A组年龄21~55岁,平均38岁,病史3~15天,平均10.2天。B组年龄16~61岁,平均38.5岁,病史4~19天,平均11.5天。1.2 诊断标准 (1)不洁性生活史。(2)尿频、尿急、尿道刺痒,伴尿道浆液性分泌物。(3)尿道分泌物涂片每个高倍视野下多形白细胞>10个,淋球菌阴性,检出衣原体和支原体。全部病例三项符合者为76.3%;后两项符合者100%。1.3 治疗方法 A组罗红霉素750mg每 日3次;B组服用联
2001年02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0 ] - 程欣,唐孟光
目的 报告艾滋病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12例。方法 选择经上海疾病控制中心免疫印迹检测证实的25例AIDS患者中并发肺孢子虫肺炎(PCP)者12例,均为男性。结果PCP的发病率为48%(12/25),经SMZ-CO治疗后复发率为50%(6/12),病死率为16%(4/12)。结论PCP为AIDS最常见的机会感染。
2001年02期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32 ] - 周梅,李秀,陈占功,阿孜古力
目的 分析医院对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筛选结果,了解HIV感染与HBV、HCV肝炎病毒混合感染的关系。方法1998年6月~1999年6月采用ELISA法、MEIA(微粒子酶免法)对HIV、HBV、HCV检测。结果(1)抗HIV感染率为1.4%,其中男性占18%,女性占0.9%。民族分布:维吾尔族占3.09%,汉族占0.27%,回族占0.77%;维吾尔族与汉族感染率有极显著性差异(x2=25.34;P<0.01)。(2)在HIV阳性血清中抗HIV单一感染率14.29%;HIV、HCV双重感染率60.71%,HIV、HBV、HCV三重感染率25%;HIV、HCV与HIV、HBV、HCV混合感染率有极显著性差异(x2=23.9;P<0.01)。结论 在本组血清中HIV感染率高,HCV阳性在 HIV/AIDS病人血清中混合感染率高,这与青年人静注毒品有关。HIV与HCV有共同传播途径——血液传播。
2001年02期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03 ] - 李思翘
<正>直至最近,男用避孕套是抵御包括HIV在内的性传播疾病的唯一的物理屏障工具。现在已有另一预防手段供选择:那就是女用避孕套。 女用避孕套是一种外鞘牢固而柔软,在性交前放入阴道的一种装置。它具有由聚氨酯类塑料制成的两个环,它不需要特殊的储藏条件。性交前可以迅速将之放入阴道,事后不要求马上撤出,而且使用时可加油性或水性润滑剂。 女用避孕套不能代替男用避孕套,而是多提供一种可选择预防性病的方法。根据泰国对妓院的研究显示,性商业从业人员如在男用避孕套之外,还选择女用避孕套,她们新感染的性病病例数就可以下降34%,同样的研究也发现,使用 2种避孕套比单用男子避孕套的妓女,其无防护的性行为要少得多。 赞比亚与津巴布韦的研究指出,经市场调查1年之后,发现了解女用避孕套的人是众多的,但使用率仍然很低。某些研究报道,妇女
2001年02期 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2 ] - 白立石,刘彦成,李秀文,吴玉华
目的 建立HIV经输血传播干预模式,防止HIV进入临床用血。方法 选择基本状况相似的两个地市级中心血站,分别进行综合干预和作为对照。干预的内容包括:(1)进行健康教育,宣传AIDS/HIV知识和个人预防HIV感染的措施方法;(2)在干预血站中建立标准化HIV抗体检测实验室,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建立标准操作程序,完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系统;(3)通过积极的宣传运动推动公民义务献血的开展,彻底废除有偿献血。干预项目分三步进行,即基线调查、干预实施阶段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 经过5个月的综合干预后,在干预人群中,对HIV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从37.8%提高到87%,对HIV预防知识的知晓率从7%提高到90%,性接触从4%降至1%,而对照组却基本没有提高。对血站HIV抗体检测质控方面,干预血站对10份HIV抗体检测质控考核样品的检测符合率从干预前的80%上升为100%。对照组血站从干预前的80%上升到90%,仍残留10%检测错误率。对两血站HIV抗体初筛检测合格的样品抽取30%进行复检的结果看,干预组的假阴性率从干预前的0.5%降为0,而对照组从检测前的0.4%降为 0.2%,即仍有假阴性样品的存在。在义务献血方面,干预血站义务献血占总采血量的百分比从干预前的85%提高到干预后的100%。对照组从87%提高到93%。结论 干预措施
2001年02期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81 ] - 罗健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尝试如何在流动人口中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工作。方法 对云南省某建筑工地18名建筑工人(均为男性)进行了2小时的艾滋病基本知识培训,培训采用讲解、示教和参与相结合的方法,培训内容注重实用性。结果 培训后,培训对象有关艾滋病的知识知晓率明显上升,对艾滋病的警觉性有所提高。结论 建议在流动人口中开展灵活多样的艾滋病预防教育工作。
2001年02期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206 ] - 辛思翘
