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艾滋病性病

Chinese Journal of AIDS & STD

专家述评

  • 我国艾滋病病毒暴露前后预防措施的推广应用

    徐杰;张广;董薇;

    <正>HIV暴露前后预防是指未感染HIV者在发生易感染HIV危险行为前后使用特定抗病毒药物,以降低感染风险的方法~([1-2])。根据用药时机不同,分为Pr EP和PEP。根据暴露原因不同,PEP又分为职业暴露和非职业暴露,本文主要讨论非职业暴露后药物预防。PrEP和PEP既有联系又区别明显,

    2023年11期 v.29;No.242 1167-1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0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8 ]

信息

  •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在线投稿注意事项

    <正>《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已全面采用网上投稿系统,信箱不再接收稿件,投稿请登录http://xbya.cbpt.cnki.net/具体操作如下:1.登录以上网址后,请点击“作者投稿系统”进行投稿,第一次使用本系统投稿的作者,必须先注册。注册时各项信息请填写完整。作者自己设定用户名和密码,该用户名和密码长期有效。已注册过的作者,请不要重复注册,

    2023年11期 v.29;No.242 1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3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本刊常用缩略语

    <正>~~

    2023年11期 v.29;No.242 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7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关于快速启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专栏征稿启事

    <正>快速启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rapid initiation of ART,Rapid ART)是艾滋病防控领域近年来备受重视的新理念之一,是在确诊HIV感染者无论CD4细胞水平高低均应启动ART原则基础上,对具体启动时间的更精准推荐,可提高治疗率、缩短达到病毒学抑制所需时间、降低HIV传播风险、减少患者脱失,

    2023年11期 v.29;No.242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CSCD)核心库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了2023-2024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来源期刊遴选结果。经过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定量遴选、专家定性评估,《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核心库。

    2023年11期 v.29;No.242 1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2024年征订启事

    <正>《中国艾滋病性病》(原名《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杂志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主办的,唯一专门介绍艾滋病预防与控制最新科研动态,成果和有关信息的学术刊物。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023年11期 v.29;No.242 1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1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论著

  • 广西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病毒暴露前预防用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陈世文;阮玉华;刘露;刘君辉;汤洪洋;裴恒妍;江宇;陈怡;陈欢欢;蓝光华;谢艺红;

    目的 了解广西MSM艾滋病病毒PrEP用药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22年3-7月招募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性行为、艾滋病和抗病毒药物相关知识、HIV风险感知、PrEP用药情况,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1 006名MSM,年龄在18~39岁占84.1%,未婚占80.5%,大专及以上学历占74.2%,月收入≥3 000元占75.2%,听说过PrEP用药占73.5%,使用过PrEP用药为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促进PrEP用药的因素包括:主动肛交(aOR=2.16,95%CI:1.31~4.13)、最近6个月男性性伴数≥6人(aOR=3.85,95%CI:1.88~7.88)、最近1年使用过Rush(aOR=3.29,95%CI:2.02~5.37)和听说过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aOR=4.45,95%CI:1.75~11.32)。结论 广西MSM听说过和使用过PrEP用药的比例均较低,PrEP用药与男性性伴数、Rush的使用和抗病毒治疗药物认知有关,今后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在MSM中开展相应的宣传教育以提高PrEP用药比例。

    2023年11期 v.29;No.242 1172-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 贵阳市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病毒暴露前药物预防使用及相关因素研究

    包愿;佘敏;王大朋;张欐;李劲;祝继;杨琴;黄燕瑶;徐素芹;马璐;

    目的 了解贵阳市MSM对HIV PrEP使用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今后在贵阳市推广PrEP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非概率抽样方法招募18岁以上、HIV检测结果为阴性及发生过男男性行为的研究对象填写PrEP调查问卷。了解服药人群和非服药人群的相关情况,并采用χ2/Fisher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问卷共调查252人,服药者111人,未服药者141人,服药者以按需服药(99.1%,110/111),线上取药(75.7%,84/111)为主。多因素分析显示,在本地居住2年及以下(OR=5.812,95%CI:2.454~13.760),在校学生(OR=4.198,95%CI:1.673~10.537),最近一次肛交时使用安全套(OR=3.487,95%CI:1.536~7.917),愿意每月花500元以下用于PrEP(OR=4.017,95%CI:1.327~12.160)等是使用PrEP的促进因素,而性伴HIV感染状况不详(OR=0.229,95%CI:0.092~0.570)和近一年曾被诊断过性病(OR=0.037,95%CI:0.003~0.488)是使用PrEP的抑制因素。结论 本研究调查的MSM服药以按需服药和线上取药为主,同时影响该人群PrEP使用的因素较多,应针对其使用情况和影响因素,制定相关防控策略和措施,促进MSM使用PrEP。

    2023年11期 v.29;No.242 1177-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山东省三城市有异性性行为MSM的艾滋病病毒暴露前预防用药意愿及相关因素

    杨晓楠;韩磊;黄鹏翔;李金海;于海英;王传琪;李亚君;王霖;郝连正;王国永;马伟;

    目的 分析山东省三城市有异性性行为的MSM对HIV的PrEP用药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滚雪球的抽样方法,在山东省3个市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行为学特征和PrEP用药意愿等信息,以是否有PrEP的用药意愿作为因变量,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416名有异性性行为MSM,38.7%(161人)的研究对象有PrEP用药意愿。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婚姻状况为在婚或同居(OR=2.172,95%CI:1.124~4.197)、双性恋者(OR=1.703,95%CI:1.035~2.804)是PrEP用药意愿的促进因素,而年龄在25~35岁(OR=0.293,95%CI:0.119~0.723)、36~45岁(OR=0.209,95%CI:0.070~0.623)、有2个以上同性临时性伴(OR=0.440,95%CI:0.252~0.770)以及进行过HIV抗体检测(OR=0.459,95%CI:0.277~0.761)是PrEP用药意愿的阻碍因素。结论 山东省三城市有异性性行为的MSM对PrEP用药意愿较低,应加强针对该人群的宣传教育,提高对PrEP的用药意愿。

    2023年11期 v.29;No.242 1184-1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3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短期内单用阿兹夫定可导致合并SARS-CoV-2感染的HIV感染者出现M184I耐药突变

    辛宁波;刘金瑾;侯明杰;陈媛媛;刘念念;原海珍;王延丽;罗霞;李孝煜;赵清霞;

    目的 回顾性分析尚未接受ART的HIV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单用阿兹夫定抗新冠病毒治疗后是否引起HIV耐药突变,评价启动ART后的抗HIV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未启动ART的HIV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观察组为13例短期(3~14天)单用阿兹夫定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后启动抗HIV的ART,对照组为短期(5天)口服其他抗新冠病毒药物(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或莫诺拉韦)或未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然后启动抗HIV的ART,比较两组启动ART时HIV耐药突变的差异,评估ART 12周后的抗病毒疗效。结果 共纳入患者37例,其中观察组13例,对照组24例;观察组的M184I耐药突变率(69.2%)显著高于对照组(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同分类特征中M184I突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检出M184I耐药突变的病例均采用以整合酶抑制剂为核心的ART方案进行初始抗HIV治疗,其中有4例病例完成了12周随访,病毒载量均小于500copies/mL。结论 短期内单用阿兹夫定可能导致HIV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出现M184I耐药突变率增加,短期内尚未对以整合酶抑制剂为核心的ART方案的病毒学应答产生不良影响。

    2023年11期 v.29;No.242 1188-1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HIV/AIDS患者23价肺炎疫苗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

    张文慧;师金川;汪义;