<正>性活跃期的年轻妇女有感染性病(STDs)的实质性危险。STDs会对妇女产生严重的后果,包括盆腔炎症性疾病、宫外孕、不育症和宫颈癌。通过异性性行为传播HIV也对妇女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虽然大力鼓励经常使用男用避孕套,然而并没有普遍实行安全的性行为。 以女用避孕套来代替男用避孕套的想法在美国已变为现实,目的是要实现计划生育和预防包括HIV在内的性传播疾病。研究结果表明女用避孕套被证实具有避孕的效果。一项研究提示它有预防阴道毛滴虫病的作用。泰国在娼妓方面的研究也表明女用避孕套在降低无防护的性行为与STD的发生率方面多了一种选择。 为了扩大女用避孕套的使用效果,需要开展可接受性的研究。这些工作在国际上已经开始实施。大多数美国妇女经试用后才对可接受性方面给予评价。至今已有许多有关女用避孕套高试用率和公正的良好反应的报道。
2001年02期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0 ] - 张志坤,左群,张孔来
目的 调查嫖客对艾滋病的认知,评价艾滋病的感染风险。方法 对深圳市1998年7月~1999年3月收容的165名嫖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93.3 %的嫖客听说过艾滋病,43.6%的人认为艾滋病也是一种性病。(2)半数能正确回答艾滋病的传播途径,1/3的人认识到艾滋病和性病、妓女的密切关系、(3)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早期症状认识率很低(15.2%和7.3%),(4)对自己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认识不足,仅3人认为自己有较高的感染风险。(5)78%的人愿意从电视上获得艾滋病的有关知识,18.8%的人愿意从医生那里得到权威的介绍。结论 该市嫖客艾滋病知识贫乏,自我保护意识较低,对自己的感染风险认识下足,有必要加强这类高危险人群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2001年02期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360 ] - 陈克孝,赵淑玲
<正>1999年7月6日,天水市某医院报告1例疑似艾滋病病人。天水市卫生防疫站接到报告后,立即采集病人血液,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初步检验,结果HIV-1抗体阳性。7月7日送血样于甘肃省卫生防疫站,用斑点法复检为HIV-1抗体阳性。7月12日又将血样送国家级艾滋病确认实验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防疫站进行确认检验,明胶颗粒凝集法(PA):HIV抗体阳性,蛋白印迹法(WB带型为gp160、gp120、p66、p51、gp41、p39、p31、p24、p17)确认为:HIV-1抗体阳性。 患者,男,生于1948年10月,某企业单位干部,否认有婚外性乱史。 1999年2月4日,患者曾以“上呼吸道感染”住某部队医院治疗,2月14日好转出院,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3月31日,因间歇性发热(38℃~
2001年02期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8 ] - 张峰,李凡,曹晓斌,艾比拜,刘红斌,居来提
目的 了解大、中专院校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情况,探索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有效途径。方法1999年9~10月在乌鲁木齐市大、中专院校中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三个一”活动,并开展了活动前后两次调查。结果 基线调查发现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认识存在很大误区,活动后,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认识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结论 在大、中专院校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对提高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有良好的效果。
2001年02期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70 ] - 吕维柏
<正>2000年艾滋病日,对防治艾滋病的知识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教育,这对于防治艾滋病的斗争是十分重要的,首先使大家认识到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疾病,从世界和我国的发病数字认识到,这一工作的迫切重要性;而且这一次特别重视了不要歧视艾滋病病人,要以爱心对待之,给艾滋病病人以温暖。这两点都是十分成功的。但是有一点提法,我不太同意,就是说艾滋病是“绝症”,或者是“不治之症”,当然这种提法的好处是:可以警示人们不至于麻痹大意。但是这种提法的毛病,最主要的是:这样提法不符合实际情况,而且会产生很多弊端,因此最好在今后的宣传教育中不要这样提。 为什么要说是“绝症”,“不治之症”?其理由无非是三条:它不能治愈,是一种终生疾病;它预后严重,死亡率高;它没有特效药物和疗法。1 它是终生疾病,不能治愈 那么糖尿病、冠心病、哮喘,哪
2001年02期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6 ] - 杨洁,张榕松,胡文彬