    目的 了解HIV/AIDS患者在传染病定点医院门诊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23)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2023年3月8日至4月30日在杭州市西溪医院接受ART的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最近一次CD4细胞计数和血浆HIV RNA,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PV23疫苗接种意愿的相关因素。结果 有效调查的967名HIV/AIDS患者中,既往知晓PPV23疫苗124例(12.8%);认为自己需要接种PPV23疫苗320例(33.1%);近3年接种过PPV23疫苗者9例(0.9%);本次愿意接种PPV23疫苗651例(67.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OR=1.776,95%CI:1.063~2.969)、吸烟(OR=1.828,95%CI:1.294~2.582)、交通便利(OR=2.809,95%CI:2.059~3.834)、COVID-19疫苗接种两针次以上(OR接种两针次=2.081,95%CI:1.134~3.820、OR接种三针次=2.766,95%CI:1.594~4.799、OR接种四针次=3.963,95%CI:1.445~10.871)是HIV/AIDS患者接种PPV23疫苗意愿的保护因素,未感染新冠(OR=0.607,95%CI:0.381~0.967)或不清楚新冠感染(OR=0.567,95%CI:0.387~0.831)、最关注PPV23疫苗来源地(国产或进口)(OR=0.307,95%CI:0.137~0.688)是HIV/AIDS患者接种PPV23疫苗意愿的危险因素。结论 HIV/AIDS患者在定点医院门诊接种PPV23意愿率较高,文化程度高、吸烟、交通便利、新冠疫苗接种两针次及以上及既往感染新冠是PPV23疫苗接种的主要人群。

    2023年11期 v.29;No.242 1192-1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2015-2022年我国报告≥50岁经商业异性性行为感染的HIV/AIDS患者特征分析

    秦倩倩;蔡畅;金怡晨;陈方方;李东民;汤后林;

    目的 分析我国≥50岁经商业异性性行为感染的HIV/AIDS患者的特征,为艾滋病防控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选取2015-2022年报告年龄≥50岁、高危行为接触史为商业异性性行为的病例,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SaTScan10.1.2软件选用Poisson分布模型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结果 我国报告经商业异性性行为感染HIV/AIDS患者中≥50岁所占比例从2015年45.4%上升至2022年67.8%(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Z=-73.96,P<0.001)。2015-2022年共报告≥50岁HIV/AIDS患者166 509例,其中男性157 214例(94.4%)、农民118 823例(71.4%)、已婚92 756例(55.7%)、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109 306例(65.6%),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84 940例(51.0%)和中南地区55 160例(33.1%);119 417例(71.7%)发现方式为医疗机构检测,107 341例(64.5%)首次CD4细胞计数<350个/μL。地市级水平时空扫描分析发现,第一聚集区分布地域广泛,中心点坐标位于贵州六盘水市(26.13N,105.39E),半径达641.91 km,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中南地区,聚集时段2019年(RR=5.59,P<0.001)。结论 2015-2022年我国报告≥50岁商业异性性行为感染HIV/AIDS患者占比逐年增加,主要分布在西南、中南地区。建议重点地区可在原有扩大检测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主动检测力度,并针对当地特点开展综合干预措施,阻断≥50岁人群商业异性性行为传播。

    2023年11期 v.29;No.242 1197-1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 2022年我国HIV阳性MSM对猴痘感染风险自评的相关因素分析

    李培龙;汤后林;李东民;葛琳;于茂河;秦倩倩;陈方方;蔡畅;金怡晨;

    目的 了解2022年我国大陆未报告猴痘病例前,HIV阳性MSM猴痘认知现状和感染风险自评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做好该人群猴痘防控宣教和干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22年9月5-10日在我国30个省,通过MSM社会组织协助,招募调查对象参加线上匿名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行为学、猴痘知识知晓和感染风险自评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猴痘知识知晓率有关的因素。结果 调查HIV阳性MSM 1 280人,猴痘知识知晓率为22.9%(293人)。猴痘感染风险自评,46.4%(594人)认为自己有感染风险,30.2%(387人)表示无感染风险,23.4%(299人)表示自己无法判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阳性MSM最近1个月无异性性行为(OR=2.02,95%CI:1.00~4.08)、对猴痘信息经常关注(OR=12.37,95%CI:5.04~30.38)、偶然关注(OR=6.17,95%CI:2.65~14.37)和极少关注(OR=2.65,95%CI:1.07~6.55),猴痘知识知晓率更高(P<0.05)。结论 2022年我国大陆未报告猴痘病例前,HIV阳性MSM猴痘知识知晓率较低,对猴痘信息关注度不够,自评有猴痘感染风险比例不高,建议加强针对该人群猴痘知识宣传教育。

    2023年11期 v.29;No.242 1202-1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南宁市男男性行为者Rush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韦秋运;杨星;岑平;麦焕焯;姚琴;麦琛;黄颉刚;莫洁玲;

    目的 了解南宁市MSM的亚硝酸盐吸入剂(Rush)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3年4-7月,采用同伴推动抽样的方法,在广西南宁市社会组织监测场所对前来咨询或检测的MSM采集血样进行HIV和梅毒检测,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MSM进行一对一的匿名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社会人口学和性行为特征的MSM中Rush使用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ush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招募的318名MSM中,年龄M(P25,P75)为28(23,35)岁,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占69.2%,性向为同性恋占66.7%,近6个月Rush使用率为21.4%,HIV感染率为3.8%,梅毒抗体阳性率为9.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通过互联网途径了解艾滋病知识(aOR=2.531,95%CI:1.168~5.484)、近6个月有多个同性性伴(aOR=2.835,95%CI:1.226~6.555)、近6个月存在无保护性肛交(aOR=2.574,95%CI:1.406~4.710)的MSM使用Rush的概率较高。结论 南宁市MSM近6个月Rush使用率较高,应重点关注通过互联网途径了解艾滋病知识、近6个月有多个同性性伴、近6个月存在无保护性肛交的MSM,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防控策略,降低MSM中Rush的使用率,对阻止该人群HIV感染具有重大意义。

    2023年11期 v.29;No.242 1208-1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6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桂林农村中职学生艾滋病知信行关系研究

    赵文静;阳冬;付小凤;蒋秀丽;郭振友;黄雨薇;卓小康;

    目的 了解桂林农村中职学校学生艾滋病知信行情况以及作用路径,为探索适合中职学生特点的艾滋病防治手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现场调查,通过Epi Data 3.1、SPSS 26.0软件对资料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运用AMOS 24.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与路径分析。结果 共纳入588名学生。中职学生艾滋病认知总得分为(52.62±18.83)分,态度总得分为(52.26±20.84)分,行为总得分为(80.57±33.02)分。中职学生性行为的发生率为27.21%(160/588),其中,性行为的对象为临时性伴的占18.13%(29/160),同性性行为的比例为18.13%(29/160),安全套的使用率为27.50%(44/160),中职学生发生性行为后,进行HIV检测的人占5.00%(8/160)。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年级、父母文化程度和父母职业是中职学生艾滋病知信行的影响因素,中职学生认知因素对态度和行为有影响,态度因素对行为也有重要影响。结构方程模型显示,认知对行为的总效应系数为0.20,其中直接作用系数为-0.18,通过态度产生的间接作用系数为0.38,态度对行为的效应系数为0.43,认知对态度的效应系数为0.88。结论 桂林农村中职学生艾滋病知信行情况相对较差,父母文化程度和父母职业对中职学生艾滋病知信行有重要影响;中职学生存在着知行分离的现象。

    2023年11期 v.29;No.242 1213-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重庆市自报告有性行为在校青年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行分离现状分析

    谭博;卜清清;陈忻睿;张萌;邓丹;