目的 了解医学中专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评价自编《艾滋病知识》小册子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于2000年6月对云南省红河卫校307名学生发放该册子自学1周后,对教育前后采用不记名、内容相同的两次问卷调查。结果 教育前对19项艾滋病知识题的答对率有14题在60%~97%,正确率最低为对窗口期的认识,仅为15%;教育后对所有知识题的答对率均上升到85%以上,除3道最基本的题无明显变化外,其教育效果十分显著(P<0.01)。对待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态度有一半以上的人次选择同情和援助,但表示震惊、恐惧及回避者仍占一定比例。对非正当性行为表示反对的人次最多达2/3以上,少数学生则表示赞成或与己无关。所有学生对《艾滋病知识》小册子表示欢迎,大多数学生认为在学校中开展艾滋病知识教育非常必要。结论近年来随着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广泛开展,医学中专生艾滋病基本知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不全面,通过《艾滋病知识》读物教育对进一步提高其艾滋病知识水平效果十分显著且很受欢迎,把性病艾滋病知识教育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轨道完全可行。
2001年02期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25 ] - 陈琦,李绍兴,林昭春,雍刚,廖巫山,周启贵,陈美明,顾旗
目的 探索STD的病征处理流程图。方法 对1027例初诊病人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和实验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8个病征和流程图。结果 临床表现为尿道分泌物按淋病和 NGU方案治疗使 92.94%的病人得到规范治疗;尿痛和尿道痒按NGU方案治疗,可使50%的病例获益;生殖器赘生物按尖锐湿疣方案治疗68.73%病人获益,醋酸白试验阴性者对症处理;生殖器溃疡按生殖器疱疹治疗,对60.27%的病人是恰当的;阴道分泌物多,按淋病和NGU方案治疗,只有43.13%病人是正确的;阴部瘙痒对症处理;阴囊肿痛 66.67%要对症处理;主动要求检查应进行健康咨询和必要检查。结论 8个病征图中,以尿道分泌物流程图的准确率最高,依次为生殖器赘生物、生殖器溃疡和阴道分泌物流程图,其余病征图需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来处理,方能避免过大的误诊和误治。阴道分泌物流程图若以淋病、NGU和厌氧菌感染方案(甲哨唑)治疗,准确率可达67.97%,甲哨唑的药价便宜,副反应小,利大于弊。
2001年02期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9 ] - 张北川,刘殿昌,李秀芳,胡铁中,史同新2001年02期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3 ] |[阅读次数:256 ]
- 张淑华
我国处于防治艾滋病的关键时刻,如防治措施不力,将会出现艾滋病大流行。艾滋病宣教工作作为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艾滋病宣教工作急需加强紧迫感,立即积极行动起来,加大领导重视支持力度,认真确立工作重点,制定全面有效的工作计划,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活动。在宣教工作中,同时注意研究艾滋病宣教工作策略和方法,不断提高改善宣教工作质量。为促进宣教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首先提出了对艾滋病宣教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和评价指标,望在进一步的探讨中完善和实施。
2001年02期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186 ] - 刘永生
<正>2000年5月25日,在我院住院部病人中发现1例AIDS,现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 患者,男,29岁,已婚,维吾尔族,新疆伊宁县人,有长期吸毒史。患者病情为肺结核、脾脓肿伴腹膜炎。患者2000年4月1日以来无明显原因感间歇性腹痛、恶心、纳差、有吞咽疼痛,进食后感胸骨后烧灼、梗阻,易感冒,病程中有咳嗽,咳白色粘液伴胸痛,发热、盗汗、腹泻等症状。2000年5月25日,患者来我院门诊。捡查所见:WBC 2.8 × 109/L、Hb85/L,CT示:脾肿大(8个肋单位)、脾脓肿形成伴腹膜炎、腹水少量,X线胃肠钡餐示肠粘连,痰液检见抗酸杆菌,收传染科给予环丙沙星注射液抗感染和能量合剂以及利福中等药治疗,病情不见好转,于2000年6月10日作抗-HIV检查,结果为阳性,经市卫生防疫站复检和自治区卫生防疫站确认,为抗-HIV(+)。
2001年02期 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0 ] - 梅志强;
目的要全社会了解艾滋病,提高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保密重要性认以,保护当事人的名誉权及隐私权。方法对山西省忻州市“艾滋病感染”泄密案在新闻媒体曝光后,个别人的不同观点进行讨论。结果法院判决被告赔偿原告精神损失费2.6万元,并公开赔礼道歉。结论原告不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执法客体不存在,被告侵犯了原告的名誉权。
2001年02期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7 ] -