    目的 调查重庆市自报告有性行为在校青年学生在艾滋病预防中的知行分离现状及有关影响因素,为开展艾滋病教育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重庆市开展横断面调查,通过方便抽样,抽取本科、大专、中专学生,调查其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知行分离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2 870名青年学生,其中40.9%出现知行分离,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为18~19岁(OR=0.641,95%CI:0.469~0.875)和≥20岁(OR=0.534,95%CI:0.389~0.732)、学校类型为高职/大专(OR=1.248,95%CI:1.038~1.501)和中专(OR=1.443,95%CI:1.039~2.003)、每月支出≥3 000元(OR=1.459,95%CI:1.019~2.090)、最近一年性行为频率>3次(OR=1.618,95%CI:1.383~1.893)、性行为对象非配偶或恋爱的异性(OR=1.667,95%CI:1.329~2.092)、不曾主动查询艾滋病知识(OR=1.168,95%CI:1.001~1.369)以及最近一年没有接受过学校艾滋病宣传(OR=1.269,95%CI:1.071~1.505)是知行分离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重庆市有性行为在校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行分离现象较为明显,后续应针对性地制定艾滋病健康教育策略,融合全面性教育,加强健康态度和信念教育。

    2023年11期 v.29;No.242 1220-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HIV/AIDS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潜在类别分析及相关因素研究

    刘瑶;王若兰;张雯欣;肖体呈;陈润;范颂;李爱玲;

    目的 对HIV/AIDS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量表得分进行潜在类别分析(LCA),探索不同类别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为降低HIV/AIDS患者人群抑郁和焦虑的发病率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感染者人数分布抽取泸州市四县三区HIV/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44份。采用LAC对HIV/AIDS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分类,对不同类别抑郁和焦虑症状组进行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44名调查对象中,男性309人(69.6%),年龄为(53.38±16.93)岁,抑郁检出率为20.0%(89人),焦虑检出率为14.2%(63人)。HIV/AIDS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可分为:睡眠障碍型抑郁-焦虑高发组、躯体症状抑郁-焦虑低发组、中度抑郁/焦虑-症状高发组、无抑郁/焦虑症状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无抑郁/焦虑症状组相比,最近一次CD4细胞≥500个/μL(OR=1.954,95%CI:1.043~3.662)、不吸烟(OR=2.567,95%CI:1.261~5.228)的HIV/AIDS患者属于睡眠障碍型抑郁-焦虑高发组的可能性更高;周锻炼频率≤2次(OR=1.730,95%CI:1.038~2.881)的HIV/AIDS患者属于躯体症状抑郁-焦虑低发组的可能性更高;感染时长≤2年(OR=1.995,95%CI:1.036~3.841)、最近一次CD4细胞≥500个/μL(OR=1.986,95%CI:1.128~3.495)、年龄<50岁(OR=7.150,95%CI:3.859~13.248)、月收入<1 000元(OR=2.477,95%CI:1.224~5.011)和月收入位于1 000~3 000元(OR=2.939,95%CI:1.418~6.089)的HIV/AIDS患者属于中度抑郁/焦虑-症状高发组的可能性更高。结论 HIV/AIDS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存在4种不同的潜在类别。可根据不同类别抑郁合并焦虑倾向的影响因素,对HIV/AIDS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2023年11期 v.29;No.242 1225-1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工作研究

  • 2011-2020年菏泽市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一年后病毒学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瑞红;李亚君;肖明;张娜;廖玫珍;黄鹏翔;郝连正;李玲;王国永;霍炜;朱晓艳;

    目的 了解菏泽市HIV/AIDS患者ART一年后病毒学效果,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精准随访管理、进一步提高艾滋病ART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描述2011-2020年菏泽市HIV/AIDS患者ART一年后病毒学效果,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645例HIV/AIDS患者纳入分析,其中485例(75.2%)在ART一年后达到病毒抑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接受ART一年后,文化程度为高中或中专(OR=1.80,95%CI:1.16~2.79)、大专及以上(OR=2.29,95%CI:1.05~5.01)的HIV/AIDS患者达到病毒抑制的可能性相对高,治疗基线CD4细胞计数≥500个/μL(OR=2.37,95%CI:1.09~5.15),免疫恢复情况较好(OR=2.21,95%CI:1.45~3.38),治疗基线无临床症状(OR=4.08,95%CI:2.43~6.86)的HIV/AIDS患者达到病毒抑制的可能性相对高;确诊后超过180天启动ART(OR=0.28,95%CI:0.14~0.57),ART期间曾漏服药物(OR=0.29,95%CI:0.12~0.67)的HIV/AIDS患者达到病毒抑制的可能性相对低。结论 HIV/AIDS患者的病毒学效果与文化程度、治疗基线CD4细胞计数、免疫恢复状况、治疗基线临床症状、确诊后启动ART的时间、服药依从性有关联,建议尽早启动ART,加强随访和治疗监测,提高依从性,促进病毒抑制率提高。

    2023年11期 v.29;No.242 1231-1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南昌地区青年学生献血人群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樊璐;郑亚鹏;余薇;

    目的 了解南昌地区青年学生无偿献血人群经血传播病原体感染(TTI)状况及血液质量,为开展学生健康宣教、疾病防控及优化低危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速率法检测无偿献血血液标本ALT,采用ELISA双试剂检测HBsAg、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2型抗体和p24抗原(抗-HIV/HIV Ag)、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抗-TP)。HBsAg、抗-HCV、抗-HIV/HIV Ag、抗-TP筛查阴性标本采用核酸检测HBV DNA、HCV RNA及HIV RNA。以相同时期社会其他献血人群作为对照组,通过启奥血站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南昌地区2019-2022年青年学生献血人群、社会其他献血人群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检测不合格数据。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9-2022年江西省血液中心报告的青年学生献血者HIV感染病例资料。结果 南昌地区2019-2022年大中专院校学生无偿献血者177 232人次。青年学生献血人群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筛查总不合格率(1.53%)低于社会其他献血人群(1.92%)(χ2=74.33,P<0.01);学生献血人群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LT(1.02%)、抗-TP(0.16%)、HBsAg/HBV DNA(0.15%)、抗-HCV/HCV RNA(0.13%)、抗-HIV/HIV Ag/HIV RNA(0.08%);男性学生总不合格率(1.98%)高于女性学生(0.84%)(χ2=365.13,P<0.01);不同学历学生总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大学专科(1.72%)、中职(1.66%)、研究生(1.44%)、本科(1.38%)(χ2=33.08,P<0.01);HIV确证学生感染者12例,其中10例感染途径为男男同性性传播。结论 南昌地区青年学生人群血液安全性高于社会其他人群。艾滋病、梅毒在学生人群中流行情况需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大中专院校学生献血知识普及和健康宣教,促进学生团体献血事业持续向好发展。

    2023年11期 v.29;No.242 1235-1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2011-2020年广西梅毒血清学检测室间质评结果分析

    韦江平;韦晓宁;陈媚;朱邦勇;

    目的 了解广西相关医疗机构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验质量水平,进一步加强梅毒实验室质量控制和管理。方法 每家参评实验室发放5份质评样本,分别进行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定性、定量试验和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试验,收集检测结果;并对2011―2020年,各年参评单位数、仪器设备、质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20年参加广西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的医疗机构数由48增加到406家,参评单位陆续开展了梅毒非特异性及特异性抗体血清学试验;仪器设备逐渐完备。室间质评合格率逐年上升(χ2=64.50,P<0.01),2016-2020五年合格率均超过97%,2011-2020年参评单位梅毒非特异性抗体血清学定性试验的符合率均较高,除2018年(68.0%)外,其余各年定性试验符合率均高于90%;而定量试验符合率10年中波动较大,分别为79.2%、56.7%、74.0%、72.2%、58.6%、74.4%、90.1%、60.3%、89.8%、71.2%。梅毒特异性抗体血清学试验符合率较为平稳,除2013、2014、2016三年,其余年份均达90%以上。结论 2011-2020年间广西各市、县参加梅毒血清学检测室间质评的医疗单位逐渐增加,开展项目及设备日趋完善,实验室的梅毒血清学检测各年合格率逐年上升,提示了广西地区医疗单位梅毒血清学检测能力和检测质量10年来有了一定提高。

    2023年11期 v.29;No.242 1240-1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福建省2010-2022年梅毒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卢晓丽;张春阳;柯丽贞;王惠榕;