<正>中国-欧盟性病艾滋病防治培训项目于2001年2月底结束。 为了总结、推广项目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的性病艾滋病培训工作提出建议,卫生部于2001年2月28日在北京天桥宾馆召开“中国-欧盟性病艾滋病防治培训项目”总结会。参加会议的代表为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疾病控制处、性病防治所(卫生防疫站、疾病控制中心)主管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的负责同志、卫生部及外经贸部有关人员,项目欧方执行机构的负责人以及中方、欧方专家,共约100余人。卫生部殷大奎副部长、欧盟驻华大使魏根深出席会议并致辞。
2001年02期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9 ] - 张晓东,王德权
<正>尿道尖锐湿疣,因生长在狭窄的特殊解剖部位,用常规的物理及化学方法治疗,不易使感染病毒的组织完全被清除而复发,造成久治不愈。我们采用尿道疣体内注射干扰素治疗17例,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7例尿道尖锐湿疣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32.4岁;病程20天~8个月,平均病程58.3天。疣体数目1~4个,长0.3cm~0.8cm,宽0.2cm~0.4cm,最深疣体距尿道外口 0.8cm。2例尿道外口狭窄,行尿道口腹侧切开0.2cm,疣体完全暴露。9例曾用过激光、电灼烧或足叶草酯治疗多次无效。12例尿道外均有疣体病灶。血清RPR试验、TPHA试验、抗HIV试验均阴性,肝功、血常规检查无异常。1.2 方法 所有患者经临床和5%醋酸白试验均证
2001年02期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12 ] - 刘大华
<正>近年来,笔者从不同人群中调查了解性知识的来源及对性病、艾滋病的态度及相关知识。从中了解到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员,对所提问题的理解程度及需求不同,对今后开展宣传教育有一定的启发。1 调查对象和方法1.1 调查对象1991~1999年进行了4次抽样调查共4 990人,调查对象分5组。第一组是在校大学生2 789人;第二组是医务人员 1346人;第三组是高校教师225人;第四组接受婚前检查人员336人;第五组是拘留所在押犯294人。5组被调查人员中男性2 486人;女性2 504人。年龄:男性最小 15岁,最大58岁;女性最小16岁,最大55岁。以20~25岁
2001年02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9 ] - 张春强,巴哈古丽·尤努斯
<正>目前尖锐湿疣(简称CA)的治疗方法颇多,单一疗法疗效不满意。我们采用白介素-2、阿昔洛韦片、针剂配合二氧化碳激光联合治疗CA收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1 病例资料1.1 病例79例CA患者均来自我门诊,经局部检查具有典型的临床特征,3%醋酸白试验阳性。男性58例,女性21例。年龄18~52岁,病程10天~5个月。发病部位男性在阴茎包皮、系带、冠状沟、尿道口、肛门周围。女性在大小阴唇、尿道口、阴道、宫颈。疣体如米粒至豌豆大小,疣体数目1~10个不等。1.2 观察病例的选择 符合CA诊断标准,并排除下列病例:(1)婴幼儿。(2)孕妇。(3)在其它处已治
2001年02期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6 ] - 孙勇,赵红
<正>尖锐湿疣(CA)是我国仅次于淋病的第二位性传播疾病(STD)[1]。它不但传染性强、复发率高,而且乳头状瘤病毒(HPV)与某些肿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根除病毒、预防复发是消灭此病的目的。我们自1998年11月~2000年6月试用胸腺肽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1998年11月~2000年6月我们共收治尖锐湿疣病人 251例,其中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106例,占收治病人的 42.3%,采用胸腺肽治疗后失随访38例。68例患者中男62例,女6例,年龄19~35岁,病程1周~6个月不等。1.2 治疗前情况 治疗前单纯液氮冷冻者18例,冷冻加聚肌胞肌注者23例,高频电灼者17例,聚肌胞
2001年02期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2 ] - 刘心
<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引起,它是80年代初在美国发现,迄今尚无有效疗法的致命性传染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大敌。本文就AIDS病因及病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HIV结构1.1 基因结构HIV原病毒(provirus)DNA的基因结构如图 1所示[1],具有逆转录病毒基本结构的 gagpol env基因。gag基因编码结构蛋白;pol基因编码切断结构蛋白的蛋白酶(PR)、逆转录酶(RT)与整合酶(IN)等颗粒内酶;而env基因则编码包装病毒颗粒的包膜蛋白。HIV除此3种基因外,还有辅助基因,即病毒所必需的调节基因tat、rev,以及体外病毒增殖上并不需要的vif、vpu、vpr和ncf基因。
2001年02期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07 ] - 王福生,施红