    目的 分析2010-2022年福建省梅毒时空分布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方法 收集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的2010-2022年福建省梅毒病例,利用ArcGIS 10.3软件对梅毒发病率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SaTScan 9.6软件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结果 2010-2022年福建省共报告280 311例梅毒,2010-2019年梅毒报告发病率呈增长趋势(χ2趋势=2 363.26,P<0.001),年均增幅4.79%;2019-2022年梅毒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 248.62,P<0.001),年均降幅14.58%。全局自相关分析显示,2010-2022年梅毒报告发病率全局Moran’s I值均大于0(P<0.001),提示梅毒病例呈聚集性分布。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梅毒发病率聚集类型以高-高聚集为主,且高-高聚集区分布相对固定,主要集中在宁德市辖区内,仅2012年和2013年出现低-低聚类区。时空聚集性分析显示,一级聚集区为宁德市蕉城区、霞浦县、寿宁县、周宁县、柘荣县和福安市,聚集时间为2014年6月至2020年11月。二级聚集区为近些年出现,由东向南,沿经济较发达的海岸线分布。结论 福建省梅毒报告发病率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高-高聚集区主要集中在宁德市辖区内,在重点抓好宁德市梅毒防控工作的同时,还应关注东南沿海地区梅毒发病率的变化。

    2023年11期 v.29;No.242 1245-1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病例报告

  • 一起疑似艾滋病病毒暴露前药物预防失败案例

    梁军;李婕;付美艳;杨爻;王晶莹;

    <正>目前,MSM的PrEP策略主要推荐为每日服药或事件驱动按需服药方式。每日服药方案是每24 h口服一片TDF/FTC;按需服药是在性行为发生前2~24 h口服2片TDF/FTC,在性行为后距上次服药24 h服用1片,48 h再服用1片。PrEP按需服药适用于性行为不太频繁且能提前至少2 h计划性活动或至少延迟2 h发生性行为的MSM~([1])。

    2023年11期 v.29;No.242 1250-1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1例艾滋病合并颅骨结核的诊治

    薛海岩;张海明;方志雄;彭坤;

    <正>颅骨结核(skull tuberculosis)是结核杆菌侵入颅骨引起的一种特异性炎性反应,是临床中比较少见的肺外结核。临床上以颅骨破坏、死骨形成、受累颅骨部位头皮下的寒性脓肿和脓肿破溃形成的窦道为主要表现,易被误诊为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瘤等。本文报道1例艾滋病合并颅骨结核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

    2023年11期 v.29;No.242 1252-1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经验交流

  • 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病毒暴露前预防模式探索与实践

    李昕;徐园园;时红杰;吴苏姝;袁欣;伍蓉;朱正平;

    <正>MSM感染HIV的风险是普通男性的25~26倍~([1])。Pr EP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生物学预防手段,目前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预防策略。Pr EP是指未感染但有持续暴露风险或高风险的人通过使用抗病毒药物从而预防HIV感染~([2])。在依从性良好的前提下,PrEP

    2023年11期 v.29;No.242 1254-1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广州市基于互联网的艾滋病病毒暴露前预防模式探索与实践

    古羽舟;曾文婷;罗业飞;鲁永恒;卢捷;蔡衍珊;韩志刚;

    <正>HIV PrEP指未感染HIV者通过提前服用抗病毒药物以预防HIV感染的预防措施~([1])。MSM是HIV感染、传播和预防的关键人群,按医嘱服用PrEP可降低该人群90%以上的HIV感染风险~([2-4])。世界卫生组织在PrEP指引中呼吁全球各地探索个性、简化、适合当地实际条件和需求的PrEP服务模式,

    2023年11期 v.29;No.242 1258-1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综述/Meta分析

  • 长效注射的艾滋病病毒暴露前预防在男男性行为者中的应用

    陈玉崟;杨连招;龙秀红;程树锦;田怡;冯甜;

    全球MSM的HIV感染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距离实现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的目标迫在眉睫。PrEP是高风险人群服用药物以预防感染HIV的方法。然而,由于MSM不规范用药、服药依从性低、可接受性差等原因,难以发挥其最佳功效。WHO在指南中建议长效注射暴露前预防(LAI-PrEP)可作为HIV感染高风险人群的另一种预防选择,这种方案不仅在安全性、便利性展现出明显的优势,同时克服了口服PrEP的相关障碍。本文对LAI-PrEP在MSM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023年11期 v.29;No.242 1262-1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中国MSM艾滋病病毒暴露前预防用药使用意愿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

    李龙;张杰;黄琳瑜;张兴玲;安雪梅;

    目的 系统评价我国MSM HIV暴露前预防用药使用意愿的相关因素,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维普、万方和CBM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5月,检索我国MSM HIV暴露前预防用药使用意愿相关因素的研究,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过程,采用Stata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5篇相关文献,样本量合计为12 156。Meta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OR(95%CI)=1.84(1.22~2.79)]、户籍所在地[OR(95%CI)=1.57(1.27~1.93)]、公开性向[OR(95%CI)=1.90(1.27~2.85)]、近期无保护口交史[OR(95%CI)=1.86(1.30~2.68)]、近期无保护肛交史[OR(95%CI)=1.82(1.22~2.71)]、PrEP知晓情况[OR(95%CI)=2.19(1.18~4.08)]、HIV检测史[OR(95%CI)=2.10(1.60~2.77)]和过去半年非正常性伴数[OR(95%CI)=2.21(1.35~3.61)]是我国MSM HIV暴露前预防用药使用意愿的促进因素。结论 我国MSM HIV暴露前预防用药使用意愿的相关因素复杂且多变,除以上因素需密切关注外,仍存在较多其他因素需要去探寻。

    2023年11期 v.29;No.242 1266-1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云南省HIV-1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实践进展

    张肖;董莉娟;陈会超;马艳玲;陈敏;

    HI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在HIV基因分型、病毒重组鉴定、传播源追踪、传播链和高风险传播者发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云南省是中国艾滋病最早流行的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云南省HIV的传播范围及传播方式发生了极大转变。多种HIV毒株在云南省的流行成为病毒重组变异的基础,使云南省HIV-1基因型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也给云南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带来挑战。本文对云南省近30年HIV-1基因亚型特征及变异趋势进行回顾和分析,总结流行规律,为艾滋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2023年11期 v.29;No.242 1271-1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多组学技术在卡波西肉瘤中的应用研究

    阿娅江·塔拉甫;王鹏;康晓静;

    卡波西肉瘤(KS)又名多发性特发性出血性肉瘤,是一种多中心性血管性肿瘤,发病机制复杂不明,临床上主要分为经典型、地方型、医源型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型四种类型,并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以及代谢组学层面均有特征。随着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的发展,组学研究贡献了大量数据,为卡波西肉瘤的发病机制提供丰富的实验依据。不同类型卡波西肉瘤基因、蛋白表达及代谢特征存在显著不同,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也在多种水平存在差异,通过多组学数据的综合分析使各组学互通互联,综合分析结合了不同组织学类型的数据,可提供更深入的疾病信息。本文对近年来各组学技术在卡波西肉瘤中应用进行综述,期望为研究卡波西肉瘤的发生发展机制、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思路,为相关发病机制及诊疗方案奠定理论基础。

    2023年11期 v.29;No.242 1276-1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风胜湿”理论在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陈守生;李鹏宇;徐赫文;郭会军;

    “风胜湿”理论是中医先贤取象于自然界,并与中医理论相结合所提出的一种治疗思路,即使用具有升、散、行特点的风药治疗一些湿邪相关的疾病。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是艾滋病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湿邪为其主要致病因素,本文从现代药理研究和临床研究来探讨“风胜湿”理论在免疫重建不良中的应用价值,以期拓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的临床思路,提高疗效。

    2023年11期 v.29;No.242 1281-1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下载本期数据