<正>1 概述 宿主抗感染能力取决于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防御功能。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免疫应答又受到宿主的遗传因素控制,换言之,遗传因素直接与机体对某些病原体的遗传易感性有关。甘露糖结合蛋白(mannose-binding protein,MBP)是人体肝细胞产生的一种血清凝集素(或调理素op-sonin),作为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组成部分,可能发挥机体免疫防御的第一道防线作用[1]。如果血浆中的MBP浓度过低,导致机体的相关免疫功能缺陷,常常发生病原体感染。目前已初步阐明它们与MBP等位基因突变有关[2,3]。近年来还发现,MBP基因突变可以影响机体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易
2001年02期 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1 ] - 李振,蔡小嫦
<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致病过程中,宿主体内的CD4+T细胞数量会缓慢地逐渐减少,当免疫系统崩溃和病毒生长失控时,便产生获得性免疫缺陷性疾病综合征(AIDS)。HIV感染开始时,从病人体内分离出来的HIV群在序列上并无明显区别。而感染期间,HIV通过抗原的变异,进化为复制率更高且对TH细胞更具有致病力的表型,使TH功能的丢失或凋亡会减少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的效率,这就意味病毒负荷量也随着不断增加,最终导致AIDS。1 抗原多样性与免疫损伤 在逆转录期由于没有校正阅读机制,HIV在每个基因组及每个复制周期均有相当高的突变率。在高突变率及抗病毒免疫反应的选择压力下,为抗原的进化提供理想的条件。事实上,HIV逆转录的错误
2001年02期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7 ] - 孔朝霞
<正>为了了解伦敦地区HIV和TB协同感染的状况,英国研究人员采用匿名的方法,对1998年12月~1999年11月间,在伦敦3所胸科诊所就诊的202名结核患者的血样进行了前瞻性的调查。此外,他们还采集了 97名结核接触者和115名新入境者的唾液样本。结果发现,11.4%的结核患者感染了HIV,是以前估计数字的两倍,由于某些已知感染了HIV的结
2001年02期 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2 ] - 孔朝霞
<正>清莱,泰国北部重要省份,位于金三角,毗邻老挝和缅甸,是亚洲HIV感染率最高的地区之一,1988年报道了首例HIV-1感染,到1991年,HIV在色情服务场所妓女中的血清流行率已达 62%,同年,在与妓女发生过性关系的年轻男性新兵中的感染率达 81%,1992年,所有 21岁男性新兵中的 HIV-1感染率为17.3%。为了控制清莱和其它地区的HIV流行,泰国政府发起了强有力的预防运动,积极推广避孕套的使用,并动用警力禁止与受感染的性工作者或嫖客发生性关系。作为配合,清莱省政府每年也免费发放120万只避孕套。大多数妓院被关闭,妓女们流向一些非卖淫场所,如按摩院,尽管妓女人数继续保持稳定,但该措施仍然有效,因为妓女的性
2001年02期 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8 ] - 叶顺章
<正>淋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监测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它与淋病的治疗紧密结合,又为淋病防治政策的制订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一个地区即使推广“病症处理”,在推广前也必须详细判定当地流行菌株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以提出适合当地病人治疗的方案。 世界上的各种事物总在不断变化,淋球菌对青霉素等抗生素曾经是十分敏感的。在40年代青霉素刚问世时,淋病病人只要注射5万单位青霉素即可治愈。人们欣喜若狂,以为从此淋病可被消灭。但好景不长,由于青霉素的广泛使用,尤其是不规则的使用,以及微生物的变异和适应,淋球菌逐步获得了对青霉
2001年02期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03 ] - 胡小芸,李太生
<正>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ytoxic T Lympho-cyte,CTL)是一类可以杀伤表达特异性抗原靶细胞的T细胞亚群。CTL是抗细胞内感染(病毒、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等)、急性同种异型移植物排斥反应和杀伤肿瘤的重要效应细胞[1]。 大多数CTL表达CD8分子,由其TCRαβ识别源于细胞内合成的外源抗原肽。该抗原肽自身MHC-I类分子形成复合物,在靶细胞表面上表达。近年的研究发现,HI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是机体抗HIV的最主要的免疫细胞。这类细胞与被病毒感染的细胞特异性结合后,可以分泌各种细胞因子,杀死靶细胞。在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急性期,患者血浆病毒
2001年02期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59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